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论文旨在探讨短跑运动员训练的重要性,并提供有效的训练方法。是短跑运动中起关键作用的肌肉群之一,其力量和灵活性对于短跑运动员的成功至关重要。通过正确的训练方法和定期的锻炼,短跑运动员可以提高的力量和稳定性,从而提升速度和爆发力。

  • 标签: 短跑运动员 腘绳肌 训练策略 力量 灵活性
  • 简介:摘要:本论文旨在探讨短跑运动员训练的重要性,并提供有效的训练方法。是短跑运动中起关键作用的肌肉群之一,其力量和灵活性对于短跑运动员的成功至关重要。通过正确的训练方法和定期的锻炼,短跑运动员可以提高的力量和稳定性,从而提升速度和爆发力。

  • 标签: 短跑运动员 腘绳肌 训练策略 力量 灵活性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损伤的治疗与预防。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如肌肉完全断裂或不完全断裂出血较多,应早期手术缝合为妥。

  • 标签: 腘绳肌损伤 治疗 预防
  • 简介:摘要损伤是专业运动员最常见的肌肉损伤,且复发率高,康复难度大,对运动员的健康和成绩影响较大。损伤程度的判断以及非手术治疗对运动员缩短治疗时间、加强治疗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腘绳肌损伤 运动员 非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训练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膝关节过伸的效果。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的神经内科治疗,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康复治疗,康复组除采用常规的康复治疗外,还采用“早期加强训练”。两组患者治疗均持续八周。观察患者在站立和运动过程中有无膝过伸和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采用Fugl-meyer(FMA)评分和膝关节过伸次数来评定,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八周后进行效果评定,治疗后,FMA评分两组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膝关节过伸次数明显减少;两组间比较,康复组效果更明显(均P<0.05)。结论早期加强训练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膝过伸和患者步行功能。

  • 标签: 脑卒中 膝关节过伸 腘绳肌训练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拉伸方式对柔韧素质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60名双侧紧且无拉伸习惯的男大学生。随机分为试验组(静态拉伸组、PNF拉伸组、筋膜拉伸组)和对照组(无拉伸组),每组15名。所有受试者在拉伸前及拉伸4周后均用关节量角器测量被动直腿抬高试验时屈髋的角度。结果:4周拉伸后,除对照组外,三组试验组的屈髋角度都有显著增加(P〈0.05);PNF拉伸组和筋膜拉伸组与静态拉伸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筋膜拉伸组与PNF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4周的拉伸对柔韧素质有帮助,PNF拉伸和筋膜拉伸优于静态拉伸,筋膜拉伸与PNF拉伸没有显著差异。可结合运动项目,对不同拉伸方式进行组合搭配。

  • 标签: 腘绳肌 静态拉伸 PNF拉伸 筋膜拉伸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关节镜下采用自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方法23例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在关节镜下采用自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股骨端采用带袢钢板固定,胫骨端采用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术后系统康复。结果全部获得随访,平均25个月(6—36个月)。术前Lysholm评分平均为56分,术后为90分,与术前相比效果明显。结论关节镜下自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是一种微创,固定可靠,疗效肯定。

  • 标签: 前交叉韧带 关节镜 肌腱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在肩锁关节脱位治疗方案的课题研究中,探究自体修复重建的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骨科2020年4月-2022年4月收录的60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作为研究样本,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等分为采用字体修复重建肩锁韧带与喙锁韧带的实验组、单纯锁骨钩钢板固定治疗的对照组,每组患者人数相等,各为30例,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VAS评分结果 肩关节功能: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实验组数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自体修复重建法应用于肩锁关节脱位患者中,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取得理想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病情康复。

  • 标签: 肩锁关节脱位 自体腘绳肌修复重建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了解慢性损伤的广西短跑运动员是否存在特定的不良动作模式。[方法]将33名广西短跑运动员分为慢性损伤、其他损伤及无损伤三组,进行功能性动作筛查(FMS)。[结果]广西田径队损伤发生率为63.64%,其中拉伤为42.9%;广西短跑运动员中FMS总评分低于14分的有29人,占87.9%,且没有1例得满分的运动员;慢性损伤组、其他损伤及无损伤组FMS的平均总评分依次为10.89±1.69、11.58±1.68、13.75±1.96,且有损伤运动员和无损伤运动员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慢性损伤组的主动直腿上抬和旋转稳定性的平均最终评分分别为1.00±0.71和1.00±0.00,远低于无损伤组的1.92±0.67和1.50±0.52(P〈0.05);从对称性动作来看,慢性损伤组的主动直腿上抬动作双侧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主动直腿上抬失分原因调查发现,慢性损伤运动员失分首要原因是对侧足外展,约占55.6%,其次是抬腿未达到要求的角度,约占22.2%。[结论]FMS中主动直腿上抬和旋转稳定性动作不好,以及主动直腿上抬动作左右两侧不对称可能是损伤运动员不良动作模式的特征性表现;从动作模式的角度看,柔韧性差可能并非损伤的主要因素,而骨盆和核心稳定性差、对侧腿髋伸展灵活性不足以及左右两侧动作模式不对称才是主要的致伤因素。

  • 标签: 腘绳肌损伤 短跑运动员 动作模式特征 功能性动作筛查
  • 简介: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自体七股胭肌腱重建交叉韧带的可行性,评估其近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自体四股半腱加三股股薄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治疗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术后进行12个月随诊。观察膝关节功能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经12个月随访,膝关节评估采用Lysholm功能评分标准,术前平均(59.3±2.8)分,终末随访时平均(91.2±2.3),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关节镜下用七股胭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疗效可靠,方法简单,手术费用低,术后功能康复快。

  • 标签: 关节镜 后交叉韧带 七股胭绳肌肌腱 重建
  • 简介:摘要:本文研究了跨栏运动员神经肌肉功能与损伤特征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我们发现神经控制能力对跨栏运动员的运动表现具有重要影响,优秀的神经控制可以帮助运动员在高速运动中做出正确的反应。此外,研究还发现,跨栏运动员的肌肉激活模式与损伤风险有关,如果没有得到适当的激活,可能会导致肌肉拉伤或其他损伤。

  • 标签: 跨栏运动员 神经肌肉功能 腘绳肌损伤 特征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采用关节镜下自体双股骨隧道重建术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36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关节镜下自体双股骨隧道以及单胫骨隧道进行重建。随访20-28个月,观察患者手术前后膝关节松弛情况。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23.6±1.3)个月,患者均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和感染等并发症;术后患者屈膝活动度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通过后抽屉试验显示阴性;患者术后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和胫骨后移情况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侧膝关节前后方向松弛情况平均为(2.3±1.1)mm,其中29例患者<3mm,7例患者>5mm。结论关节镜下自体双股骨隧道重建后交叉韧带效果显著,可有效重建后交叉韧带前外束、后内束,促进关节功能快速恢复,值得推广。

  • 标签: 关节镜 自体腘绳肌 双股骨隧道重建 后交叉韧带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负重位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探讨增强肌腱力量对膝关节稳定性的作用。方法纳入符合条件并经临床和MRI诊断证实的前交叉韧带(ACL)撕裂患者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所有患者均在损伤水肿期过后进行标准六阶段的前交叉韧带损伤康复训练,包括等速运动练习、等张收缩练习、单足或双足跳、本体感受器练习、心血管功能练习等;训练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强化训练,包括负重屈曲膝关节6~8次为1组,训练3组,每周至少5次,训练3个月。所有患者均于康复训练前及训练结束后1个月之内进行膝关节被动松弛度检查、膝关节功能评分(Lysholm评分)和负重位MRI检查;负重位磁共振测量患者在负重状态下的胫骨前移度(TAS)。结果训练前,训练组和对照组患者膝关节的被动松弛度[(4.9±1.6)和(4.7±1.3)mm]及Lysholm评分[(78.9±5.3)和(79.1±4.6)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2组患者膝关节的被动松弛度[(4.8±1.6)和(4.9±1.2)mm]与组内训练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组和对照组患者训练后的Lysholm评分分别为(82.3±7.5)和(85.9±6.9)分,明显高于组内训练前评分(P<0.05);而2组训练后的Lysholm评分组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训练组和对照组的TAS分别为(1.5±1.0)和(3.5±1.2)mm,明显小于组内训练前[(2.5±1.2)和(3.4±0.9)mm],且训练训练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训练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训练后,训练组的TAS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增强力可以减少负重直立位的胫骨前移度,从而改善膝关节的稳定性。

  • 标签: 前交叉韧带 磁共振成像 被动松弛度 膝关节
  • 简介: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自体肌腱移植重建膝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6年12月-2010年1月,对215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采用关节镜下自体肌腱移植重建(包括单束和双束)。比较患者术前、术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和膝关节稳定性改变。结果本组215例中210例获得随访,1例患者在术后6周出现膝关节内感染,予行关节镜下清理、抗感染等处理后治愈。术前和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Lysholm膝关节评分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15例患者物理检查均表现为膝关节不稳,术后所有患膝不稳定表现消失。结论关节镜下自体肌腱移植重建膝前交叉韧带疗效可靠,依据病人实际情况个性化合理选择单双束重建。

  • 标签: 前交叉韧带 腘绳肌肌腱 关节镜 单双束重建 个性化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骨-腱椭圆隧道与传统肌腱圆形隧道在治疗重建前交叉韧带(ACL)断裂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运动医学科收治的89例ACL断裂患者,男48例,女41例,年龄(50.28±7.02)岁,年龄范围为18~70岁。根据患者的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圆形隧道组(n=43)和椭圆隧道组(n=46)。圆形隧道组患者接受传统肌腱圆形隧道重建治疗,椭圆隧道组患者接受椭圆隧道及带骨块的肌腱重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的膝关节稳定性、膝关节功能、疼痛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稳定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椭圆隧道组国际膝关节文件编制委员会(IKDC)膝关节标准评分[(80.74±2.18)分、(90.38±2.08)分、(95.01±1.11)分]均高于圆形隧道组[(71.69±2.19)分、(79.36±2.09)分、(85.68±1.1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椭圆隧道组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1.02±0.11)分、(0.98±0.11)分、(0.87±0.14)分]均低于圆形隧道组[(2.03±0.19)分、(1.96±0.13)分、(1.62±0.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椭圆隧道组并发症发生率[8.7%(4/46)]低于圆形隧道组[30.2%(13/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椭圆隧道及带骨块的肌腱重建ACL能更好地改善膝关节功能和稳定性,减少疼痛和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椭圆隧道重建 传统腘绳肌肌腱圆形隧道重建 前交叉韧带 膝关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采用肌腱指骨钢板悬吊固定法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康复训练效果。方法对13例前交叉韧带断裂的患者,在关节镜下采用6-8股肌腱进行单束双隧道重建,4孔指骨钢板对移植物行悬吊式固定术后,进行科学严格的康复训练。术后1a随访,并按照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评价效果。结果12例患者(92.31%)Lachman试验阴性,1例患者Lachman试验阳性,12例患者轴移试验阴性,1例患者阳性。按照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评分从47.77±1.96提高至95.38±4.7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对关节镜下采用肌腱指骨钢板悬吊固定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患者进行科学严密的康复训练,是恢复膝关节稳定性的重要环节。

  • 标签: 前交叉韧带 重建 腘绳肌肌腱 关节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自体移植修复与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分析。方法收集本院2011年11月~2012年12月,123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病例,采用关节镜下自体移植修复与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方法。术前与术后6个月分别根据IKDC2000评分标准进行膝关节功能评估。结论采用关节镜下自体移植修复与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术后随访其膝关节活动度、稳定性及临床疗效满意,是临床上值得推广的方法。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