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麻苏醒病人应激反应,并探讨护理对策。方法将本院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全麻手术患者60例纳入本研究,随机原则分组。围手术期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在术后应激反应方面的差异性。结果与对照组对比,我们发现实验组患者综合汉密尔顿量表(HAMA)评分、焦虑自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较低,血浆皮质醇水平较低,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可减轻全麻苏醒病人的应激反应,改善情绪状态,有利于术后康复进程。

  • 标签: 全身麻醉 苏醒期 应激反应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淋巴瘤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发生的应激反应,探讨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在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所收治的淋巴瘤化疗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焦虑值、心率、舒张压、收缩压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淋巴瘤化疗患者而言,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降低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淋巴瘤 化疗 应激反应 分析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全麻手术时应用右美托咪定对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40例ASAI一Ⅱ级的在全身麻醉下行择期开腹手术的妇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分别在全麻诱导前先静脉泵注0.2ml/Kg负荷量的生理盐水或4μg/ml的右美托咪定液,泵注时间为10分钟,而后均调为0.3ml/Kg/h至手术结束前30分钟。观察记录患者入室时(T0)、插管时(T1)、切皮时(T2)、切皮后30min(T3)、拔管时(T4)、拔管后30min(T5)和手术后24小时(T6)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并于T0、T3、T5、T6时抽取静脉血检测皮质醇及血糖浓度。结果与T0时相比,N组患者HR在T1、T4、T5时HR显著性差异,MAP在T1、T4时有显著性差异,皮质醇、血糖在T3、T5、T6时有差异(P<0.05);与T0时相比,D组患者HR在T2、T3时有显著性差异(P<0.05),皮质醇在T5时有显著性差异,血糖在T3、T6时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N组相比,D组患者HR在T1、T4、T5时有显著性差异,MAP在T4时有显著性差异,皮质醇在T3时有差异,血糖在T3、T5时有差异(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以维持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减少吸入麻醉药的用量并降低围术期的应激反应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围术期 应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颅内肿瘤患者的围手术期应激反应情况,以及相关的护理方式,为患者提供比较优质的护理服务提供帮助。方法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患者的情绪状况,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包括术前探视、向患者讲解颅脑肿瘤的发生、发展、治疗方法、麻醉和手术的相关知识、介绍成功实例、健康科普宣教等护理干预措施。结果颅脑肿瘤患者术前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心理,与国内常模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通过护理干预后症状明显改善(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让患者的颅脑肿瘤病情得到改善,稳定情绪,让患者积极的配合治疗,取得比较好的疗效。

  • 标签: 颅脑肿瘤 围手术期 焦虑心理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女性甲状腺手术病患的特质焦虑水平、术前焦虑状态观察在甲状腺术前和术中应激反应指标变化联合使用手部抚触护理和心理干预方式对女性甲状腺手术病患的应激反应实施干预。方法从2012.7到2013.7抽取在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分院实施甲状腺手术73名女性病患,随机分为干预组(37名)和对照组(36名),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病患的焦虑进行评估,选取心率、血压作为生理应激指标进行评估。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内容的基础之上进行手部抚触护理。两组病患于术前、术中及术后2小时和8小时分别测定相应的客观和主观指标。结果手术前两组病患焦虑分值均较高,手术后观察组病患焦虑分值低于对照组病患(P<0.01)。术前两组病患的心率、血压无明显改变手术过程观察组病患血压稳定,对照组病患血压有增高现象。两组病患的心率、血压在术后2小时、8小时较术中降低,术后2小时、8小时对照组的收缩压高于干预组(P<0.01)。术中和术后2小时、8小时干预组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病患(P<0.01)。结论抚触可有效减轻女性甲状腺手术病患的紧张、焦虑情绪,对其心理、生理的稳定有明显的作用,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应激 焦虑 抚触 血糖 心率 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对腹部手术者镇静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5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罗哌卡因,观察组给予舒芬太尼,观察两组神经阻滞效果、内脏牵拉反应应激反应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感觉阻滞、运动阻滞Bromage评分及镇静Ramsay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各时间点血清AD、NE及皮质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能显著提高术中镇静效果,减轻手术创伤带来的应激反应,在腹部手术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舒芬太尼 硬膜外麻醉 镇静 应激反应
  • 简介:目的观察中医心理干预对择期手术患者生理、心理应激反应的影响效果。方法60例择期手术患者采用区组随机化方法随机分配到对照组(G1)与干预组(G2)。G1组按常规护理操作要求进行护理;G2组则在常规护理操作基础上配合中医心理干预护理。所有受试者均于术前1天与麻醉给药前测量血压、心率,并依据焦虑自评量表(HAMA)进行评分。观察所有受试者的血压、心率及焦虑评分的变化情况以评估疗效。结果①护理干预前,两组组间基线特征均衡性良好(P〉0.05)。②护理干预后,组间比较舒张压、收缩压及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2组的护理干预效果要明显优于G1组。护理干预后,组内比较,G1组中受试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G2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护理干预后,组内比较患者的焦虑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患者的焦虑评分,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2组的护理干预效果要优于G1组。结论中医心理干预不仅能够缓解手术患者的烦躁、焦虑、恐惧心理,还可调控血压、稳定心率;这对手术的完成与患者的身心健康均有裨益。

  • 标签: 中医心理干预 手术患者 生理、心理应激反应 护理
  • 简介:目的:分析对比完全腔镜甲状腺手术与腔镜辅助甲状腺手术的创伤应激反应及微创效果。方法:95例患者行腔镜辅助甲状腺手术(辅助组),58例行完全腔镜甲状腺手术(完全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应激创伤指标IL-6、TNF-α、CRP。结果:手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IL-6、TNF-α、CRP均明显上升,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天明显下降,但仍高于术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手术前后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镜辅助与完全腔镜甲状腺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相似,微创效果均较好,术者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相应术式。

  • 标签: 甲状腺切除术 内窥镜检查 应激障碍 创伤性 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对七氟醚麻醉诱导时患者躁动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旨在进一步观察和研究临床麻醉药应用的合理性。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200例行全麻手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两组患者手术前均给予七氟醚麻醉诱导,观察组在手术前10min左右给予右美托咪定,对照组全程持续滴注0.9%氯化钠注射液。观察两组患者术中不同时间段的平均动脉压、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苏醒时、拔管拔管即刻及拔管后5min的HR及MA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清醒时间及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躁动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能明显降低术后患者的躁动和应急反应,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以后的工作中广泛应用。

  • 标签: 七氟醚 右美托咪定 血压 躁动 应激反应
  • 简介:气管插管反应是指对咽喉部、会厌及气管粘膜刺激引起体内儿茶酚胺释放增加,临床表现为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或心律失常等血流动力学的急剧变化,尤其对有潜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十分不利[1]。如何减轻气管插管时心血管的应激反应,成为临床麻醉医师关注的问题。目前减轻气管插管反应的方法很多,效果也有差别。本研究采用超前经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用于高血压患者全麻气管插管时应激反应的观察,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气管插管应激反应 高血压患者 盐酸右美托咪定 气管插管反应 镇静 儿茶酚胺释放
  • 简介:目的观察体外循环中全程使用七氟烷对机体的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双肓,随机对照研究方法,100例18岁以上于2010年1月-2011年11月于我院体外循环下行心脏手术患者,分成七氟烷全程使用组(A组)(n=50)和全程静脉麻醉组(B组)(n=50)。全部患者监测桡动脉压,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CPB开始时(T1)、鼻咽温降温至32℃(T2)、停止降温后15min(T3)、鼻咽温复温至32℃(T4)、CPB结束后15min(T5)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和肾上腺素浓度(E)。结果两组患者MAP组间及组内在各个时间点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两组患者血浆NE、E的浓度在各时点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内比较,两组患者血浆NE、E的浓度在CPB开始时(T1)和鼻咽温降温至32℃(T2)时无照著性差异(P〉0.05);在停止降温后15min(T3)、鼻咽温复温至32℃(T4)和CPB结束后15rain(T5)时显著高于CPB开始时(T1)和鼻咽温降温至32℃(T2)(p〈0.01);鼻咽温复温至32℃(T4)显著高于停止降温后15min(T3)和CPB结束后15min(T5)(p〈0.01);CPB结束后15min(T5)显著高于停止降温后15min(T3)(p〈0.01)。结论体外循环全程应用七氟烷具有类似静脉麻醉药的抑制体外循环引起应激反应的作用。

  • 标签: 体外循环 七氟烷 应激反应
  • 简介:[目的]观察耳穴贴压结合电磁疗法对下肢烧伤手术病人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的焦虑程度、心率、血压及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将5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观察组术前1d由手术室护士在术前访视时行耳穴贴压按摩1次,麻醉前再行耳穴贴压按摩1次,同时选取合谷穴、内关穴行电磁疗法,15min后再行麻醉。麻醉及手术过程中巡回护士随时观察病人心理及生理变化。术后2d进行常规回访。对照组手术前1d手术室护士到病房对病人进行常规访视,术后2d进行常规回访。[结果]观察组病人各时点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HAMA)均低于对照组(P&lt;0.05),观察组病人平均动脉压、心率和血糖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访视时及麻醉前对病人行耳穴贴压结合电磁疗法可降低下肢烧伤手术病人的应激反应,避免平均动脉压、心率和血糖的剧烈波动,明显改善病人的焦虑水平。

  • 标签: 下肢烧伤 手术 耳穴贴压 电磁疗法 围术期 应激反应
  • 简介:目的:研究腹腔镜下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术后的炎性应激反应。方法:选取130例子宫肌瘤患者资料,并随机分为观察组(给予腹腔镜下手术)和对照组(给予开腹手术),每组65例。检测术后炎性因子水平,观察手术创伤指标,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①治疗后,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1(IL-1)水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5.892,t=11.842,p〈0.05)②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32,P〉0.05),③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卧床时间以及NRS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842,t=7.283,t=8.213,t=7.883,P〈0.05),④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卧床时间以及NRS评分均与IL-I呈正相关,,0分别为0.485、0.521、0.442、0.451,与TNF-α呈正相关,r2产分别为0.556、0.513,0.423及0.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下手术有助于减小手术创伤、缓解术后炎性应激反应,且炎性应激程度与手术创伤程度有密切的相关性。

  • 标签: 子宫肌瘤 腹腔镜手术 炎性反应
  • 简介: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用于颅内动脉瘤患者全麻气管拔管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颅内动脉瘤患者20例,ASAⅠ~Ⅱ级,随机等分为两组:D组(右美托咪啶组)和N组(空白对照组)。两组手术结束前30min停用麻醉药物,并给予负荷量(舒芬太尼5pg+格拉司琼3mg)。两组给予负荷剂量后,D组立即泵注右美托咪啶0.5gg/kg,10min内注射完毕,而N组立即泵注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10min内注射完毕。观察麻醉前、用药后、拔管即刻、拔管后3、5、10min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RR)、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以及术后躁动率的发生和苏醒时间的比较。结果两组各时点SpO2及两组苏醒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与注药前以及D组各时点比较,N组在拔管即刻、拔管3min、拔管5minHR、MAP、RR显著升高(P〈0.05)。D组各时间点三者无明显变化(P〉0.05)。D组躁动率低于N组(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患者手术结束前30min给予右美托咪啶0.5gg/kg泵注能明显减轻麻醉恢复期气管拔管所致的应激反应

  • 标签: 右美托咪啶 气管拔管 颅内动脉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身麻醉患者术前疼痛敏感度与术中创伤性应激反应强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开腹直肠癌根治术(手术切口≥15cm)的女性患者50例,ASA分级I-Ⅱ级,年龄35~65岁。术前1d测定患者的痛阈和耐痛阈。患者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异丙酚-瑞芬太尼-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于人室后平静l0min时(基础状态)、气管插管前即刻、插管后1分钟、插管后10min、切皮前即刻、切皮后1分钟、术中30min、1h、2h及关腹时、术毕11个时间点记录MAP和HR,并于相应时点抽取动脉血样,测定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A)、人皮质醇(COR)、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计算相应时间点前后MAP、HR及血浆NE浓度的差值。术前痛阈、耐痛阈与各相应时间点前后MAP、HR及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A)、人皮质醇(COR)、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浓度的差值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各相应时间点前后的MAP、HR及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A)、人皮质醇(COR)、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浓度的差值与痛阈无相关性(P>0.05)。气管插管前后、切皮前后和关腹前后MAP的差值(r=-0.714,r=-0.641,r=-0.741,P<0.05),HR的差值(r=-0.558,r=-0.708,r=-0.628,P<0.05),血浆NA的差值(r=-0.794,r=-0.720,r=-0.676,P<0.05)与耐痛阈呈负相关;与基础值比较,术中半小时、术中1小时和术中2小时血浆COR浓度的差值(r=-0.757,r=-0.858,r=-0.747,P<0.05)与耐痛阈呈负相关;与基础值比较,术中1小时、术中2小时血浆SOD的差值(r=-0.591,r=-0.768,P<0.05)),MDA浓度的差值(r=-0.786,r=-0.671,P<0.05)与耐痛阈呈负相关。结论全身麻醉患者术前耐痛阈与术中创伤性刺激所引起的应激反应强度呈显著负相关;痛阈与术中创伤性刺激所引起的应激反应强度无相关。

  • 标签: 应激反应 疼痛敏感度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舒芬太尼鞘内注射超前镇痛对直肠肛管疾病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60例直肠肛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局麻,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入10%GS,观察组则在该基础上加入舒芬太尼。结果观察组患者VRS评分、Cor、血管紧张素Ⅱ的浓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鞘内注射超前镇痛对直肠肛管疾病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较小,且麻醉效果显著。

  • 标签: 超前镇痛 舒芬太尼 应激反应
  • 简介:应激是心理病理的素质一应激模型中提及的两个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尽管如此,大多数素质一应激模型的研究者忽略了对应激现象(特别是心理应激现象)的科学探索,以致在所提出的许多理论模型中混淆了应激应激源和应激反应的概念,没有论及心理应激何以发生以及影响心理应激的各种因素。以下专门阐述应激和心理应激的基本概念、应激的生理反应和心理反应、心理学的应激理论,以及心理应激同健康和疾病间的复杂关系。

  • 标签: 应激模型 心理生理 心理应激 致病因素 科学探索 应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舒适护理模式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术后应激反应的影响及干预。方法将我院2011-2013年收治的86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分成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舒适护理),每组各43例,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应激反应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的外周血胰岛素和血糖水平恢复较快,并且观察组在术后VAS评分、HAMD评分等方面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应用手术室舒适护理模式,能够加强对患者术后应激反应的控制,值得推广。

  • 标签: 手术室 舒适护理 腹腔镜 子宫肌瘤剔除术 应激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随着声乐教育事业的不断深入,声乐教育的情感性特征得到了充分的重视,本文针对声乐教师课堂的应激表现及其归因,探索声乐教师课堂应激心理调适的手段,并对其进行研究和说明。

  • 标签: 应激 声乐教师 声乐课堂 教师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