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明确规定,血站每次采集的献血者血液量一般为200ml.但在实际的采血操作中,由于受献血反应,采血失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采血不足的现象时有发生.采血不足可引起抗凝剂与血液比例失调,用于临床易引起输血反应.因此,为保证献血工作的顺利开展及临床用血的安全性,笔者对200ml以下血量的采集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并探讨其原因及防治措施.

  • 标签: 采血量 原因 防治 抗凝剂 血液 输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颈外静脉采血成功率。方法操作过程中采取适当的体位,掌握正确的进针角度及针头固定方法。结果有效地避免采血不足情况的发生,提高采血成功率。

  • 标签: 颈外静脉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血液中心采血不足量原因及对策。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4月500名献血者,回顾性分析献血者的临床资料,评估采血不足量发生率,并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性别、文化程度、采血护士年资、采血环境、采血次数及职业均是形成血液中心采血不足量的单独危险因素。结论采血不足量原因在于献血环境、采血护士年资、献血者职业、性别、献血次数及文化程度等,通过改善献血服务设备及营造舒适氛围尤为重要,且通过适当的心理干预及献血相关知识宣传,可达到减少血液资源浪费的目的。

  • 标签: 血液中心 采血量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偿献血中采血不足的影响因素。方法针对我站从2013年3月到2014年3月收集的7865名无偿献血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在采血的过程中所出现的采血不足的影响因素。结果在7865名献血者中,出现采血不足者共计有94人,占总数的1.19%。在采血不足的人员中,由于静脉穿刺造成的有44人,占比为46.8%;献血者个人心理紧张造成的有32人,占比为34%;其它因素有18人,占比为19.2%。结论在无偿献血的过程中,造成采血不足的主要因素是静脉穿刺所造成,其次是献血者的心理原因造成,其余诸如献血环境和献血者的主观认识都会对献血量造成影响。

  • 标签: 无偿献血 采血量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血培养阳性率与采血套数与血量的关系。方法用BACTEC9120全自动血培养对我院的140例发热患者分别做一、二、三套血培养,(CLSI规定一个需养培养瓶和一个厌养培养瓶称一套)并且每次在采血上也有不同。结果一套阳性率只有14.2%,二套阳性率18%,三套阳性率有21%。讨论病人做一套血培养,由于采血的不足阳性率明显低于做二套血培养和三套血培养,并且做一套血培养所得到的结果是很难正确做出解释的,因此为了保证检验质量不误诊不漏诊,对于临床标本我们至少要做二套血培养,有条件的话应做三套血培养。

  • 标签: 血培养 血量 血培养套数 阳性率
  • 简介:摘要目的贫血患者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降低,血浆与抗凝剂的比例发生变化,研究通过校正采血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以指导临床检验工作。方法收集50例大连地区贫血患者(HCT<0.25)进行凝血四项即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partialthromboplastin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time,TT)及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检测。严格按照血液与抗凝剂91的比例作为第一管,列为对照组;再根据患者HCT和抗凝剂校正公式抗凝剂量(ml)=(100-HCT)×0.00185×采血(ml),求出校正采血(抗凝剂固定0.2ml),按校正采血进行血样采集作为第二管,列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不同程度HCT时,两组凝血四项结果的差异。结果当HCT<0.25时,观察组较对照组PT、APTT、TT时间明显延长,FIB结果减小,校正前后检验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严重贫血的患者(HCT<0.25),不同采血会对凝血四项检査结果产生显著影响,应严格校正采血以提高凝血四项最终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贫血 采血量 凝血四项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探究无偿献血者单采血小板采血血量不足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于本站献血的100例无偿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100例无偿献血者的单采血小板采血血量不足的发生率以及发生原因。结果100例无偿献血者中,单采血小板采血血量不足的发生率为5.00%,机器发生故障、工作人员的穿刺技术不佳、无偿献血者血管比较细、无偿献血者出现不良反应、出现冲红现象等是发生单采血小板采血血量不足的主要原因。结论对无偿献血者进行采血时,工作人员需根据不同无偿献血者的实际身体情况,选取合适的血管进行采血,并使用合适的仪器进行相关操作,并不断提高自身的静脉穿刺技术,减少无偿献血者发生单采血小板采血血量不足的情况。

  • 标签: 无偿献血 单采血小板 采血血量不足 原因 预防措施
  • 简介:目的比较、分析广州市各医院临床用血量和血液中心库存血量,为采供血部门制定年度计划、合理利用血液资源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2007年广州血液中心各种血型红细胞悬液、机采血小板和全血的用血量和库存血量构成及其变化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实际用血量同库存量相比,红细胞悬液、全血在血型构成比上有较大差异。各种血型红细胞悬液的库存量总的来说均远高于实际用血量,但在个别时间点,库存量接近甚至低于用血量。各种血型红细胞悬液用血量的对比关系基本稳定,但库存血量的对比关系不稳定,除了AB型库存血量始终较低外,其他血型库存血量波动很大。结论应根据本地常年实际用血的血型构成比,同时结合当时库存血的血型构成情况,做到有计划地采集血液,优先采集相对紧缺血型,同时可减少或避免因过期造成的血液报废;建立稳定、安全的自愿献血队伍有利于有计划采集血液的实施。

  • 标签: 广州市 临床用血 库存血 血型 构成比
  • 简介:摘要目的加强医患沟通,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检验静脉采样要求的理解和认知。方法通过对患者采血前、采血中、抽血后的注意事项分析,让患者了解并理解临床采样要求在医学科学中的重要意义。结果沟通是促进理解的重要因素,通过静脉采样过程的健康教育和反复交流,患者对进行医学检查的认可度和依从性显著增强。结论实施静脉采血前、采血中、抽血后的全过程质量控制,不仅让患者体验到了医者的人文关怀,而且为提高检验数据的临床符合率提供了保障。

  • 标签: 医学检验 静脉采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激光采血采血针在末梢采血中的临床应用,为临床实践总结经验。方法:对我院收治的体检者进行研究,时间在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之间,用随机抽取的方法选择了100例病例,并进行分组研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例数均为50例,均进行末梢采血,前者采用激光采血,后者则采用一次性使用采血针,分析比较两组的疼痛感及血糖测试成功率。结果:观察组的男性中有明显疼痛占比6.67%、女性中有明显疼痛占比10.00%,对照组的男性中有明显疼痛占比82.14%、女性中有明显疼痛占比90.91%,两组数据差异明显;对两组的血糖测试情况进行评价,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血糖测试成功率分别为100.00%、98.00%,两组数据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在末梢采血中应用激光采血,可以有效减轻体检者的疼痛感,能够作为血糖测量血样采集的工具。

  • 标签: 末梢采血 激光采血 采血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采血车上对血液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针对2016年1月至2016年7月我站流动采血车在风险评估、人员培训等环节,比较风险管理前后护理满意度及献血不良反应发生人数。结果风险管理后采血人员不良反应发生人数显著少于风险管理前人数且采血者对满意程度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管理前评分(P<0.05)。结论采血中的风险管理要注重采血前的质量控制、采血环境监测、感染控制,同时,也要加大医务人员理论与技能学习。

  • 标签: 采血车 采血 护理风险管理
  • 简介:采血过程中,因精神因素、空腹献血、过度疲劳、环境因素等可引起个别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或献血后发生不良反应,影响献血者的热情。为减少献血不良反应,建立一支安全、固定的献血队伍,保证临床供血,应该为献血者创造舒适的献血环境。为此,笔者进行了在温度相当的条件下,献血车内、采血室内(包括采血屋)献血反应的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无偿献血 献血反应
  • 简介:摘要月经过多(heavy menstrual bleeding,HMB)是妇科门诊女性患者就诊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对女性生活质量、工作效率、医疗成本产生重大影响。女性对自身月经失血量(menstrual blood loss,MBL)的认知是诊断和治疗HMB的关键决定因素。自从50多年前报道的碱性血红素法以来,许多新的月经血量测量方法逐渐被开发和改进。然而,随着HMB观念的更新,对MBL的评价尚缺乏公认有效的方法。本文检索国内外月经血量评估的相关研究,对月经血量评估方法进行综述,希望通过总结不同方法的实用性和局限性,为临床决策和实验研究中的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异常子宫出血 月经过多 月经失血量 月经失血评估表 生活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胃癌术中输血量的相关因素及输血量对预后的影响。方法从1994年8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接受根治性及姑息性切除术的胃癌患者1518例,依术中输血量(ml)由低至高分为5组(A~E),回顾性分析不同临床病理参数及治疗方式对输血量的影响,以及输血量对预后的影响。结果不同性别、年龄、肿瘤Borrmann分型、WHO组织分型、分化程度间患者术中平均输血量无显著差异(P>0.05)。1994年~2010年,以5年为间隔,输血量呈显著下降趋势(P<0.01)。患者术中平均输血量与肿瘤直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度、腹膜种植、肝转移、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根治或姑息切除)、根治程度、胃切除方式、联合脏器切除率、淋巴结阳性数显著相关(P<0.01)。姑息性切除患者的平均输血量为(506.1±517.8)ml,显著高于根治性切除患者的(359.0±498.3)ml(P<0.01)。联合脏器切除患者的平均输血量为(607.3±669.4)ml,显著高于无联合脏器切除患者的(275.7±369.8)ml(P<0.01)。A~E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76.4、38.0、31.0、22.3、10.3个月,生存期随输血量增多显著下降(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度、远处转移、Bormann分型、WHO组织分型、根治手术、术中输血是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术中输血量与肿瘤TNM分期及手术方式、根治程度、手术时间相关,输血量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减少术中输血有益于根治术胃癌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胃肿瘤 输血 影响因素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次性采血针头接真空采血管在院前采血中的应用。方法将400例院前采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试验组200例,使用一次性采血针头接真空采血采血;对照组200例,采用一次性注射器采血后注入普通干燥试管,观察两组采血方法出现的不良现象(血液溶血、倒翻、污染)。结果试验组采血方法出现的不良现象较对照组的少,P<0.01,有显著的意义。结论采用一次性采血针头接真空采血管采集血标本,安全可靠,保证血标本的质量。

  • 标签: 真空采血管 院前 采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门诊刺血幼儿静脉采血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5月来我院门诊进行采血的幼儿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于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对于实验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方法。在实验结束后,对两组采血幼儿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一次穿刺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结果:实验组50例采血幼儿中,护理非常满意29例,护理满意20例, 护理不满意1例,护理总满意度为49(98.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0%),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48(96.00%),一次性穿刺失败率为2(4.00%)。实验组采血幼儿护理非常满意度及护理总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采血幼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在开展门诊幼儿静脉采血的过程中,合理的应用针对性护理方法,可以较为明显的提升采血幼儿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实现采血幼儿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有效降低,提高采血幼儿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具有较为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在门诊进行相应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门诊采血 幼儿静脉采血 护理 临床疗效 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