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矽肺患者病情评估指数模型的建立。方法于2018年10月,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期间住院治疗的矽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171例。根据死亡风险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无死亡风险组(153例)和有死亡风险组(18例)。通过文献分析及临床资料的收集,初步筛选与矽肺患者病情相关的变量,观察初筛变量的变化。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变量与死亡风险的关系,选择与死亡风险有关联的变量作为最终变量,建立病情评估指数模型。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病情评估指数的临床实用性。结果《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问卷》(mMRC)评分、肺功能损伤分级、尘肺期别、病情加重和有无并发症5个变量作为矽肺病情评估指数的变量,病情评估指数评分范围1~11分。病情评估指数的ROC曲线下面积0.747(95%CI:0.590~0.904),能较好地判别矽肺患者有无死亡风险;随着病情评估指数评分升高,死亡风险增加。当截断值为7分时,对存在死亡风险的判别效果最好,灵敏度0.667,特异度0.876。病情评估指数对存在死亡风险的判别正确率66.7%。结论病情评估指数可以预测矽肺患者的死亡风险,能够较全面评估病情

  • 标签: 矽肺 肺功能 病情加重 并发症 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问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院前急救老年患者病情评估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对我院2022年院前急救的60 岁以上老年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收集,采用现场 MEWS 方法,分析 MEWS 不同分数段患者的分布特点、病情 危重程度以及院前紧急处理的差异,并追 踪患者入院后的去向及病情转归。结果: 院前急救患者 MEWS 以 0~4 分 为 主 ( 64.13% ) ,5~9 分 24.80% ,≥10分仅11.06% 。不同分数段患者院前紧急处理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05 )。 MEWS≥5 分与 MEWS≥10分患者入院后收住专科病房和ICU治疗的比率明显增加, 病情危重程度及病死率也明显增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5) 。结论: MEWS 方法在院前急救中能早期预警潜 在危重患者,MEWS 分数段越高,病情越 危重,病死率就越高,当 MEWS≥5分时,应及早采取防治措施,严密监护,对减少 死亡和提高抢救成功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用于院前急救老年患者病情评估中,可缩短患者急救时间,降低意外事件发生率,并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院前急救 老年患者病情评估 急救时间 意外事件
  • 简介:目的:研究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凝血功能的异常在评估病情严重度和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我院呼吸、危重病科收治的102例老年AE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有无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分为SIRS组和非SIRS组;根据预后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入院后即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mer)及血小板(PLT),同时记录患者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结果:SIRS组、非SIRS组比较,SIRS组PT、APTT较后者低,而FIB较后者高,两组PLT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死亡组PT、APTT明显低于存活组,FIB高于存活组,而PLT死亡组明显低于存活组。PT、APTT、FIB、PLT与APACHEⅡ评分直线相关分析相关系数分别为:-0.395、-0.499、0.509、0.434,且PT、APTT、FIB、D-dimer、PLT异常组与正常组比较APACHEⅡ评分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老年AECOPD患者凝血功能出现显著异常,其中PT、APTT、D-dimer、PLT对病情严重度及预后有重要的判断价值。

  • 标签: 凝血功能 AECOPD APACHEⅡ评分 SIRS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皮肤是人体的一个重要器官,参与维持整个机体平衡及与外界环境的统一。老年人由于生理上的退行性改变,皮肤出现衰老现象,且易受到感染。因此对入院老年患者皮肤进行正确的评估,可使皮肤问题得到及时的控制,降低压疮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减少压疮预防护理的盲目性和被动性,融洽护患关系,减轻护士工作压力。

  • 标签: 老年患者 皮肤评估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Graves眼病(Graves′ ophthalmopathy,GO)是一种与甲状腺疾病密切相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GO临床表现多样,诊疗复杂,治疗手段繁多,缺少对因治疗。治疗方案的选择、疗效的评价以及患者结局的预测需要依赖对病情评估。本文分析了GO的临床特点,提出了从危险因素、临床活动性、疾病严重度以及生活质量和心理状况评估GO病情的具体方法,倡导临床医生重视GO的病情评估

  • 标签: Graves眼病 临床特点 病情评估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革新与急救体系的持续完善,对转运创伤患者病情评估已逐渐成为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在此背景下,众多评估工具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为医护人员提供了更为科学、精确的评估手段。本文旨在全面综述各类评估工具在转运创伤患者病情评估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提高转运流程的效率和患者救治的成功率提供有益参考。

  • 标签: 评估工具 转运方式 创伤患者病情评估 应用方向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血清GM试验联合G试验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研究。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东营市东营区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住院治疗期间的AECOPD患者110例,进行GM试验及G试验,将血清半乳甘露聚糖水平>0.7 μg/L,1,3-β-D葡聚糖水平>200 ng/L的2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血清半乳甘露聚糖水平<0.5 μg/L,1,3-β-D葡聚糖水平<50 ng/L的7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吸烟、合并症、吸入糖皮质激素用量、入院时症状、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实验室指标、使用抗生素治疗的种类及时间、病情缓解时间、住院时间、预后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吸烟比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情况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观察组吸入倍氯米松用量>1 000 μg/d的患者比例(58.3%)高于对照组(34.3%);观察组出现喘憋症状及肺部哮鸣音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嗜酸粒细胞百分比高于5.0%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动脉血氧分压则较对照组明显下降;观察组使用超过1类抗生素治疗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观察组病情缓解时间、住院时间明显较对照组长;此次住院期间观察组死亡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结论检测AECOPD患者血清半乳甘露聚糖水平及1,3-β-D葡聚糖水平,可帮助评估COPD伴有急性加重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预估死亡风险。

  • 标签: 半乳甘露聚糖水平 1,3-β-D葡聚糖水平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病情严重程度评估
  • 简介:格拉斯哥昏迷分级记分法用于临床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并广泛用于民用和战斗头外伤的评估。它过去广泛应用于判别外伤严重程度,而对轻微的头外伤使用却很有限。目前已经研制了多种较新的临床决策工具,但还没有在临床广泛应用。例如,加拿大头部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规则和新奥尔良标准之类的其他工具已制订完成并已经应用于有轻微头外伤非军事病人,以确定哪些患者需要做成像检查和干预治疗。此文回顾有关研究,野外使用,

  • 标签: 临床决策 病情评估 头部外伤患者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轻微头外伤 干预治疗
  • 简介:摘要2019年12月中国武汉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019-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引发了全球广泛关注,新型冠状病毒具有传播速度快,临床症状不典型、双肺易受累等特点,易导致漏诊误诊,早期识别及病情评估困难。发热、咳嗽、肌痛、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及影像学表现可有助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早期识别。同时病情进展速度、发热情况、CT表现、缺氧程度、年龄、基础疾病、实验室指标等可作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情程度的评估依据。

  • 标签: 2019新型冠状病毒 早期识别 病情评估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改良预警评分系统(MEWS)对脑卒中患者病情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12月347例脑卒中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立即进行动态的MEWS评分。根据患者入院的收缩压、心率、呼吸、意识评分及体温,瞳孔,分别计算每位患者的MEWS分值以及评分后所给予的医疗护理干预,研究的终点是住院患者的转归即好转、治愈、死亡。结果不同分数段MEWS评分(0-3分、4-6分、7-9分、〉10分)患者的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评分值增加,患者病死率增高;当MEWS评分≥3分时,病情变化最快,当MEWS评分≥6分时,致残率较高,可进行早期功能锻炼。结论MEWS可早期快速地评估脑卒中患者病情危重程度及预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临床危重症早期预警工具。

  • 标签: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脑卒中 病情评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磁共振技术(MRI)联合弥散张量成像(DTI)用于评估老年颅脑损伤患者病情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纳入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80例老年颅脑损伤患者,参照相关标准并结合格拉斯哥评分(GCS)评价颅脑损伤程度,将轻度患者纳入轻度组(33例)、其余纳入中重度组(47例);纳入同期健康老年人40例作为对照组。全部纳入对象在入院当天接受头颅MRI检查,记录受检者基线资料,观察不同程度颅脑损伤患者MRI检查各序列表现及出血灶检出数,分析MRI联合DTI评估患者病情的价值。结果各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轻度组患者额叶、颞叶、胼胝体、基底节、丘脑、脑干、小脑出血灶检出数量均少于中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79、19.270、48.901、23.003、10.112、16.108、13.934,均P<0.001);3组除脑桥左右侧FA值外(F=1.988、1.732,P=0.142、0.181),额叶白质、颞叶白质、胼胝体、脑桥、内囊左右侧FA值、ADC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FA=93.570、449.338、58.371、126.061、35.422、15.002、140.938、187.958,FADC=97.790、59.383、58.661、60.141、31.042、40.147、57.696、58.011、30.962、31.741,均P<0.001),且以中重度损伤组FA、ADC值最低,后由低至高依次为轻度损伤组、对照组。结论MRI联合DTI扫描能够全面且清晰显示老年颅脑损伤患者的颅内病变情况,MRI检出出血灶数目越多、DTI检查显示观察区FA值或ADC值越低,提示患者损伤程度越严重。

  • 标签: 颅脑损伤 病情评估 磁共振成像,弥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