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毫火针治疗寻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中山门医院中医皮肤科门诊2017年至2021年收治的寻常共5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7例,分别采取毫火针治疗与液氮冷冻治疗,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有效率分别为治疗组96.3%,对照组8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寻常疣 跖疣 毫火针
  • 简介:摘 要:目的:针对面部扁平患者采用改良体包埋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初步探讨。方法:收集32例面部扁平患者有关资料,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治疗组患者应用改良体包埋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冷冻方法进行治疗,治疗后对患者进行3个月的随访。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8.8%。两组患者之间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

  • 标签: 改良疣体 面部扁平疣 包埋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侧入路侧钢板治疗第1跖骨基底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12例第1跖骨基底部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平均39.6岁(27~54岁);左足5例,右足7例。术中应用内侧入路侧钢板固定第1跖骨基底部骨折及跗关节不稳,若合并其他跗关节损伤则同时行背侧切口复位固定。术后定期摄X线片,并记录末次随访时的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中足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12~19个月(平均15.1个月)随访。12例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无皮肤坏死、感染、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2~14周(平均12.6周)。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可完全负重行走,踝关节屈、背伸及内外翻肌力正常,X线片示跗关节复位无丢失。末次随访时AOFAS的中足评分为82~96分(平均88.9分),VAS评分为0~3分(平均1.2分)。结论内侧入路侧钢板治疗主要骨折块位于侧的第1跖骨基底部骨折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

  • 标签: 骨折固定术,内 内固定器 跖骨 骨板 Lisfranc损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洗汤联合咪喹莫特乳膏治疗扁平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采用随机、平行、开放对照的方法对60例患者,按1:1比例分成2组,分别随机按治疗组洗汤联合咪喹莫特乳膏治疗,对照组咪喹莫特乳膏治疗。观察2周,4周的临床疗效及电话随访3个月内复发率。 结果 治疗扁平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甲下外生骨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骨科2008年1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22例甲下外生骨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6例,女6例;年龄为(120.2±34.7)个月,范围为43~182个月;病程为(13.5±10.7)个月,范围为3~48个月。21例的病灶位于趾骨末节,1例位于指骨末节(右手示指)。21例中,左足8例,右足13例;趾14例,第2趾3例,第3趾3例,第4趾1例。平均随访时间为23.5个月,范围为6~57个月。有明确外伤史的患儿4例,有明确感染的5例;18例有趾(指)甲畸形;17例趾(指)甲有压痛。记录患儿甲下外生骨的发生部位、趾(指)甲有无畸形、有无压痛、有无外伤史、有无感染、手术方式等。结果22例患儿均接受手术治疗,效果良好,其中Ⅰ型3例,Ⅱ型13例,Ⅲ型6例。术中对27.3%(6/22)的患儿拔甲,72.7%(16/22)的患儿没有拔甲,27.3%(6/22)的患儿修补缝合甲床,若不能直接缝合,则削切正常甲床的薄层组织作为补片修补缝合甲床;4.5%(1/22)的患儿复发并接受二次手术治疗。所有患儿的平均随访时间为23.5个月,范围为6~57个月。所有患儿术后未见足趾或手指坏死、甲沟炎、趾(指)甲变形等并发症,趾(指)甲外观平坦,患儿及家长满意。所有患儿接受手术的足趾或手指均无活动受限、僵硬等功能异常,末次随访时日常活动及运动功能均不受影响,其中有1例患儿甲下骨切除术后3个月复发,重新行甲床分离病灶切除术,术后随访12个月未见再次复发。结论儿童甲下外生骨是一种少见的良性疾病,多见于趾,可能与外伤有关。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根据病灶部位与甲床的关系,选择合适的切口与甲床的处理方式,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外生骨疣 指(趾)甲 甲床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状血管瘤(verrucous hemangioma,VH)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病理科2005—2020年VH病例28例,进一步分析其临床及组织学特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相关指标表达情况,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PIK3CA基因突变情况(第9、20号外显子),并随访患者。结果28例VH男性13例,女性15例,男女比例1.0∶1.2,年龄10个月至56岁(其中<18岁25例),平均年龄9.7岁,中位年龄4.5岁。17例发生于下肢,7例发生于上肢,4例发生于躯干。28例皮损呈不规则红色斑片,缓慢生长,部分可见红斑状增厚,表面凹凸不平,呈浅粉色或红白色。7例病变范围广,皮损上沿至臀部,向下至足背及脚趾,呈暗红色至红褐色,表面粗糙坚硬,条带状分布并形成铠甲样外观,周围可见卫星灶。镜下见28例病变累及范围较广,自真皮乳头层至深部软组织均可见不同程度扩张畸形血管;其中,真皮乳头层主要由大量增生和扩张的薄壁毛细血管和海绵状血管组成;真皮网状层及皮下筋膜层可见散在分布薄壁小血管,内皮细胞增生不明显,偶见乳头状增生,筋膜层内畸形血管与宿主脂肪纤维组织混杂呈小叶状分布;表皮疣状增生,上皮角延长并相互融合。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血管内皮细胞均弥漫强表达CD31、CD34、ERG、WT-1,GLUT-1真皮浅层血管内皮细胞阳性表达,深部绝大部分阴性。13例行PIK3CA基因检测,结果显示第9、20号外显子均未发现体细胞突变。获随访25例,随访时间5个月至10年,7例由于面积较大行多次手术切除及整形修复,8例复发。结论VH是一种极少见的先天性静脉畸形,婴幼儿及儿童多见,大多出生时即存在。好发于四肢,尤其是下肢及肢体远端。形态学及免疫表型均具有特征性,并需要与其他脉管畸形及消退期婴幼儿血管瘤相鉴别。少数病例易术后多次复发,需长期随诊。

  • 标签: 血管瘤 血管畸形 诊断,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传染性软的皮肤镜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0年1月大连市皮肤病医院门诊确诊的82例传染性软227处皮损的皮肤镜特征。结果227处皮损中,临床检查显示120处(52.86%)可见脐凹和孔,20处(8.81%)可见血管;皮肤镜检中,198处(87.22%)可见脐凹和孔,214处(94.27%)可见血管。皮肤镜下血管分别为皇冠状(132处,58.15%)、点状(34处,15.00%)和混合模式(48处,21.15%)。点状血管模式比例在有炎症或剥脱的病变(86.00%)明显高于无炎症或剥脱的病变(22.03%,χ2=81.685,P < 0.001),存在湿疹的病变(50.00%)明显高于没有湿疹的病变(33.85%,χ2=17.784,P < 0.001)。白色至黄色无定形结构出现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圆形(40.53%)、四叶草形(33.48%)、多叶形(20.26%)、非特异型(5.73%)。结论传染性软在皮肤镜下可见孔、血管结构和黄白色无定形结构,血管的形态模式以皇冠状为主。

  • 标签: 触染性软疣 皮肤镜检查 皮肤表现 诊断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BRDHLS混合液在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1年6月我院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50)与对照组(n=50),对照组采用CO2激光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BRDHLS混合液。对比两组疗效、治疗前后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4(IL-4)]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96.00%(48/50)较对照组78.00%(39/50)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CD3+、CD4+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IL-8、IL-4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00%(4/50)与对照组4.00%(2/50)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复发率4.08%(2/49)较对照组16.67%(8/48)低(P<0.05)。结论 采用BRDHLS混合液治疗可减轻炎性反应,改善免疫功能,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 疣 BRDHLS混合液 疗效 炎性因子 免疫功能 不良反应发生率 复发率
  • 简介:摘要1例60岁男性患者因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和肺炎住院,给予止咳、平喘及抗炎等治疗后好转,出院带药包括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和孟鲁司特钠。出院后用药第4天,患者出现双足趾关节疼痛伴红肿,腹胀,浑身乏力,尿色加深。实验室检查:血清肌酐(Scr)112 μmol/L,血尿酸228 μmoL/L,尿蛋白(+),尿潜血(++)。排除痛风、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后,考虑急性肾损伤和趾关节疼痛很可能与孟鲁司特钠有关。停用孟鲁司特钠,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继续应用,同时给予对症治疗。7 d后患者趾关节疼痛好转,尿色恢复正常;2周后,Scr恢复正常(75 μmol/L)。

  • 标签: 白三烯拮抗剂 急性肾损伤 关节疼 孟鲁司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光动力治疗面部扁平的实际护理效果。方法选取到我院在2012.6-2014.11月份收治到的60例扁平患者为这次的研究对象,然后随机平均的分成了的对照组组和研究组,两组都给予到5-a氨基酮戊酸光动力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到较为常规的护理,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加强了护理,然后比较两则患者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此差异有着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苏敏琴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1-09-16
  • 出处:《护理前沿》 2021年第15期
  • 机构: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广西科技大学附属妇产医院、儿童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医学遗传科、中心实验室(含生物样本库)广西 柳州 545001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重组干扰素a-2b气压喷射仪无针注射治疗扁平的效果。方法:分析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50例扁平患儿的临床资料。对照组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第1背-趾背动脉皮瓣修复手指掌侧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6年2月至2018年6月,设计应用第1背-趾背动脉皮瓣修复手指掌侧大面积软组织缺损11例11指,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19~46岁,平均32.5岁;3例采用第1背-第1趾背动脉供血,8例采用第1背-第2趾背动脉供血;对3例指腹创面残留的患指修复创面同时桥接了指掌侧固有动脉;其中1例合并屈肌腱缺损切取皮瓣时携带第2趾趾短伸肌腱。术前应用CDU探测血管类型为Gilbert I型,皮瓣面积为1.5 cm×5.0 cm~3.0 cm×8.0 cm,供区采用小腿全厚皮片加压植皮。随访资料来自门诊复诊及电话随访。结果本组11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为6~24个月,平均14个月。皮瓣色泽、质地好,温、痛、触觉恢复,外形不臃肿,手指功能恢复良好,远、近侧指骨间关节活动度均接近正常,皮瓣TPD为5~11 mm,平均8 mm。足部供区创面I期愈合10例,1例植皮近趾蹼处坏死,经换药后愈合。远期随访植皮区耐磨,不妨碍行走,无破溃发生。结论应用第1背-趾背动脉皮瓣修复手指掌侧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具有覆盖创面的同时可携带肌腱、可桥接指掌侧固有动脉等优点,疗效满意。

  • 标签: 第1跖背动脉 趾背动脉 外科皮瓣 手指 指软组织缺损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镜下高频电凝结合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状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状胃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50例,对照组接受幽门螺杆菌根除,观察组接受胃镜下高频电凝结合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状胃炎采取胃镜下高频电凝结合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可快速根除幽门螺杆菌,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胃镜 高频电凝 幽门螺杆菌 疣状胃炎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咪喹莫特乳膏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在治疗扁平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 76 例 2020年 5 月至 2021 年10月期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扁平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咪喹莫特乳膏治疗,观察组给予咪喹莫特乳膏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而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5.26%,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

  • 标签: 咪喹莫特乳膏 卡介菌多糖核酸 扁平疣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中医手法对先天性马蹄内翻足踝关节屈度、跟腱延长数量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4月-2021年4月本院接收的100例(140足)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予以100例患儿进行中医手法治疗,并进行6个月随访,观察治疗后(3个月、6个月)中医手法的疗效、踝关节屈度、跟腱延长数量量。结果 治疗6个月的总有效率、踝关节屈度高于治疗3个月(P

  • 标签: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中医手法 踝关节跖屈度 跟腱延长数量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