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中药的是针对病情虚实而施用的两种药性。疾病的过程虽然千变万化,但都是正与邪斗争的反映,均可用虚实两个方面来概括。因此尽管药物的作用多种多样,亦不外乎扶正与祛邪,简言之,就是

  • 标签: 中药 补泻 炮制工艺 临床应用 药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内经》针刺理论内涵历来众说纷纭,笔者从针刺对应之虚实含义为切入点,明确虚实含义在《内经》中主要指气血分布不均导致的相对虚实,通过揭示针刺前、针刺中、针刺后均以脉诊之气血虚实为针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正确解读《内经》针刺理论内涵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针刺 补泻 虚实 内涵
  • 简介:摘要针刺疗法在临床上有着广泛地运用和明确的疗效。捻转手法作为基本手法之一被广泛运用,合理地运用捻转手法可以提高针刺疗效,但在临床上对于捻转手法的操作手法还没有统一的认识及相应的操作标准。通过对古代典籍和现代相关文献的研究和梳理,针对捻转的操作方法、相关机制及其效应作简要概述,以期为规范针刺捻转手法的操作标准、研究捻转手法的作用机制及进一步提高针刺临床效果提供帮助。

  • 标签: 针刺疗法 捻转补泻 综述
  • 简介:《痿论》云:五脏使人痿,而本于肺热叶焦。终之曰:治痿独取阳明。是痿病原于手太阴一经,以热相传而成,而治之者,惟取足阳明一经以为要。阳明为五脏六腑之海,总宗筋而束骨以利机关。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手足不用而成痿。是痿之来,起于肺经,而治则取于阳明。后人谓独取阳明,此"取"字有教人之意。是以丹溪独引越人南方、北方之法,以发明"独取阳明"之旨。究未能尽所以取阳明之义,而意反有相戾者。

  • 标签: 泻南补北 宗筋 肺热叶焦 痿病 束骨 丹溪
  • 简介:本文主要依据云南省档案馆新公布档案,在有关专家整理研究的基础上,对民国时期云南边疆开发方案进行补充研究;进一步分析讨论云南省民政厅边疆行政设计委员会及其"边政丛刊",认为民国云南省政府缺乏整体的边疆开发战略,也就没有具体细致、可操作性强的建设计划;但这一时期林林总总、异彩纷呈的边疆开发方案,虽然时过境迁,其闪光点仍然熠熠生辉,光芒四射,对于今天沿边地区的开放、开发战略构想也不无启迪;同时,在反复阅读、比对、研判的基础上,发现影印档案的编排也存在错漏,有的甚至文不对题。

  • 标签: 边疆开发方案 边疆建设 民国时期 云南省民政厅边疆行政设计委员会 档案
  • 简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简称“慢阻肺”)作为一个独立疾病,其问世的时间还较短暂,许多相关的问题还不为中医所熟知.因此,如何拓宽对慢阻肺相关问题的认识,不断地来丰富它的中医辨证内涵,就成了摆在中医面前的重要课题.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补虚泻实 中医药
  • 简介:摘要朱丹溪在治疗痿证从中医五行生克制化中提出南方属心火,北方属水,东方属肝木,西方属肺金,脾土性温属中。若嗜欲无节,则水失所养,火寡于畏,而侮所胜,肺得火邪而热矣。木性刚急,肺受热则金失所养,木寡于畏而侮所胜,脾得木邪而伤矣。肺热则不能管摄一身,脾伤则四肢不能为用,而诸痿之病作。泻了南方补了北方是治该病指导思想。在后世医家中得到长足发展。为此对他的病证原文、病证分析、典型医案,结合现代治萎的理论进行讨论。有肺痿及肢痿,痿与痹之别,以助医者借鉴。

  • 标签: 朱丹溪 泻南补北 痿证 痹证
  • 简介:摘要不寐,俗称失眠,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时寐时醒、醒后难以复睡以及彻夜不寐,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针灸对于治疗不寐有一定的优势,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并且针对病因病机治疗,标本兼治。

  • 标签: 不寐 针灸 泻南补北 难经
  • 简介:绘画艺术,讲究色调。以冷色为主构成的画面,称为冷调子;以暖色为主构成的画面,叫做热调子。冷与热是艺术辩证法的一对矛盾,只有通过精心处理,恰当调配,才能构成一幅色调和谐、意境优美的美术佳作。文学创作表现手法与绘画原理常是相通的。在文学创作中,人物性格的设计与刻画、场景氛围的渲染与描绘,也讲究冷热色调的精心调配与恰当安排。古典名著《红楼

  • 标签: 《红楼梦》 对比映衬 冷色调 场景描写 运用艺术 宝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刺配合温针灸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给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5年8月在针灸科接受治疗的48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应用针刺配合温针灸治疗,分析患者经过4个疗程的治疗后效果。结果经过4个疗程的治疗后,17例气滞型患者中,治愈患者4例,显效患者5例,有效患者7例,无效患者1例,有效率为94.1%;23例血瘀型患者中,治愈患者8例,显效患者7例,有效患者5例,无效患者3例,有效率为87.0%;8例痰湿型患者中,治愈患者2例,显效患者2例,有效患者3例,无效患者1例,有效率为87.5%;所有患者中治愈患者14例,显效患者14例,有效患者15例,无效患者5例,有效率为89.6%.。结论针刺配合温针灸治疗瘤体较小的子宫肌瘤疗效明显,能作为治疗小瘤体子宫肌瘤的主要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评价小儿推拿手法中频率快慢泻法治疗小儿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于 2018年 1月— 2019年 1月收治的 72例小儿便秘患儿分成两组,每组平均为 36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方法治疗,观察组采取小儿推拿手法中频率快慢泻法治疗,进一步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 1)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为 94.44%、 75.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 2)在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方面,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为 5.56%、 33.33%,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 小儿推拿手法中频率快慢泻法的应用,可提高小儿便秘患儿的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因此,值得采纳及应用。

  • 标签: 小儿推拿手法 中频率快慢补泻 小儿便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推拿手法中频率快慢对小儿便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儿科 2019 年 1月~ 2020 年 1月收治的便秘患者 9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原则为主,分为对照组( 48例,以儿科常规治疗为主)与研究组( 4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小儿推拿手法频率快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 95.83%)显著高于对照组( 72.92%)( P<0.05)。研究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研究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6.25%、 8.3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小儿便秘患者采用小儿推拿手法频率快慢,可有效改善大便性状,增加排便次数,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更高,值得借鉴。

  • 标签: 小儿推拿手法 频率 快慢补泻 小儿便秘
  • 简介:摘要推拿手法属于中医临床外治法的范畴,应该遵循“虚则之,实则之”的方式。在小儿便秘的治疗中,影响推拿的因素比较多,本文分析对小儿便秘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推拿 补泻 小儿便秘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针刺捻转手法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HypertensiveRats,SHR)血浆及肾组织中肾素、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的影响,探讨捻转手法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脏保护的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HR大鼠60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A)、针刺留针组(B)、捻转法组(C)、捻转泻法组(D)和平补平组(E),每组12只。12只WKY大鼠作为空白组(F)。各针刺组分别采用不同的手法针刺"太冲穴",模型对照组和空白组只做与针刺组相同抓捉刺激,不做针刺处理。治疗结束后,取全血和大鼠肾脏,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浆及肾组织中肾素、AngⅡ含量,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模型对照组血浆及肾组织肾素、AngⅡ含量升高,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捻转法组、平补平组和针刺留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捻转泻法组血浆及肾组织肾素、AngⅡ含量明显降低,与捻转法组、平补平组、针刺留针组和模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捻转泻法能有效降低SHR大鼠血浆及肾组织肾素、血浆AngⅡ含量。捻转泻法对SHR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循环及组织中肾素、AngⅡ含量的变化有关。

  • 标签: 捻转补泻手法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肾素 血管紧张素Ⅱ
  • 简介:在人们的印象中,腹泻的流行多发生在夏季.可是近年在秋季流行的腹泻也不少见.众所周知,腹泻的发生大多是因"病从口入",即因吃了不洁食物所致.各种各样的细菌、病毒、真菌、原虫等都可引起急性腹泻.夏日天气炎热,食物容易腐败变质,加上人们好食凉拌菜、冷饮之类食物,故夏日常常发生细菌性腹泻.病毒性腹泻却偏好秋季,主要由诺沃克病毒和轮状病毒引起.肠腺病毒、冠状病毒、星状病毒等也可引起腹泻,但较少见.

  • 标签: 腹泻 夏季 秋季 流行病学 细菌性腹泻 病毒性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