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观察到的107颗动脉瘤的载瘤动脉和瘤体形态均有较好显示,根据瘤体大小、形态、瘤体长轴方向以及载瘤动脉特点增加切位造影或行旋转DSA检查,对常规位置造影下不能明确瘤颈的动脉

  • 标签: 动脉瘤技巧 显示颅内 颅内动脉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动脉瘤的应用及临床预后。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动脉瘤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传统手术,观察组实施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动脉瘤治疗。比较两组症状改善的时间、总住院日数;治疗前后患者BI指数以及Rankin评分;动脉瘤出血、急性血栓和支架狭窄等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BI指数以及Rankin评分、症状改善的时间、总住院日数、动脉瘤出血、急性血栓和支架狭窄等的发生率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动脉瘤患者实施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可获得较好效果。

  • 标签: 颅内支架 弹簧圈栓塞 颅内动脉瘤 临床预后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文章主要针对动脉瘤破裂并发脑血肿(ICH)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破裂动脉瘤425例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并发ICH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影响因素截断值。结果425例中,合并ICH107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动脉瘤位于大脑前动脉及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直径较大是合并ICH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以动脉瘤直径=1.1cm预测动脉瘤破裂合并ICH的曲线下面积为0.736,灵敏度为78.3%,特异度为64.1%。结论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动脉瘤位于大脑前及大脑中动脉,以及动脉瘤直径在1.1cm以上的动脉瘤病人,一旦动脉瘤破裂,合并ICH风险较高,临床注意防治。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内血肿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瘤采用磁共振常规成像(MRI)、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动脉瘤患者后经手术证实40例,采用MRI、MRA检查诊断,对MRI、MRA的影像表现同数字减影血管成像进行比较。结果对MRI和MRA检查对小于5mm的小动脉瘤的检出率情况为,经手术或DSA确诊的小动脉瘤23个,MRI检查检出小动脉瘤13个,检出率为56.52%;MRA检查检出小动脉瘤17个,检出率为73.91%;MRI加MRA检查检查检出小动脉瘤22个,未检出的小动脉瘤1个,检出率为95.65%。结论动脉瘤MRI显示动脉瘤与其血流、血栓、钙化和含铁血黄素沉积有关。动脉瘤在MRA上显示为与载瘤动脉相连的囊状物,其大小约与动脉造影所显示相仿。两者结合诊断,检出率较高。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磁共振成像 MRI 磁共振血管成像 MRA 数字减影血管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情况。方法:选取 2017年 3月— 2018年 3月在我院接受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患者 7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接受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比较护理结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在护理期间给予其优质的术前指导、术中配合以及术后护理等干预,能够更好的保证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介入治疗 护理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接受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患者7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接受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比较护理结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在护理期间给予其优质的术前指导、术中配合以及术后护理等干预,能够更好的保证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介入治疗 护理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 探讨 血管内栓塞治疗动脉瘤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 201 8 年 1 月 - 201 8 年 12 月 接收的进行 血管内栓塞治疗的动脉瘤患者 60 例作为 研究 对象 , 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在进行人性化护理干预的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选择Navier-Stokes方程作为动脉瘤三维重建模型的不可压缩血液流动的数学模型,使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fluiddynamics,CFD)的方法对动脉瘤模型进行非牛顿(non-Newtonianfluid)模型的非定常流的数值模拟。计算3个心跳脉动周期的数值,认为第三个心跳脉动周期为稳定周期并选择第三个周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稳定周期内不同时刻血液动力学特性参数分布情况对动脉瘤的形成、生长和破裂的影响。并将此结果与牛顿(Newtonianfluid)血液模型的流线、壁面剪切力、壁面压力分布特性进行对比。结果显示,非牛顿流体血液模型比牛顿血液模型更有可信度,比较符合真实血液的流动特性,在血液流动的心跳脉动周期内,非牛顿流体的(速度、压力、壁面剪切力等)分布更加平滑。过高的壁面剪切力会直接造成动脉瘤区域处破裂,过低的壁面剪切力会使血液的营养成为和代谢物遗留在血管区域导致血液粥样化的形成。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计算流体力学 非牛顿血液模型 数值模拟 心跳脉动周期 壁面剪切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瘤夹闭术后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1例动脉瘤夹闭术患者进行术后病情观察、引流管、并发症、康复等护理。结果经过完善、细致的术后护理,除1例患者死亡外,其余患者均治愈出院,无任何并发症发生,平均住院时间(11.6±2.5)个月。术后随访3~6个月,均恢复良好。结论对动脉瘤患者开展术后整体护理,有效提高患者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身心状态和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术后 护理
  • 作者: 刘勇成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金堂县第二人民医院四川金堂610400)【中图分类号】R1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018-01颅内动脉瘤是指脑动脉内腔血管壁异常出现的一种瘤状突出,腔内压力增强或者脑动脉管壁局部有先天性缺陷容易出现颅内动脉瘤,这是一种少见的疾病,而且对人体的危害也很大,如果颅内动脉瘤破裂会出现大出血的情况,严重情况下甚至能引起心脑血管类的一系列疾病,可能还会有一系列的并发症比如脑水肿,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等。颅内动脉瘤不是真正的肿瘤,但是一旦破裂比肿瘤带给人体的伤害更大,正常人如果感觉身体有异常,要及时去医院做MRI等一系列的脑部健康检查,如果问题不大,可以进行药物保守治疗,如果情况严重的话要及时动手术治疗,这样才能保证人的生命安全。1颅内动脉瘤的症状颅内动脉瘤可以不停的扩大,对人体是很大的威胁,能够导致人出现一些精神失常,或者恶心难受,呕吐不停的情况,严重情况下会让人出现脑出血,造成偏瘫,刺激到人的脑膜对神经功能的正常使用造成很大的障碍。动脉瘤的形状也不同,有囊状动脉瘤和假性动脉瘤以及梭形动脉瘤还有巨大动脉瘤等很多种类型,这些不同形状动脉瘤所产生的原因也不同,需要治疗的方法也不同。有些人由于颅底骨折受伤波及到了动脉壁,造成颅内一些位置出血,这种属于假性动脉瘤,也有一些动脉硬化一系列引起的动脉瘤属于梭形动脉瘤,这种比较罕见。颅内动脉瘤可能产生在各种不同的,产生的原因也不相同,动脉瘤的大小和形状也有很大的差异,需要医生采用高科技医疗设备进行具体判断和治疗的位置和严重程度。动脉瘤如果破裂会对人体造成非常大的伤害,有时人体因为过度劳累会造成颅内动脉瘤破裂,而有时动脉瘤破裂的时候几乎没有征兆,也有可能在患者进入睡眠以后出现,比较突然,所以有相关疾病的患者要注意观察自己有没有哪里不舒服,一旦不舒服不要拖延去医院治疗的时间,早治疗可以早避免意外的出现。2颅内动脉瘤的MRI表现MRI是磁共振成像术,属于影像诊断,1973年开始用在医学临床检测上,可以通过磁共振的现象从人体中获得电磁信号,将人体内的信息呈现出来。MRI运用在颅脑内的效果最好,用MRI诊断颅内动脉瘤能够非常清晰的观察到颅内各腔室的情况,而且有极高的空间分辨率,能够从多方面多层次的进行观察,更容易判断病情,医生更能判断哪种方式适合病人恢复健康。MRI的诊断技术超过了CT的诊断技术,所以在医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多发动脉瘤的不同治疗手段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6年 3月 ~2018年 4月期间收治的多发动脉瘤患者 74例进行研究分析,将 74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取不同的手段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显微手术治疗,实验组采取介入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具有较大差异则表示统计学有意义( P〈 0.05)。实验组患者采取介入手术治疗后,手术治疗时间、术后切口愈合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低于显微手术治疗患者,介入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各项手术指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速度。结论:为多发动脉瘤患者采取不同手段治疗,分析两种手术治疗方法的效果,介入手术治疗患者不仅提高了治疗效果,同时也能降低手术治疗时间、手术时间,缩短平均的住院时间,可以作为多发动脉瘤很好的治疗选择。

  • 标签: 颅内多发动脉瘤 显微手术 介入手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有针对性的分析和探究动脉瘤破裂的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对应的应对措施。方法针对我们医院在2018年2月到2018年12月这个时间段所收治的动脉瘤破裂患者80例进行相对应的分析和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针对患者的临床资料,例如,患者的年龄、性别、入院是否出现疼痛症状、Hunt-Hess分级、手术时机以及方式等相关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采取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再结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针对手术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通过单因素分析充分表明,动脉瘤破裂的患者预后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患者年龄、入院的时候是否出现头痛症状、Hunt-Hess分级以及手术时机和方法等。结论在具体的临床实践中,精准有效的综合分析患者的病情,并针对相关方面的愈后影响因素进行着重探究,以此为基准,选取最佳的手术时机,同时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应用最为正确的手术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患者的预后效果,同时也是整个治疗过程的关键所在。

  • 标签: 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患者 预后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 目的:对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进行分析和讨论。 方法:对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围手术期的 40 例患者进行全程护理。 结果: 40 例患者全部成功进行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围手术期死亡率为 0 ,同时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其中 10 例患者发生脑血管痉挛得到及时的护理和治疗;患者术后出现脑水肿 2 例,肢体运动方面障碍 1 例,语言方面障碍 1 例,以上患者均得到细致周到的护理及相应的康复治疗最终出院。 结论:精心地护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恢复速度,并且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介入栓塞术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对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进行分析和讨论。 方法:对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围手术期的 40 例患者进行全程护理。 结果: 40 例患者全部成功进行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围手术期死亡率为 0 ,同时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其中 10 例患者发生脑血管痉挛得到及时的护理和治疗;患者术后出现脑水肿 2 例,肢体运动方面障碍 1 例,语言方面障碍 1 例,以上患者均得到细致周到的护理及相应的康复治疗最终出院。 结论:精心地护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恢复速度,并且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介入栓塞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动脉瘤夹闭术后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以我院于2016年3月—2018年9月收治72例动脉瘤夹闭手术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随后以患者实施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与研究组(予以针对性护理),观察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97.2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78%,P<0.05;研究组患者发生并发症几率的13.8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8.89%,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措施的实施可显著降低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 护理 并发症
  • 简介:血管内栓塞治疗技术的发展与介入材料的不断改进,让动脉瘤介入治疗成为了治疗动脉瘤的主要方法。此种手术存在致死致残的风险,患者围术期出现并发症的风险相对较高。本研究对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术前护理研究进展、术中护理研究进展与术后护理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介入治疗 术前护理 术中护理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有针对性的分析和探究动脉瘤破裂的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对应的应对措施。方法:针对我们医院在 2018年 2月到 2018年 12月这个时间段所收治的动脉瘤破裂患者 80例进行相对应的分析和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针对患者的临床资料,例如,患者的年龄、性别、入院是否出现疼痛症状、 Hunt-Hess分级、手术时机以及方式等相关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采取单因素和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再结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GOS)针对手术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通过单因素分析充分表明,动脉瘤破裂的患者预后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患者年龄、入院的时候是否出现头痛症状、 Hunt-Hess分级以及手术时机和方法等。结论:在具体的临床实践中,精准有效的综合分析患者的病情,并针对相关方面的愈后影响因素进行着重探究,以此为基准,选取最佳的手术时机,同时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应用最为正确的手术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患者的预后效果,同时也是整个治疗过程的关键所在。

  • 标签: [ ]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患者 预后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