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卡式氏孢子肺炎患者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收治诊断的27例艾滋病(AIDS)合并孢子肺炎(PCP)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AIDS合并PCP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响特征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AIDS合并PCP以青年男性多见,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干咳、呼吸困难、生命体征不明显、部分患者肺部闻及爆裂音或湿啰音。血气分析结果提示27例患者均存在低氧血症。临床治疗过程中好转17例,未愈2例,转院1例,死亡7例。结论孢子肺炎是艾滋病患者常见多发的机会性感染,起病多为隐匿性或亚急性,患者肺部阳性特征较少,生命体征不明显,早期诊断和及时的治疗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愈率,增加患者的生存期。

  • 标签:
  • 简介:目的比较革兰染色、苏木素-伊红染色(hematoxylinandeosinstain,HE)、吉姆萨染色(Giemsastain)和六胺银染色(GomorisMethenaminesilvernitratestain,GMS)在诊断孢子肺炎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例典型孢子感染患者的痰液,经消化处理,离心,涂片,分别进行革兰染色、HE染色、吉姆萨和六胺银染色,油镜观察。结果革兰染色未见可疑结构;HE染色孢子包囊壁不着色,呈透明的晕圈状,囊内小体4~8个呈蓝紫色;吉姆萨染色包囊壁不着色,可见清楚的轮廓,囊内小体核蓝色,囊内容物紫红色;六胺银染色孢子包囊壁棕到黑色,结构清楚,囊内可见圆形的核状物和特征性的括弧状结构。结论常规使用的革兰染色无法诊断孢子,其他3种方法均可选择,合理的方案是用吉姆萨染色筛选,用六胺银染色确证。

  • 标签: 肺孢子菌肺炎 六胺银染色 革兰染色 HE染色 吉姆萨染色
  • 简介:报道1例由犬小孢子引起的体癣。患者,女,27岁,因前额、颈部多发环状红斑2周就诊。经真菌培养确诊为犬小孢子感染所致的体癣。予特比萘芬、灰黄霉素搽剂(商品名“止霉舒搽剂”)外用1周后痊愈。

  • 标签: 体癣 犬小孢子菌 皮肤癣菌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艾滋病合并卡氏孢子肺炎影像表现,以提高对其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经临床确诊的艾滋病合并卡氏孢子肺炎患者的胸部X线及CT影像学表现。结果73例艾滋病合并卡氏孢子肺炎患者的影像表现可分为四型Ⅰ型X线及CT表现为双弥漫性云雾状、树枝挂霜样、磨玻璃样阴影,呈非对称性、非均匀性随机分布,磨玻璃影内可见血管和明显的支气管充气征,50例占68.4%;Ⅱ型磨玻璃影合并气囊12例占16.4%;Ⅲ型、以斑片型或合并斑片型7例占9.6%,表现以亚段或段为主的斑片肺泡实变影;Ⅳ型、以线条状及网状影像表现的间质影和斑片影以及混合存在的阴影4例占5.5%。结论艾滋病卡氏孢虫肺炎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具有Ⅰ型、Ⅱ型影像特征及临床有HIV感染的可以提示诊断。反之,要提示临床做进一步的HIV及卡氏包子虫肺炎等方面的检查。

  • 标签: 艾滋病 卡氏肺孢子虫 肺炎 诊断显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社区获得性嗜军团肺炎抗菌治疗的疗效,为临床治疗嗜军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调查38例确诊嗜军团肺炎患者使用左氧氟沙星联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后的转归及临床特点,分析联合用药、疗程、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38例患者治疗后痊愈,给药后(2.2±1.1)d体温降为正常,总住院时间(23.5±13.5)d,治疗后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选用左氧氟沙星联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序贯治疗社区获得性嗜军团肺炎,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 标签: 肺炎 嗜肺军团菌 左氧氟沙星 大环内酯类 抗菌药物 序贯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两种氧化剂对阿萨希毛孢子(Zasahii)临床分离株与环境分离株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临床分离株与环境分离株悬液分别接种于加入了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和甲萘醌的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培养基)与酵母浸出粉胨葡萄糖液体培养基(YPD液体培养基)中,肉眼、光镜及电镜下观察菌株的形态变化。结果①肉眼形态,随氧化剂浓度的升高,菌落直径逐渐缩小,当达到一定浓度时,菌落不再生长;相同条件下,环境分离株较临床分离株菌落直径小:②光镜形态,菌落发育延迟,数量减少,见许多芽管,随氧化剂浓度的升高,出现许多不易着色、发育不全的孢子,体积较小,偶见胞质萎缩的稍大孢子;③电镜形态,两种氧化剂对两株均有损伤,可见菌体表面皱缩,胞壁部分至完全破损,胞质溢出,菌株体积缩小。结论两种氧化剂对两株生长发育均有影响,呈浓度依赖,但甲萘醌对菌株影响更强;环境分离株受氧化剂影响更大。

  • 标签: 阿萨希毛孢子菌 过氧化氢 甲萘醌 形态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伊曲康唑联合局部温热疗法治疗孢子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对60例孢子病患者分为两组。口服伊曲康唑组及伊曲康唑联合局部温热疗法组,在治疗8周时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伊曲康唑与温热疗法联用组临床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单用伊曲康唑组(73.33%);伊曲康唑与温热疗法联用组真菌清除率为90%,显著高于单用伊曲康唑组(66.67%);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伊曲康唑联合局部温热疗法治疗孢子病疗效优于单用伊曲康唑,安全性好。

  • 标签: 伊曲康唑 温热疗法 孢子丝菌病
  • 简介: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pneumonia,MP)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临床表现除有呼吸道症状外,还常常伴随其它系统受累的表现[1]。MP肺炎有时呈小流行,近年来发病率有所增加,而且发病年龄趋幼龄化[2]。本次研究将合并有外表现MP肺炎病例总结报道如下。

  • 标签: 肺炎支原体肺炎 肺外表现 儿童 PNEUMONIA MP肺炎 呼吸道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小儿肺炎病原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早期经验性用药和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8月我院住院肺炎患儿的合格痰标本进行常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03份痰标本共培养出致病细菌292株,阳性率为26.5%,其中阴性杆菌242株,阳性球菌40株,真菌10株。主要分离的G-肺炎克雷伯、大肠埃希、鲍氏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为主,而G+则是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药敏试验结果表明细菌耐药情况严重,阴性杆菌对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显示高度耐药,产ESBLs菌株对青霉素类以及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尤其突出,但其对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抗生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的敏感性高,敏感率达10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的耐药率达100%,对大环内酯类以及头孢菌素类的耐药率也较高,但对万古霉素100%敏感。结论本组小儿肺炎的致病菌以阴性杆菌为主,肺炎克雷伯和大肠埃希所占比例较高,药敏结果显示细菌耐药性明显增强,特别是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应引起临床重视。

  • 标签: 肺炎 痰培养 耐药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支气管念珠病诊疗体会。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依据其临床表现,特别是有慢性消耗性疾病或免疫功能下降的基础,结合X线表现;可考虑诊断,但病原学鉴定是确诊的依据。首先治疗原发病及去除诱发因素,如停用抗生素、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加强支持疗法,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真菌治疗选用氟康唑、酮康唑、氟胞嘧啶,一般敏感性在50%以上。

  • 标签: 支气管肺念珠菌病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收集丹东市中心医院2007年1月1日-2011年12月30日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433株,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药敏试验采用微量稀释法,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检测采用纸片确证试验。结果肺炎克雷伯主要来源于痰液和尿液标本。科室分布以干诊病房、呼吸内科、泌尿内科、ICU最为常见。肺炎克雷伯产ESBLs为21.2%,该菌株对亚胺培南(太能)和美罗培南较敏感,对头孢他啶/棒酸、头孢噻肟/棒酸100%耐药,对其他抗菌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性。341株ESBLs阴性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低,与92株ESBLs阳性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本院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耐药性严重,应加强肺炎克雷伯产ESBLs的发生及其对抗菌药物耐药性检测和监测,预防其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流行。

  • 标签: 肺炎克雷伯菌 超广谱&beta -内酰胺酶 医院感染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念珠病CT诊断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选取26例经证实的念珠病病例,回顾性分析其多层螺旋CT扫描图像。结果内单发片状影或合并空洞5例,21例内表现为弥漫性点片状影或合并空洞影,应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前复查CT病灶无消失,反而出现新增加的病灶。结论CT对诊断念珠病有一定价值,但无特征性,需结合病史、痰检及组织病理学等相关检查。

  • 标签: 念珠菌 多层螺旋CT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新生儿科病区产ESBLs、AmpC酶的肺炎克雷伯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按CLSI推荐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确证试验,对肺炎克雷伯进行ESBLs检测,并用三维试验法、三维试验抑制试验进行AmpC酶检测。结果150株肺炎克雷伯中,检到产ESBLs肺炎克雷伯76株,阳性率高达50.67%。69株耐头孢西丁菌株检到21株产AmpC酶,其中单产AmpC酶4株,产Ampc+ESBLs菌株17株。AmpC酶阳性率为14.0%(21/150)。结论分离自我院新生儿科的肺炎克雷伯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严重,主要以产ESBLs和(或)AmpC酶为主。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很大困难,是院内感染的一大隐患。

  • 标签: 超广谱&beta -内酰胺酶 AmpC酶 肺炎克雷伯菌 三维试验 三维抑制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肺炎误诊阴肺结核的原因。方法对62例老年肺炎误诊阴肺结核病例进行分析。结果临床表现为午后发热58.1%,盗汗25.8%,咳嗽、咯血19.4%,X线胸片显示病灶位于上叶尖后段、下叶背段占64.5%;白细胞总数在4.0×109~10.0×109|/L占61.3%;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皮试阳性占32.3%,痰普培阳性16.1%。结论误诊原因老年患者起病缓慢,临床症状不典型,酷似慢性结核中毒症状,病灶吸收好转缓慢,胸片及血常规难与肺结核区别;防治对策重视细菌学检查,客观分析实验室资料,动态、随访观察胸部X线变法是预防老年肺炎误诊阴肺结核的关键。

  • 标签: 老年肺炎 肺结核 误诊
  • 简介:摘要近年来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的有增长的趋势,但因其症状表现的多样化,更有少数以外表现为首发症状,特别是后者,临床上并不容易诊断,常贻误治疗的最佳时机甚至误诊、漏诊。本文根据所遇病例并结合既往报道的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误诊病案中分析误诊原因及处理对策。指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是依靠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对抗生素治疗的反应进行综合判断。最终诊断需建立在血清学检查的基础上。

  • 标签: 肺炎 支原体 肺外感染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临床标本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肺炎克雷伯产ESBLs的发生率和耐药性,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用法国梅里埃ATBEspression微生物鉴定系统与ID-32E鉴定条及ATBG-5药敏试条,进行鉴定和药敏实验,对药敏条检测出的ESBLs耐药表型,用双纸片法进行确证。结果所分离的213株大肠埃希,100株肺炎克雷伯,10株奇异变形杆菌中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39.91%,16%,10%。产ESBLs的菌株对碳青酶烯类、头孢西丁、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药物、阿米卡星耐药率较低,对其他抗生素都有较高的耐药性。结论要重视ESBLs耐药性的监测,对产ESBLs的细菌根据药敏实验结果合理用药。

  • 标签:
  • 简介:摘要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肺炎克雷伯的耐药性正逐年增强,而由于重症监护室(ICU)收治的患者病情危重、住院时间久、免疫功能低下且大量使用抗生素,产ESBL肺炎克雷伯的多重耐药性问题在ICU更加严重。通过ICU产ESBL肺炎克雷伯的药敏谱的研究表明产ESBL肺炎克雷伯对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的大部分抗生素的耐药性高,且呈现多重耐药现象;其对亚胺培南的敏感性最高,应将亚胺培南作为首选药物;另外,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西丁、头孢吡肟和阿米卡星也有较高的敏感性,可以考虑作为治疗药物。

  • 标签: ICU ESBL 肺炎克雷伯菌 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