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分析高血压合并脑梗塞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7年至 2018年收治的 58例高血压患者,给予患者尼莫地平药物治疗,分析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在给予患者尼莫地平药物治疗后,本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 91.38%( 53/58)。患者神经功能评分为( 9.72±6.17)分,患者收缩压降低至( 120-140) mmHg,舒张压降低至( 80-90) mmHg,每次测血压波动范围在( 5-10) mmHg。结论:给予高血压合并脑梗塞患者尼莫地平药物治疗具有显著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高血压 腔隙性脑梗 临床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治疗动脉梗化用药情况进行分析,为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3月-2015年4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动脉硬化32例患者病例资料,了解患者病情及用药情况。结果研究发现,临床治疗中医生采用内服用药与静脉滴注两种方式进行治疗。其中26例患者口服50mg阿司匹林肠溶片,其中单一用药患者10例,配合服用40mg维路通片患者10例,剩余6例患者配合服用40mg尼莫地平片。21例患者采用静脉滴注二联方案进行治疗。治疗初期所用药剂为160mg盐酸川芎嗪注射液,并配合使用500mg胞二磷胆碱注射液。治疗末期使用20ml复方丹参注射液,配合20ml活素或0.4g路通注射液。结论运用复方丹参注射液、盐酸川芎嗪注射液以及小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临床治疗动脉硬化效果显著,可将其作为治疗该疾病的常规用药。

  • 标签: 脑腔梗 脑动脉硬化 用药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 CMBs)部位及体积与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 CSVD)患者脑梗死(lacunar infarction, LI)的相关。方法回顾纳入2017年2月至2019年3月期间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CSVD队列中的受试者。所有受试者均接受MRI扫描以及标准化临床评估和诊断,采用香港中文大学开发的自动分割和量化大脑软件AccuBrain对CMBs和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ies, WMHs)体积进行定量分析。应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LI的独立影响因素,然后进一步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深部和幕下微出血(deep or infratentorial CMBs, DI-CMBs)体积与LI数量的相关。结果共有317例CSVD患者纳入分析,其中无LI组214例(67.5%),单发性LI组43例(13.6%),多发性LIs组60例(18.9%)。三组间比较显示,年龄较大、男性、吸烟、饮酒、既往卒中或短暂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史、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低、CMBs及WMHs体积较大、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nlarged perivascular spaces, EPVS)分级较高可能是LI的危险因素。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优势比2.058,95%置信区间1.084~3.909;P=0.027)、既往卒中或TIA史(优势比1.962,95%置信区间1.089~3.535;P=0.025)、WMHs体积较大(优势比8.716,95%置信区间4.034~18.832;P<0.001)、EPVS分级较高(优势比1.915,95%置信区间1.292~2.839;P=0.001)、DI-CMBs体积较大(优势比1.022,95%置信区间1.006~1.038;P=0.008)或个数较多(优势比1.187,95%置信区间1.005~1.403;P=0.044)为LI的独立相关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DI-CMBs体积与LI数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r=0.330,P<0.001)。结论在CSVD患者中,DI-CMBs与LI之间存在显著相关

  • 标签: 脑小血管疾病 脑出血 卒中,腔隙 磁共振成像
  • 简介:脑血管病是神经科最常见疾病,在当代卫生工作中,被列为重点防治的一种疾病。在脑血管疾病中.又以缺血性脑血管病占多数。目前由于头颅CT及MRI的广泛应用,发现很多老年病人有内小缺血性梗塞灶,医学上又称为梗塞、很多患者由此引起思想上紧张、焦虑,因此有必要对此作一介绍.进行合理的预防和治疗。

  • 标签: 腔隙中风 脑血管病 神经科 缺血性脑血管病 脑腔隙梗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的临床护理体会,提高脑梗死患者护理质量。方法总结我科2007年6月到2009年8月脑梗死患者护理资料。通过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护理评价,对病人所产生的问题如头痛、焦虑、恐惧、肢体废用等重要护理问题进行全面干预,使病人顺利康复。结果通过对脑梗死患者的心理、肢体功能、健康指导等一系列护理措施。54例患者经我科精心护理顺利出院。全组无死亡病例,无心理疾患,肢体功能得到较好的恢复。结论通过确定护理目标对疾病细致全面的护理,可减轻患者的疾苦,提高其生存及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 标签: 腔隙性脑梗死 心理护理 功能锻炼 健康指导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治疗以及预防。方法观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研究发病机制。结论抗血小板凝集剂对于于脑梗死治疗效果良好,但是患者在治愈后也应注意预防和保健。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银丹心通软胶囊治疗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4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接受复方丹参治疗,实验组则接受银丹心通软胶囊治疗,对比2组脑梗死患者治疗的效果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90.00%)优于对照组(60.00%),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接受银丹心通软胶囊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对脑梗死患者预后的改善十分有益。

  • 标签: 腔隙性脑梗死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 神经功能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急性脑梗死(acute lacunar infarction,ALI)和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ies,WMHs)是小血管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联系密切,本研究拟探讨WMHs偏侧对ALI位置的影响。材料与方法连续纳入ALI伴有WMHs患者61例,男性41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65.7±12.6)岁。所有患者均行磁共振检查,包括常规成像、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及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采用改良Scheltens量表在FLAIR序列分别评估左右大脑半球WMHs,比较WMHs对称组与偏侧组基线资料,进一步分析WMHs不同类型与ALI位置的相关。结果61例患者中,根据左右大脑半球WMHs评分差值分WMHs对称组(<3分)33例,WMHs偏侧组(≥3分)28例,两组间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卒中史、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及发病时间(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1例ALI,位于左侧大脑半球34例,位于右侧大脑半球27例,WMHs对称组中左右大脑半球ALI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 vs 13)(P>0.05);WMHs偏侧组中,左偏组(13例)的左侧半球ALI多于右侧半球(12 vs 1),右偏组(15例)的右侧半球ALI多于左侧半球(13 vs 2),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本研究发现,半卵圆中心及侧脑室旁的ALI多位于WMHs边缘区域。结论白质高信号偏侧患者中,白质损伤严重的大脑半球更容易发生急性缺血,且缺血灶多位于白质高信号的边缘。

  • 标签: 腔隙性 白质高信号 磁共振成像 大脑偏侧性 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轻型脑卒中合并陈旧脑梗死(SLI)与微出血(CMBs)和白质疏松(LA)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我科室就诊的急性轻型脑卒中合并SLI的患者90例。根据患者的SLI数目将其分为A组(1~4个组)和B组(>4个组)。比较两组的基础情况和CMBs、LA严重程度分级,对急性轻型脑卒中合并SLI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B组合并高血压的比例明显高于A组P<0.05)。B组内微出血分级及白质改变在在2-3级的比例均明显高于A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内微出血分级、白质改变严重程度均是急性轻型脑卒中并发陈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MBs、LA情况与SLI的发生密切相关,是急性轻型脑卒中患者并发SLI的独立危险因素,充分了解急性轻型脑卒中患者中SLI与CMBs、LA的关系,能更好的帮组临床医生进行临床诊断及预后的评估。

  • 标签: 急性轻型脑卒中 陈旧性腔隙性脑梗死 脑微出血 脑白质疏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与事件相关电位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2014—2019年就诊于开滦总医院神经内科的脑梗死患者464例作为观察对象(病例组),进行前瞻队列研究。病例组依据简易智能精神状态(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分为认知正常组352例和轻度认知障碍组112例。同时选取同期100名健康体检志愿者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宗氏焦虑、宗氏抑郁量表测评和事件相关电位P3a和P3b检测。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非条件Logistics(逐步法)进行多因素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认知正常组、轻度认知障碍组占比吸烟者分别为20.00%(20/100)、38.07%(134/352)、46.42%(52/112);饮酒者分别为18.00%(18/100)、33.24%(117/352)、33.93%(38/112);高血压分别为38.00%(38/100)、58.24%(205/352)、59.82%(67/112);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分别为19.00%(19/100)、34.00%(120/352)、68.75%(77/112),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5.66、7.91、11.86、54.57,P<0.001、P=0.019、P=0.003、P<0.001)。3组视觉P3b波群N2峰潜伏期CZ导联分别为(271.48±40.65)、(285.67±44.08)、(290.57±68.41)ms,PZ导联分别为(276.70±50.92)、(287.86±43.28)、(312.16±62.75)ms;P3b峰潜伏期FZ导联分别为(392.67±42.50)、(405.82±52.43)、(410.34±64.27)ms,CZ导联分别为(395.04±42.44)、(412.51±55.86)、(433.28±66.32)ms,PZ导联分别为(398.24±40.93)、(411.17±49.48)、(435.78±67.69)ms;N2波幅CZ导联分别为(-3.99±2.81)、(-3.60±3.00)、(-2.70±2.37)μV,PZ导联分别为(-3.18±2.69)、(-2.91±2.62)、(-1.87±2.89)μV;P3b波幅FZ导联分别为5.27(3.27,7.40)、4.21(2.31,6.49)、3.12(1.61,5.08)μV,CZ导联分别为4.81(2.78,6.71)、4.15(2.76,6.16)、3.51(1.75,5.15)μV,PZ导联分别为5.17(3.03,6.97)、4.40(2.89,6.12)、3.43(1.52,5.34)μV,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29、14.49、3.95、11.73、14.06、5.66、3.57,H值分别为18.23、10.33、18.25,P值分别为0.027、<0.001、0.025、<0.001、<0.001、0.004、0.042、<0.001、0.006、<0.001)。视觉P3a波群N2峰潜伏期FZ导联分别为265.00(256.00,286.00)、277.00(260.00,300.00)、282.00(270.00,304.00)ms,CZ导联分别为274.00(255.00,305.00)、285.00(262.00,329.00)、293.50(270.00,346.00)ms;P3a峰潜伏期FZ导联分别为(413.83±49.58)、(429.83±55.38)、(449.04±54.79)ms,CZ导联分别为(441.53±61.78)、(457.12±69.29)、(460.23±72.24)ms,PZ导联分别为(430.14±54.53)、(462.31±69.2)、(470.02±74.92)ms;N2波幅FZ导联分别为(-6.34±3.13)、(-5.72±2.96)、(-4.92±2.05)μV;P3a波幅FZ导联分别为4.00(2.28,5.55)、3.15(2.14,4.91)、2.80(2.19,4.19)μV,CZ导联分别为3.37(1.98,4.66)、2.73(1.70,3.97)、2.41(1.64,3.45)μV,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值分别为13.92、8.65、9.17、10.02,F值分别为8.18、6.33、10.73、4.62,P值分别为0.001、0.013、0.010、0.007、<0.001、0.002、<0.001、0.01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为饮酒、视觉P3b峰潜伏期和波幅PZ导联、视觉P3a波群的N1波幅FZ导联是MMSE的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0.04、1.01、0.76、1.51,95%CI分别为0.00~0.30、1.00~1.03、0.59~0.97、1.08~2.10,P值分别为0.002、0.007、0.029、0.016)。结论脑梗死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b和P3a波群的内源性心理认知电位N2、P3b、P3a峰潜伏期延长、波幅减低,同时这些认知电位随临床认知障碍的发生,其峰潜伏期进一步延长、波幅减低更加明显。饮酒、视觉P3b波群的P3b峰潜伏期和波幅PZ导联、视觉P3a波群的N1波幅FZ导联是简易智能精神状态的影响因素。

  • 标签: 腔隙性脑梗死 认知功能 事件相关电位 P3b P3a
  • 简介:摘要患者老年男性,因"左侧肢体麻木、言语含糊4 h"入院,头颅MRI显示急性右侧桥梗死,第2天开始每晚睡觉前出现左下肢不自主抬起,频率3~6次/min,伴肢体酸胀难忍,予抗癫痫治疗未见好转,根据病情考虑"不宁腿综合征",予普拉克索片治疗后好转。

  • 标签: 不宁腿综合征 脑桥梗死 普拉克索
  • 简介:背景深部小梗死(梗死),白质病变(白质疏松或白质高信号)和进行认知损害或痴呆之间的联系和发病机制尚存在许多争议。概要我们假设小血管内皮(即血管屏障)功能障碍(血浆成分漏入血管壁和周围组织导致神经元损害)可以促进3种相互重叠的致残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卒中,白质疏松和痴呆。这一假说能够解释缺血性小血管病与数种临床上似乎显著不同的痴呆综合征之间的联系。卒中和白质疏松的病理学、流行病学和实验研究以及血脑屏障的MRI观察结果均支持这一假说。我们推测,作为能联系血管性疾病和常见的隐匿起病的致残病的一个致病步骤,血脑屏障破坏的潜在重要一直被忽视。例如,脂质透明变性-一种起因不明的病理学表现,可能造成某些散发梗死——可能是敌国屏障破坏表现的临床疾病谱的一个结局。结论血脑屏障破坏是一这些疾病的关键,这些证据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靶点以减轻血管性病变对的危害以及预防认知功能减退和痴呆。

  • 标签: Alzheimer病 脑血管病 痴呆 腔隙性梗死 脑白质疏松 血管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脑梗塞临床特征。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70例老年脑梗塞临床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老年脑梗塞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多发于基底节、半卵圆中心区,临床体征类型多,以运动偏瘫多见。结论脑梗塞在老年人中具有高发性,症状无特异性,常常容易忽略或误诊,对于高发人群应进行重点防治,早发现早治疗,结合CT或MRI提高诊断准确率。

  • 标签: 老年 腔隙性脑梗塞 临床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颅内各动脉狭窄与白质病变(WML)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16年3月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279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2例,女157例,平均年龄(66.2±7.9)岁。采用头颅MRI评估有无WML并进行分组:WML组164例、无WML组115例。应用64排螺旋CT进行颅内血管造影检查,并参照症状颅内动脉疾病华法林-阿司匹林研究方法评估颅内动脉狭窄率(管径狭窄率≥50%诊断成立)。logistic回归分析脑梗死患者颅内各动脉狭窄与WML发生的关系。结果279例脑梗死患者中,颅内动脉狭窄68例(24.3%),其中WML组有51例、无WML组有17例。与无WML组患者比较,WML组平均年龄更大,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既往卒中史、颅内动脉狭窄患病率更高(P值均〈0.05)。WML组大脑中动脉狭窄的发生率为16.5%(27/164),较无WML组的7.0%(8/115)更高(χ^2=5.568,P〈0.05)。在调整了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既往卒中史这些危险因素的影响后,logistic回归显示脑梗死患者大脑中动脉狭窄与WML发生风险有关(OR=2.13,95%CI1.18~3.25,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大脑中动脉狭窄可能是促进WML发生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腔隙性脑梗死 脑白质病变 大脑中动脉 动脉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GE16排螺旋CT用于组织梗塞检查诊断的观察情况。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接收的患有脑卒中的85例患者,采用GE16排螺旋CT扫描,对其诊断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所有患者经过GE16排螺旋CT诊断后,确诊为组织梗塞的患者有60例,病灶共有82例,其中有41例为单发病灶,15例为两发病灶,2例为三发病灶,2例为四发病灶。诊断显示患者的强直径在2~20mm,平均直径为(10.5±4.3)mm,其中占比最高的是5~15mm,为77.2%。病灶存在于左侧的有36例,右侧的有34例,双侧的有12例。结论GE16排螺旋CT诊断组织梗塞具有一定的价值,可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GE16排螺旋CT 脑组织 腔隙性梗塞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采用抗血小板治疗对于脑梗死以及微出血患者的临床影响。方法选取本院神经内科自2012年9月至2015年6月间曾收治入院的脑梗死伴高血压患者120例,根据患者是否伴有微出血以及是否进行抗血小板治疗将其分成四组,即脑梗死用药组、脑梗死未用药组、脑梗死伴微出血用药组以及脑梗死伴微出血未用药组,在治疗后3个月和1年后对比观察抗血小板药物对其的影响。结果接受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的NIHSS评分(卒中量表评分)优于用药前,同时发现抗血小板药物对于脑梗死的发生具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并且患者一年的抗血小板治疗并没有提高微出血的发生率,同时,服用药物的患者脑梗死复发率显著低于未用药的患者(19.8%vs32.4%,)。结论虽然抗血小板治疗对于脑梗死伴微出血患者有一定的风险,但其利大于弊。

  • 标签: 脑梗 脑微出血 抗血小板治疗 临床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分析我院2006年1月到2009年1月收治的100例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同期正常体检患者100为对照组,观察两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以及吸烟喝酒等因素的关系。结果观察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以及吸烟喝酒五种因素与脑梗死的发病有关,所有腔脑梗死患者中年龄≥55岁的患者发生脑梗死比例大于年龄<55岁患者。结论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以及吸烟喝酒五种因素与脑梗死的发病有关,注意控制以上基础疾病,有利于控制和预防脑梗死的发生。

  • 标签: 腔隙性脑梗死 相关因素
  • 简介:分析150例脑梗塞(LI)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显示与LI密切相关的病因依次为高血压病、心脏病、糖尿病。LJ的病灶分布以内囊、基底节为多见,其次为丘脑、放射冠、桥。LI的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临床应引起重视。

  • 标签: 腔隙性脑梗塞 影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