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外科过程中护理中断的发生现状和患者面对中断的心理行为反应方式。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19年5月6个工作日上午、中午、下午(8∶30—10∶30、11∶30—13∶30、14∶30—16∶30)3个时间段外科6个病区护理班护士在给过程中(包括药物配置和执行2个环节)发生的NI为观察对象。共观察到所有护理班护士36名。记录其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当前事务、来源、类型、结局、患者的心理反应以及患者的行为反应。结果外科护士在给的216 h中共发生了1 040次护理中断,发生频率为4.81次/h,持续时间为(2.34±0.97)min;主要来源为环境,占30.77%(320/1 040);类型以侵扰型为主,占69.23%(720/1 040);结局消极型为主,占96.9%(1 008/1 040)。患者对护理中断的不满率为43.46%(113/260),77.88%(88/113)的患者不会采取任何行为来阻止中断的继续发生或向护士表达不满。结论外科过程护理中断发生频率高,来源多,原因复杂,结局多为消极,且患者有着高不满率和低行为应对方式,因此有必要优化护理工作流程,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避免或减少不必要的中断,保障临床护理安全用药,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护士 给药 护理中断事件 安全管理 心理行为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中断对ICU护理过程的影响,为ICU护理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组建团队对ICU护理过程中的中断进行干预,制订并实施护理中断管理方案,对比实施护理中断管理前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及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结果实施护理中断管理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中断管理能有效降低ICU护理过程中的不良事件发生率。

  • 标签: 中断事件 ICU 护理 质量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中断干预对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以问卷调查方式分别分析我院外科在2014年5月(对照组)、2016年5月(观察组)在职工作100例疗区护士的一般情况,其中在2015年5月开始实施护理中断干预。结果经调查,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护理中断干预有助于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护理中断事件 干预 护理风险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护士对急诊护理中断的体验、感受及避免或减少中断发生的措施,为急诊护理管理者加强护理中断的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的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19年8—9月选取成都市某三甲医院急诊科3个护理单元12名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将获得的访谈资料运用主题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通过主题分析,提炼出的主题包括中断的来源、发生时护士的当前事务、影响及应对策略。结论急诊护理中断的发生对急诊护士有较多不利影响,护理管理者应从多角度采取各种措施减少护理中断的发生,避免出现护理不良事件,从而保障患者安全。

  • 标签: 护士 急诊室,医院 护理中断事件 患者安全 质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发生护理中断的原因,并讨论相对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武警湖北总队医院2018年1月—8月在护理质量监控中发生的758件护理中断发生的原因和时机进行分析,护理质量管理小组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及对策。结果通过对护理中断进行分析,对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护理中断明显下降。结论对于护理中断采取科学的对策,为临床的医疗安全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护理中断事件 分析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发生护理中断的原因,并讨论相对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武警湖北总队医院2018年1月—8月在护理质量监控中发生的758件护理中断发生的原因和时机进行分析,护理质量管理小组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及对策。结果通过对护理中断进行分析,对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护理中断明显下降。结论对于护理中断采取科学的对策,为临床的医疗安全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护理中断事件 分析 对策
  • 简介:摘要:在分析急诊医疗抢救室突发救护护理中断原因的基础上,界定了急诊医疗抢救室突发救护护理中断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急诊科急救护理中断的原因主要包括人员原因、环境原因和医院管理原因。因此,医院应重视急诊抢救护理中断,加强护理管理,合理配置护理人员,减少外来人员的影响,并采取合理措施,降低急诊科急诊护理中断的发生率。

  • 标签: 急诊科抢救室 突发抢救护理中断事件 原因 对策
  • 简介:摘要:通过回顾国内外文献,对ICU护理中断的影响因素进行总结,以期根据影响因素制订一系列有效干预措施,切实有效地预防ICU护理中断的发生,为患者及护士双方创造一个更加安全舒适的医疗环境。

  • 标签: ICU 护理中断 影响因素 综述文献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护理安全用药中积极采取护理中断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我院血管外科收治的100例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50例均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基于诱因分析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对比两组错误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分析用药差错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分析患者满意度,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护理中断干预对患者用药差错率具有降低作用,可改善其满意度。

  • 标签: 护理中断事件干预 护理安全用药 临床效果
  • 简介:  【摘 要】本文从ICU护理中断的现状、特点和分类、对患者安全的影响、管理对策等方面,综述了ICU中断管理的研究现状,重点探讨了ICU护理中断的管理对策,包括ICU床边交接班管理、设备报警中断管理、ICU药品管理、ICU护理人员中断应对能力和安全意识的提高,以提高ICU护理管理的安全性。

  • 标签: ICU 护理中断事件 安全管理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中护理干预在重症心肺复苏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8年10月~2019年3月期间开展常规护理的重症心肺复苏患者20例纳入对照组,将2019年4月~2019年10月开展集中护理干预的重症心肺复苏患者20例纳入观察组。观察两组干预9周后预后效果、住院、抢救时间及护理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情控制良好例数高于对照组,住院及抢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重症护理 干预管理 事件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综合干预护理中断对门诊护理安全管理的影响。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对门诊18名护理人员进行分析,时间在2022年2月~2023年2月,期间实施综合干预护理中断相关措施,比较干预前后中断发生情况、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同时分别于干预前后随机各抽取20例门诊患者,统计门诊护理满意度。结果  综合干预护理中断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20.69%低于干预前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46.55%(P<0.05);综合干预护理中断后,门诊护理满意度90.00%高于干预前护理满意度60.00%(P<0.05)。结论  综合干预护理中断可降低门诊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提升门诊护理满意度。

  • 标签: []  综合干预 护理中断事件 门诊护理 安全管理 护理风险事件
  • 作者: 甘雨霞杨娟娟黄燕任素英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2-12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2期
  • 机构:          (深圳市南山区妇幼保健院  广东深圳 518000)  【摘  要】目的:调查助产士上台接生护理中断事件的现状,并分析相关原因,为安全接生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护理中断事件登记表”对助产士上台接生过程中护理中断事件发生的次数、来源、类型以及结局展开观察记录。结果:护理中断事件频率为5.1次/h;主要来源为患者;以侵扰型为主;消极结局发生率高;来源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类型及结局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助产士上台接生护理中断事件发生频率相对较高,来源多且以患者为主、以消极影响常见,避免或减少助产士上台接生不必要的中断,对保障母婴安全有积极的意义。  【
  • 简介:摘要目的文章主要针对呼吸科用药护理中断情况及原因,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对策进行调查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在医院呼吸科发生的护理中断并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护理过程中处理医嘱、配置药物、执行医嘱等环节中出现的护理中断,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和来源及处理措施。结果按照影响因素类型分类意外因素占比41.2%,主观因素占比28.6%,损毁因素占比30.2%。按照影响因素的来源分类环境因素占比28.2%,管理因素占比30.4%,患者及家属因素占比26.4%,护理人员自身因素占比15%。结论影响呼吸科用药护理中断的因素很多且来源较为复杂,因此,要不断加强对医护人员的相关培训,重点强调用药护理的必要性,分析其影响因素,以减少护理中断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 标签: 呼吸科 用药护理中断 调查与分析 管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呼吸科用药护理中断的现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与安全管理措施,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8年1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科接受用药护理期间发生的500次中断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用药过程(医嘱干预、药物配置、执行)护理期间出现的护理中断展开分析,总结该事件发生频次、类型、因素。结果患者中发生中段时间频率为45次/h,平均频率为9.0次/h;发生的类型主要分为侵扰型(42.00%)、分心型(26.00%);导致中断发生的因素主要为环境(26.00%)与家属(25.00%)。结论在呼吸科患者接受用药护理期间,出现护理中断时间发生率较高,原因涉及多样化,为确保护理的安全性,需减少或避免用药期间不必要的中断发生,提升患者治疗安全性。

  • 标签: 呼吸科 用药护理 中断事件 现状 影响因素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产科病房护理中断干预性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院产科于2019年1月起针对护理中断施行了干预性管理,并通过比较该措施施行前后一年间本科室20名护理人员工作中护理中断发生情况差异,研究干预性管理在产科病房护理中断中的应用效果。结果 与干预性管理施行前相比,施行后的护理中断发生人次显著减少,中断时间显著缩短,消极型护理中断解决发生率和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显著(P<0.05)。讨论干预性管理措施的施行能够减少产科病房护理中断的发生,对护理中断结局有着优化作用,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产科病房护理 中断事件 干预性管理 效果探析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呼吸科用药护理中断的现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与安全管理措施,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8年1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科接受用药护理期间发生的500次中断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用药过程(医嘱干预、药物配置、执行)护理期间出现的护理中断展开分析,总结该事件发生频次、类型、因素。结果:患者中发生中段时间频率为45次/h,平均频率为9.0次/h;发生的类型主要分为侵扰型(42.00%)、分心型(26.00%);导致中断发生的因素主要为环境(26.00%)与家属(25.00%)。结论:在呼吸科患者接受用药护理期间,出现护理中断时间发生率较高,原因涉及多样化,为确保护理的安全性,需减少或避免用药期间不必要的中断发生,提升患者治疗安全性。

  • 标签: 呼吸科 用药护理 中断事件 现状 影响因素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干预性管理在老年患者护理中断中的应用效果,为护理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以本院老年患者病房的1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对护理中断采用干预性管理的方式,记录干预前、干预后3周、干预后6周,这三个阶段的时间内护理中断发生的状况,并从干预环境、干预管理、老年患者、医院同事以及自身五个方面来评价干预性管理的应用效果。结果:介入干预性管理之后,伴随时间的延长护理中断逐渐变少,但介入干预3周后,护理中断的发生程度又恢复至介入之前。在这五个方面之中,除了干预管理,剩下的方面虽然能够减少中断的发生,但都无法长时间保持。

  • 标签: 干预性管理 老年患者护理 中断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护理中断的干预和管理,提供工作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护理中断发生的主要来源是环境,其次为家属、医生、同事、患者等,发生率为7.8次/小时。如此高的发生率背后隐藏的是用药错误与患者安全的缺失。如何减少护理中断的发生,从而降低护理不良事件,是临床护理重点关注的问题1。结果护理中断的发生与不良事件的发生、不良后果的性质呈正相关。结论积极、有效防范护理中断的发生,是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减少和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关键。

  • 标签: 护理中断事件 发生率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