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并评价标准化分级院内转运模式在急诊危重症患者安全转运中的效果。 方法 选择 2018年 12月— 2019年 12月我院收治的 94例急诊抢救室通过转运完成手术、介入治疗、 CT与 MRI检查的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 n=47例)和对照组( n=47例)。 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院内转运方法及流程,观察组采取 标准化分级院内转运模式,比较分析 2组患者院内转运耗时情况、转运途中各类不良事件发生率情况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通过转运完成 CT/MRI检查( 25.68±2.75 ) min、 CT检查后至专科病房( 30.90±2.38 ) min、及转入专科病房( 19.89±2.13 ) min或介入室( 16.10±1.94 ) min耗时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 33.49±3.82 ) min、( 37.11±3.42 ) min、( 25.61±2.07 ) min、( 19.95±2.03 ) min( P< 0.01);观察组患者转运途中转运设备、组织管理、病情变化、导管 / 管路、液体 /药物等 各类不良事件发生率为各类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3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 31.91%( P< 0.05)。结论 标准化分级院内转运模式应用于急诊危重症患者安全转运过程,可有效缩短院内转运时间,提升院内转运效率,同时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 院内转运安全。

  • 标签: 标准化分级转运模式 急诊危重症患者 院内安全转运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安全转运程序管理是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方法:从我院2015年11月到2017年4月期间接诊的高危儿中选取符合本次纳入标准的患儿一共300例,然后对其展开研究,将这些高危儿平均分为两组,对于A组的高危儿而言,采用的是安全转运程序管理的护理方式,对于B组高危儿而言,采用的是常规性质的转运管理,期间医护人员需要记录A、B组高危儿在转运过程中发生的不良情况、转运效果等等,以作对比分析。结果:采用安全转运程序管理的这一组高危儿转运成功率更高,家属对于转移到满意度更高。A、B组高危儿转运过程中的差异较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安全转运程序管理在高危儿转运中值得推广。

  • 标签: 安全转运 程序管理 高危儿
  • 简介:摘要: 转运是抢救到危重患者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急诊抢救过程中关键的关节。为此文章对转运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到安全转运的因素,采取到了有效的解决方案,才能做好患者在转运前的一系列工作以及转运过程中的记录以及监护,从而有效减少到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确保到患者安全到达医院相应科室,提升病重患者的抢救成功几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索“集束化管理”模式在胸痛患者区域性转运规范化安全管理。方法 采集 2019年 1月至 2019年 12月在我院就诊胸痛患者 2780例的诊疗资料。其中将 1~ 5月胸痛中心实施“集束化管理”前的胸痛转运患者 1357例作为对照组,将 6~ 12月胸痛中心实施“集束化管理”后胸痛转运的患者 1423例作为实验组。实验组实施集束化管理:( 1)制定胸痛危重患者转运标准流程;( 2)组建专业转运团队;( 3)转运中的医护规模;( 4)人员资质筛选;( 5)培训转运设备规范管理;( 6)转运中的院感管理 结果 转运安全,无转运过程死亡、呼吸心跳骤停、发生意外拨管,坠床等不良事件。结论 通过标准流程规范每个转运环节,明确责任,规避因协作部门衔接空白,职责缺位等带来的糸统漏洞,降低胸痛转运风险、增加高危胸痛患者转运的安全性。

  • 标签: 集束化管理 胸痛 区域性转运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急诊危重患者转运中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施效果和价值。 方法: 选取 2016 年 1 月 -2019 年 1 月内收治的在我院急诊科救治随后转运的患者 186 例,其中 2016 年 1 月 -2016 年 12 月的 93 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在住院期间未实施风险管理,在转运过程中给予常规护理方式。剩余 2017 年 1 月 -2019 年 1 月 93 例作为实验组采用了患者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患者在实施转运风险管理护理前后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 结果: 经过不同管理与护理方式实施,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采用转运中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防止患者出现突发情况,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了转运的效率与安全性,用于急诊科能够有效提高各科室之间的配合度,临床效果较好,使用价值较高。

  • 标签: 急诊危重患者 转运中护理 分析管理 实施效果与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在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7~12月收治的实施常规院内转运流程的急诊危重症患者1 586例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18年1~6月收治的实施HFMEA模式院内转运流程的急诊危重症患者1 628例作为研究组。对比两组转运过程中发生的不良事件、转运时间、患者及接收科室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血压降低、输液管滑脱或堵塞、氧气供给不足及意外拔管的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转运时间短于对照组;研究组接收科室满意度及患者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急诊危重症患者实施HFMEA模式的院内转运流程可有效降低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缩短转院时间,提高满意度。

  • 标签: HFMEA 急诊危重症 院内转运 风险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急诊-ICU患者转运交接中应用无缝缝隙护理管理的效果。方法 用2019年5月-2020年5月院内收治的56例急诊-ICU病患,随机分两组,32例参照组(常规护理)、24例观察组(无缝隙护理管理),相关情况和护理满意度要比较。结果 护理后,参照组的相关情况和护理满意度不及观察组,(P<0.05)有数据差异。结论 无缝隙护理管理能提高转运效率,更具应用效力。

  • 标签: 无缝隙护理管理 转运时间 意外事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折叠式转运支架在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嘉兴市第一医院从急诊科转运至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患者,按照转运时是否使用自行研制的折叠式转运支架将患者分为支架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生命体征稳定率及转运时间的差异。结果共入选437例危重症患者,其中转运过程中使用折叠式转运支架转运者222例,使用普通转运转运者21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情况、病情程度等基线资料均衡。支架组患者转运过程中生命体征稳定率高于对照组(89.19%比82.33%,P<0.05),转运时间短于对照组(min:6.39±1.35比7.61±1.34,P<0.01)。患者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支架组低于对照组(2.25%比10.23%,P<0.01),尤其是支架组抢救用物携带不齐、仪器掉落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0%比2.79%,0%比2.33%,均P<0.05)。结论折叠式转运支架可降低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风险,尤其可降低抢救用物携带不齐和仪器掉落的发生风险,规范转运仪器管理,保持患者转运中生命体征稳定,缩短转运时间,有利于高效和高质量的转运

  • 标签: 危重病 院内转运 仪器管理 患者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评判规范化护理于急诊危重症患者安全转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挑选我院 2016年 7月 ~2019年 7月的 58例急诊危重症患者,以随机平行方法分组处理,将 58例患者分为了观察组、参照组,每组各( n=29)。观察组接受规范化护理干预,参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在院内转运时间方面短于参照组,组间的数据比较具有明显差异( P< 0.05)。观察组在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低于参照组,组间的数据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规范化护理在急诊危重症患者安全转运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 120 例急诊危重症 患者为试验对象,选择抓阄随机化分组 ,各 60 例, 分别选择 规范化护理、常规护理 。结果:观察组检查等待时间( 0.52±0.07 ) min 、转运时间( 12.69±1.52 ) min 短于对照组,转运期间意外事件发生率 ( 1.67% ) 低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在转运急诊危重症患者时,运用规范化护理效果显著 。

  • 标签: 规范化护理 急诊 危重症 安全转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为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护理、转运改良流程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 120例 2018.1~2019.12本院急救中心接收的 AMI患者进行研究,自 2019年 1月开始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及转运改良流程管理,比较实施前( 2018.1~2018.12)的 60例患者及实施后( 2019.1~2019.12)的 60例患者的急救及转运效果。结果 实施后急救成功率、转运成功率分别为 96.67%、 100%,高于实施前 88.33%、 91.67%,差异显著( P< 0.05)。结论 对 AMI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护理、转运改良流程能够快速抢救患者生命,大大减低死亡率。

  • 标签: 院前急救 转运改良流程 急性心肌梗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多学科协作护理对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时间及转运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中重点选取了2020年1月至2020年5月期间88例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诊危重症患者为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4)。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多学科协作护理,对比两组中患者转运时间和不良事件出现率。结果 对照组转运时间长于观察组,组别数据对比有意义(P<0.05)。对照组中患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观察组,组别数据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 在对急诊危重症患者进行护理时,使用多学科协作护理措施可显著缩短患者转运时间,降低患者转运不良事件出现率,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急诊危重症患者安全转运中关于规范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 我院急诊危重症转运工作自 2019年 8月起实施规范化护理管理,分别自该管理前( 2018 年 9月 -2019年 7月)以及管理后( 2019年 8月 -2020年 2月)各抽取 25例及 24例患者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分别作为本次临床研究的对照组和研究组, 比较两组患者转运情况以及转运途中安全性 。结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在院前急救中对急危重症患者转运环节应用预见性护理的成效。方法:从 2018年 6月- 2019年 12月本院急诊科接诊的院前急救急危重症患者中选出 200例,开展前瞻性分析 ,采取随机数字表法把其划分成两组,各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在院前急救中对急危重症患者转运环节应用预见性护理的成效。方法:从 2018年 6月- 2019年 12月本院急诊科接诊的院前急救急危重症患者中选出 200例,开展前瞻性分析 ,采取随机数字表法把其划分成两组,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将前瞻性护理和全程安全转运应用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价值。方法 在 2019.4-2020.1期间选出 72例急诊科收治的危重症患者,将其分成 2组。参照组实施常规转运干预,观察组实施前瞻性护理和全程安全转运干预。对比各组护理干预效果。 结果 观察组转运时间、救治等待时间等都要低于参照组,且观察组转运质量、护理态度、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等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将前瞻性护理和全程安全转运应用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前瞻性护理 全程安全转运 急诊危重患者 院内转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 宁波市于 2013年 7月正式实施世行贷款宁波市城镇生活废弃物收集循环利用示范项目,其中分类收运作为示范项目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整个项目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宁波市生活垃圾收运体系的完善和集中分流转运站的建设,部分现状小型生活垃圾转运站已不具备转运功能,因此,需要考虑现状小型转运站的功能提升改造,将现状小型转运站改造成道班房、小型环卫车辆停放场所、电瓶车充电场所、小型垃圾收集站和大件垃圾存放点等。

  • 标签: 废弃物收集 转运站 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