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视皮层是大脑视觉信息的处理整合中心,灵长类动物的视皮层存在背流2条相对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平行视觉信息通路。笔者总结了视皮层背通路(即where+how通路)、通路(即what通路)的发现、定位、功能以及二者的联系,并从视觉通路临床应用角度系统梳理了视觉皮层背平行通路的研究进展。目前2条通路结构和功能相关性研究资料较少,对视皮层视觉通路的视觉信息分拣处理、相互作用及通路信息传递过程编码和神经整合处理机制尚缺乏深入研究。此外,关于2条通路的临床研究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且研究结果分歧较大,今后需改进研究方法,加强深入研究视觉疾病视通路损害的结构和功能。本文通过对视皮层背通路通路做—综述,以期为视觉信息的传递、加工和相关临床眼病防治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视觉皮层 背侧通路 腹侧通路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趾-指掌固有动脉、足趾跖及手指掌静脉吻合的游离趾皮瓣修复手指指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自2018年4月至2019年11月,对15例手指指缺损的患者取第2足趾趾移植进行修复,术中吻合足趾跖静脉及手指掌静脉,吻合足趾及手指指掌固有动脉,缝接趾-指神经,皮瓣大小0.8 cm×0.5 cm~1.0 cm×1.2 cm。供区手术创伤较小,足趾创面一期缝合。结果15例皮瓣全部成活,无动、静脉危象发生。术后随访3~9个月,2例采用微信随访,9例通过电话随访,4例门诊随访,随访时间平均5.7个月。皮瓣血运良好,外形饱满,弹性较好,3个月后部分患者触觉恢复,4~6个月后痛觉部分恢复,足部供区外形较好,行走正常。结论吻合掌静脉的游离趾皮瓣修复手指指缺损,不用解剖指背静脉,足趾可直接缝合,供区损伤小,手术简便,临床效果较好。

  • 标签: 趾腹皮瓣 手外伤 指腹缺损 第2足趾 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门肝脏切除手术处理复杂医源性高位胆管损伤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20年5月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采用肝门肝脏切除手术治疗的8例复杂医源性高位胆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患者中行ⅣB段部分切除5例,ⅣB段+Ⅴ段部分切除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住院死亡,1例出现膈下感染、腹腔积液,经积极抗感染治疗和腹腔穿刺引流后治愈。术后随访时间5~90个月,所有患者疗效评估均为优。术后胆管造影及MRI复查未见肝内胆管狭窄。结论肝门肝脏切除可充分显露一、二级胆管,有效处理复杂的医源性高位胆管损伤,建立通畅的胆肠引流通路

  • 标签: 胆管 医源性疾病 肝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趾腓或第2趾胫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9月至2019年3月,对收治并获得随访的拇、手指指软组织缺损的18例18指(缺损面积1.0 cm×0.8 cm~4.8 cm×1.8 cm),根据创面大小、供(受)区实际情况及患者需求,分别采用趾腓或第2趾胫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术后通过门诊、电话或微信随访其临床疗效。结果18例18块移植皮瓣全部成活,除1例供区游离植皮部分坏死经换药愈合外,其余供、受区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6~16个月,皮瓣饱满且不臃肿,色泽、质地良好,患指外形及屈、伸功能良好,术后6~12个月恢复保护性感觉;供区仅外形上有差别,无功能影响。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16、良1例、可1例。结论依手术适应证,应用足部微型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指软组织缺损,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患者满意度高。

  • 标签: 趾腓侧皮瓣 第2趾胫侧皮瓣 指腹缺损 修复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来识别主动脉瘤的关键基因及并分析其相关的生物学通路。方法对68例样本(主动脉瘤:49例;对照组:19例)的RNA表达谱数据进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来识别与主动脉瘤最为相关的基因模块。接着对模块中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随后,将样本按7∶3随机分为训练集(49例)与验证集(19例)。在训练集中,利用随机森林算法对模块中基因进行筛选,保留与主动脉瘤相关性大于0.5的基因。为了防止过拟合,Lasso回归算法被用来对确定主动脉瘤的关键基因。并使用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不同数据集的AUC值。结果WGCNA分析共得到11个基因模块,其中浅橙色基因模块与主动脉瘤相关性最高(r=0.21),共包含106个基因。GO富集分析提示106个基因主要显著富集于"淋巴细胞分化"等功能;KEGG富集分析提示基因显著集中于"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等信号通路。随机森林算法共得到49个基因,而Lasso回归算法确Fc受体样蛋白A(FCRLA)、CXC亚家族趋化因子13(CXCL13)、Rap鸟嘌呤核苷酸交换因子6(RAPGEF6)和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4K1)是主动脉瘤的关键基因。ROC曲线结果提示在训练集、验证集与总数据集中AUC值分别为0.921、0.800和0.881。结论FCRLA、CXCL13、RAPGEF6和MAP4K1是主动脉瘤的关键基因且与免疫浸润明显相关。

  • 标签: 腹主动脉瘤 生物信息学 关键基因 免疫浸润 诊断
  • 简介:患者:男,82岁。因“心慌、胸闷10年,下肢乏力、疼痛10个月,加重1个月”于2007年6月6日入院。1997年诊断“冠心病、房颤”,2003年发生脑梗死,2006年出现双下肢疼痛,动脉造影示双下肢动脉狭窄。后突发左上肢无力,彩色多普勒超声示左腋动脉及远端分支血栓形成。

  • 标签: 肾动脉闭塞 腹主动脉 彩色多普勒超声 双下肢疼痛 双侧 下肢动脉狭窄
  • 简介:目的探寻血液透析理想的血管通路.方法对27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了前臂动静脉端-内瘘术.结果手术均一期成功,无并发症出现,术后内瘘使用良好,满足了透析的需要.结论前臂远端动静脉端-内瘘是永久性血液净化通路的理想选择.

  • 标签: 慢性肾功能衰竭 血液透析 前臂动静脉端—侧内瘘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游离趾腓皮瓣移植修复手指指缺失的临床体会。方法自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们采用游离趾腓皮瓣移植修复20例指缺失患者。创面缺失面积为1.5 cm×2.0 cm~2.0 cm×3.5 cm,切取皮瓣大小为1.8 cm×2.5 cm~2.5 cm×4.0 cm。直接关闭供区或游离皮片植皮修复供区。术后随访临床疗效。结果术后本组中19例皮瓣顺利成活,1例术后第2天发生血管危象,急诊手术探查后皮瓣成活。术后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10个月。术后3个月各指间关节恢复正常活动度,术后6~12个月皮瓣恢复保护性感觉,两点分辨觉为5~9 mm。供区无功能影响。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手功能:优16例,良3例,可1例。结论指皮肤软组织缺失的患者采取游离趾腓皮瓣移植修复,供受区组织结构相近,不仅可重建指体外形及精细感觉,而且供区隐蔽、损伤小。

  • 标签: 外科皮瓣 显微外科技术 指腹缺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应用拇趾腓游离皮瓣修复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09年7月~2011年2月收治的16例指缺损患者采用一期清创后二期游离皮瓣修复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16例游离移植皮瓣全部成活,均未出现血管危像及伤口感染,伤口均一期愈合。随访时间1~12个月,皮瓣分辨觉随时间的增加分辨率越精细,术后6个月两点间分辨觉平均为5~8毫米,受区皮瓣愈合良好,无变形萎缩痛觉过敏,供区均愈合无感染,植皮无坏死。结论应用拇趾腓游离皮瓣修复指缺损方法可靠,疗效较好,值得普及推广。

  • 标签: 拇趾腓侧皮瓣 移植 指腹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脑桥A5区对呼吸的影响。方法电刺激家兔的脑桥A5区,向脑桥A5区注射L-谷氨酸钠,以膈神经放电为指标分别观察对呼吸的影响。结果①电刺激家兔脑桥A5区,膈神经呼气相明显延长,呼吸频率降低,而且刺激强度越大呼气相延长越明显。②向脑桥A5区内注射L-谷氨酸钠,呼气延长,且不影响吸气时间。结论电刺激脑桥A5区可使呼气延长,该区内的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参与了呼气延长。脑桥在呼吸节律的调整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腹侧脑桥 电刺激 家兔
  • 简介:目的采用中指尺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指软组织缺损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用带中指尺指动、静脉及神经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末端软组织缺损23例,男18例,女5例;年龄17~45岁,平均28岁。损伤面积2cm×3cm~4cm×4.5cm不等,合并指骨末节骨折5例。损伤时间2~7h。取同手中指尺远端指间关节近,不超过远指间关节,掌、背一般不超过中线,将中指尺血管神经束皮瓣分离至拇指掌指关节近端平面,注意防止蒂根部在掌心处转弯时过急,以免影响蒂部皮瓣血运。在皮瓣底部保留0.5~0.8cm的筋膜。结果本组23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手指皮瓣颜色、皮瓣质地、耐磨性及满意度良好;供区明显线形瘢痕及凹陷瘢痕;受区皮瓣感觉良好,供区两点辨识觉差;23例屈伸功能均正常,3例极度外展活动受限。结论中指尺岛状皮瓣血供可靠,外形不臃肿,感觉恢复良好,痛觉、温度觉感觉好,供区与受区颜色接近正常,是理想的修复皮瓣。

  • 标签: 拇指 中指尺侧 岛状皮瓣 指腹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抑郁症是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复杂疾病。近年研究证实,中枢神经系统奖赏环路中的被盖区(VTA)多巴胺神经元和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但具体的神经环路连接机制尚不清楚。本实验通过跨单突触病毒颗粒的逆行标记,研究小鼠中脑被盖区多巴胺能神经元与外侧下丘脑(LH)是否形成神经环路连接,从而进一步探索LH是否通过 VTA 与 mPFC 还是 NAc 形成单突触神经环路连接。方法:通过立体定位仪将逆向跨单突触病毒颗粒AAV2/5-DIO-TVA-mCherry和AAV2/5-DIO-RG注射到LH脑区,5周后再将SAD△G-EGFP(ENVA)注射到VTA脑区,再等5周取脑采用免疫组化观察VTA与LH脑区是否有单突触投射关系。结果:将病毒定位注入VTA后,可观察到LH内可见荧光的投射纤维。结论:VTA多巴胺神经元的下游可投射到外侧下丘脑,形成单突触投射关系。

  • 标签: 腹侧被盖区 多巴胺 外侧下丘脑 神经环路
  • 简介:摘要50岁男性患者,上下肢血压异常,行胸腹部CTA诊断主动脉离断,完善术前检查后在全麻下行胸降主动脉-主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恢复良好出院。术后随访半年,上下肢血压基本一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应用足拇趾腓皮瓣移植修复手指指缺损观察、护理干预及治疗,提高患者存活率。方法自2010年8月起,采用足拇趾腓皮瓣游离移植的方法,对17例手指指缺损进行修复。结果16例皮瓣均一期成活。1例皮瓣出现血管危象,经手术探查修复,皮瓣成活。本科护理人员积极配合医生采取治疗措施及护理,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取得满意效果。结论通过高超的显微外科技术,精心的护理,患者对手外形和功能满意,行走不受影响。

  • 标签: 手指指腹缺损 足拇趾腓侧皮瓣移植 护理体会
  • 简介:各组大鼠肾组织中p-Smad2与Smad2蛋白表达比较与模型组比较,模型组肾组织中p-Smad2与Smad2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组与假手术组(图2,Smad7蛋白表达显著低于正常组与假手术组(P<

  • 标签: 信号通路 分子影响 单侧输尿管
  • 简介:先天性脊柱凸为胚胎期中轴骨发育异常所致的常见脊柱畸形,妊娠期维生素A摄入缺乏或过量均可影响胚胎体节形成,进而导致椎体发育异常。维甲酸作为维生素A的体内活性代谢产物,主要通过核受体及其转录因子发挥相应生物学功能。维甲酸信号通路与Wnt、Notch、Fgf、MAPK、BMP等多个信号通路的协同作用,通过复杂的分子机制调控体节发育。本文就维甲酸信号通路在先天性脊柱凸体节发育中的作用展开综述。

  • 标签: 维甲酸 先天性脊柱侧凸 致病机制 体节发育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狭窄段尿道背嵌入下唇黏膜纵切横缝治疗多次手术后球部尿道短段狭窄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3例多次手术后球部尿道短段狭窄患者资料。年龄别为53、48、32岁,病程分别9个月,14个月,40个月,尿道狭窄长度分别为0.8cm、1.0cm、1.2cm。采用尿道狭窄段纵行切开,背嵌入游离唇黏膜,尿道切口行横形缝合。术后行尿道造影、尿流率、尿道镜随访检查。结果 3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1个月复查尿流率分别为19.6、21、23.2ml/s,术后3个月尿道造影见原狭窄段尿道管径均粗大,术后6个月尿道镜检查见原狭窄段尿道粘膜色泽良好、表面光滑、无糜烂、吻合口愈合良好,术后随访16、18、12个月排尿通畅。结论 狭窄段尿道背嵌入下唇黏膜纵切横缝对于球部尿道多次手术后有短段狭窄、生殖器皮瓣替代尿道成形困难患者是一种有效手术方法。

  • 标签: [] 尿道狭窄 尿道成形术 口腔黏膜
  • 简介:目的研究立体定向下双侧腹内囊前肢小毁损灶手术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18例难治性强迫症病例,均行内囊前肢毁损术,毁损灶长度左侧内囊为10mm,右侧内囊12mm,术后1、3、6个月短期随访并以耶鲁-布朗强迫症状量表(Y-BOC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症状改善情况及安全性指标。结果术后随访治疗有效11例(61.1%),部分有效1例(5.6%),无明显改善或无效6例(33.3%)。病人术后Y-BOCS评分显著降低,不良反应轻微。结论立体定向下双侧腹内囊前肢小毁损术对难治性强迫症有明显疗效,副作用多为短期、可恢复,是药物与心理治疗无效后的一种增效治疗选择。

  • 标签: 强迫性障碍 立体定位技术 腹侧内囊 有效性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