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以直面复杂零件——基座的精加工为例,探索适合直面精加工的方法,阐述五轴数控机床上利用球头刀的“点铣”和利用立铣刀 “侧铣”的精加工策略的优缺点,比对其加工效率和表面质量,优先选择“侧铣”方案,提升产品质量与效率。

  • 标签: 直纹面 五轴数控加工 点铣 侧铣 表面粗糙度
  • 简介:摘要:玻璃线尺快速定位装置的科技项目主要在于研发一种全新的定位装置,能通过本装置的快速定位,保证检定质量,缩短调整时间,降低劳动强度。本装置的主要创新点在于,将玻璃线尺的对线方式,从传统的平行线重合,转移到十字线重合,通过微调旋钮的作用,以便将玻璃线尺快速定位

  • 标签: 玻璃线纹尺快速定位 十字线对线法 万能工具显微镜
  • 简介:摘要:开展市综合地质调查、物探、浅层测温等,初步了解市浅层地热赋存的区域地质条件,评价找热前景,分析其开发利用可能性,为发展山区旅游经济、助力脱贫致富、建设地质文化村提供地质支撑。

  • 标签: 鹤市断层 构造条件 地热资源 地热勘查前景
  • 简介:摘要:新疆作为丝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连接了中亚、西亚,促进了中外联系、经济往来、文化互通,千年的文化交融成就了如今新疆独特的魅力。由于新疆种族多、习俗不同、生活习惯不同,坐落于丝路之上的新疆人民融合了东西方文化,创造了纷繁的工艺文化。装饰艺术丰富了工艺品,而植物题材是新疆民间工艺装饰题材的重要部分,常见的植物有巴旦木纹、葡萄、石榴、玫瑰等,代表了新疆人民对于自然的无限热爱以及对生活的美好向往。本论文是以葡萄为出发点,探讨新疆地区葡萄中的外来文化因子。最后,以葡萄在近现代新疆维吾尔族民间工艺中的运用,从而发掘出葡萄在新疆民间工艺中本土化的视觉特点以及文化内涵。

  • 标签: 葡萄纹 新疆 民间工艺
  • 简介:摘要:广州地铁某线路开通运营后, P60-9#辙叉心陆续出现疲劳甚至因疲劳贯通出现掉块,检测结果表明:伤损产生的根本原因是轮轨接触冲击应力超过了辙叉心的接触疲劳强度,导致叉心踏面表层金属在反复的轮轨冲击应力作用下萌生剥离裂纹并局部掉块,属于轮轨接触疲劳伤损类型。

  • 标签: 辙叉心 疲劳纹 掉块 接触疲劳伤损
  • 作者: 王成玲 王嘉正 刘志国 徐帅 朱雄 李欢 王晓霞 邱小彤 魏孔娇 范仕弘 韩李超 李振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0-10
  • 出处:《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1年第09期
  • 机构:西藏大学医学院,拉萨 850000,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检验医学科,山东省医药卫生临床检验诊断学重点实验室,济南 250000,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2206,海南省三亚市人民医院检验科,中心实验室 572000,西藏大学医学院,拉萨 850000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2206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带棒状杆菌的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方法,探讨临床分离带棒状杆菌的种群结构和遗传进化关系。方法筛选出7个管家基因(gyrA、gyrB、hsp65、sodA、secA1、rpoB、16S rRNA),设计引物并进行PCR扩增和测序,测序所得序列通过SeqMan 软件进行拼接。采用DnaSP 5.10.01软件、Splits tree 4.14.2软件对管家基因的多样性及基因重组特征进行评价;采用MEGA 7.0.14软件基于序列型别(ST)采用M-L法构建系统发育树,采用BioNumerics软件基于ST特征值构建最小生成树,并用eBURST软件分析ST间遗传进化关系。结果所选的7个位点在所有试验菌株中均获得了预期的扩增产物;Splits tree表明所有带棒状杆菌的聚类一致,提示基因重组是推动带棒状杆菌进化的潜在动力;MLST将344株带棒状杆菌分成72个STs,85.7%的菌株形成克隆复合体(CC)结构,CC19形成了优势克隆复合体,但包含菌株数最多的ST为该克隆复合体中的ST16。ST具有一定的地域聚集性且与分离年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我国带棒状杆菌呈现高度的遗传多样性,CC19为优势克隆复合体。本研究建立的MLST分型方案可用于带棒状杆菌的分型,但尚需优化改进。

  • 标签: 纹带棒状杆菌 多位点序列分型 管家基因 序列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腕橫穿支皮瓣修复手指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手指软组织缺损伴肌腱、指骨外露和(或)肌腱缺损的患者36例,设计切取同侧腕橫皮瓣,大小为1.5 cm×2.5 cm~2.5 cm×6.5 cm,其中8例切取时携带了掌长肌腱,肌腱直接与受区肌腱缝合修复,皮瓣修复创面,供区直接皮内美容缝合。术后定期手外科门诊复查和微信联系进行随访,观察皮瓣成活情况及修复指的功能恢复情况,并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本组皮瓣全部顺利成活,均无血管危象发生。随访6~24个月,皮瓣血运良好,质地柔软,弹性好,无明显臃肿,修复后手指的运动、感觉功能均恢复良好。结论游离腕橫穿支皮瓣,皮支血管恒定,切取简单,皮瓣外形美观,供区瘢痕隐蔽,疗效较为满意,是一种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较好的方法。

  • 标签: 手指损伤 腕橫纹穿支皮瓣 掌长肌腱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本文笔者对西部山区公路作了很多调查和相关的技术研究,从水泥混凝土在西部山区公路建设中的适应性、普遍性、优越性方面,以及对山区公路在铺筑混凝土时的防滑如何处理两方面作了诸多的探索和实践,在多次现场实践的基础上摸索出了一系列的路面水泥混凝土防滑技术措施。“临床”实验表明:塑性压防滑技术措施具有简单、经济、高效、行车舒适、防滑效果好 等优点,宜重点推广。

  • 标签: 路面防滑 塑性压纹 技术
  • 简介:摘要:近些年,我国对于各行各业的环保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在三苯、航煤等油品的装车运输方面,必须严格按照VOC排放要求进行控制,避免出现泄漏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基于此,文章分析了轻质油品火车上装管密封油气泄漏的原因,进而对相关优化对策进行了有效探讨,希望能够为提高轻油密闭装车经济与环境效益提供有益参考。

  • 标签: 火车装车 鹤管 密封 泄漏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A型肉毒毒素用于鱼尾和下眼睑皱纹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我院收治的139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对于轻中度患者在注射后3~7d,静态和动态均可消除,中重度患者皱纹变浅,随访4~8个月,未出现鱼尾注射效果满意后出现下睑加重情况,效果满意。一般维持时间为4~6个月。结论 A型肉毒毒素对鱼尾和下眼睑皱纹作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A型肉毒毒素 鱼尾纹 下眼睑皱纹
  • 简介:摘要:如意的形状优美,被我国古代服饰、器物、家具等装饰领域使用。从古代到现在基本上都可以找到吉祥如意的存在的影子,但在现代室内设计领域几乎没有对如意的应用进行研究。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当代年轻人审美不断的转变,人们对新时代设计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

  • 标签: 如意纹 装饰设计 应用法则
  • 简介:摘要:陈琴先生对幼儿教育的研究范围广、层次深,他的教育理念从中国的实际国情出发,丰富了儿童美术教育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的欢乐性和生活性等特点,对与学前儿童不同时期美术教育生活化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并分析经麦氏点皮横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选择2018年2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118例作为本次的研究人员。采用随机分配,对照组59例患者常规手术切除阑尾,研究组59例患者采用经麦氏点皮横纹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切口愈合时间和切除阑尾后切口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更快(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讨论阑尾炎以皮横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我院阑尾炎患者80例,随机划成:对照、观察两组(各40例)。对照组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行皮横切口阑尾切除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排气、下床、住院时间及疤痕长度均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皮横切口阑尾切除术的价值可观,患者术后康复速度更快,且创伤小、并发症低,值得肯定。

  • 标签: 皮纹横切口阑尾切除术 阑尾炎 手术指标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内蒙古地区临床分离的带棒杆菌的耐药性及协同溶血活性,进一步认识其临床意义及致病性。方法2013年11月至2020年5月间,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人民医院住院患者送检临床样本中共分离500株带棒杆菌菌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体外药敏试验,采用协同溶血试验检测带棒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和铜绿假单胞菌(ATCC 27853)的协同溶血活性。结果500株带棒杆菌分离株对青霉素、环丙沙星、头孢吡肟、复方磺胺甲唑、红霉素、亚胺培南和克林霉素等7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90.0%;对庆大霉素耐药率较低,为41.8%;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均敏感。依据耐药表型进行分类,500株带棒杆菌分离株可划分为19个耐药表型,主要耐药表型为R1型(198株,39.6%),该型菌株对除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之外的所有测试抗菌药物均耐药或中介。500株菌株中分别有79.0%(395株)和78.6%(393株)的菌株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呈现协同溶血活性;与两类菌株协同溶血活性均为阳性的393株菌株耐药表型集中在R1~R5型,其中99.7%菌株呈现多重耐药表型。结论带棒杆菌临床分离株多为多重耐药株,仅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敏感。大多数带棒杆菌可促进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溶血活性。临床样本中同时检出带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或)铜绿假单胞菌时,要关注带棒杆菌的致病性。

  • 标签: 棒杆菌属 抗菌药物 耐药性 协同溶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额切口眶上锁孔入路切除前颅底及鞍区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采用经额切口眶上锁孔入路切除62例前颅底及鞍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行头颅MRI平扫+增强检查诊断为前颅底或鞍区肿瘤,其中脑膜瘤49例(包括嗅沟脑膜瘤24例、鞍结节脑膜瘤18例、蝶骨嵴脑膜瘤7例),颅咽管瘤8例,垂体腺瘤5例。根据肿瘤的大小和生长偏向个体化地设计皮肤切口及骨瓣位置。术后根据影像学资料及临床症状评估肿瘤的全切除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同时调查患者对切口美观程度的满意度。术后定期行影像学及临床随访,以观察肿瘤是否复发和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62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54例(87.1%),次全切除8例(12.9%),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62例肿瘤术后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术后头痛症状的改善率为85.7%(24/28),视力下降的改善比例为13/14,嗅觉症状的改善比例为13/15,眩晕症状的改善比例为5/6,肢体麻木、行走不稳的改善比例为4/5。患者对切口美观程度的满意度为87.1%(54/62)。6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8.0±5.6)个月(1~36个月),随访期间无死亡患者;4例(6.4%)术后出现前额麻木、眶上感觉迟钝的患者,3个月随访时症状消失或好转;2例(3.2%)垂体腺瘤复发,接受二次手术治疗后未见复发。结论经额切口眶上锁孔入路切除前颅底及鞍区肿瘤,不仅可以提供足够的手术视野、获得满意的肿瘤切除程度,而且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 标签: 颅底肿瘤 显微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额纹切口 锁孔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额切口眶上锁孔入路切除前颅底及鞍区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采用经额切口眶上锁孔入路切除62例前颅底及鞍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行头颅MRI平扫+增强检查诊断为前颅底或鞍区肿瘤,其中脑膜瘤49例(包括嗅沟脑膜瘤24例、鞍结节脑膜瘤18例、蝶骨嵴脑膜瘤7例),颅咽管瘤8例,垂体腺瘤5例。根据肿瘤的大小和生长偏向个体化地设计皮肤切口及骨瓣位置。术后根据影像学资料及临床症状评估肿瘤的全切除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同时调查患者对切口美观程度的满意度。术后定期行影像学及临床随访,以观察肿瘤是否复发和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62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54例(87.1%),次全切除8例(12.9%),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62例肿瘤术后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术后头痛症状的改善率为85.7%(24/28),视力下降的改善比例为13/14,嗅觉症状的改善比例为13/15,眩晕症状的改善比例为5/6,肢体麻木、行走不稳的改善比例为4/5。患者对切口美观程度的满意度为87.1%(54/62)。6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8.0±5.6)个月(1~36个月),随访期间无死亡患者;4例(6.4%)术后出现前额麻木、眶上感觉迟钝的患者,3个月随访时症状消失或好转;2例(3.2%)垂体腺瘤复发,接受二次手术治疗后未见复发。结论经额切口眶上锁孔入路切除前颅底及鞍区肿瘤,不仅可以提供足够的手术视野、获得满意的肿瘤切除程度,而且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 标签: 颅底肿瘤 显微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额纹切口 锁孔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A型肉毒毒素与玻尿酸在眉间联合注射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通过数字分表法将本院2019年01月-2020年12月纳入的90例眉间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实行A型肉毒毒素治疗(参照组)和A型肉毒毒素与玻尿酸联合治疗(观察组),对比治疗成效。结果 和参照组患者相比较,观察组的持续时间较长,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明显(P

  • 标签: A型肉毒毒素 玻尿酸 眉间纹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