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胆囊切除术中腹腔探查的价值。方法研究近3年来本院进行的521例腹腔胆囊切除术病例,在术中均进行详细的腹腔探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除胆囊本身病变外,探查出腹腔内其他病患79例,探查阳性率为15.16%。其中男性阳性率为10.68%(22/206);女性患者探查阳性率为18.10%(57/315)。男女探查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χ2=5.324,P〈0.05)。将所有患者按年龄分组,39岁以下探查阳性率为7.14%(7/98),40~59岁年龄组的患病率为16.23%(37/228),60岁以上年龄组患病率为17.95%(35/195),39岁以下年龄组患病率与其他两组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846和6.202,P〈0.05)。结论腹腔胆囊切除术中仔细的探查十分必要。且女性患者探查阳性率大于男性患者,40岁以上患者探查阳性率大于39岁以下患者。

  • 标签: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探查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腔下异位妊娠手术的临床效果和发展前景。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5月到2014年4月的126例进行异位妊娠手术的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为腹腔下异位妊娠手术组和开腹手术组,结合患者的不同情况,分别进行输卵管取胚术,输卵管切除术等,然后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中和手术后的情况。结果腹腔下异位妊娠手术组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和和住院天数,明显优于开腹手术组的患者,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通过腹腔下异位妊娠手术能够缩短患者的手术恢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出现的几率,并减小患者的创伤。

  • 标签: 腹腔镜 异位妊娠 开腹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联合胆道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治疗效果与价值。方法收集普外科2010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胆囊并胆管结石患者47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6例采用腹腔联合胆道取石,对照组21例采用常规开服手术取石,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88.3±6.2)min、术中出血量(22.1±3.4)mL,均少于对照组(122.6±20.4)rain和(77.4±11.6)mL;观察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24.7±8.35)h、住院天数(6.3±5.1)d,均少于对照组(72.42±6.3)h和(16.7±4.8)d,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47%),低于对照组(35.21%),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对机体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疗效确切,是安全、有效、可行的微创治疗方式。

  • 标签: 腹腔镜 胆道镜 传统开腹手术 患者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腹腔胆囊切除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对我院自2010年7月到2014年3月腹腔胆囊切除的421例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421例中,1例脐部切口出现感染,1例死亡,其余均治愈出院。结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皮肤及肠道准备,术后积极观察,及时指导是患者早日康复的优质护理。

  • 标签: 胆囊切除 腹腔镜 护理
  • 简介:该患者为膈疝伴不全性结肠梗阻,术中发现膈疝缺损靠近脾脏下极的后方,采用腹腔腹腔内补片植入术(IPOM)进行治疗。手术有三个关键点:(1)补片修补之前先用缝合的方法关闭膈疝缺损,即“加强修补(Augmentation)”代替“桥接修补(bridging)”。(2)切断脾膈韧带,游离部分结肠脾曲,使补片能够充分覆盖缺损的后方。(3)严禁用疝钉来固定覆盖在膈肌上的补片,本例患者使用的是医用胶固定。

  • 标签: 横膈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腹腔手术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微创治疗,其代替开腹手术已经称为明显的趋势。与普通开腹手术相比腹腔手术具有许多优点,临床护理也有许多不同之处,认真做好腹腔术后护理以及并发症的观察和处理是进一步体现腹腔治疗模式优势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本院92例妇科腹腔手术的研究分析,探讨妇科腹腔手术前后的护理工作,从而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护理操作程序。对妇科腹腔手术患者,完善术前准备工作,注重心理护理,采用科学合理的护理操作程序有利于手术和麻醉的顺利实施,有效地促进了患者的身心康复。

  • 标签: 腹腔镜 妇科 术前护理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讨论应用腹腔手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与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外科腹股沟疝气患者40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20例。其中A组患者应用腹腔手术治疗腹股沟疝;B组使用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与术后恢复情况及疝气复发、并发症发生人生等指标。结果应用腹腔手术患者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显著少于应用无张力疝修补术组患者(P<0.05)。术后腹腔手术组患者各类并发症发生人数显著少于无张力修补术组患者(P<0.05)。结论采用腹腔手术对腹股沟疝患者进行治疗疗效确切。术后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不适症状,疼痛持续时间短,手术创伤小且恢复速度快,不对患处肌肉神经组织造成损伤。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腹股沟疝 临床疗效与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手术的临床麻醉管理。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经腹腔下行手术治疗患者9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各有患者46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方式行腹腔下手术治疗治疗。与此同时,参照组给予常规麻醉管理,试验组给予全面麻醉管理。将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结果试验组患者气管插管时及手术开始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方式应用于腹腔下行手术治疗患者中,并实施全面麻醉管理,能够有效保持麻醉过程中机体的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

  • 标签: 腹腔镜 手术 临床麻醉管理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0-0108-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腹腔治疗宫外孕的效果并总结治疗体会。方法选择我院于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60例宫外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腹腔组和开腹组,观察两组手术方式的手术所用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所需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腹腔组的手术所用时间与术中出血量情况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腹腔组肛门排气所用时间、下床活动所需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术后恢复情况明显更好,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治疗宫外孕具有便捷、安全、预后好等优势,可以有效减少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所需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同时并发症的发生率也得到了大幅降低,治疗效果明显由于对照组,值得推广。

  • 标签: 腹腔镜 输卵管 盆腔 宫外孕
  • 简介:摘要目的腹腔辅助进展期胃癌根治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2月25例胃癌患者行经腹腔辅助进展期胃癌根治手术(均为远端胃切除术)。结果2例中转开腹,23例成功开展手术,手术时间远端胃切除245±32min,术中出血量110±13mL,术后患者平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3.3±0.8d,下床活动时间为3.0±0.7d,开始进流质时间3.4±0.8,术后近期恢复良好,与开腹手术相当。结论腹腔辅助进展期胃癌根治手术安全、可行,能够达到与开腹手术相当的根治效果,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 标签: 腹腔镜 胃癌 根治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外孕腹腔治疗的护理影响因素。方法对昌吉州腹腔治疗宫外孕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与观察,分析影响宫外孕的危险因素。结果79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治疗与护理效果较好。结论对腹腔治疗宫外孕实施良好的护理对手术患者早日康复发挥重要的作用,可提高患者治愈率、缩短其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痛苦。

  • 标签: 宫外孕 腹腔镜 护理
  • 简介:摘要宫外孕是妇科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手术治疗是宫外孕的主要治疗手段。与传统的开腹手术相比,腔手术有创伤少,腹部切口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统计我院2009年3月到2013年1月完成100例腹腔下宫外孕手术中手术室护士配合经验。

  • 标签: 宫外孕 腹腔镜手术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比较单孔腹腔与非单孔腹腔胆囊切除术的疗效。方法统计分析2011年4月至2013年2月的单孔腹腔与标准三孔腹腔胆囊切除术(非单孔腹腔胆囊切除术)治疗患者的相关数据,比较内容为手术时间、失血量、中转开腹率、术后疼痛时间、术后并发症、手术瘢痕等。结果单孔腹腔胆囊切除术操作时间(71min)长于非单孔腹腔胆囊切除术(47min)。单孔腹腔胆囊切除术与非单孔腹腔胆囊切除术同样安全,术中出血及术后并发症两者无明显差异,但单孔腹腔切口疝形成(1.7%)及手术瘢痕(3.1分)明显优于非单孔腹腔组(4.26%与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腹腔胆囊切除术与传统术式同样安全,且术后具有更好的美容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手术时间 瘢痕形成 适应证
  • 简介:目的:研究腹腔超声(1aparoscopicultrasonography,LUS)在机器人辅助腹腔肾部分切除术(robotassistedlapa.roscopicpartialnephrectomy,RALPN)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为41例患者行RALPN的临床资料,其中LUS引导23例(实验组),无LUS引导18例(对照组),手术均由同一泌尿外科医师施术。两组患者术前分期均为T1NnM0。实验组术前肿瘤直径1.5—5.3cm,平均(3.19±1.12)em;对照组1.5—6.1cm,平均(3.34±1.30)em。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3天血肌酐值、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术前肿瘤最大径、BMI、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切缘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223.8±42.1)minVS.(203.4±56.6)rain]、肾脏热缺血时间[(18.9±7.7)minVS.(31.2±7.1)min]、术后第3天血肌酐值≥110μmol/L(参考值上限)发生率(17.39%VS.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US实时动态的扫描,可准确提供肿瘤的位置、大小、范围、深度及血供情况,为手术的安全性、减少肿瘤残留与复发、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供了保障,短期疗效较好,但其长期疗效尚需大样本病例随访观察进一步分析研究。

  • 标签: 肾肿瘤 肾部分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机器人 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手术中腹腔引流管放置技巧。方法选取需要放置腹腔引流管的病例,采用三种不同腹腔引流管放置方法,即1、引流管直接从戳卡中置入法;2、拔除戳卡,直接以普通弯钳钳夹从戳孔中置入;3、腔手术钳从A戳卡置入,在B戳卡的引导下,由腹内向腹外从B戳卡穿出,退出B戳卡,用腔手术钳钳夹引流管由外向内拖至腹腔内置入(附注1、2方法的戳卡位置及3方法的B戳卡位置均为腹腔引流管位置)。采用SNK-q检验比较不同放置方法所费的时间。结果第三种方法所费时间最少,优于前两种方法。结论第三种方法是一种简便的新方法,在临床中可以大力推广。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腹腔引流管 放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