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星状神经阻滞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 方法:180例失眠患者被纳入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口服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星状神经阻滞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总有效率、PSQI量表评分。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 失眠症 星状神经节 阻滞 有效率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采取超声引导星状神经阻滞的改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院满足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诊断标准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时间在2020年12月-2022年12月,随机性分为对照组(50例,普通治疗)与观察组(50例,超声引导星状神经阻滞),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情况、总体疗效以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VA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个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84.0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患者采取超声引导星状神经阻滞有一定的疗效,能够降低患者疼痛,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超声引导 星状神经节阻滞 疼痛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星状神经阻滞在动脉瘤脑出血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1月至2019年3月浙江省医疗健康集团杭州医院动脉瘤所致蛛网膜隙出血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术毕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超声引导右侧星状神经阻滞。两组分别于术前、术后6 h和术后24 h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反映脑血管痉挛情况;术后24 h抽取桡动脉和颈内静脉球部血标本检测和计算脑氧代谢指标,包括颈内静脉球部血氧饱和度、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和脑氧摄取率;术后24 h抽取肘静脉血检测IgG、IgA和IgM;术后随访1周,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前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和24 h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00.8 ± 8.2)cm/s比(123.5 ± 9.9)cm/s和(89.7 ± 5.3)cm/s比(118.9 ± 7.1)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24 h颈内静脉球部血氧饱和度、脑氧摄取率、IgG、IgA和IgM明显高于对照组[0.704 ± 0.035比0.598 ± 0.058、(57.5 ± 6.5)%比(49.7 ± 3.6)%、(12.5 ± 0.3)mg/L比(5.0 ± 0.1)mg/L、(5.5 ± 0.3)mg/L比(2.1 ± 0.1)mg/L和(4.3 ± 0.3)mg/L比(1.9 ± 0.2)mg/L],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和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0.8 ± 3.2)ml/L比(58.3 ± 8.6)ml/L和5.0%(2/40)比25.0%(1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动脉瘤脑出血患者行超声引导星状神经阻滞治疗,能有效改善脑血流,确保脑氧供,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星状神经节 神经传导阻滞 动脉瘤,破裂 超声引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在进行失眠患者治疗时,将超声引导星状神经阻滞应用于其中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可应用价值。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作为研究时段,录入该时段我院中收治的30名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基本资料进行分析后,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组内样本量设置为15,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案,实验组患者选择超声引导星状神经阻滞,开展护理工作,在治疗完成后对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估,同时记录所有患者的心理状态,评估组间差异。结果:在实验结果中发现实验组患者的各项治疗指标相较于对照组来说明显更优,两组数据经对比分析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进行失眠患者的治疗时,将超声引导星状神经阻滞应用于患者的治疗中产生的效果良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值得进行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失眠状况 超声引导 星状神经节阻滞 睡眠质量 焦虑症状 相关性分析
  • 简介:摘要星状神经是全身最大的交感神经,其节后纤维分布广泛,不仅包括头面部以及上肢区域,而且还分布于心、肺和胃肠道等区域。星状神经阻滞就是通过局部麻醉药物注入阻滞交感神经,从而治疗星状神经所支配区域的疾病,例如头面部、耳鼻喉、口腔、颈肩部、上肢、下肢及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多种疼痛及非疼痛类疾病。本综述围绕星状神经阻滞来阐述其在临床应用情况及进展。

  • 标签: 星状神经节 镇痛 心律失常 胃肠道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对失眠症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于超声引导进行星状神经阻滞治疗的效果,并观察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方法 本次研究于本院随机抽取了62例2020年5月-2021年5月接诊的失眠症患者进行,按照电脑排序均分为2组,各31例。其中,采取常规方案治疗的为参照组,接受超声引导星状神经阻滞治疗的为研究组,将不同方案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患者接受研究组方案治疗手术用时及有效性略高,但对比均无差异(P>0.05)。患者接受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研究组更低,对比差异明显(P<0.05)。 结论 在对失眠症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于超声引导进行星状神经阻滞治疗能够获得较好的疗效,且操作的安全性较高,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较少,适合于临床中应用。

  • 标签: 失眠症 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 安全性
  • 简介:摘要超声引导星状神经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 SGB)定位清晰准确,阻滞成功率高,并发症低,成为受临床医师欢迎的SGB方法。报道1例超声引导SGB致颈交感链损伤,损伤侧眼裂略小于对侧,眼睑略下垂,内侧视野轻度模糊,持续存在,停止SGB,未给予特殊处理。定期随访,6个月后患者双侧眼裂等宽,眼睑无下垂,内侧视野模糊明显减轻。总结该病例的经验教训,为超声引导SGB治疗中如何避免及处理该类并发症提供参考。

  • 标签: 超声引导 星状神经节阻滞 颈交感神经 损伤 霍纳综合征 穿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星状神经阻滞(SGB)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炎症介质及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确诊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患者27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15例和超声引导星状神经阻滞组(观察组)12例,对照组给予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禁食水等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超声引导星状神经阻滞。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TNF-α、IL-1β、IL-6、IL-10的变化及血液细胞分析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的水平,观察两组治疗后胃肠功能指标[ICU住院时间、腹内压(IAH)、肠鸣音恢复时间、腹痛时间]的差异和入室24 h(T0)、4 d(SGB后72 h,T1)、8 d(SGB后7 d,T2)、14 d(SGB后13 d,T3)炎症因子的改变。结果27例SAP患者治疗顺利转出ICU,其中观察组在ICU住院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腹痛时间及IAH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中IL-6、TNF-α水平在T1、T2、T3时点明显下降,IL-10水平在T1、T2、T3时点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1β和CRP水平在T2、T3时点下降,WBC在T3时点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星状神经阻滞可能通过改善肠内炎症介质促进急性胰腺炎治疗后的肠道功能的恢复。

  • 标签: 星状神经节 神经传导阻滞 胰腺炎 胃肠道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星状神经阻滞(SGB)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炎症介质及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确诊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患者27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15例和超声引导星状神经阻滞组(观察组)12例,对照组给予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禁食水等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超声引导星状神经阻滞。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TNF-α、IL-1β、IL-6、IL-10的变化及血液细胞分析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的水平,观察两组治疗后胃肠功能指标[ICU住院时间、腹内压(IAH)、肠鸣音恢复时间、腹痛时间]的差异和入室24 h(T0)、4 d(SGB后72 h,T1)、8 d(SGB后7 d,T2)、14 d(SGB后13 d,T3)炎症因子的改变。结果27例SAP患者治疗顺利转出ICU,其中观察组在ICU住院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腹痛时间及IAH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中IL-6、TNF-α水平在T1、T2、T3时点明显下降,IL-10水平在T1、T2、T3时点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1β和CRP水平在T2、T3时点下降,WBC在T3时点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星状神经阻滞可能通过改善肠内炎症介质促进急性胰腺炎治疗后的肠道功能的恢复。

  • 标签: 星状神经节 神经传导阻滞 胰腺炎 胃肠道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毕超声引导星状神经阻滞在甲状腺癌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省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3月至2019年11月行开放根治术的80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毕超声引导星状神经阻滞40例(观察组),术毕未行超声引导星状神经阻滞40例(对照组)。记录两组术后6、12和24 h疼痛数字评分(NRS),术后24 h炎性因子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术后24 h细胞免疫功能指标(CD4+和CD8+,并计算CD4+/CD8+),术前和术后48 h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后6、12和24 h NRS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6 ± 0.3)分比(4.3 ± 0.4)分、(2.1 ± 0.2)分比(3.5 ± 0.3)分和(2.6 ± 0.2)分比(3.6 ± 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24 h TNF-α、hs-CRP和IL-6明显低于对照组[(85.9 ± 6.8)μg/L比(263.5 ± 13.7)μg/L、(6.1 ± 1.6)mg/L比(12.3 ± 2.5)mg/L和(236.9 ± 8.6)μg/L比(388.9 ± 15.5)μg/L],CD4+、CD8+和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0.036 ± 0.013比0.024 ± 0.010、0.034 ± 0.013比0.026 ± 0.009和1.9 ± 0.1比1.4 ± 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前PT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48 h PTH明显高于对照组[(29.8 ± 3.9)μg/L比(18.7 ± 2.0)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5.0%(2/40)比25.0%(1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804,P<0.05)。结论对于甲状腺癌患者,术毕行超声引导右侧星状神经阻滞能有效缓解术后疼痛,减轻炎性反应,提高免疫能力,促进术后甲状旁腺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星状神经节 神经传导阻滞 甲状腺肿瘤 超声检查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星状神经阻滞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100例头痛、面瘫、颈椎病、带状孢疹等患者。给予这100例患者星状神经阻滞治疗,对其临床疗效比较分析。结果头痛、面瘫、颈椎病、带状孢疹等患者其经星状神经阻滞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00%,治愈率为69.00%。结论给予头痛、面瘫、颈椎病、带状孢疹等患者星状神经阻滞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星状神经节 阻滞 应用
  • 简介:摘要星状神经阻滞(SGB)于1920年开始被采用,1992年在日本调查显示,SGB在大学附属医院疼痛科的使用率高达83%~91%。目前我国SGB占全部神经阻滞的50%。镇痛和治疗疾病的主要机制向颈部含星状神经的疏松结缔组织内注入局麻药物,从而阻滞支配头、面、颈、上肢及胸部的交感神经。外周作用。心脏收缩力增强、血管收缩、心率加快、血压增高、支气管扩张;中枢作用通过调节下丘脑,维持内环境的稳定,进而恢复机体的自主神经功能、内分泌功能和免疫功能的正常。主要用于颈椎病、偏头痛、神经性耳聋、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肩周炎、循环呼吸泌尿妇科疾病的治疗。应用广,疗效可靠,但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会出现相关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所以做好观察及护理配合是疗效的重要保证。

  • 标签: 星状神经节阻滞 观察 护理
  • 简介: 【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引导星状神经阻滞以及超声引导的颈椎旁注射治疗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100例颈源性头痛头晕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单用超声引导星状神经阻滞,观察组加入超声引导的颈椎旁注射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头晕头痛发作频率与持续时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治疗后头晕头痛发作频率与持续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星状神经阻滞以及超声引导的颈椎旁注射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高,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头晕头痛症状,可推广使用。

  • 标签: 星状神经节阻滞 颈椎旁注射 颈源性头痛头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