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目的探讨悬吊固定术治疗小儿漏斗的疗效。方法选择20例漏斗患儿,均为男性,年龄7-28d的8例,40-90d的12例。根据Nuss手术原理,设计悬吊固定术矫治漏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20例患儿均成功进行了胸廓固定矫形术,术中和术后均无并发症。术后8-10d去除外固定架后外观满意。术后随访3-24个月,胸廓外形完美。结论悬吊固定术是治疗新生儿及3个月之内小婴儿漏斗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胸外悬吊 漏斗胸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目的探讨悬吊固定术治疗小儿漏斗的疗效。方法:选择 20例漏斗患儿,均为男性,年龄 7-28d的 8例, 40-90d的 12例。根据 Nuss手术原理,设计悬吊固定术矫治漏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20例患儿均成功进行了胸廓固定矫形术,术中和术后均无并发症。术后 8-10d去除外固定架后外观满意。术后随访 3-24个月,胸廓外形完美。结论:悬吊固定术是治疗新生儿及 3个月之内小婴儿漏斗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胸外悬吊 漏斗胸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悬吊术治疗小儿漏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2月收治的漏斗患儿共14例作为研究对象,本组患儿均给予悬吊术治疗,观察本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组14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悬吊固定手术,患儿平均手术时间25-35min,手术过程中平均出血量≤5ml。手术结束后10h,本组患儿均获得令人满意的胸廓矫形效果,10h以后均去除支撑棒。本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6-12d,术后随访2-12个月,胸廓外形效果保持良好,均无并发症以及意外情况发生。结论悬吊术治疗小儿漏斗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患儿术后未发生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胸外悬吊术 漏斗胸 小儿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7-0050-01
  • 简介:摘要脊柱骨折悬吊复位法,最早起源于我国元代,经历数百年,几经改革,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当前对1/3以上的前楔形重度腰椎压缩骨折,尤其对伴有神经压迫症状者,处理方法不一,特别国外一些学者,多主张早期手术内固定处理,各具其优点。几年来我们通过收治30例前楔形腰椎压缩骨折(包括其中伴脊髓压迫症状者10例),通过及时悬吊复位及方法的改良,施行双人拖肩法做为患者在悬吊时前方的差力支撑点,克服了以往方法带来的心肺负荷过大及腰肌不能放松,而造成危险因素和影响复位时间及效果。另外通过术后活血化瘀,接骨续伤,补肾壮骨,填精益髓中药的应用,对伴有脊髓压迫症状者复位后短期少量的脱水剂应用等综合处理后,从而达到了施术安全可靠,复位效果理想,提前了骨折愈合期,缩短了石膏固定时间,随访1~5年,无不良发生。

  • 标签: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悬吊复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品质心肺复苏按压的方法。方法结合有关文献资料以及自身的工作经验,对于提升心肺复苏按压质量的方法进行分析总结,以期提供有关的参考依据,提升心肺复苏效果,使心搏骤停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得到相应的提升。结果心肺复苏按压中应当重点做好循环支持,使按压中断时间最小化,同时严格掌握按压的频率以及深度等。在日常工作中要想提升心肺复苏按压的有效性,需要加强对相关医护人员的专业培训,同时提升医护人员身体素质,加强力量训练,保证心肺复苏按压的高品质实施。结论加强对高品质心肺复苏按压方法的探讨,可使心搏骤停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大大提升,探索价值较高。

  • 标签: 心肺复苏 胸外按压 高品质 探索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课题主要探讨漏斗采用胸膜矫治术治疗中的护理观察。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8年3月本院漏斗患儿40例,所有患儿均行胸膜矫治术进行治疗,遵照双盲法分组标准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20例,分别采取整体性护理与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率为0,与对照组的20%相比优势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性护理应用于漏斗患儿的护理中效果可靠,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值得推广。

  • 标签: 胸膜外矫治术 漏斗胸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腰椎屈曲型压缩骨折疾病特点,研究悬吊牵引治疗期间加强护理干预的预后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骨科2019年9月-2020年9月期间收治的腰椎屈曲型压缩骨折疾病患者,总计89例,全部采取悬吊牵引治疗,经伦理委员会批准。依据随机法分为常规护理、综合护理干预的2组(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知情同意,比较护理后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悬吊牵引 胸腰椎屈曲型压缩骨折 护理干预 满意度 生活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利用品管圈提高术后患者护理质量,不断优化服务质量。方法回顾性比较分析外手术术后应用品管圈护理质量。结果从2015年1月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月评价不满意率降低,非常满意率增加,外手术术后护理质量得到了提高,护士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获得了提高。结论应用品管圈对外手术术后护理质量进行持续改进,提高了护士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提高了满意度和医疗服务质量;品管圈活动塑造了良好的医院文化;增强了医院的文化底蕴值得推广。

  • 标签: 胸外手术 品管圈 术后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心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方法中,健康教育的应用对病人的影响.方法:对本院从2021年2-2022年2月间收治的108例冠心病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分类法将病人分成2组,各54例.对实验1组患者采用的是常规治疗方法,对实验2组患者除了常规治疗之外,还增加了健康教育治疗。然后比较两组病人在治疗前后的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在实验2组患者在经过护理后,护理满意度与临床治疗有效率都比实验1组有显著提高,这会让护理匹配度更高,两组间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冠心病 护理 健康教育 观察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高位多点悬吊加改良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疗效。 方法 选择我院肛肠科收治的96例混合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就诊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数字法随机分组,两组病例数一致。对照组患者实施自动弹力线痔套扎术治疗,研究组患者实施高位多点悬吊联合改良剥内扎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视觉模拟评分以及三个月内复发率。 结果 研究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与住院时间更短,术后视觉模拟评分以及三个月内复发率更低,除复发率,其余结果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混合痔 改良外剥内扎术 高位多点悬吊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胸外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88例胸外科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94例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94例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38%85.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人性化 护理质量 胸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就术后患者管道意外拔出护理对策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护理提供经验教训。方法选择我院胸外科2015年3月-2015年9月就诊的需胸部外科手术的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并选择医院2015年9月-2016年3月就诊的需胸部外科手术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分析患者意外拔管的发生原因,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管道安全管理。比较2组患者意外拔管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30例患者非计划拔管事件发生率2.40%,低于对照组20.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7.63%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01%,(P<0.05)。结论针对性的改进胸外科护理对策,通过重点巡视、注重术后镇痛、加强对家属的宣教等方式,有效的降低了科室非计划拔管的发生例次。

  • 标签: 胸外科 非计划拔管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重症患者术后呼吸功能恢复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 选取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胸外科收治的重症术后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全面护理并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训练,对比两组效果。结果 护理前两组PO2和PCO2均无明显变化,护理后观察组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给予重症患者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配合全面护理并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训练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胸外重症 手术后 呼吸功能恢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胸围重症手术之后,患者的呼吸功能恢复相关的护理措施。方法对于我院2010年-2012年的胸外科重症患者,在手术之后呼吸功能恢复的临床资料以及护理经验共60例,以回顾性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在这60例患者当中的呼吸功能都得到了有效的恢复没有1例死亡的病例,患者没有发生相关的并发症,呼吸功能的恢复效果令人满意。结论护理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全麻开手术患者在术后的肺功能是否能够有效恢复,高质量的护理工作能够让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减少发生,在临床上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胸外科重症手术 呼吸功能恢复 临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