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警示,指导和规范临床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汇总2011-2013年三年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从上报科室、药品种类、给药途经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汇总。结果我院药物不良反应上报科室以急诊科为多,发生率较高的药物为抗生素类,注射给药的不良反应率高于其它途径给药。结论儿童静脉用药易发生不良反应,临床用药应加以注意。

  • 标签: 药物不良反应 儿科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方法查阅近年来相关文献报道并整理分析。结果中药材质量不稳定、成分复杂、质量标准不完善、生产工艺不合理、配伍不当、使用剂量和疗程不规范等是造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结论应完善中药注射剂质量标准和生产规范,加强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管理,建立中药注射剂上市后再评价制度,以保证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的安全性。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不良反应 原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上西药发生不良反应的状况,为临床治疗提供用药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随机选取我院自2012年5月-2013年5月一年以来出现临床西药不良反应的98例患者,不良反应患者的用药种类,用药方式,发生原因以及用药后的临床表现。结果临床不良反应的药物使用途径有静脉滴注、静脉注射、肌肉注射以及口服这四大主要途径,静脉滴注引发的不良反应最多,占65.31%(64/98);患者的不良反应症状主要表现在皮肤以及附件上,占52.04%(51/98);引发不良反应的药物种类有抗生素类、呼吸系统类、消化系统类以及内分泌系统类等,其中抗生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占41.84%(41/98);患者的不良反应经过相关治疗,95例完全治愈,3例症状出现减轻。结论在西药的临床实践中,做好对患者西药不良反应的知识普及,对患者的临床上做到合理安全的用药,以及做好西药不良反应的监测、处理,可以最大程度降低西药不良反应率。

  • 标签: 西药 不良反应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后发生规律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475例行甲状腺手术病人,分析监测术后血清的变化。结果甲状腺手术后出现174例,其中单侧腺叶次全切除术13例,均无症状;双侧腺叶全切术32例,一侧腺叶全切除并对侧腺叶次全切除术56例,双侧叶甲状腺次全切除术162例,一侧腺叶全切除并对侧部分切除术86例。结论双侧叶甲状腺全切除、一侧腺叶全切除加对侧腺叶次全切除、双侧叶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包括再次或二次以上手术,术后易出现。甲状腺手术引起与手术方式有关。

  • 标签: 甲状腺手术 手术方式 低钙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注射用门冬氨酸洛美沙星药物不良反应/事件(ADR)病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从病患基本情况、注射门冬氨酸洛美沙星前后的临床表现、出现不良反应等方面对原患疾病及用药之间因果关系的评价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材料采自2011年8月25日~2012年8月25日收集到的265例注射用门冬氨酸洛美沙星ADR报告。结果注射用门冬氨酸洛美沙星药物会损害人体某些系统,主要体现在累及皮肤及其附件使之产生光敏反应或使消化系统、中枢神经呼吸系统等受损。药物在5~40min内发生病理反应,产生效果时间为停药后1d内。结论临床上使用注射用门冬氨酸洛美沙星药物会使患者产生不良反应,医院应重视对病患的监护,减少或者避免ADR病例的发生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注射用门冬氨酸洛美沙星
  • 简介:摘要阿司匹林(Aspirin,ASP)又称乙酰水杨酸(ASA),是常用的历史悠久的非甾体类抗炎药,也是非选择性环氧化酶(cox)抑制药,具有较强的解热镇痛作用,广泛用于抗炎、抗风湿。小剂量阿司匹林主要抑制血小板COX-1,减少血栓素A2(TXA2)的生成,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病和短暂性缺血发作,如脑梗死、冠心病、心肌梗死、偏头痛,人工心脏瓣膜或其他手术后的血栓形成及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近年又发现阿司匹林可降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以及其他一些作用。本文结合文献报道综述如下。

  • 标签: 阿司匹林 常见不良反应 特殊不良反应 凝血障碍 瑞夷综合征 水杨酸反应 心脏毒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西药引发的药物不良反应之特点和相关原因,为临床中更好地预防、对症处理以及合理用药等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针对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由西药引发的药物不良反应患者共150例,回顾分析患者的不同用药类型、主要临床表现,发生的原因及如何预防。结果本次研究的所有病例中,女性明显多于男性,比例为90/60,年龄构成上中老年人占总数的60.50%,为各年龄段最高,婴幼儿占12.20%,诱发药物不良反应的因素中发生率最高的是抗生素的使用,占总数的76.40%,不良反应中以皮肤的皮疹瘙痒症状为最常见。结论西药引起的不良反应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均有关系,正确的用药、密切关注输液反应、良好的护理工作等均是重要的预防措施。

  • 标签: 西药 不良反应 原因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静脉输液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特点,并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农村基层卫生院在2010年1月~2012年12月发生儿童静脉输液药品不良的患儿12例,所有患儿均为静脉输入单一药物,对12例儿童的性别、年龄、所患疾病类型、过往病史、不良反应所涉药物、累及器官和临床症状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在原发疾病类型中,以呼吸系统疾病占有的病例最多,占50%;②在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上,以用药30分钟之内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占66.7%;③在不良药物涉及的类型上以抗生素导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同样占66.7%;④在不良反应的累及器官上,以对皮肤的损伤最多,占83.3%。结论儿童静脉输液ADR的发生率较高,且以抗生素导致的不良反应最多,在临床中应该注意药品应用和加强对患儿的ADR监测,一旦发现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治疗。

  • 标签: 儿童 静脉输液 不良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进一步总结造成院内输血工作中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以及注意事项,提高院内输血的成功率,保证输血者的健康。方法根据我院自2011年8月到2013年8月间所进行输血活动患者的临床资料,共31983人,从输血前、输血中、输血后三个时期观察患者的健康情况.整理出现输血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从输血类型、患者体质、输血操作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共有121人,不良反应率为0.38%;其中由于血小板单采血输血而发生不良情况的患者有27人,输血不良反应率为0.67%;发生比率最高。其他种类的输血方式发生不良反应比率由高到低分别为白悬浮红细胞过滤输血,失活白病毒血浆过滤输血,白冷沉淀过滤输血。输血产生的不良反应主要以过敏反应以及非溶引起的发热现象为主。结论通过对以往输血前后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产生不良反应的成因进行总结,我院现已制定一系列预防、治疗措施以及制度,现已取得初步成效。虽然少量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是不可避免的,但合理制定相关对策、提高操作和预防能力,可以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院内输血 不良反应 单采血小板 白悬浮红细胞过滤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非甾体抗炎药不良反应的表现、因素及预防,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临床报告因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病例56例。结果非甾体抗炎药不但有胃肠道、肝脏、肾脏、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还有中枢神经系统、血液系统的不良反应,以及过敏反应等。结论临床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时严格掌握其适应,采取正确的给药方法,谨慎联合用药,以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 标签: 非甾体抗炎药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进行抗抑郁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药物相互作用分析。方法选取几种常用的抗抑郁药物,对其作用特点以及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进行分析。结果米氮平能够阻断多种类型的5-HT受体,其不良反应率低于阿米替林,约为5%,与乙醇、安定以及其他中枢性抗抑郁剂联用,会发生运动神经功能损害。米安色林能在临床中能够加剧乙醇对于中枢的抑制作用,应用期间应注意禁酒。三环类抗抑郁药治疗应用中容易产生较多的不良反应,并且与药物浓度有很大的关系,它能够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以及心血管系统中毒,如卡马西平、利福平、苯巴比妥等多种药物对其浓度都有影响。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选择性强,克服了三环类抗抑郁药物的诸多不良反应。结论进行抑郁患者临床治疗中,应注意结合各种抗抑郁药物的作用特征以及不良反应情况、药物相互作用等,选择合适药物进行症状抑制和改善。

  • 标签: 抗抑郁症药物 作用特征 不良反应 药物相互作用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笔者在文中主要从中药的安全现状和引发的不良反应出发,找到中药安全事件促发的原因,通过探讨后提出改进中药安全服用的措施和方法,明确中药的合理用药,提高中药用药安全。

  • 标签: 中药用药 不良反应 合理 规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了解中成药常见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提高人们对中成药不良反应的重视。

  • 标签: 中成药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