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了解医院锐器伤情况,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统一设计调查表对医院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在锐器伤发生诸多因素中,回套针头占45.4%,注射后清理工作占45.1%,冬季发生率最多为28.7%,病人躁动不配合引起为34.5%,自我防范意识淡薄发生率为31.65%。结论调查显示护理人群中锐器伤发生率非常普遍,危险因素多。为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健全注射管理制度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护士锐器伤 因素 分析
  • 简介:摘要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面临各种职业危害,每天接触大量体液。血液和各种病原体及传染病,在进行各种侵入性操作时容易被各种锐器刺伤,如注射器针头、缝合针、刀片、留置针等等。因锐器刺伤所造成职业暴露而引发血源性感染潜在危害日趋严重。

  • 标签: 手术室护士 刺伤 防护
  • 简介:摘要锐器伤是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主要途径。临床护士直接面对患者,频繁为病人进行各种侵入性操作,是锐器高发人群之一。因此锐器伤成为每位护士必然面对危险。本文针对护士锐器现状和预防措施研究进展,以期提升护士锐器认知和防范意识,减少锐器发生。

  • 标签: 锐器伤 预防 护士
  • 简介:目的通过调查临床护士锐器伤发生原因,探讨相应防护措施。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240名临床护士锐器伤情况。结果95.00%护士发生锐器伤,人均2.51次/年;每年锐器频率为2占42.08%;3次占37.50%;主要原因是发生在注射器针头与针帽安装、分离,占26.35%;整理使用锐器占20.07%,掰安瓿占17.80%;锐器伤后45.18%护士挤出伤口血并消毒,35.96%挤出伤口血肥皂水冲洗并消毒。结论临床护士锐器最高危人群,锐器伤是导致护理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最危险传播途径之一,提高职业防护意识,加强安全操作技能训练,规范废弃锐器收集处理,倡导并使用安全护理器具,建立标准预防措施,减少护士锐器发生。

  • 标签: 护士 锐器伤 防护 职业暴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感染科护士发生锐器种类和原因,并针对性提出有效预防和保护措施。方法以我院感染科25名护理工作者为调查对象,对2013.6.1.~2014.6.1.之间发生过锐器伤的人数、种类和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其间发生锐器护理工作者有20例,所占比例为68%(17/25),主要包括了输液针头、剪刀和注射器针头扎伤等,其原因多为技术不规范和防范意识不足?结论必须加强感染科护士安全教育宣传,将自我防护意识树立,同时将操作能力提升,才能够有效避免锐器发生。

  • 标签: 感染科护士 锐器伤 原因 种类 防护手段
  • 简介:护士日常工作经常需要使用各种医疗锐器,如注射器、输液器等,有报道护士锐器发生率国外52%,国内63.4%~64.5%。大量研究也表明,护士是发生锐器伤及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高危职业群体,主要感染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病毒。锐器另一个危害是对受伤者心理伤害,影响食欲、睡眠和工作。现就护士发生锐器原因及防护措施介绍如下。

  • 标签: 锐器伤 护士 经血液传播疾病 医疗锐器 日常工作 职业群体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临床护士锐器伤发生情况,探讨相应防护措施。方法对某院临床科室100名临床护士,1年内锐器伤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100名临床护士有49名护士锐器伤63例次,刺伤率为49%。1年内刺伤1次39人,占39.00%;27人,占7.00%;3次2人,占2.00%;4次1人,占1.00%。发生锐器操作环节主要针头刺伤占53.97%,掰安瓿占36.51%,其它占9.52%。49名临床护士刺伤后均采取防护措施。结论强化“标准”理念,提高职业防护意识,规范操作行为,加强锐器监控管理是减少临床护士锐器伤害重要措施。

  • 标签: 锐器伤 护士 调查分析
  • 简介:摘要实习护士特别是实习初期阶段锐器伤发生率高。与缺乏职业防护知识、技术操作不规范、缺乏临床经验有密切关系,学校、医院应加强安全教育,减少职业损害。

  • 标签: 锐器伤 实习护士 职业损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消毒供应室是医院无菌物品供应重要科室,同是也承担着全院各科室再生物品回收、清洁、包装灭菌等工作,供应室工作人员在特殊环境中从事特殊专业群体,每天会接触到大量回收污染器械、针头,其发生锐器几率很高,而锐器伤导致医务人员主要感染三种血源性疾病HBV、HCV、HIV。所以工作人员要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在工作中做好职业防护,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尽量避免发生锐器伤,从而达到减少危害保护健康目的。

  • 标签: 中心供应室 护士锐器伤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临床护士在护理操作中锐器情况,探讨相应防护干预。方法对我院96份锐器伤报告作回顾性分析。结果锐器伤是发生在临床护士护理操作中常见意外伤害。结论临床护士自身防护问题应引起重视,尤其应加强职业安全教育,降低职业性伤害发生。

  • 标签: 临床护士 锐器伤 防护干预
  • 简介:【摘要】 目的 :了解医院护理人员锐器伤发生情况,分析 其发生原因, 以此为依据制定 针对性预防措施,以降低锐器发生率。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7 年 1 月至 201 9 年 12 月 我院发生锐器伤 职业暴露 ,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职业暴露登记表 护士,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此期间共发生 92 例 锐器伤, 其中未曾接受过防护教育 护士发生锐器比率为 43.5% ,高于校 学习期间、在院曾接受 过防护教育 21.7% 、 34.8% ;工作时间≥ 5 年、高学历护士发生锐器概率相对较低;手术科室发生锐器伤最为常见;锐器伤 受伤部位主要 是右手手指 ;拔针、缝合、处理锐器三种操作是锐器伤发生主要操作环节。结论 :锐器伤威胁着护理人员身体健康,必须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降低锐器发生率,降低护理人员锐器伤职业暴露危险性。

  • 标签: 护理人员 锐器伤 危险因素 防护
  • 简介:摘要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医护人员锐器损伤在十分常见,其中尤以护士更明显。锐器伤是导致医护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最危险传播途径之一,由针刺伤所造成职业暴露而引发血源感染潜在危险正日趋严重。细介绍。最常见传播性疾病有乙型肝炎(HBV)、丙型肝炎(HCV)、艾滋病(HIV)等。严重威胁着医护人员身心健康,为提高护士锐器防范意识,做好预防措施,减少锐器损伤对护士伤害。现针对发生锐器主要原因、途径及损伤物简要阐述,对临床护士锐器损伤防范经验详。本文就发生锐器现状、高危因素、防护措施以及暴露后处理进行综述。

  • 标签: 护士 锐器损伤 预防
  • 简介:目的分析临床护士锐器意识及现状.方法综述临床护士锐器认识、处理及预防对策.结果护士锐器损伤发生率高、损伤途径多、受伤后处理方法不完全正确,对锐器危险或潜在危险因素未能充分认识,自我防护措施落实不够,医院领导层对护士发生锐器伤未能重视.结论预防锐器损伤是护士能保证安全上岗前提.

  • 标签: 锐器损伤 临床护士 现状 职业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