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并总结对艾滋病合并耶氏孢子肺炎患者进行护理的方法与技巧。方法本研究中选择我院住院部在时间段2005年1月-2015年1月内所收治的艾滋病合并耶氏孢子肺炎患者共计7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对本组70例患者的护理结果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本组70例患者对治疗与护理操作的依从性高,能够配合医护人员完成临床救治工作。经过系统性的治疗与护理干预,预后情况显示共68例患者生存,2例患者死亡,死亡原因为机会性感染危重期,生存率为97.14%(68/70)。结论采取包括消毒隔离、症状干预、心理疏导、用药干预、以及饮食干预在内的整体性护理方案,对艾滋病合并耶氏孢子肺炎患者有确切效果,对患者的康复影响积极,值得临床引起重视。

  • 标签: 艾滋病 耶氏肺孢子菌肺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方磺胺甲噁唑(TMP-SMX)治疗艾滋病合并孢子肺炎(PCP)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复方磺胺甲噁唑治疗艾滋病合并PCP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特点及诊疗经过。结果15例患者临床诊断PCP成立,经TMP-SMX抗PCP治疗后,除1例死亡(老年患者合并慢性支气管炎病史),1例因不良反应严重换药外,其余13例均得到满意疗效。结论复方磺胺甲噁唑仍是治疗艾滋病合并孢子肺炎安全有效的首选药物。

  • 标签: 复方磺胺甲噁唑 肺孢子菌肺炎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艾滋病合并卡氏孢子肺炎的护理要点。方法对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40例艾滋病合并卡氏孢子肺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护理要点。结果40例患者中自动放弃治疗者9例,存活者10例,整体存活率为25.0%。结论对于艾滋病合并卡氏孢子肺炎患者的护理应注意加强患者机械通气的护理,避免继发感染的发生,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并应严防职业暴露。

  • 标签: 艾滋病 卡氏肺孢子菌肺炎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认识艾滋病合并卡氏孢子肺炎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影像学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至2014年间在本院经活检或纤维支气管镜刷检证实的35例艾滋病合并卡氏孢子肺炎患者的CT胸部检查资料。其中男28例,女7例,中位年龄43岁,均行64排螺旋CT常规检查,对其图像分别使用窗和纵隔窗及薄层重建显示进行观察。结果35例中,两弥漫磨玻璃密度影35例,纵隔淋巴结增大10例,有多个气囊15例,合并脑弓形虫感染7例,腹部淋巴瘤2例。结论艾滋病患者胸部CT表现为双弥漫性磨玻璃密度影,有明显的融合成片趋势,早期病变主要在门周围,随着病情的进展,病灶向周围野辐射状扩展,而尖部较清晰或病灶相对较轻应考虑合并卡氏孢子肺炎的诊断。

  • 标签: 艾滋病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体层摄影术
  • 简介:目的对分离自我国南、北方地区50株临床孢子进行菌种鉴定。方法分离菌株分别进行25℃恒温培养和玻片小培养,肉眼和镜下观察形态特征;同时提取菌丝相基因组DNA,用PCR分别扩增部分微管蛋白(β-tubulin)基因和核糖体内部转录间隔区(RibosomalInternalTranscribedSpacer,ITS),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并采用最大似然法(maximumlikelihood,ML)和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构建联合β-tubulin基因和ITS区域的系统发育树。结果结合形态学及系统发育分析,50株均鉴定为球形孢子(Sporothrixglobosa,S.globosa)。结论球形孢子是目前我国南、北方地区孢子病的主要致病菌种,为进一步明确我国孢子病致病菌种的分布提供了依据。

  • 标签: 孢子丝菌 形态学 系统发育 球形孢子丝菌
  • 简介:蒸发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同时也是能量传递的主要方式之一。然而,人们利用蒸发获取能源的案例少之又少;相比之下,生物界却有不少利用蒸发作用的鲜活案例。

  • 标签: 开车 孢子 蒸发作用 能量传递 自然界 生物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炎克雷伯耐药情况分析。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分出革兰氏阴性杆菌--肺炎克雷伯,进行20种抗生素药敏试验观察耐药情况,并进行耐药率统计。结果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厄它培南的耐药株0株,耐药率0%;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阿米卡星耐药株20株,耐药率1.5%头孢哌酮耐药株701株,耐药率53.3%;吠喃妥因耐药株252株,耐药率19.2%;耐药最严重是氨苄西林耐药1242株,耐药率95.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耐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和大肠埃希耐药机制,为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结果药敏试验显示对肺炎克雷伯和大肠埃希最有效的抗生素是亚胺培南,耐药率最高的药物是头孢吡肟,二者对同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差异不大。改良Hodge试验显示为阳性的菌株共3株(8.33%),其中2株为肺炎克雷伯,1株为大肠埃希。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含有KPC基因的菌株有3株,OmpK35基因缺失16株,OmpK36基因缺失6株。结论36株耐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和大肠埃希对碳青霉烯酶的耐药程度增高的主要原因是产生耐药酶和膜孔蛋白基因缺失。

  • 标签: 碳青霉烯酶 肺炎克雷伯菌 大肠埃希菌 耐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炎克雷伯的耐药性。方法本次临床实验的标本为我院在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收集的样本中随机抽取的312份,312份标本中均含有肺炎克雷伯,通过对其进行临床实验,了解肺炎克雷伯的耐药情况。结果肺炎克雷伯对克林霉素、左旋氧氟沙星、利福平、头孢西丁、头孢噻肟等抗菌药物均具有一定的耐药性,但是,对克林霉素耐药性最低,对头孢噻肟耐药性最高。在针对于肺炎克雷伯进行抗菌治疗的过程中,应该首选克林霉素进行治疗。结论通过对肺炎克雷伯的耐药性分析,能够寻找到对其治疗最有效的药物,能够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

  • 标签: 肺炎克雷伯菌 耐药性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我院肺炎克雷伯感染的临床特征以及耐药性的情况。方法对本院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送至感染科的各类标本中分离出来的肺炎克雷伯的阳性检出率、菌株的来源以及耐药性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从病例资料分析得知,肺炎克雷伯感染主要发生在夏季以及且秋季(6—11月份,所占比例为66%),其次为春季,发病具有季节性差异,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三年分离的菌株总数分别为11.6%、12.7%和13.3%;菌株主要来自尿液(8.3%)、脓液(5.5%)、痰液(58.8%)、血液(10.5%)、胸腹水、胆汁以及窗口的分泌物,其他占8.6%。上述菌株科室分布情况为内科病房(呼吸、感染、神经内科等)、外科病房(胃肠、肝胆、骨科神经外科等)以及重症监护室,分别占所有菌株的45.5%、29.8%和22.9%;肺炎克雷伯已经对氨苄西林(高达92.7%)产生高度耐药性,其次是头孢他啶(高达48.2%)和庆大霉素(38.6%)。结论肺炎克雷伯的感染率逐年增加,并且该菌株对于抗生素药物的耐药性也越来越强,临床应高度对其重视,在临床工作中进行合理的抗生素的使用。

  • 标签: 肺炎克雷伯菌 感染 耐药性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通过体外研究热灭活阿萨希毛孢子(Trichosporonasahii,T.asahii)孢子对健康人外周血单核源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s)的表型和功能的影响,探讨DCs在T.asahii感染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方法体外诱导培养正常人外周血DCs,与不同浓度的热灭活T.asahii孢子进行孵育,DCs与T.asahii浓度比分别为1∶1、1∶5和1∶10,RPMI-1640及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组分别作为空白对照及阳性对照,在显微镜下观察各组DCs形态的变化;瑞氏-姬姆萨染色观察实验组DCs对T.asahii的吞噬情况并计算吞噬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DCs表面共刺激分子表达情况。结果诱导孵育过程中DCs形态发生明显改变;24h时实验组部分DCs内可观察到不止一个被吞噬的T.asahii孢子,吞噬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实验组DCs形态发生明显改变,且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CD86、CD83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但升高水平低于LPS刺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外周血DCs吞噬热灭活的T.asahii孢子后,形态发生改变,表面分子表达水平升高,DCs进一步成熟。

  • 标签: 阿萨希毛孢子菌 树突状细胞 表面分子
  • 简介:目的研究肺炎患者的病原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肺炎提供合理化的用药依据。方法分析医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肺炎患者痰液标本以及上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中分离的病原,采用法国梅里埃VITEK2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进行检测。结果肺炎患者504株病原中,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率居160株首位,达31.75%,其次为铜绿假单胞115株(22.82%),肺炎克雷伯73株(14.48%),大肠埃希50株(9.92%)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29株(5.75%)。其中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呋辛和头孢曲松耐药率〉70%,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15%,可作为严重感染时的经验用药。肺炎克雷伯和大肠埃希对哌拉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头孢吡肟和氨曲南耐药率〉50%,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100%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耐药率很高,MRSA检出率34.5%,万古霉素和利奈唑烷100%敏感。结论加强对医院肺炎的细菌学检测和耐药性分析,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以提高肺炎患者的治愈率。

  • 标签: 肺炎病原菌 分布 耐药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及交流美罗培南治疗产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肺炎的临床经验。方法对2011年4月~2013年7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产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呈阳性的48例肺炎患者给予美罗培南治疗,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48例患者中临床有效率为87.2%,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结论头美罗培南治疗产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肺炎安全有效,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推广前景。

  • 标签: 美罗培南 肺炎克雷伯菌 碳青霉烯酶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莫西沙星对肺炎克雷伯感染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小鼠肺部肺炎克雷伯感染模型,将小鼠分为3组,分别给予10和30mg/kg/d莫西沙星及生理盐水(对照),每组18只,疗程7d,观察抗菌活性。结果给药后随着给药剂量和次数增加,细菌出现明显下降。结论莫西沙星治疗肺炎克雷伯肺炎疗效明确,本研究为临床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提供实验依据。

  • 标签: 莫西沙星 肺炎克雷伯菌 小鼠 疗效
  • 简介:摘要总结了我院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包括一般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以及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加强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认为科学的治疗与有效的护理对于缩短病程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小儿肺炎 支原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不张胸膜炎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在2013年2月到2015年2月期间接收的26例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不张胸膜炎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不张胸膜炎患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咳嗽、腹痛、厌食以及皮疹等。所有患者经过治疗之后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不张胸膜炎患者临床表现比较严重,需要及时的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需要采用综合治疗方法。

  • 标签: 支原体肺炎 肺不张胸膜炎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产ESBLs肺炎克雷伯进行诱导产生L型、L型返祖,分析原菌株和返祖菌株的药物敏感情况和产酶情况以及其相应的分子机制。了解L型在ESBLs耐药传播中的作用和产酶L型菌株药敏的特征改变,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方法应用K-B法进行L型细菌的诱导,对原菌株和返祖菌株的药敏特征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原菌株和返祖后仍有ESBLs质粒菌株,产ESBLs,对β-内酰胺类、头孢类、单环β-内酰胺类、糖基甙类、磺胺类抗生素耐药,对喹诺酮类、头霉素类、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结论返祖后菌落可分为两种有ESBLs质粒菌株和ESBLs质粒丢失菌株。

  • 标签: 产ESBLs细菌L型 诱导 返祖 药敏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