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内胆淤积产妇在围产期的临床特点与妊娠结局。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本院分娩的妊娠期内胆淤积产妇62例,将其设为研究组,另60例分娩正常产妇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围产期的并发发生率与妊娠结局。结果研究组产妇进行剖宫产46例(74.19%)、羊水污染23例(37.10%)、胎儿窘迫14例(22.58%)明显高于对照组剖宫产21例(35.00%)、羊水污染10例(16.67%)、胎儿窘迫5例(8.33%),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后出血12例(19.35%)、新生儿窒息7例(11.29%)与对照组产后出血7例(11.67%)、新生儿窒息4例(6.67%)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并发发生率66.13%,明显高于对照组33.33%,两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妇妊娠期患有内胆淤积对母婴的危害极大,只有对产妇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改善产妇的妊娠结局。

  • 标签: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并发症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对妊娠期内胆淤积及围生儿预后的临床报道分析。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间收治的妊娠期内胆淤积患者60例做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单胎、无妊娠并发的正常妊娠孕妇6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生化指标及围生儿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胆红素及总胆汁酸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谷丙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早产、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羊水粪染、新生儿生长受限、产后出血及剖宫产的概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妊娠期内胆淤积对围生儿预后易造成不良影响,宜早诊断、早治疗。

  • 标签: 妊娠期 肝内胆汁淤积症 围生儿预后 临床报道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内胆淤积(intrahepaticcholestasisofpregnancy,ICP)患者肝功能异常、凝血功能障碍与产后出血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06月-2015年06月46名我院分娩的妊娠期内胆淤积患者作为实验组,以同期分娩的非ICP分娩的患者随机抽取92名患者作为对照组,统计两组肾功能、凝血功能指标及产后出血量并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中轻型ICP患者与对照组出血量无明显差异,重型ICP患者出血量明显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轻型ICP患者产后出血量临床预后较好,但重型ICP患者对肝功能及产后出血量的影响较大,临床预防较差,应引起妇产科临床医师的重视。

  • 标签: ICP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临床护理路径在妊娠期内胆淤积孕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我院收治的妊娠期内胆淤积孕妇中随机抽选出82例,并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分别给予两组患者临床护理路径与常规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的并发发生率为9.7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83%;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2.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61%,组间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期内胆淤积患者采取临床护理路径,不仅能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还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中的应用价值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妇女检测血清甘胆酸对对内胆淤积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来我院建卡孕妇,分别检测150位正常孕妇(对照组)及150位内胆淤积孕妇的血清甘胆酸(患者组),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组血清甘胆酸测定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甘胆酸的检测对妊娠期内胆淤积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并可作为临床常规检测指标。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α(estrogenreceptorα,ERα)对参与调节胆汁酸转运相关的基因,如法尼醇X受体(farnesoidXreceptor,FXR)、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蛋白(sodiumtaurocholateco-transprortingpolypeptide,NTCP)、胆盐输出泵(bilesaltexportpump,BSEP)的调控作用及其对孕鼠内胆淤积发生的影响。方法将40只SPF级SD孕鼠随机均分为4组。自孕第15d起,对照组颈部皮下注射精制植物油2.0mL/kg·d;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皮下注射17α-乙炔雌二醇1.0mg/kg·d、1.25mg/kg·d、1.5mg/kg·d。于妊娠第21d采血2mL,后采用颈部脱臼法处死,提取母鼠肝脏行活体组织学检查。检测各组孕鼠血清中的生化指标及肝脏组织中各目的蛋白和mRNA表达量。结果生化指标:低、中、高剂量组孕鼠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中、高剂量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表达及mRNA的表达水平:ER在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的表达量依次升高,而FXR、NTCP、BSEP在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的表达量依次降低,各组目的基因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雌激素剂量的增加,ERα表达水平升高,而FXR、NTCP、BSEP表达水平均降低,提示胆汁酸代谢转运功能降低,可能为雌激素诱导孕鼠内胆淤积的发生机制之一。

  • 标签: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 雌激素受体 胆汁酸转运相关基因 法尼醇X受体 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蛋白 胆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40例妊娠期内胆淤积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在征得患者同意的情况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熊去氧胆酸治疗,观察组患者行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进行治疗,然后就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综合性的比较和分析。结果经过系统的治疗,两组患者在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及总胆汁酸指标上比较观察组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皮肤瘙痒评分、剖宫产率及产后出血发生率和早产率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妊娠期内胆淤积的临床治疗中,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腺苷蛋氨酸 熊去氧胆酸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妊娠期内胆淤积行熊去氧胆酸和清瘀利胆汤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妊娠期内胆淤积征9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时不同方案分成两组,将行熊去氧胆酸治疗的38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行熊去氧胆酸和清瘀利胆汤联合治疗的52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在两组瘙痒评分均降低基础上,其降低幅度更显著(P<0.05);观察组妊娠结局比对照组优(P<0.05)。结论妊娠期内胆淤积患者行熊去氧胆酸和清瘀利胆汤联合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瘙痒症状,并优化妊娠结局,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 标签: 熊去氧胆酸 妊娠期 肝内胆汁淤积症 清瘀利胆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肝胆内胆瘀积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从我院2013年03月~2016年01月间收治的妊娠期肝胆内胆瘀积患者中随机选取70例,按照就诊顺序将其平均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各组35例。对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对照组单采用思美泰静滴治疗,研究组在其基础上加用熊去氧胆酸口服治疗,持续治疗2周后将两组患者的瘙痒症状改善情况和TB、TBA、AST、ALT等临床指标作比较。结果治疗2周后,研究组的瘙痒症状评分明显要低于对照组,其对比存在显著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TB、TBA、AST、ALT指标数值均明显降低,但研究组的TB、TBA、AST、ALT指标数值要明显地低于对照组,其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肝胆内胆瘀积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以及肝功能异常,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同时,联合应用思美泰静滴与熊去氧胆酸口服治疗,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瘙痒症状,促进肝功能恢复,值得借鉴和应用。

  • 标签: 肝胆内胆汁淤积症 妊娠期 思美泰 熊去氧胆酸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药物配合治疗酒精肝胆汁淤积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90例酒精肝胆汁淤积患者,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口服熊去氧胆酸片治疗,观察组口服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肠溶片及熊去氧胆酸片治疗。结果治疗情况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P<0.01,χ2=12.47)。结论针对酒精肝胆汁淤积,应优先选择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肠溶片配合熊去氧胆酸片疗法予以治疗,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酒精肝胆汁淤积症 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肠溶片 熊去氧胆酸片 临床效果
  • 简介:婴幼儿在生后1周内约60%-80%出现黄疸,多数情况下如不伴有肝胆系统疾病,黄疸很快消退。如果黄疸延迟消退一定要尽快明确病因,及时给予合理诊疗,避免延误外科疾病导致黄疸的治疗。婴幼儿胆汁淤积病因复杂,包括外胆道梗阻、感染、内分泌异常、代谢和基因紊乱以及药物性损伤,胆道闭锁是引起胆汁淤积最常见的外科原因。关注婴幼儿梗阻性黄疸,早期干预,避免发生不可逆转的损害,已成为广大儿科医务工作者的共识。现就胆汁淤积性黄疸外科诊疗工作的相关问题论述如下。

  • 标签: 胆汁淤积性黄疸 外科诊疗 婴幼儿 肝胆系统疾病 肝外胆道梗阻 药物性肝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