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此篇文章研究慢阻和肺动脉高血直接的关联,随后加强观察中医药防治慢阻肺动脉高血压的治疗价值。

  • 标签: 中医药 慢阻肺肺动脉高压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随访慢性阻塞性疾病(慢阻)合并肺动脉高压(PH)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其与慢阻急性加重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纳入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门诊的366例稳定期慢阻患者,其中男236例,女130例,年龄50~78(59±9)岁。所有患者均进行3年随访,每年完成功能检查、慢阻评估测试(CAT)、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经胸超声心动图、胸部CT及相关实验室生物化学检测。根据静息状态下超声心动图测量的三尖瓣反流峰值流速(TRV)和其他指标评估肺动脉高压(PH)的可能性,用低、中、高可能性表示,以高可能性为PH组,低、中可能性为非PH组。比较2组临床特点。组间比较,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构成比用χ²检验,对数据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和逐步回归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67例(67/366,18.3%)合并PH可能性高,PH组平均肺动脉收缩压(sPAP)为(51.7±6.7)mmHg(1 mmHg=0.133 kPa)。与非PH组相比,PH组年龄(76.0岁比64.0岁)、体重指数 [(21.4±6.0)比(22.6±7.2)kg/m2],脑钠肽[(50.8±9.1)比(36.4±8.1)pg/ml]、3年急性加重次数[(6.1±0.1)比(2.8±0.4)次]、CAT(17.0比10.0分)、SGRQ(48.9比32.1分)和DLCO占预计值% [(51.9±21.9)% 比(67.0±22.1)%]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慢阻患者DLCO占预计值%与sPAP呈负相关(r=-0.28,P<0.01)。PH组胸部CT低衰减区(56.1%比34.3%)和间质异常比例(30.8%比15.6%)均高于非P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LAA%≥30%和间质异常是PH的独立危险因素(β值分别为1.479和1.065,OR值为3.640~5.720,95%CI:1.462~8.571,均P<0.01)。主肺动脉直径与主动脉直径的比值与sPAP呈负相关(r=-0.35,P<0.01)。年龄≥75岁、FEV1占预计值%<50%及合并PH高可能性是慢阻急性加重的预测因素(β值为0.459~1.211,OR值为3.643~5.722,95%CI:1.463~8.904,均P<0.01)。结论超声心动图评估的合并PH高可能性的慢阻患者年龄较大,体重指数较低,一般状况更差。PH高可能性和肺气肿密切相关,与慢阻急性加重相关。

  • 标签: 高血压,肺性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超声心动图
  • 简介:摘要肺动脉高压(PAH)是一类恶性血管疾病,主要由小动脉本身病变引起血管阻力增加,最终导致右心衰竭而死亡。其中,血管阻力作为血流动力学诊断指标之一,在PAH的病理生理、诊断及治疗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为PAH患者病情评估提供了更多参考,该文就上述问题进行了梳理与总结。

  • 标签: 高血压,肺性 血流动力学 肺血管阻力
  • 简介:摘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是一种多数由上呼吸道,特别是鼻、咽部位的解剖学狭窄导致的,在睡眠状态下反复出现呼吸暂停和/或低通气、睡眠中断,从而使机体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综合征。OSA是一种常见疾病和多发病,对人类的健康危害极大,尤其是OSA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预后差。OSA与肺动脉高压密切相关,OSA既可以是肺动脉高压的病因也可以是合并症,因此其发病机制复杂。研究证实,肺动脉重塑在OSA的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综述旨在对近年来肺动脉重塑在OSA合并肺动脉高压形成过程中主要机制的进展进行总结,为临床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睡眠呼吸暂停,阻塞性 高血压,肺性 微RNAs 肺血管重塑 内皮间质转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患者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术前全灌注缺损百分比(PPDs%)与术后残余肺动脉高压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于阜外医院行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并于术前术后均行核素通气/灌注(V/Q)显像的37例CTEPH患者[男21例、女16例,年龄(50±12)岁]。将术后肺动脉平均压(mPAP)高于30 mmHg(1 mmHg=0.133 kPa)患者归入残余肺动脉高压组,余归入无残余肺动脉高压组。计算PPDs%用以代表全血流灌注缺损程度,探讨术前术后肺动脉压力阻力及血流灌注的变化,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残余肺动脉高压发生的因素。另采用配对t检验及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数据。结果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明显降低mPAP[(50.22±11.72)与(26.41±10.61) mmHg;t=12.599, P<0.001]、血管阻力[(10.06±5.48)与(2.89±1.58) Wood单位;t=8.086, P<0.001],减少灌注缺损段数[(13.79±2.11)与(5.52±2.82)个;t=11.593, P<0.001]。残余肺动脉高压组患者(11例)术前PPDs%明显高于无残余肺动脉高压组[26例;(57.48±5.88)%与(47.77±11.09)%;t=-3.458, P=0.002]。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术前PPDs%是影响术后残余肺动脉高压的主要因素[比值比(OR)=1.106,95% CI:1.006~1.216,P=0.036]。结论核素V/Q显像可反映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疗效,术前全血流灌注缺损程度是术后残余肺动脉高压发生的影响因素。

  • 标签: 肺动脉 血栓形成 动脉内膜切除术 高血压,肺性 通气/灌注显像 99m锝聚集白蛋白 99m锝高锝酸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曲前列尼尔治疗支气管发育不良合并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associated with 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PH)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静脉输注曲前列尼尔治疗BPD-PH的患儿,收集患儿曲前列尼尔治疗时日龄、最大剂量、治疗持续时间、并发症、临床转归等,比较患儿曲前列尼尔治疗前、治疗1周后、药物达最大剂量后肺动脉收缩压与体循环收缩压之比(systolic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systolic blood pressure,sPAP/sBP)、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OI)变化,采用多个相关样本的非参数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6例患儿,男5例,女1例,重度PH 5例,中度PH 1例,胎龄(26.0±1.0)周,出生体重(735±170) g。与用药前相比,曲前列尼尔治疗1周后sPAP/sBP较前下降[1.1(0.8,1.2)比1.3(1.1,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I较前无明显变化[24.5(23.0,29.3) mmHg比26.0(23.3,27.3) 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曲前列尼尔达最大剂量后 sPAP/sBP较前下降明显[0.4(0.3,0.4)比1.1(0.8,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例发生呕吐,1例腹泻,1例轻度水肿,无低血压、肝肾功能损害等明显药物不良反应。5例患儿存活,1例死于晚发型败血症。结论曲前列尼尔对BPD-PH患儿控制肺动脉压、改善临床预后有一定效果,但仅限于其他治疗效果差的BPD-PH患儿谨慎使用。

  • 标签: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高血压,肺性 曲前列尼尔 婴儿,早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氧辅助治疗对鳀鱼腐败气体中毒损伤CT表现及心肌酶谱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7月至2020年7月荣成市石岛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鳀鱼腐败气体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急诊入院,胸部CT示肺部损伤。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n=39)和对照组(n=45),2组患者入院同时防治肺水肿、脑水肿并给予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高压氧(HBO)治疗。所有患者于入院当天、治疗第10天行胸部CT平扫检查。患者入院当天及第3、5、7、10天测定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结果治疗10 d后,2组患者肺部CT小叶间隔增厚、磨玻璃样密度影和/或气腔样实变影发生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小叶间隔增厚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磨玻璃样密度影和/或气腔样实变影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第5、7、10天CK、CK-M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入院当天和入院第3天CK和CK-M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鳀鱼腐败气体中毒患者易出现肺部损伤及心肌酶谱异常,HBO治疗有利于减轻肺水肿及加快受损心肌的修复。

  • 标签: 高压氧 鳀鱼 腐败气体 中毒 肺损伤 CT 心肌酶谱
  • 简介:摘要水通道蛋白(aquaporin, AQP)是一类对水分子有高度特异性的转运膜蛋白,其对水分子的主动转运功能是维持细胞内外液体平衡的关键因素。在人体各个器官组织中,AQP的表达类型和程度各不相同,组织中主要有AQP1、AQP4、AQP5的参与。由于多种因素会影响AQP的表达,引发内液体失衡,因此文章阐述了AQP在组织中维持液体平衡的作用及参与损伤形成的相关机制,进一步结合临床探究多种调节因素作用下AQP的表达情况及对机体的影响。

  • 标签: 水通道蛋白 右美托咪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相位对比技术(PC-MRI)评估慢性阻塞性疾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PH)患者肺动脉形态的价值。方法抽取周口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7月至2020年3月就诊的72例COPD合并PH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右心导管等检查,参照相关标准,将肺动脉形态异常患者纳为肺动脉形态异常组,其他患者纳入肺动脉形态正常组;全部患者均接受PC-MRI检查,比较两组主肺动脉PC-MRI相关检查参数(血流峰值速度、血流速度、血流量、顺应性),并分析主肺动脉PC-MRI相关检查参数预测COPD合并PH患者肺动脉形态异常风险价值。结果72例COPD合并PH患者,24例肺动脉形态异常,占33.33%;肺动脉形态异常组主肺动脉血流峰值速度、血流速度、血流量、顺应性均低于肺动脉形态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结果显示,主肺动脉血流峰值速度、血流速度、血流量、顺应性预测COPD合并PH患者肺动脉形态异常风险的曲线下面积(AUC)均>0.80,均有一定预测价值,且当四者cut-off值分别取57.095 cm/s、6.363 cm/s、52.208 ml、25.625%时,可获最佳预测价值。结论PC-MRI技术对COPD合并PH患者肺动脉形态有一定评估价值,其相应参数可预测患者肺动脉异常风险,未来可考虑用PC-MRI技术评估COPD合并PH患者肺动脉异常风险。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动脉高压 磁共振成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疾病稳定期患者功能运用康复护理模式。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4月期间我院COPD稳定期患者14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70例)与观察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肺康复护理模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稳定期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对于慢阻患者而言,采用慢阻汤+康复训练治疗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慢阻患者为研究对象,n=80例,依据患者入院就诊先后顺序均分两组,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联合慢阻汤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症候积分、6min步行距离、MMRC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6MWD较优,MMRC评分较低(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较高、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较短(P<0.05)。结论:针对慢阻患者而言,采用康复训练联合慢阻汤治疗效果显著,可研究。

  • 标签: 慢阻肺汤 康复训练 肺肾气虚型 慢阻肺疾病
  • 简介:摘要回顾性观察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慢阻急性加重患者302例,其中65例并发肺动脉高压,比较其临床特点,发现多项血液生物标志物在慢阻急性加重合并发肺动脉高压的患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预测慢阻急性加重并发肺动脉高压的曲线下面积最大。相关血清生物标志物特别是NT-proBNP可能提示临床慢阻急性加重患者并发肺动脉高压,有一定的筛查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 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使电力系统运行中的负荷也越来越大,因此,目前我国的电力系统逐渐成为了一个社会十分关注的话题。为了能够使得电力供应的效率及质量得到提高,确保电力系统能够安全稳定的工作,电力系统高压试验无疑是一项十分关键的工作。当前,我国的电力企业为了能够实现电力系统安全、经济、稳定的运行,已经开展了电力系统高压试验,以保证其能够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

  • 标签: 高压试验 电力系统 高压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