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54例脊柱结核手术治疗结果,提高提高脊柱结核病患者的手术治疗率。方法分别回顾调查医院内收治2014年10月到2016年2月54例脊柱结核患者,对其进行脊柱结核手术治疗,观察术后疗效以及随访疗效。结果54例脊柱结核患者经手术治疗后,手术伤口全部都一期愈合,术后随访,患者的结核病灶完全消失未复发,患者植骨与正常骨相互融合,内固定结构稳定,椎体高度与脊柱的生理弧度仍处于正常状态,脊柱结核导致的后凸畸形得以矫正,矫正度数为(13±5)度。结论脊柱结核手术成功率较高,患者愈后和随访结果为佳,患者的结核病灶完全消失未复发,因此,脊柱结核手术与抗结核药物结合进行治疗,患者治愈率高,治疗效果好,值得医院推广使用。

  • 标签: 脊柱结核 病灶清除 植骨 内固定术
  • 简介:摘要近年来,全球结核病发病率明显上升,骨结核是常见的肺外结核,其中多为脊柱结核,其首发症状常为疼痛,特别是寒性脓肿及窦道形成的者。如今,世界卫生组织已将疼痛确定为第五大生命体征”可见对疼痛的研究越发重视。现将我科2014年6月—2015年6月共收治的77例脊柱结核病人,其中接受手术治疗者67例,通过分析总结这67例手术病人围手术期的疼痛管理要点,包括止痛药的合理使用及指导,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位护理,以及对责任护士疼痛护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等等。认为为脊柱结核病人制定科学有效的围手术期疼痛管理计划对手术成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术后康复治疗起重要作用。

  • 标签: 脊柱结核 围手术期 疼痛管理 超前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脊柱结核合并脊髓损伤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5年6月期间,我院就诊且接受手术治疗的脊柱结核合并脊髓损伤患者22例的临床资料,评估其手术前后感觉及运动功能、ASIA残损分级等。结果22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后ASIA感觉及运动评分、神经功能分级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术后随访后凸角矫正满意且丢失不明显,随访期间无结核复发。结论脊柱结核合并脊髓损伤患者早期行手术清除结核病灶,并实施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治疗效果确切。

  • 标签: 脊髓损伤 脊柱结核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结核术后复发原因,并观察分析脊柱结核术后复发患者再手术后的治疗效果。方法以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脊柱结核术后复发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导致术后复发的原因及危险因素,针对其复发主要原因进行再手术治疗,其中6例患者进行单纯的病灶清除手术,7例患者进行病灶清除及窦道切除术,10例接受I期经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后路内固定术,4例进行单纯的CT引导下经皮穿刺灌注引流和局部化疗,另有3例接受I期经后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联合CT引导下经皮穿刺灌注引流和局部化疗。在手术术后对患者加强抗结核药物治疗,并对患者的血沉、CT三维重建评估结核活动和植骨融合情况进行定期检查。结果脊柱结核术后复发的原因有多种,其中主要原因包括术前术后未进行正规化疗、术后积液未及时发现、术中病灶清除不彻底、术后脊柱稳定性差等,再手术后所有患者结核症状消失,无结核复发的情况,术后8~12月患者植骨融合愈合,内固定位置正常。结论脊柱结核术后复发是由多种因素综合所致,术后应加强抗结核药物治疗,并保证手术过程的准确无误,若术后复发,应根据复发的原因采取合理的手术方法,避免再复发的发生。

  • 标签: 脊柱结核 术后复发 复发原因 再手术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结核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的方法分析从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进行脊柱结核治疗的患者40例,对其全程的护理进行严格的要求和规范,具体的护理包括对患者术前的心理护理,术后的康复指导,出院后的复诊。以此来观察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结果患者出院后进行定期随访,发现其恢复状况良好,无并发症出现。结论对于脊柱结核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只要做到了密切配合医生的治疗,加上护理人员的细心护理,能有效的提高治疗几率,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极小。

  • 标签: 脊柱结核 患者 围手术期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磁共振成像(MRI)影像鉴别脊柱结核与非结核脊柱炎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抽取2013年2月~2015年11月前来我院进行治疗的64例脊柱感染性病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超导磁共振成像仪对患者进行检查,进而分析患者的MRI特征。结果脊柱结核患者不仅比非结核脊柱炎患者更容易引起椎体塌陷畸形、死骨或钙化,而且还更容易引起椎间盘狭窄及破坏、椎旁脓肿。结论对MRI脊柱感染性病变患者进行MRI诊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脊柱结核与非结核脊柱炎的鉴别效果。

  • 标签: 脊柱结核 非结核性脊柱炎 MRI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脊柱结核临床治疗中抗结核药物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诊的45例早期脊柱结核患者,给予患者抗结核药物治疗,采取联合用药的方案,并分析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在45例患者中,显效26例,有效17例,总有效率为95.56%。结论抗结核药物治疗早期脊柱结核,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早期 脊柱结核 抗结核药物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后路内固定治疗法在胸腰段脊柱结核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以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手术治疗手段。方法收集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胸腰段脊柱结核患者3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观察组(n=15)采用前路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对照组(n=15)采用后路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其中观察组患者中依据累及椎体数量分为观察Ⅰ组(累及单个椎体)和观察Ⅱ组(累及多个椎体),对照组也分为对照Ⅰ组(累及单个椎体)和对照Ⅱ组(累及多个椎体),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手术情况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Ⅰ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矫形率均明显优于对照Ⅰ组,P<0.05;对照Ⅱ组的矫形率明显高于观察Ⅱ组,P<0.05。结论前路内固定治疗术对于累及单个椎体的胸腰段脊柱结核可取的理想的治疗效果,手术操作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后路内固定治疗法在累及多个椎体的胸腰段脊柱结核的治疗中更具有优势,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术后矫形率,临床治疗中应根据患者疾病的类型选择最佳的手术方式进行手术,以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 标签: 前路 后路 内固定 胸腰段 脊柱结核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早期脊柱结核患者实施抗结核药物治疗,观察及分析效果。方法本研究对象为脊柱结核患者50例,均为2012年5月至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实施治疗的患者,均实施联合用药方案,并观察及统计治疗以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的变化情况,以及神经功能改善、不良反应情况等。结果在治疗以后,对患者进行2年-4年的随访,所有患者中,进行9个月时间的化疗疗程以后,治愈患者为4例(8%),另30例患者将用药时间延长至12个月时间后有32例(64.00%)患者治愈,另4例(8.00%)患者在经过继续化疗18个月时间以后得到治愈,10例患者(20%),治疗失败。治疗期间,共产生药物副作用患者6例(12.00%),采取积极举措处理后获得恢复。结论针对早期脊柱结核患者实施抗结核药物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成效。

  • 标签: 抗结核药物 早期 脊柱结核 效果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脊柱结核采用CT引导经皮微创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38例脊柱结核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19例.A组采用CT引导经皮微创治疗,B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对比临床效果.结果A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操作用时、术后卧床时间、椎体骨性融合时间、血沉降至正常时间均少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结核采用CT引导经皮微创方案治疗,可显著缩短病程,加快预后康复,对保障患者生存质量意义显著.

  • 标签: CT引导经皮微创 传统开放手术 脊柱结核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脊柱结核手术患者的护理中协同护理模式对其出院后药物服用依从性的影响情况。方法2014年3月至2015年9月期间,我院接受脊柱结核手术治疗的患者10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进入我院接受治疗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其中单号设定对照组,双号设定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手术治疗中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手术中实施协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MAS-8调查量表评分评估患者的药物服用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实施协同护理后其药物服用依从性均有显著改善,其改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判断标准(P<0.05)。结论在脊柱结核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结合协同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出院后的药物服用依从性,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协同护理 脊柱结核 服药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病灶清除Ⅰ期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前后的护理内容。方法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期间,我院接受治疗的脊柱结核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病灶清除Ⅰ期植骨内固定治疗,并且采用一系列围手术期的护理内容,对患者手术前后相关观察指标和护理内容做归纳分析。结果88例患者均得到有效治疗,并且患者均未出现植骨的塌陷、脱出以及不愈病症,其病症转归优良率为100.0%。结论在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结合病灶清除Ⅰ期植骨内固定治疗进行围手术期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手术后的并发症,其实用性高,科学性强,值得在脊柱结核的固定治疗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病灶清除 植骨内固定 脊柱结核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脊柱结核的CT及MRI影像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脊柱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CT、MRI诊断,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比较不同诊断方法的临床价值。结果本组50例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受累椎体为136例,经CT、MRI诊断,其符合率分别为64.71%、100.00%,二者比较,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单个椎体结核病灶破坏范围评价分别为(69.8±12.4)%、(80.5±10.3)%,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椎体CT值均低于骨桥、硬化骨、死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结核患者行CT及MRI影像诊断,效果显著,但MRI诊断过于繁琐、价格偏高、并且预后较差,因此,临床上以CT诊断为常规方法,并结合MRI,以此保证诊断准确率。

  • 标签: 脊柱结核 CT MRI 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