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门静脉高压症是肝硬化晚期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上常表现为大量腹水、食道静脉曲张、凝血功能紊乱、血小板减少症等。除此以外,相当的一部分病人存在周围血管扩张的征象,如肝掌、蜘蛛痣以及低血压等。肝硬化的病

  • 标签: 相关性肺 肺疾病 门静脉高压
  • 简介:接受肝移植的晚期肝病病人,均伴有轻重不等的肝综合征和门高压。了解其病理生理机制,对于围肝移植期病人的保护策略具有指导作用。

  • 标签: 肝肺综合征 门肺高压 肝移植 肺保护 策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肺动脉高压(PAH)是一组由不同病因和发病机制引起的以血管阻力持续增加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潜在原因还不明确。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血管内皮损伤是引起肺动脉收缩和特征性病理改变的首要因素,在PAH发生发展的不同时期,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改善内皮功能或恢复内源性血管活性物质之间的平衡,恢复血管内皮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延缓或逆转血管的增殖重塑过程,已成为治疗PAH的重要目标之一。

  • 标签: 肺血管内皮损伤 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高压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儿先心病高压术后呼吸道有效护理的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0例围手术期先天性心脏病伴高压的患儿进行本次的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的方式,将其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患儿,对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则在对照组患儿的基础上再接受优质护理,统计并比较护理后2组患儿的护理总有效率。结果通过对2组患儿的护理结果比较,得出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为46.7%,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先心病高压患儿进行优质的围手术期呼吸道护理,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患儿的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婴幼儿 先天性心脏病 肺动脉高压 呼吸道护理
  • 简介:高压是一类以小动脉血管重构为特征的恶性血管疾病,往往由于血管阻力(pulmonaryvascularresistance,PVR)进行性升高并最终导致患者右心衰竭而死亡[1],其中右心室的评估是判断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键。超声心动图作为一种应用广、价格低的无创技术,可以通过右心室形态学变化、左右心室相互影响、右心室收缩功能变化等指标直接或间接反映右心室功能。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肺高压 右心室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婴幼儿室间隔缺损合并高压的术后监护、护理要点。方法选择2011-5~2012-12我科收治的室间隔缺损合并高压患儿58例,总结心功能维护,肺动脉压力监测,肺部管理,高压的护理等几方面的监护与护理。结果通过总结,积极治疗,精心的术后护理,不断提高室间隔缺损合并高压患儿术后护理质量。结论重视和加强术后心功能维护,肺动脉压力监测及严密的呼吸系统管理对预防术后高压危象的发生十分重要。

  • 标签: 室间隔缺损 肺高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慢阻并发肺动脉高压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00例慢阻患者,入组对象收集时间为2022年1月-12月,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明确慢阻并发症肺动脉高压相关因素。结果 D-二聚体、功能三项指标、OI、三项炎性因子指标、主肺动脉直径水平属于慢阻并发肺动脉高压相关影响因素(P<0.05)。结论 慢阻常见并发症为肺动脉高压,其影响因素相对较多,临床中需要全面考量,及时发现肺动脉高压发生情况,保证治疗效果,值得重视。

  • 标签: 慢阻肺 肺动脉高压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伴肺动脉高压高压)患儿术后呼吸道护理方法。方法:对 27 例先心病伴高压患儿进行围手术期护理,术前心理护理、咳痰训练、预防感染及吸痰护理至关重要;术后为患儿安置合适的体位,正确选择呼吸机型号和设置呼吸机参数,注重呼吸道护理等一系列的护理措施。结果:27例患儿术后肺动脉压力控制理想,无一例死亡,无高血压危象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先心病伴高压患儿通过全面的围手术期呼吸道护理,可以降低死亡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肺动脉高压 呼吸道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慢阻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实施康复治疗手段,对患者功能、临床指标以及情绪状态评分的影响意义。方法:研究样本选取本院前来就诊30例慢阻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收录样本时间范围设置在2020.01--2022.02研究时间段内,区组随机化分组,纳入对照组的15例患者,开展常规治疗手段,纳入实验组的15例患者,开展康复治疗手段。统计纳入不同组别患者的:(1)功能水平值;(2)临床指标。结果:施行康复治疗手段后,相较之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功能、临床指标均有明显优化状态,(P<0.05)。结论:慢阻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实施康复治疗手段,可及时改善患者功能水平,避免不良预后事件出现,应用价值较为积极。

  • 标签: []慢阻肺 肺动脉高压 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高血压合并高压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对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大量病例的回顾性研究,总结出高血压合并高压患者的常见临床特征,并对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了深入探讨。在这一基础之上,提出了高血压合并高压治疗和诊断的措施,以此为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 标签: 高血压 肺高压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右心导管检查术是通过心导管直接测量心脏各腔室和大血管腔内压力,获取血液标本测量血氧含量,通过计算/体循环血量和血管阻力等指标而判断PAH严重程度的一种检查方法。1术前做好心理护理,特别是未婚的女性患者,对提高患者治疗的信心,配合导管检查,减少术后并发症,有着重要的意义。方法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成功交流的前提,也是促进患者康复的关键之一。加强护患沟通,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解释,解除顾虑,坚定患者治疗的决心。结果促使病人的恐惧心理状态向积极方向转化,配合检查与治疗,加强护患关系。结论未婚女性患者术前心理问题较多,通过心理护理明显减轻了患者的恐惧、紧张心理,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模式。做好心理护理是护理工作中的重点。

  • 标签: 未婚女患者 右心导管术前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1例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继发抗磷脂综合征患者,以SLE、抗磷脂综合征、肺动脉高压收入院。右心漂浮导管检查示,平均肺动脉压26 mmHg(1 mmHg=0.133 kPa),小动脉楔压26 mmHg,血管阻力0 WU,为毛细血管后性高压。超声心动图发现二尖瓣增厚,后叶瓣尖左心房面可见强回声5 mm×3 mm。考虑Libman-Sacks心内膜炎,Ⅱ型高压。予低分子肝素4 000 U/d充分抗凝;沙库巴曲缬沙坦25 mg每日2次+比索洛尔1.25 mg/d+螺内酯20 mg/d抗心力衰竭治疗;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20 g×3 d,甲泼尼龙40 mg/d,环磷酰胺0.4 g每周1次静脉点滴(累积1 g)加强原发病治疗后好转。SLE患者除肺动脉高压外,亦可出现Ⅱ~Ⅴ型高压。临床上如遇见SLE相关高压者,应进行鉴别诊断,充分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红斑狼疮,系统性 抗磷脂综合征 肺高压 Libman-Sacks心内膜炎
  • 简介:目的观察二氯乙酸盐(DCA)对野百合碱(MCT)诱导的高压大鼠小动脉重构的作用,以及对bcl-2、bax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60只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模型组及治疗组.模型组及治疗组皮下注射MCT建立肺动脉高压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溶剂.7d后治疗组以80mg·kg-1·d-1DCA溶液喂养,对照组和模型组饮用水喂养.各组于第7、14、21、28天随机选3只大鼠行平均肺动脉压力测量.28d后处死所有大鼠,取心脏及进行检测.结果平均肺动脉压力测量:建模第14天始,治疗组低于模型组;中膜厚度百分比:模型组大于治疗组大于对照组;右心室肥厚指数:模型组大于治疗组大于对照组;bcl-2染色阳性率:模型组高于治疗组高于对照组;bax染色阳性率:治疗组高于模型组高于对照组;TUNEL染色阳性率:治疗组大于对照组大于模型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A在抑制bcl-2表达的同时使bax的表达增强,从而抑制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逆转血管重构.

  • 标签: 二氯乙酸盐 肺动脉高压 野百合碱 BCL-2 BAX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慢阻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70例慢阻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随机数字法把70例患者分成两组,其中一组为对照组取35例患者应用常规治疗,另外一组为观察组取余35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功能和肺动脉压力改变情况,对比两组治疗24周后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肺动脉压力降低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FVC、PEF、FEV1/FVC等指标均明显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慢阻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效果理想,能明显改善患者功能指标,降低肺动脉高压,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慢阻肺 肺动脉高压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技术评价肺结核高压病人右室心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文选取了2013年5月至2014年6月里我院的85例因长期肺结核致肺动脉高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在51±10.5岁,按肺动脉高压程度分为轻、中、重度3组;正常对照组30例,平均年龄为50±11岁。结果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室舒张功能,随着肺动脉压力的增高逐渐减低,和高压程度呈负相关。随着肺动脉压力的增加,舒张时间明显延长。TDI法对轻、中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室舒张功能异常的检出率较血流多普勒及常规则超声更高,在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中,两者无差别。结论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具有准确而简便,重复性强的特点,为肺结核高压病人的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资料,适合作为评价肺结核高压病人右室功能变化程度的指标。

  • 标签: 肺动脉高压 右室舒张功能 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 三尖瓣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