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三氯乙烯(trichloroethylene,TCE)是一种常见的工业材料,近年来不少电子厂、电镀厂利用三氯乙烯良好的脱脂去污性能作为电子零件的清洗剂。由于防护不当,致中毒或皮肤“药疹皮炎”时有发生。特别是“药疹皮炎,”1994年国内首次报道以来,病例不断增加,由于此病来势凶猛,死病率高。因此配合救治工作,做好皮肤护理,对促进患者的康复及减少死亡显得更为重要。现将三氯乙烯致药疹皮炎的护理现状综述如下。

  • 标签: 药疹样皮炎 三氯乙烯 护理现状 皮肤护理 首次报道 救治工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皮炎(occupational medicamentosa-like dermatitis due to trichloroethylene,OMDT)的病程分期,了解该病的病程特点,为临床诊治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于2019年6月,采用连续抽样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收治且病程记录完整的35名OMDT患者资料,分析其从入院至2019年5月的主要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资料,选择连续监测指标进行分析,包括临床表现指标、外周血白细胞分类计数、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力等肝功能指标、血清乳酸脱氢酶活力等心肌酶指标。根据指标标准化值对研究对象以周为单位的病程时间点进行聚类分析,结合指标变化趋势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病程分期;比较各指标在不同病程分期中的阳性率或平均水平,分析患者体质特征、疾病特点和治疗措施与各病程分期时长的相关性。结果OMDT患者一般病程可分为急性期(3.0±1.5)周和慢性期(11.0±4.4)周,慢性期又分慢性前期[平均(5.0±3.0)周]和慢性后期[(6.5±3.7)周]。与慢性期患者比较,急性期患者临床表现指标、白细胞分类计数(除嗜酸性粒细胞数)、肝功能指标(除总蛋白和白蛋白浓度)、心肌酶指标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蛋白、白蛋白浓度降低(P<0.05)。与慢性后期患者比较,慢性前期患者临床表现指标(除发热)、白细胞分类计数(除淋巴细胞数)、肝功能指标(除总蛋白和白蛋白浓度)、肌酸激酶同工酶活性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蛋白、白蛋白浓度、肌酸激酶活性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期时长与开始使用激素时长呈正相关(rspearman=0.62,Padjust<0.01),慢性前期时长(rspearman=0.96,Padjust<0.01)、慢性后期时长(rspearman=0.91,Padjust<0.01)均与期内使用激素时长呈正相关。结论本研究综合多项客观指标确定了OMDT患者的一般病程分期,并分析了各期主要指标变化特点和病期时长的可能相关因素。

  • 标签: 三氯乙烯 病程 病期 聚类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近年来某市三氯乙烯(TCE)药疹皮炎的发病情况。方法以2002-2009年确诊的TCE药疹皮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发病年龄、时间、行业分布和工种等特征。结果在确诊的109例患者中具有以下特征①无明显的性别差异,发病年龄主要在30~40岁,有3例死亡病例;②其临床表现主要是以重症多形红斑型的皮肤损害;肝脏损害和发热;③主要分布在五金、电子和电镀行业;④发病工种主要是清洗和擦洗。结论对由TCE引起的皮肤病防治仍不能松懈。

  • 标签: 三氯乙烯 药疹样皮炎 职业接触
  • 作者: 鲁文荣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09-01-11
  • 出处:《健康文摘》 2009年第1期
  • 机构:剥脱性皮炎是指由于药物引起的严重性皮炎,表现为全身皮肤红肿、剥脱伴严重的全身症状,为严重类型药疹。皮疹初起多为麻疹样或猩红热样,继之迅速融成片,全身皮肤呈弥漫性潮红肿胀,鲜红色到棕红色,以后大量脱屑,脱屑有干剥与湿剥两种。前者手足部脱屑如手套和袜状(套式剥脱),躯干部脱屑呈落叶状,可持续1个月左右,头发及指(趾)甲均可脱落,后者可出现水疱及广泛性糜烂,尤其是皱褶部位。
  • 简介:1病历摘要患者,男,52岁,因全身皮疹,咽痛3天,发热1天,于2008年6月29日10pm入院。患者24年前曾发生车祸,外伤致头部神经受损,从此以后每隔15至30天均出现无故骂人、自残等神经症状。于2008年5月12日曾在精神病院住院治疗,入我院前曾服用“卡马西平”1周,3天前出现发热、皮疹,入院时T39.3℃,P120次/分,R22次/分。入院后精神差,发热面容,全身皮肤可见斑丘疹及水疱疹,双眼结膜充血并有大量脓性分泌物,伴有畏光,咽部有溃疡及脓性分泌物,口唇、鼻翼可见溃疡及剥脱性皮疹,背部水疱疹已破溃,B超示肝实质回声增强,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血Rt示WBC5.61×109/L,RBC4.05×1012/L。HGB108g/L,N78.41%,L15.32%。胸片示正常。电解质示正常,口腔分泌物未找到真菌。诊断剥脱性皮炎药疹,给予阿奇霉素、地塞米松、雷尼替丁、10%葡萄糖酸钙、维生素C等治疗,并用抗生素眼药水滴眼,患者住院24天痊愈出院。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以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皮炎(OMDT)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及外周血调节性淋巴细胞的变化特点。方法于2019年12月,以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16例OMDT患者(其中8例为多形红斑,8例为重症多形红斑)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和外周血调节性淋巴细胞百分数,分析肝功能与外周血调节性T、B淋巴细胞的变化情况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试验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谷氨酰肽酶(GGT)高于健康对照组,总蛋白(TP)、白蛋白(ALB)和胆碱脂酶(CHE)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试验组患者淋巴细胞、CD4+T细胞、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s)、调节性B细胞(CD19+CD24+CD27+Bregs)百分数和CD4+/CD8+比值均低于健康对照组,CD8+T细胞百分数高于健康对照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患者肝功能指标ALT、AST、GGT、DBIL水平与CD4+CD25+Tregs、CD19+CD24+CD27+Bregs、CD4+T细胞百分数和CD4+/CD8+比值呈负相关(r=-0.386~-0.809,P<0.05),与CD8+T细胞百分数呈正相关(除DBIL外)(r=0.503~0.568,P<0.05);TP、ALB水平与CD4+CD25+Tregs、CD19+CD24+CD27+Bregs、CD4+T细胞百分数呈正相关(r=0.351~0.784,P<0.05),ALB与CD8+T细胞百分数呈负相关(r=-0.315,P<0.05),CHE与CD4+CD25+ Tregs、CD19+CD24+CD27+Bregs百分数、CD4+/CD8+比值呈正相关(r=0.390~0.527,P<0.05)。结论OMDT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可能由调节性淋巴细胞失衡引起,其肝脏损害可能与CD8+T细胞的增高、CD4+T细胞、CD4+CD25+Tregs、CD19+CD24+CD27+Bregs百分数和CD4+/CD8+的比值降低有关。

  • 标签: 三氯乙烯 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 肝功能 淋巴细胞 调节性T细胞 调节性B细胞
  • 简介:摘要疱疹皮炎是一种伴有谷胶过敏性肠病的大疱病。水疱发生在表皮下,临床表现为张力性厚壁的疱,自觉明显瘙痒,皮损的直接免疫荧光示真皮乳头及表皮基底膜带颗粒状IgA沉积。研究其发病因素,进行有效的诊断,及时给予治疗。

  • 标签: 疱疹样皮炎 治疗
  • 简介:患者,男,68岁。双侧肘膝关节伸侧红斑、水疱伴痒2月余。组织病理学示角化过度,表皮增生,棘细胞间轻度水肿,局部可见表皮内疱,疱内中性粒细胞及渗液,真皮浅层血管周围淋巴细胞为主炎细胞浸润,可见少量核尘。直接免疫荧光示IgA真皮乳头内点状阳性,IgG、IgM、C3均为阴性。诊断:疱疹皮炎

  • 标签: 疱疹样皮炎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剥脱性皮炎药疹治疗护理的认识。方法采取抗过敏、抗感染、对症支持及暴露疗法等综合救治措施,效果显著。结果3例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消失,皮肤未留瘢痕,复查血常规恢复正常。结论剥脱性皮炎药疹病情重,病程长,早期诊断、给予足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加强护理预防感染,做好健康宣教对本病的预后有着重要作用。

  • 标签: 剥脱性皮炎 药疹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糖皮质激素(GC)治疗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皮炎患者血糖变化的影响因素,提出治疗建议。方法对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1997年至2020年收治的195例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皮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性106例(54.4%),女性89例(45.6%),发病年龄为18.0(17.0,31.3)岁。根据其并发血糖异常情况分为类固醇糖尿病、空腹血糖受损和正常血糖3组,通过秩和检验、相关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等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3组患者年龄、性别等指标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接触三氯乙烯的时间、首次剂量、最大剂量、GC使用总量、日均GC量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其余治疗因素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糖异常程度与首次剂量、最大剂量、GC使用总量、日均GC量呈正相关关系(r首次剂量=0.348,r最大剂量=0.383,rGC使用总量=0.340,r日均GC量=0.407,均P<0.001),而血糖异常转归情况与GC使用总量呈负相关关系(rGC使用总量=-0.275,P=0.042)。影响发生血糖异常的危险因素为最大使用剂量(OR100~200 mg=2.363,95%CI:1.032~5.411,P<0.05;OR>200 mg=18.013,95%CI:6.082~53.454,P<0.001)和GC使用总时间(OR>150 d=8.551,95%CI:1.288~56.770,P<0.05)。而年龄(OR>30岁=4.534,95%CI:1.191~17.264,P<0.05)、GC使用总时间(OR>150 d=35.209,95%CI:4.249~291.758,P<0.05)、日均GC量(OR>100 mg=45.015,95%CI:10.267~197.361,P<0.001)为影响是否发生类固醇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皮炎并发血糖异常多发且呈隐匿性发病,具有一定的可逆转性,本文显示首次剂量、最大剂量、GC使用总量、日均GC量均可引起血糖异常,提醒临床医生应重视治疗过程中血糖异常,提早干预以减少类固醇糖尿病的发生。

  • 标签: 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 血糖 糖皮质激素
  • 简介:摘要疱疹皮炎是一种与乳糜泻相关的自身免疫性大疱病,多发于携带HLA-DQ2或HLA-DQ8等位基因的高加索人。研究表明,疱疹性皮炎患者血清中存在多种针对转谷氨酰胺酶等抗原的抗体,表皮型转谷氨酰胺酶是其自身抗原。疱疹皮炎的发病除与遗传和麦胶敏感有关外,还可能与肠道菌群微生态失衡有关。无麦胶饮食和氨苯砜仍然是疱疹皮炎的主要治疗手段。本文从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对疱疹皮炎进行总结。

  • 标签: 疱疹样皮炎 乳糜泻 诊断 治疗 发病机制 血清学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培美曲塞致药疹皮炎的机制和相关处理建议,为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参与1例培美曲塞致药疹皮炎的诊疗经过,结合文献,阐述相关机制和处理建议。结果及结论:培美曲塞致药疹皮炎可能与其发挥干扰细胞代谢的作用有关,可通过对症处理缓解并发症,避免治疗中断。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培美曲塞致药疹皮炎的机制和相关处理建议,为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参与1例培美曲塞致药疹皮炎的诊疗经过,结合文献,阐述相关机制和处理建议。结果及结论:培美曲塞致药疹皮炎可能与其发挥干扰细胞代谢的作用有关,可通过对症处理缓解并发症,避免治疗中断。1 病例介绍

  • 标签:
  • 简介:1病例报告患者男,22岁。因咽痛2d来我所门诊。既往无药物过敏史。体查:体温37℃,心率78次/min,血压115/77mm-Hg,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I°肿大,左扁桃体可见白色脓点,心肺听诊正常,腹部平软,无压痛。考虑急性扁桃体炎。给予口服克林霉素胶囊(常州兰陵制药厂)治疗,4次/d,2粒/次。第4天出现大量皮疹来所复诊,无胸闷、胸痛,无呼吸困难。

  • 标签: 克林霉素胶囊 口服 麻疹样药疹
  • 简介:  剥脱性皮炎药疹,可能由Ⅳ型变态反应或重金属药物的直接毒性作用所引起,属重型药疹[1].皮损起初表现为麻疹或猩红热型损害,逐渐加重,最终全身皮肤呈弥漫性潮红、肿胀、皱褶部位出现水疱、糜烂、渗液、结痂.一般于2w后红肿减轻,全身皮肤开始鳞片状脱屑,手足可呈套状剥脱,头发与指(趾)甲亦可脱落.……

  • 标签: 鲁米那钠 药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烧伤并发湿疹皮炎的临床特征与防治措施。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6月到2017年6月收治的32例烧伤并发湿疹皮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此类患者的临床特征与防治措施。结果①临床特征患者烧伤原因主要为热液烫伤,烧伤部位集中于躯干、四肢;湿疹皮炎多发于残余创面,主要表现为未愈创面邻近部位出现密集小米粒状红色丘疹,常出现疼痛、糜烂、渗液等症状。②实验室检查结果血常规检查显示WBC升高24例,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27例,CRP升高3例;创面分泌物培养27例可见细菌生长。③治疗方法与效果给予美宝湿润烧伤膏+红外线治疗仪照射治疗,治疗后,皮疹消退、症状消失时间为(3.8±0.5)d,所有患者的创面均愈合良好,总有效率高达96.9%。结论烧伤并发湿疹皮炎可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进行诊断,美宝湿润烧伤膏+红外线治疗仪照射是治疗该疾病的有效疗法。

  • 标签: 烧伤 湿疹样皮炎 临床特征 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