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惊厥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特点,为今后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惊厥癫痫持续状态患者21例,对其临床资料展开回顾分析。结果患者的表现以复发作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精神以及行为异常为主,发作时间可持续数小时甚至数周,发作期脑电图存在痫放电,患者经抗癫痫药物进行合理治疗后,发作全部得到控制。结论惊厥癫痫持续状态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以意识障碍和精神行为异常为主,脑电图检查可为该疾病的诊断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经合理的抗癫痫药物的治疗,疗效显著。

  • 标签: 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 诊断 脑电图 抗癫痫
  • 简介:癫痫持续状态(statusepilepticus,SE)是儿科最常见的急症之一,根据临床发作的形式分为惊厥(convulsivestatusepilepticus,CSE)和惊厥持续状态(nonconvulsivestatusepilepticus,NCSE),尽管NCSE对生命威胁较小,但容易被误诊,且能引起认知功能障碍,日益受重视。本研究收集我院2003年3月至2008年12月22例NCSE患儿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 标签: 癫痫持续状态 非惊厥性 临床分析 癫癎 认知功能障碍 临床发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惊厥癫痫的临床诊断及脑电图特点,提高对惊厥癫痫的临床诊疗水平。方法总结23例惊厥癫痫的患儿,分析患儿发作形式及脑电图特点。结论惊厥癫痫表现特殊,容易漏诊,视频脑电图为诊断的重要手段。

  • 标签: 非惊厥性发作 癫痫 儿童 脑电图描记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成人惊厥癫痫持续状态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脑电图特征。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6例NCSE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表现、脑电图特征、MMSE评估情况及预后与转归情况。结果7例NCSE患者,临床表现均伴有意识损害、精神行为异常与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2例伴有运动发作,具体表现各有特点。脑电图显示为棘慢复合波、慢波与尖波,均有典型癫痫脑电图异样。治疗后即刻结局较好,治疗前2例患者完成MMSE评估,5例治疗前无法完成评估,治疗后有5例完成评估,2例患者治疗后MMSE评分显著提高,1例患者死亡,2例控制不佳,经随访有反复发作,停止治疗;4例有好转。结论NCSE发病原因、临床表现与脑电图特征均较复杂,要准确诊断,需提高对NCSE的正确认识,做好脑电图持续监测,明确病因,对症治疗。

  • 标签: 成人 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 临床表现 脑电图特征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惊厥癫持续状态(NCSE)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提高对NCSE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9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神经内科诊断为重症病毒性脑炎NCSE的病例。结果19例重症病毒性脑炎NCSE连续病例进入本文分析,男5例。脑炎起病年龄(7.2±3.9)岁;Glasgow评分(8.6±1.9)分;脑炎起始与NCSE起始间隔4~70(19.4±20.9)d;昏迷中癫持续状态(SEC)4例,复杂部分发作持续状态4例,不典型失神发作持续状态1例。2病因包括病毒性脑炎8例,病毒性脑炎抗癫药物调整1例;9例前驱均有惊厥,其中3例伴惊厥癫持续状态。39例临床发现主要有口面部或肢体微小抽动、认知障碍、孤独症样行为等。4VEEG发作期主要以背景活动变慢,伴δ、θ、β、棘节律,或棘慢波持续发放为特征。54例SEC患儿予麻醉药联合多种抗癫药物治疗,发作平均持续42.8d;5例SEC患儿予多种抗癫药物治疗,其中3例发作平均持续9d,1例抗癫药物调整所致NSEC发作持续4个月。61例自动出院失访,1例死亡,余7例随访3个月至2.5年;6例VEEG均有不同程度的发作期或发作间期脑电异常,1例正常;1例神经学功能正常,5例有不同程度认知下降伴继发性癫,1例持续植物状态伴继发性癫。结论口面部或肢体运动现象、认知及行为改变为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NCSE临床特征;发作期脑电波形变异大,棘节律可能是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NCSE的独特形式;抗癫治疗及起效时间与NCSE类型相关。

  • 标签: 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 重症病毒性脑炎 视频脑电图 儿童
  • 简介:目的研究颅内电极脑电图监测技术在病毒性脑炎惊厥癫痫持续状态应用价值并予以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10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病毒性脑炎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脑电图监测、颅内电极脑电图监测以及脑脊液检查。分别比较两组脑电图异常率情况以及癫痫样放电现象发生率情况。此外,根据患者是否为惊厥癫痫持续状态分惊厥癫痫持续状态40例,惊厥癫痫持续状态70例。以脑脊液检查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检测方式诊断病毒性脑炎惊厥癫痫持续状态的敏感度、特异性以及准确度。结果颅内电极脑电图监测病毒性脑炎的脑电图轻度异常率为0.00%(0/110),明显低于常规脑电图组的10.91%(12/110),而脑电图重度异常率与癫痫样放电现象发生率分别为46.36%(51/110)、56.36%(62/110),均明显高于常规电脑组的25.45%(28/110)、16.36%(18/11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常规脑电图监测诊断病毒性脑炎惊厥癫痫持续状态的真阳性以及真阴性人数占比均明显低于颅内电极脑电图监测,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脑脊液检查为金标准,常规脑电图诊断病毒性脑炎惊厥癫痫持续状态的灵敏度、特异性以及准确分别为57.50%、60.00%、59.09%,均明显低于颅内电极脑电图监测的85.00%、84.29%、84.55%,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颅内电极脑电图监测技术应用于病毒性脑炎惊厥癫痫持续状态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有利于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可作为临床治疗预后的指标,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病毒性脑炎 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 颅内电极脑电图 脑电图异常
  • 简介:目的探讨伴有严重癫痫发作的获得癫痫失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方法对7例先有癫痫发作继而出现明显失语的儿童患者进行了病因、病程、癫痫发作情况、失语表现及治疗情况进行了回顾分析.同时分析了入院前后的EEG、头CT及MRI.结果全部病人失语症状出现前均有较严重的癫痫发作.其中5例在失语前曾出现过癫痫状态.全部病人表现听不懂问话,5例表现完全不能用语言表达.常规EEG5例异常,主要表现弥漫慢波,其中3例可见阵高波幅慢波发放.影像学检查3例异常.经AEDs及神经营养剂治疗,2例语言功能恢复,2例改善,3例无改善.结论本组病人主要表现全面癫痫发作,惊厥脑损伤可能为本组病人失语发生的主要原因.失语主要表现为"语言的听觉失认".早期诊断并采取包括AEDs应用的综合治疗措施有利于改善病人的预后.

  • 标签: 惊厥 获得性癫痫性失语 癫痫 儿童 免疫球蛋白 皮质类固醇
  • 简介:目的对小儿惊厥病因进行临床分析,以利于有效控制惊厥发作。方法收集5年中因惊厥住院的病例共436例,根据病史、性别、初发年龄、体温、脑脊液、脑电图、影像学检查及转归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患儿惊厥病因多样,包括热性惊厥229例,颅内感染68例,癫痫57例,腹泻相关良性惊厥27例、维生素D缺乏手足搐搦症26例,颅内出血14例,中毒7例,其他8例。有热惊厥308例(70.64%),无热惊厥128例(29.36%)。结论热性惊厥是小儿惊厥最常见的病因,其次为颅内感染,再次为癫痫。婴幼儿期惊厥发病率最高,青春期发病率最低。

  • 标签: 惊厥/病因学 癫痫 急诊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热性惊厥的病因、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80例小儿热性惊厥资料。结果小儿热性惊厥与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有关,多为单纯型热性惊厥(69例),年龄6个月~6岁,复杂型热性惊厥11例,年龄<6个月或>6岁;初发体温>39℃者占87.5%,8.75%有惊厥家族史,80例患儿均治愈且预后良好,两年内未出现后遗症。结论对于6个月~6岁的发热患儿,当体温大于等于38.5℃时应尽快采取降温措施,必要时采取预防用药治疗。

  • 标签: 小儿 热性惊厥 诊疗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高热惊厥症状,并给予核实的治疗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2011年4月-2012年4月收治的64例小儿高热惊厥者进行回顾分析,总结患者的病因、临床类型、治疗和转归情况。结果经过一系列的治疗之后,64例患儿体温均在1h内恢复正常,并康复出院,随访1年无复发现象。结论对小儿高热惊厥的治疗需要抓紧时间,通过采取积极的方法,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情况,减少复发和后遗症的出现,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小儿高热惊厥 诊断 降温
  • 简介:热性惊厥又称高热惊厥,是指初次发病在1个月~6岁之间,在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感染性疾病的初期,当体温在38℃以上时突然发生的惊厥,排除颅内感染或其他导致惊厥的器质或代谢异常,既往没有高热惊厥史。是一种常见的儿科急症,在全部小儿人口中,约5%~6%发生过热性惊厥。本病具有以下特点:

  • 标签: 热性惊厥 上呼吸道感染 代谢性异常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诊疗方法,小儿热性惊厥是小儿时期最为常见的惊厥原因,主要见于婴幼儿时期(6个月至3岁)。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小儿热性惊厥患儿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诊断、治疗方法等进行回顾分析。结果50例患儿入院后,及时给子退热治疗,及时预防与控制患儿惊厥的出现,并对患儿原发病进行积极治疗,50例热性惊厥患儿均痊愈出院。结论儿热性惊厥的临床症状典型,临床诊断难度小大,及时诊断并积极治疗原发病,可有效控制病情,改善患儿预后。

  • 标签: 小儿热性惊厥 临床诊疗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和分析小儿高热惊厥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武汉市黄陂区前川街道卫生院收治的高热惊厥患儿50例以及发热但无惊厥患儿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两组患儿展开观察、给予相应治疗措施,同时对治疗结果展开回顾分析。 结果:发热无惊厥组的血钠指标为( 142.45±3.23) nmol/L,血钾为(3.89±1.23) nmol/L,血糖( 7.09±2.13) nmol/L,各类客观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小儿 高热 惊厥 治疗 回顾性临床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酒精脂肪肝病(NAFLD)已成为我国慢性肝病和健康体格检查时肝功能异常的首要原因。鉴于大多数NAFLD患者为亚临床的单纯脂肪肝,且缺乏治疗NAFLD的有效药物,通过控制饮食和增加运动等药物治疗方法减轻体质量是目前治疗NAFLD及其并发症最重要的措施。现就近年来NAFLD的药物治疗进展作一概述和评价。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饮食 运动 非药物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 讨论在小儿高热惊厥中实施阶段护理的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40例为小儿高热惊厥患者,入院后以电脑随机法分为对照组(n=20)、观察组(n=20)两组,分别给予常规化护理和阶段护理,并对比护理满意度,研究起止时间为2021年11月-2022年11月。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小儿高热惊厥中实施阶段护理,有利于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阶段性护理 小儿高热惊厥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儿高热惊厥时阶段使用镇静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2月到2012年2月32例小儿高热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阶段镇静用药的镇静效果和预后情况。结果常规治疗组镇静效果与阶段镇静用药组有显著差异,阶段镇静用药疗效较好,复发较少。结论阶段使用镇静药可以有效得控制小儿高热惊厥,减少复发。

  • 标签: 小儿 阶段性镇静用药 高热惊厥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小儿高热惊厥患者实施阶段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年期内80例小儿高热惊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患儿;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则给予阶段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各项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阶段性护理 高热惊厥 小儿患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阶段护理在小儿高热惊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对象主要是68例小儿高热惊厥患儿,笔者根据随机分组方式分成参照组与实验组,各组纳入34例患儿,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阶段护理,比较两组获得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惊厥复发率、并发症发生概率均显著低于参照组(P

  • 标签: 阶段性护理 小儿 高热惊厥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