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骨盆解锁复位架辅助复位微创治疗Tile C2、C3骨盆骨折,探讨其治疗经验、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采用闭合复位微创固定治疗的20例Tile C2、C3骨盆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7例,女13例;年龄(35.6±14.6)岁(范围12~60岁);伤后至手术时间(19.3±7.1)d(范围5~30 d)。骨盆骨折Tile分C213例,C37例。2例合并同侧或双侧腰骶干神经损害表现,均为部分损伤,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British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BMRC)分级均为M3级。手术采用闭合复位微创固定方式进行治疗,先将移位明显的一侧用骨盆解锁复位架固定在手术床上,牵引移位程度小的一侧,复位后置入该侧S1、S2贯穿骶髂螺钉导针至对侧骶骨骨折处;再更换牵引,将复位的一侧固定在手术床上,改牵引移位明显的一侧,复位理想后,将打入的贯穿导针穿过对侧骶髂关节至髂骨外板,再拧入贯穿骶髂螺钉,合并髋臼骨折患者采用相应的入路进行复位固定,前环均采用INFIX固定。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采用Matta标准评价骨折复位质量,Majeed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2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67.00±31.21)min(范围105~210 min);术中出血量(82.00±5.36)ml(范围30~100 ml);术后Matta复位评价标准:优14例,良4例,可2例,总优良率90%。2例出现股外侧皮神经损害表现症状,余无手术相关并发症;随访1~4年,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6~12周,无骨折复位丢失、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出现;术后1年复查时,2例腰骶干神经损害表现患者症状完全缓解。Majeed临床疗效评分,优18例,良2例,总优良率100%。结论闭合复位微创固定治疗骨盆C2、C3骨折,具有损伤小、效果好的特点,将成为骨盆骨折治疗的一种趋势。

  • 标签: 骨折闭合复位 最小侵入性外科手术 骨盆 骨折
  • 简介:摘要肱骨远端C骨折在临床中较为罕见,主要通过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达到对断面准确复位及关节面重建的目的,在当前切开复位固定是目前最为理想的治疗方案。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充足的视野,是临床中较为常用的手术入路方式,但这种范式却存在截骨处愈合差、内固定失败等不良反应发生。为了确保对患者的治疗效果,避免对鹰嘴完整性的牺牲,在医学技术的大力发展下,出现了多种入路方式进行治疗。但研究发现,不同入路方式治疗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而在临床治疗中对入路选择在输液入路与肘功能影响中存在一定的矛盾。随着“双柱”理论的推广应用,双钢板固定C骨折在临床中受到了广泛的使用,且在体外力学实验中体现了更佳优势。

  • 标签: 肱骨远端C型骨折 手术治疗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钢板内固定与外固定架治疗AO分C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对我院骨科2018年4月至2020年7月接诊的134例患者开展回顾性分析,其中A组的67例患者接受钢板内固定治疗,B组的67例患者接受外固定架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疗效。结果:A组术后3个月的腕关节活动度及治疗优良率均优于B组(P<0.05)。结论:钢板内固定与外固定架治疗AO分C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均较显著,但钢板内固定可更快恢复患者腕关节活动度。

  • 标签: 钢板内固定 外固定架 桡骨远端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两组患者的桡骨远端C骨折开展不同入路的实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方法:选择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骨折的效果并分析对患者桡骨高度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56例桡骨远端C骨折患者,以便利抽样法分组,常规组28例,夹板组28例。常规组行石膏托外固定,夹板组行小夹板外固定。组间对比固定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桡骨高度。结果:夹板组的固定总优良率(96.43%)高于常规组(64.29%)。治疗前两组的桡骨高度相近,统计学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夹板组高于常规组,统计学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骨折固定效果好,对桡骨高度也有积极影响。

  • 标签: 小夹板外固定 桡骨远端C型骨折 桡骨高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C3C4变化价值。方法:纳入4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探究分析,(时间:2019年01月~2020年01月),对比性探究分析,电脑数组排列分组,对照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n=40),实验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n=40)。分析两组患者免疫球蛋白水平对比(IgG、IgA、IgM)、补体C3C4水平对比。结果:(1)免疫球蛋白水平对比:组间相较,实验组IgG、IgM,差异明显,(P<0.05);(2)补体C3C4水平对比:组间对比,实验组1d、7d、14dC3C4水平,差异明显,(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C3C4水平,可直接对患者免疫功能进行反应,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血清免疫球蛋白 补体C3 C4 变化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AO-C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瑞安市中医院急诊收治的经手术确认的AO-C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3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术前进行X线检测和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检测,观察两种检测方法对于骨折创面呈现的影像学参数情况差异,比较两种检测方法对AO-C桡骨远端骨折的诊断符合率。结果螺旋CT三维重建检测AO-C桡骨远端骨折所观察到的创伤骨块数量485块,显著多于X线检测的325块,且检测到的矢状面骨折移位距离[(2.98±0.62)mm]和冠状面腕关节塌陷距离[(1.74±0.49)mm],显著高于X线检测的(1.51±0.47)mm和(0.98±0.31)mm(χ2=4.931,t=5.884、6.375,均P<0.001);螺旋CT三维重建检测对AO-C桡骨远端骨折总体诊断符合率(97.79%)显著高于X线检测(84.56%)(χ2=14.806,P<0.001),且螺旋CT三维重建检测对AO-C1和AO-C2桡骨远端骨折诊断符合率(98.36%和95.35%)显著高于X线检测(83.61%和79.07%)(χ2=8.093、5.878,P=0.004、0.015)。结论较X线检测,螺旋CT三维重建检测可更全面和清晰地呈现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情况,提高诊断分符合率,避免漏诊和误诊。

  • 标签: 桡骨骨折 成像,三维 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关节内骨折 诊断符合率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肱骨远端OTA/AO-C开放性骨折与闭合性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就诊于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的70例OTA/AO-C肱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骨折类型将患者分为开放组22例(患者均为肱骨远端OTA/AO-CGustilo Ⅰ、Ⅱ开放性骨折)和闭合组48例(患者均为肱骨远端OTA/AO-C闭合性骨折)。开放组男18例,女4例,年龄(42.6±13.0)岁;闭合组男21例,女27例,年龄(42.2±17.1)岁。分析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受伤能量及功能预后。功能预后指标包括肘关节屈伸及旋转活动度、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上肢功能障碍评分(DASH)、并发症及二次手术发生率。结果开放组和闭合组患者年龄、损伤能量、受伤至手术时间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开放组男性多于闭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所有患者术后随访时间平均34.0个月(25~54个月)。开放组和闭合组患者住院时间分别为9.5(6.0, 13.0) d、8.5(6.0, 11.0) d,屈伸活动度分别为120.0°(100.0°, 137.8°)、128.5°(110.0°, 140.0°),旋转活动分别为155.0°(151.3°, 155.0°)、155.0°(155.0°, 155.0°),MEPS评分分别为95.0(80.0, 100.0)、95.0(80.0, 100.0)分,DASH评分分别为2.6(0.63, 9.2)、1.7(0.0, 8.5)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组和闭合组二次手术率[36.4%(8/22) vs. 33.3%(16/48)]、尺神经症状[54.5%(12/22) vs. 60.4%(29/48)]、内固定激惹[9.1%(2/22) vs. 6.3%(3/48)]和肘关节僵硬发生率[13.6%(3/22) vs. 10.4%(5/4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TA/AO-C肱骨远端开放性骨折(Gustilo Ⅰ、Ⅱ)行切开复位内固定能获得与闭合性肱骨远端骨折相近的临床效果,其术后活动度、功能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与闭合性骨折相比无显著差异。

  • 标签: 肘关节 骨折,开放性 骨折,闭合性 骨折固定术,内 肱骨远端骨折
  • 简介:摘要股骨远端骨折是老年骨质疏松性下肢骨折常见的类型。由于这类患者多存在骨质疏松、骨折粉碎、全身情况不良等特点,临床治疗面临挑战。随着对该类骨折认识的深入以及内固定器械的发展和手术技术的进步,更多新的治疗方法逐渐得到应用。笔者对近年该类骨折手术入路、固定方式选择、假体置换及抗骨质疏松治疗等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为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股骨骨折 骨质疏松性骨折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外固定支架辅助牵引复位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3月-11月期间收治的62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并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给予对照组牵引复位内固定治疗,给予观察组牵引复位内固定治疗+外固定支架,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外固定支架辅助牵引复位内固定治疗的方式,效果显著,骨愈合效果更佳,值得推广。

  • 标签: 外固定支架 牵引复位内固定 股骨远端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外固定架与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在治疗桡骨远端C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19年1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58例桡骨远端C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外固定组(采用外固定架)和钢板组(采用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每组各2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身高、侧别、年龄、受伤原因差异无统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情况;后期随访复查腕关节X线观察骨折复位质量,观察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结果 钢板组出血量、手术时间均高于外固定组(P

  • 标签: 桡骨远端C型骨折 外固定架 掌侧锁定钢板
  • 简介:摘要由胰腺外分泌功能障碍导致的糖尿病称为3c糖尿病,又称胰源性糖尿病,主要由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引起,其流行病学特征和病理机制与慢性胰腺炎、胰腺癌具有临床相关性。与1和2糖尿病相比,3c糖尿病具有不同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策略。分析3c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发病机制、诊断标准和临床治疗进展,以及与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的临床相关性,深入理解其病因和病理机制,有助于3c糖尿病的鉴别和早预防、早治疗。

  • 标签: 胰腺炎,慢性 胰腺肿瘤 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 糖尿病,3c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桡骨远端C骨折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与采用克氏针联合支架外固定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桡骨远端C骨折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32)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实验组(n=32)克氏针联合支架外固定治疗,对比关节恢复优良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腕关节恢复优良率90.63%高于对照组75.00%,并发症发生率6.25%小于对照组28.13%(P

  • 标签: 锁定加压钢板 克氏针 支架外固定 桡骨远端C型骨折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加长的中远端稳定的生物股骨柄假体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本院于2019年12月-2020年12月纳入的84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行骨水泥和加长生物假体人工半髋关节置换,对比应用成效。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较参照组明显降低;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8.57%、4.76%(P

  • 标签: 生物型股骨柄假体 人工半髋关节置换 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中医正骨手法应用于治疗桡骨远端伸直骨折的效果,以寻求高质量的正骨手法。 方法 选取了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期间在我院骨科门诊接受治疗的80例桡骨远端伸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8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骨折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中医正骨手法治疗。治疗结束后,实时观察每位患者的治疗效果、骨折痊愈情况以及患者对于治疗的满意程度。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骨折痊愈情况都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结论 将中医正骨手法应用于治疗桡骨远端伸直骨折患者,能够提高骨折治疗的效果,加快骨折痊愈的速度,提升治疗过程中的患者满意度。在临床治疗效果上表现出优良特征。

  • 标签: 中医正骨手法 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 效果探讨
  • 简介:摘要Ras相关的C3肉毒素底物1(Rac1)是Rho三磷酸鸟苷(GTP)酶家族的成员,具有GTP酶活性,是多种细胞信号转导过程中的"分子开关",可参与细胞迁移、黏附、增殖及凋亡等过程。Rac1可通过调控神经嵴细胞的肌动蛋白的聚合、膜突起的形成等过程影响神经嵴细胞的迁移,进而可能与先天性巨结肠、心脏流出道缺陷等神经嵴迁移异常的疾病有关。现就Rac1的主要生物学功能及其在肠神经嵴细胞发育机制中的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Ras相关的C3肉毒素底物1 神经嵴细胞 迁移 肠神经系统 先天性巨结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补体C3基因敲除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小鼠肝损伤及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通过腹腔注射CCl4对野生小鼠及C3基因敲除鼠进行造模,实验组每周腹腔注射两次2%CCl4玉米油溶液,每次5 ml/kg,对照组给予相同频率及剂量的玉米油溶液腹腔注射。实验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小鼠随机分为4组:野生小鼠对照组(WT-sham),C3基因敲除鼠对照组(C3-/--sham),野生小鼠实验组(WT-CCl4),C3基因敲除鼠实验组(C3-/--CCl4)。造模4周后处死小鼠,收取其肝组织及血清样本,通过肝功能检测、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荧光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等实验方法对样本进行检测,分析各组之间肝损伤、细胞凋亡、肝纤维化、炎症水平等指标的差异。两组之间差异性统计用双尾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WT-CCl4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显著高于C3-/--CCl4组[ALT:(53.5±3.7) U/L比(32.8±3.1) U/L,P<0.01;AST:(170.3±16.2) U/L比(123.3±7.1) U/L,P<0.05]。同时,WT-CCl4组细胞凋亡水平、氧化应激相关产物髓过氧化物酶(MPO)、3-氯酪氨酸水平显著高于C3-/--CCl4组(细胞凋亡:30.0±3.0比17.0±2.6,P<0.05;MPO:3.3±0.2比1.8±0.3,P<0.01;3-氯酪氨酸:3.8±0.8比1.7±0.3,P<0.01)。WT-CCl4组肝组织天狼星红染色水平、Ⅰ胶原及平滑肌肌动蛋白生成水平显著高于C3-/--CCl4组(天狼星红染色:4.3±0.3比2.0±0.5,P<0.05;Ⅰ胶原:4.7±0.7比2.3±0.3,P<0.05;平滑肌肌动蛋白:4.6±0.6比2.3±0.3,P<0.05)。WT-CCl4组肝组织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IL)-6及IL-1的RNA表达水平与巨噬细胞浸润水平显著高于C3-/--CCl4组(肿瘤坏死因子:4.2±0.6比2.3±0.3,P<0.05;IL-6:3.0±0.3比1.6±0.2,P<0.01;IL-1:3.2±0.1比2.0±0.3,P<0.05;巨噬细胞浸润水平:5.3±0.6比2.6±0.7,P<0.05)。结论C3基因敲除可显著减轻CCl4诱导的小鼠肝损伤及肝纤维化水平。

  • 标签: 肝损伤 凋亡 肝纤维化 补体C3 四氯化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桡骨远端伸直骨折患者治疗中采用中医正骨手法的意义。方法:此次回顾性研究主要选取2019年3月-2020年2月、2020年3月-2021年2月两个时间段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桡骨远端伸直骨折患者,共计120例,各阶段60例。其中,前时间段患者均接受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纳入对照组;后时间段患者均接受中医正骨手法治疗,纳入研究组。回顾并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中医正骨手法治疗的研究组患者治疗优良率较对照组高,并且术后疼痛评分较对照组低,相关指标间对比结果差异较大,P<0.05。结论:在桡骨远端伸直骨折患者治疗中采用中医正骨手法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整体疗效确切,而且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感,以期能够在临床实践中得到积极应用。

  • 标签: 中医正骨疗法 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