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地球既不透明、也不自己发光,太阳光在一瞬间只能照亮半个地球,这就是目前许多地区高考模拟试题关注的,能充分考查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半球。

  • 标签: 昼半球 高考 地理 空间思维能力 北半球 夏至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患有高血压病的老干部患者中,其血压的昼夜节律情况及相关观察分析。方法选择我所在2017年一整年50例患有高血压老干部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进行观察,并分析患者动态血压曲线的具体表现情况。结果在所有患者当中,夜间血压下降值<10%的患者数量较多,而夜间血压下降值在10%以上的患者数量较少,两类患者的相关数据对比后存在明显意义(P<0.05)。结论在高血压老干部患者的临床观察与干预中,分析其血压的昼夜节律情况对其临床治疗等有重要意义,该方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高干部 高血压 观察 昼夜节律
  • 简介:摘要探讨高血压患者不同时间服用非洛地平对高血压患者异常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发现晨起服药和晚上服药对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由非杓型纠正为杓型)的纠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晚上服用左旋氨氯地平可以较好地纠正夜间的高负荷血压,使非杓型血压转变为杓型血压,更好地保护靶器官。

  • 标签: 血压昼夜节律 非杓型高血压 非洛地平 时间治疗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血压患者治疗后血压昼夜节律与影响因素。方法:以我院于2020年1月-2021年3月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24h动态监测血压,观察影响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相关因素。结果:杓型血压组患者的吸烟概率高于非杓型血压组,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指标均低于非杓型血压组,24h-SBP BPV与24h-DBP BPV均高于非杓型血压组,P

  • 标签: 高血压 治疗 血压昼夜节律 影响因素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节律异常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根据24小时动态血压结果将147例高血压患者分为杓形高血压组与非杓形高血压组;进行心脏及颈动脉超声检查,计算出左室重量与左室重量指数以及颈动脉管壁内膜情况及有无斑块形成;检测尿肌酐及尿蛋白。结果非杓形高血压组患者左室重量指数、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尿肌酐及尿蛋白均比杓形组高,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非杓形高血压组dSBP、dDBP、nSBP、nDBP、SBP-L、DBP-L与靶器官损害显著相关。

  • 标签: 高血压 动态血压 靶器官损害
  • 简介:毫无征兆地,雨水已灌满我们房屋天花板上悬挂的一只蝉,振翅间心事便随窗帘上下翻覆。而今六月也湿冷稀释掉热情的余裕,便可遮蔽不合时宜的多情

  • 标签: 诗歌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诗集
  • 简介:摘要人体正常血压具有独特的“杓型”变化节律,但多种病理因素会导致夜间血压下降异常,严重损害患者心、脑、肾等靶器官,显著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因此,需要对血压节律紊乱给予充分重视及早期干预。现代中医多从天人合一观、阴阳学说、子午流注理论认识血压节律变化,运用中医辨证方法并结合中医体质学对血压节律紊乱证候及中医体质的分布规律进行研究。中医药治疗可恢复患者血压节律,全面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睡眠质量。

  • 标签: 血压 节律 中医药 研究进展 内治法 外治法 综述
  •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变化与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应用无创性血压监测仪对84例高血压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对比血压节律正常(勺型组)和异常(非勺型组)患者心、脑、肾靶器官损害程度.结果非勺型组24小时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白昼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收缩压及舒张压负荷值较勺型组升高(P<001);左心室重量和重量指数显著增加(P<005,001),24小时平均动脉压与左心室重量指数呈显著相关性r=055,P<001;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明显增高(P<005);脑梗死发生率明显增加(P<005);组间在偶测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白昼平均收缩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压昼夜节律异常较节律正常的高血压患者有更显著的靶器官损害.

  • 标签: 高血压 血压节律 靶器官损害 相关性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血压昼夜节律对高龄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2013年6月至2014年8月期间在北京友谊医院老年心内科住院的96例高龄高血压患者(年龄≥80岁),根据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将其分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组(MCI组,35例)和认知功能正常组(对照组,6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合并症,以及动态血压监测指标。结果MCI组患者与对照组的24h平均收缩压(24hSBP)分别为(131.14±12.61)和(131.00±13.17)mmHg、24h平均舒张压(24hDBP)分别为(65.74±7.35)和(64.08±8.39)mmHg,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昼间平均收缩压(dSBP)、昼间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CI组晨峰血压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8.69±12.64)vs(4.08±12.78)mmHg,P<0.05]。结论清晨血压升高与高龄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受损有关。

  • 标签: 老年人 80以上 高血压 认知障碍 血压变异 清晨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服药时间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选取13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服药时间进行分组,予以对照组患者晨服马来酸依那普利+非洛地平缓释片;观察组患者晨服非洛地平缓释片、夜服马来酸依那普利;对两组患者服药前后血压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并对其血压节律性的变化予以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除日间收缩压及24h动脉压治疗后差异比较不显著外,其余数据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治疗后非杓型患者所占比例显著降低,昼夜节律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比较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服药时间可有效纠正老年高血压患者夜间血压,改善其血压节律性,降低晨峰现象出现,对患者靶器官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

  • 标签: 服药时间 老年高血压 血压昼夜节律
  • 简介:<正>极昼与极夜是南极景观之一,它给人们对这块神秘的土地以更丰富的遐想。所谓极昼,就是太阳永远不落,天空总是像白昼那样明亮,这种现象也叫白夜;所谓极夜,就是与极昼相反,太阳总不出来,天空总是如夜晚那般黑漆漆的。在南极洲的高纬度地区,那里没有一天24小时的昼夜更替。昼夜交替出现的时间是随着纬度的升高而改变的,纬度越高,极昼与极夜的时间也就越长。在南纬90°,即南极点上,昼夜交

  • 标签: 昼夜交替 极夜 南极点 高纬度地区 漫漫长夜 白天黑夜
  • 简介:中年的夏天风吹来,吹皱了中年的夏天一把灯火将浮华的夜点燃眼眸里的焦灼向更深的黑暗延展一个动词穿过时间的面具所有的风向后退去缝隙里的长满了往事的青苔由南至北,阴山不停地下雨一摊碎影的初潮变得模糊不清一朵朵灵魂的乌云,游来荡去像尘埃,塞满了街道,耳朵酒瓶里的悲伤无处安身

  • 标签: 组诗 夏天 中年 浮华
  • 简介:目的:探讨高龄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昼夜节律改变与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对186例年龄≥75岁的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并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舒张期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计算左心室重量及左心室重量指数。观察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及左室结构的变化。结果:动态血压监测显示24h血压呈非勺型者为142例(76.34%),呈勺型者为44例(23.66%),非勺型组24h收缩压、舒张压均高于勺型组(P〈0.01)。非勺型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重量指数均较勺型组增加(P〈0.05,〈0.05,〈0.01)。结论:高龄高血压患者70%以上血压昼夜节律失常,且左室肥厚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 标签: 老年 高血压 昼夜节律 心室重构
  • 简介:目的测定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方法选择11例高血压病(EH)患者24h动态血压(ABPM)记录资料,求得日间6~22时,夜间22~6时2个时段的平均血压及每小时的血压均值,比较昼夜时段间的血压差异,描记24hABPM曲线。结果①夜间血压明显低于白天;②动态血压曲线呈“长柄勺”形状。结论表明测定24hABPM对EH的诊断和并发症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动态血压 昼夜节律 高血压病 诊断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增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特征的影响.方法将老年高血压患者346例按年龄段分为老年1组(60~69岁,n=77)、老年2组(70~79岁,n=109)和老年3组(≥80岁,n=160),分析3组患者动态血压参数、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发生率.结果24h平均舒张压(24hDBP)老年3组和老年2组均低于老年1组(P<0.05).3组的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率分别为76.63%、87.16%和90.63%.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率老年3组显著高于老年1组(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特征多数表现为非杓型和反杓型血压,并且多数血压昼夜节律消失.随增龄变化老年高血压患者昼夜节律异常率增高,增龄是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的一个重要因素.关键词老年人;高血压;昼夜节律;动态血压监测;增龄EffectsofincreasingageonthecharacteristicofdiurnalrhythmofbloodpressreinelderlyhypertensivepatientsYaoWuwei,XuXinxian,ZhouJing,TianLu,DouJuan,PanYi,ZhuAiding,XuXianli(Departmentofgeratology,theChongqingNo.5People,sHospital,Chongqing400062,China)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effectsofincreasingageonthecharacteristicofdiurnalrhythmofbloodpressreinelderlyhypertensivepatients.(Method346patientsweredividedintothreegroupsaccordingtotheiragesGroup1(agedfrom60to69,n=77),Group2(agedfrom70to79,n=109),Group3aged≥80,n=160).Theparametersandincidenceofabnormalbloodpressureondiurnalrhythmwereanalysedinthethreegroups.Results24-houraveragediasGt(olicpressure(24hDBP)waslowerintheGroup3andGroup2thaninGroup1(P<0.05).Therateofabnormalofdiurnalrhythmofbloodpressrewas76.63%Group1),87.16%(Group2),90.63%(Group3)respectively;anditwasremarkabledifferencebetweenGroup1andGroup3(P<0.05).ConclusionNon-dipperandreversedipperbloodpressureismorecommonlyexistedwiththecharacteristicofdiurnalrhythmofbloodpressreinelderlyhypertensivepatients.thediurnalrhythmofbloodpressreisdisappearedwiththediurnalrhythmofbloodpressreinelderlyhypertensivepatients.AbnormalrateofabnormalofdiurnalrhythmofbloodKpreeysswroeridssvariationalalongwiththeincreaseage.theincreasingageisanimportantfactoronofdisappearedwiththediurnalrhythmofbloodpressre.Elderly;Hypertension;Diurnalrhythm;Ambulatorybloodpressuremonitoring;Increasingage中图分类号R19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5302(2015)09-0730-02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