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清介素-10检测在白癜风中的应用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白癜风患者60例,按疾病进展情况,分为稳定组(30例),进展组(30例),选择同期正常体检人员3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人员均进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介素-10含量,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进展组血清介素-10含量显明低于稳定组和对照组(P<0.05);稳定组血清介素-10含量显明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进展期白癜风患者血清白介素-10浓度可显明下降,可作为评估白癜风活动度的指标,对临床诊断和治疗白癜风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血清白介素-10检测 白癜风 应用意义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慢性荨麻疹患者32例,健康检查的正常人32名,分为两组,分别测定其血清白介素(IL)-4、IL-6、IL-8、IL-10及干扰素(IFN)-γ的含量。结果慢性荨麻疹患者组血清中IL-4、IL-8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IL-6、IL-10水平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IFN-γ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IL-4、IL-6、IL-8、IL-10及IFN-γ水平异常,提示慢性荨麻疹的发病与免疫机制有关。

  • 标签: 慢性荨麻疹 白介素 干扰素-Γ
  • 简介:血液透析(HD)通过血液、透析膜、透析液间相互反应可激活外周单个核细胞并影响到机体细胞因子产生,而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IL-6)为炎性介质,在致热原反应中起一定作用,同时已知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导致肾小球基质增生、系膜细胞增殖、肾小球硬化及病变进展、肾功能恶化重要因素之一.此项研究采用酶免疫吸附(ELISA)双夹心抗体法测定30例健康对照组,3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CRF)未血液透析及60例CRF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后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检测HD患者第一次血液透析时,单次透析前后上述指标改变,以探讨CRF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改变及透析对其影响.

  • 标签: 白介素-1Β 慢性血液透析 白介素-6 IL-6 肿瘤坏死因子-Α 患者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18(IL-18)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关系。方法以64例ACI患者作为ACI组。3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利用放射免疫法(RIA)和酶联吸附法(ELISA)分别测定其血清IL-6和IL-18水平.分别测量其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值并分为IMT〈1.0mm和IMT≥1.0mm两个亚组。结果ACI组中IMT≥1.0mm者IL-6、IL-18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MT〈1.0mm者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ACI组中IMT≥1.0mm者IMT与IL-18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549,P=0.001),与IL-6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ACI患者IMT增厚者血清IL-6、IL-18水平也升高。

  • 标签: 颈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内中膜厚度 白介素-6 白介素-18
  • 简介:摘要目的用EBV病毒(EBV)抗衣壳抗原抗体、抗早期抗原抗体、抗立即早期抗原抗体(VCA-IgA、EA-IgA、Rta-IgG)和白介素6(IL-6)检测评价鼻咽癌的患病风险。方法收集200例不同分期鼻咽癌(I、II、Ⅲ、Ⅳ期各50例)、5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用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VCA-IgA、EA-IgA和Rta-IgG抗体和IL-6的水平。按临床分期分组,对各临床分期鼻咽癌的IL-6、各抗体阳性率和抗体水平的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鼻咽癌组VCA-IgA、EA-IgA、Rta-IgG和IL-6阳性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结果Ⅰ、Ⅱ期的血清VCA-IgA和EA-IgA相对值低于Ⅲ、Ⅳ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阳性率在各临床分期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Ⅱ期患者Rta-IgG的相对值值和阳性率均明显低于Ⅲ、Ⅳ期患者;血浆中IL-6阳性率与临床分期高低成正比。结论检测VCA-IgA、EA-IgA、Rta-IgG和IL-6有助于鼻咽癌的患病风险评估。

  • 标签: 鼻咽癌 血清抗体 IL-6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介素-18(IL-18)的改变与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ELISA法动态检测血清IL-18的含量。结果观察组发病后第1d、7d的血清IL-18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较高,且两组差异对比P<0.05;而发病后第14d、21d的血清IL-18含量与对照组相比P>0.05。观察组第1d血清IL-18含量与第7d、14d、21d相比显著较高,且P<0.05;而第7d则显著高于第21d,且差异比较P<0.05;而其余各组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的急性期间,可能存在IL-18的参与,而通过对患者IL-18的水平改变进行动态观察,有利于对其病情变化进行监测。

  • 标签: 急性脑梗死患者 血清白介素-18 改变 临床意义
  • 简介:作者简介张波,女,主任医师,学士,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老年病。摘要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与血清介素致敏相关因子的变化关系,进一步验证过敏性疾患季节易感性与“天人相应”中医藏象理论的相关性,并且为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选择符合变应性鼻炎标准的患者40例,正常对照组40例,分别在春、冬两季进行血清介素4(IL-4)、白介素5(IL-5)、白介素13(IL-13)指标的检测。结果变应性鼻炎患者白介素致敏相关因子在春冬季节较正常组均有显著增高,IL-4春季对比P<0.01,冬季对比P=0.01;IL-5冬季对比P<0.05;IL-13冬季对比P<0.01。IL-4春冬两季的水平变化与IL-13春冬两季的水平变化有显著的相关性(春季r0.605,0.605;P<0.01;冬季r0.452,0.452;P<0.01)。结论春冬两季血清介素致敏相关因子的变化,体现了“天人相应”的中医藏象理论学说,对变应性鼻炎患者临床防治均有重要的指导性作用。

  • 标签: 变应性鼻炎 季节 白介素Clinical Study on Seasonal Rhythm of Serum Interleukin Allergenic Factor of Patients with Rhinallergosi
  • 简介: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8(L-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含量在冠心病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测定81例冠心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IL-6、IL-8和TNF含量,观察冠心病患者冠脉狭窄程度与血清IL-6、IL-8及TNF含量变化的关系。结果40例冠脉重度狭窄者血清炎症因子IL-6、IL-8和TNF分别为(163.41±64.18)pg/ml、(0.41±0.11)ng/ml、(2.54±0.63)ng/ral,41例冠脉轻中度狭窄者血清炎症因子IL-6、IL-8和TNF分别为(97.05±27.29)pg/ml、(0.34±0.16)ng/ml、(1.86±0.33)ng/ml,两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炎症因子IL-6、IL-8和TNF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有关。冠脉狭窄越明显,炎症因子IL-6、IL-8及TNF含量越高。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8 肿瘤坏死因子 冠状动脉造影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血清介素-37表达水平与过敏性紫癜的关系。方法6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60例初发HSP为病例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两组患儿血清IL-37的水平,并分析HSP与IL-37的相关性。结果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中IL-37的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37的表达水平在HSP发病初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导致其对机体的保护作用减弱,推测IL-37在过敏性紫癜的发病过程中可能起了一定的抗炎作用,是一种保护性因子。

  • 标签: 过敏性紫癜 白细胞介素37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介素-6在昏迷期肝性脑病治疗前后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30例肝硬化合并昏迷期肝性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治疗前后血清介素-6、血氨、谷丙转氨酶、直接胆红素、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对比其前后变化。结果治疗后白介素-6、血氨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水平与血氨呈正相关(治疗前r=0.538,P<0.05,治疗后r=0.383,P<0.05)。结论昏迷期肝性脑病患者血清介素-6明显升高,白介素-6可能参与肝性脑病的发生和发展。

  • 标签: 肝性脑病 肝硬化 白介素-6 血氨
  • 简介:摘要目的对β2防御素(HBD-2)与血清介素-1(IL-1)在胎膜早破合并羊膜腔感染中的预测价值展开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胎膜早破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中合并绒毛膜羊膜炎的30例产妇归为A组,未合并绒毛膜羊膜炎的30例归为B组。另选取同期30例健康产妇为对照组。对三组的HBD-2与IL-1水平进行对比。结果A组的HBD-2与IL-1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B组与对照组的HBD-2与IL-1水平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对于胎膜早破产妇而言,其体内的HBD-2与IL-1水平随着绒毛膜羊膜炎的出现而不断上升,这两种因子对绒毛膜羊膜炎可起到准确的预测及诊断作用。

  • 标签: 胎膜早破合并羊膜腔感染 &beta 2防御素 血清白介素-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癌患者血清介素28B(IL-28B)表达及意义研究。方法选取慢性HBV感染的患者9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研究组,检测血清IL-28B及甲胎蛋白(AFP)值等指标。结果肝癌组IL-28B及AFP均较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IL-28B检测值与肝癌患者肿瘤数目有一定的关联,不同肿瘤数目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AFP检测,可更加准确的诊断由乙型肝炎病毒导致的相关肝癌,值得临床检验继续深入探索。

  • 标签: 白介素28B 乙型肝炎 肝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硝唑、山莨菪碱与补液联用治疗慢性肠炎的疗效及其对血清介素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在 2015年 7月— 2016年 7月间收治的 80例慢性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0例。对对照组采用甲硝唑联合补液治疗,对观察组采用甲硝唑、山莨菪碱联合补液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介素水平变化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7.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介素 -6、 -10含量比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治疗后 6个月的复发率为 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2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慢性肠炎患者实施甲硝唑、山莨菪碱联合补液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甲硝唑 山莨菪碱 慢性肠炎 血清白介素
  • 简介:目的:观察自拟凉血解毒汤治疗中老年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介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所有就诊于我院皮肤科的银屑病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一般治疗,对照组予阿维A胶囊口服,25mg/次,2次/d。治疗组予自拟中药凉血解毒汤口服。每日1剂,水煎服,每次100mL,每日3次。2组疗程均为2个月,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的有效率为77.5%,对照组的有效率为55.0%,2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2组治疗前后PASI评分及症状严重程度评分比较中,治疗组治疗后的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积分,2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2组治疗前后IL-8水平比较中,治疗组治疗后的IL-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水平,2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口服自拟中药凉血解毒汤治疗中老年寻常型银屑病,可以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病程严重程度,并且有效的降低血清中IL-8的水平,且无明显毒副作用,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凉血解毒汤 银屑病 中老年寻常型 中医中药 疗效观察
  • 简介:血清蛋白是指人血浆中的蛋白质,在血浆中其浓度为42g/L,约占血浆总蛋白的60%。在体液中人血清蛋白可以运输脂肪酸、氨基酸、类固醇激素、金属离子和许多治疗分子等,同时维持血液正常的渗透压。在临床上人血清蛋白可用于治疗休克与烧伤,用于补充因手术、意外事故或大出血所致的血液丢失,也可以作为血浆增容剂。

  • 标签: 人血清白蛋白 稻米生产 技术 类固醇激素 人血浆 金属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