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脊柱MRI检查在脊柱外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60例脊柱外伤患者的影像检查资料。结果椎体骨折20例,附件骨折7例,椎间盘损伤14例,软组织损伤11例,脊髓损伤8例。结论全脊柱MRI检查对脊柱外伤的诊断和预后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全脊柱MRI检查 脊柱外伤 脊髓损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脊柱外伤临床诊治的方法和效果进行探讨。方法按照患者病情对其损伤部位开展MRI、CT以及X线正侧位等检查,获得椎管准确的损伤情况,骨折情况以及损伤程度。为患者提供外固定装置固定损伤部位,避免发生再次损伤。针对骨折患者,不能在入院后立即开始治疗,必须确定其脏器功能基本恢复,且生命体征无大范围波动情况下才可实施手术为其治疗。后路正切口,为患者实施全麻,利用X线机确定骨折部位,选择持股器将患者骨折和脱位部位复位,于两侧用钢板定位。结果于患者进行综合治疗出院后回访6个月,其结果如下。53例患者治疗痊愈,治愈率达到85.48%。剩余患者未治疗痊愈,其中6例患者年龄高于65岁。结论针对脊柱外伤患者,选择CT、MRI等放射学联合检测能够有效提高确诊率,按照患者实际情况提供相应的康复治疗,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综合治疗方案,从而确保患者能够及早康复,保证生命生活质量。

  • 标签: 脊柱外伤 外伤治疗 胸腰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移动DR在脊柱外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2011年行移动DR脊柱水平侧位投照的外伤患者100例。结果在不搬动患者的情况下,也能快速地选择最佳的摄影体位,得到满足诊断要求的图像,成功率达98%以上。结论移动DR在脊柱外伤摄片中有一定应用优势,快速且避免患者的二次伤害。

  • 标签: 移动DR脊柱外伤水平侧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脊柱外伤合并截瘫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5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循证医学、心理护理、康复护理结合的综合护理方法。结果50例患者便秘2例,无褥疮、感染等并发症,并发症发病率4%,患者满意度98%。结论综合护理对脊柱外伤合并截瘫患者能够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并降低护理过程中患者产生的不良情绪,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

  • 标签: 脊柱外伤 截瘫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在患有脊柱外伤患者的临床诊断当中,患者接受CT与MRI诊断后的不同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5月-2017年2月当中收治的74例脊柱外伤患者为相关对象,根据患者诊断方式的不同将其均分成为常规组与改良组,常规组患者需要接受CT扫描诊断,改良组患者则需要接受MRI扫描诊断,对比两组患者的具体诊断情况。结果改良组患者韧带损伤、软组织损伤的检出例数多与常规组,但是骨折线的检出例数少于常规组,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此外,两组患者脊髓损伤与椎弓骨折的检出情况对比无差异存在。结论在脊柱外伤患者的临床诊断当中,CT与MRI在实际中各具优势,医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也可以让患者同时接受两种方式同时诊断。

  • 标签: 脊柱外伤 MRI CT 诊断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和MRI在脊柱外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自2016年11月-2017年7月间收治的60例脊柱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所有患者给予CT和MRI两种方式进行检查,并根据其检查结果分析诊断效果。结果经CT检查诊断对于部分特殊部位骨折、单纯无变形椎体裂纹骨折方面以及显示椎体、椎弓骨折以及骨折片的位移方面较MRI优势显著(P<0.05),但是,MRI诊对于脊髓损伤、神经根损伤、韧带损伤以及椎体挫伤等方面比CT诊断更加敏感、清晰,检出率均显著高于CT检查(P<0.05)。结论在脊柱外伤患者的诊断中采用CT和MRI;两种诊断方式均具有其优势,总体来说,MRI诊断更能准确的体现出脊柱外伤的空间定位,两种方式结合能够互相弥补其不足,达到更加理想的效果。

  • 标签: 脊柱外伤 CT MRI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外伤脊柱骨折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的老年患者158例,其中男性71例,女性87例。年龄61-87岁,平均年龄68.2±1.2岁。对老年骨折患者的年龄及性别,骨折原因、骨折节段以及骨质疏松的级别进行病例回顾性分析。结果骨折受伤患者主要集中在63-70岁之间,女性患者多男性。主要的骨折原因,最常见的原因是高处坠落伤和平地摔伤。在损伤节段中,最常见的损伤部位是胸腰段。80-89岁之间患者骨质疏松程度最严重。结论老年人脊柱骨折损伤伴有明显的性别差异,损伤原因主要是平地摔伤和高处坠落,损伤节段也存在明显不同,胸腰段损伤在临床较多见,各年龄段老年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临床上应根据这些实验数据进行有目的性预防。

  • 标签: 老年人 脊柱骨折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 目的:本文以探讨脊柱外伤的诊断效果为核心目的,并深入分析运用CT与MRI检查脊柱外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参与此次研究对象皆来自本院收治的脊柱外伤患者80例,研究时间为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期间。对参与患者均应用CT与MRI诊断,研究分析比较运用不同影像对该疾病的检出率及诊断价值,并将相关数据予以整合做详细阐述。结果:整理数据分析后,脊椎骨折、碎骨片和椎弓损伤的CT检出率高于MRI检出率,组件数据达到(P

  • 标签: CT MRI 脊柱外伤 诊断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研究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截瘫合并胸外伤的方法,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本文选取2014年7月~2015年6月于本院就诊的脊柱胸腰段骨折截瘫合并胸外伤患者共24例,选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24例患者一般资料,讨论合适的治疗方法。结果在手术中,针对胸外科处理情况可知包括气管切开8例(33.3%),呼吸机辅助呼吸10例(41.7%),腹腔闭式引流21例(87.5%),开胸探查膈肌修补4例(16.7%);24例患者共治愈95.8%,l例(4.2%)死亡(多器官功能衰竭合并顽固性休克);结论针对脊拄胸腰段骨折截瘫合并胸外伤,应灵活选用合适的方法,对于胸腰段骨折急诊处理,需要注意患者伤后的各种情况,不能急于矫正。在搬运的过程中,应尽可能避免过伸、扭转以及屈曲等情况,从而解决截瘫、骨折脱位问题,提升稳定性,最大程度保证疗效。

  • 标签: 截瘫 胸腰段骨折 分析 脊柱 胸外伤
  • 简介:     摘要:目的:探讨CT技术与MRI技术在的临床诊断价值,以提升临床诊断疾病的准确率降低看病时的误诊、漏诊的发生的状况,为临床上的治疗及术前的伤情评估提供科学的依靠证据。实验与方法:选取在单县中心医院2022年9月-2023年2月进行脊柱外伤CT检查与MRI检查的140例患者进行CT与MRI的扫查,扫描完成后将其分为CT组与MRI组,统一把图像交给两位副高级以上职称的影像诊断医师进行阅片,如果遇到诊断意见冲突的时候交给上级医师进行会诊给出参考意见,并对所选取的病理进行损伤检出率的对比。结果:本组140例脊柱外伤的患者中,男性71例,女性69例,年龄17-77岁,平均年龄(49±1.3)岁,发现在骨性损伤中脊柱骨折140例,CT检出134例(95.71%)、MRI检出128例(91.43%);椎弓骨折106处,CT检出98处(92.45%)、MRI检出78处(73.59%);碎骨片132处,CT检出126处(95.45%)、MRI检出94处(71.21%)。在非骨性损伤中140例患者中韧带损伤CT检出42例(30.00%)、MRI检出86例(61.43%),软组织损伤CT检出50(35.71%)、MRI检出134例(95.71%),另发现椎间盘损伤110处,CT检出62处(56.36%)、MRI检出106处(96.36%),脊髓损伤72处,CT检出44处(61.11%)、MRI检出66处(91.67)。结论:CT检查在骨性损伤(椎弓骨折、碎骨片等)中有着较高的诊断准确率,MRI检查在非骨性损伤(脊髓、软组织、韧带、神经根等损伤)中有着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二者在诊断中各有优势,二者互为补充,临床根据目的、需要进行选择或者联用对患者进行有选择的诊断方法。

  • 标签: CT技术 MRI技术 脊柱外伤 脊柱骨折 影像学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脊柱外伤的平片、CT和MRI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70例脊柱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X线、CT和MRI三种技术对患者进行检测。结果70例患者的634个受检椎体中,三种方法检测出压缩椎体数目均相同,都为66个,其中有54例压缩为前缘变窄的楔形改变,6例椎体压缩为椎体后缘变扁。54个骨折椎体的骨折线在三种方法中均清晰显现。45例有椎体压缩骨折的脊椎在三种检测方法中均有脊柱曲度改变,其中26例为椎体滑脱导致,19例为椎体压缩变形导致,脊柱曲度改变程度因人而异。CT和MRI对脊髓损伤和神经根损伤的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平片,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对脊椎损伤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结论临床实践应该综合考虑,达到检测效果和费用的最优组合。

  • 标签: 脊柱外伤 平片 CT MRI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脊柱外伤应用CT和MRI的不同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2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06例脊柱外伤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CT诊断为对照组,MRI诊断为观察组,对比两组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韧带损伤、周围软组织损伤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碎骨片的检出率高于观察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与MRI在脊柱外伤的诊断中均具有显著效果,在临床中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选择诊断方式或进行联合诊断。

  • 标签: 脊柱外伤 CT MRI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预防脊柱外伤脊柱手术后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脊柱外伤脊柱手术后患者40例为此次研究对象,病例收治时间为2019年1月~2020年1月,将其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0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并对数据作以分析统计。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0.00%、25.00%,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对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脊柱外伤脊柱手术后患者的护理中应用护理干预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临床使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人外伤脊柱骨折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月间我院接诊的100例老年人外伤脊柱骨折患者的年龄、骨折原因、损伤节段等。结果老年人外伤脊柱骨折患者的年龄一般分布于61-68岁,占64.00%(P<0.05);骨折原因主要为跌倒摔伤及高处坠落,分别占52.00%及33.00%(P<0.05);损伤节段主要为胸腰段T11-L2,占54.00%(P<0.05)。结论对于老年人外伤脊柱患者来讲,其发生骨折的年龄、骨折原因、损伤节段等均有明显不同,因此在临床诊治中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对症治疗措施。

  • 标签: 老年人外伤性脊柱骨折 跌倒摔伤 高处坠落 损伤节段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脊柱外伤患者诊断中CT、MRI的应用价值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6例脊柱外伤患者当作研究对象,均行CT、MRI检查,对两种方法的诊断准确率进行比对。结果MRI诊断阳性率是98.2%,与CT的87.5%比对明显较高,CT检出的碎骨块明显较MRI多,MRI韧带损伤、脊髓损伤检出率明确较CT高,(P<0.05);其他部分损伤两种方法比对未见突出差异,(P>0.05)。结论在脊柱外伤诊断中,CT、MRI各有优势,临床上需实情灵活选择,必要情况下可联合应用,以促进脊柱外伤确诊率的提升。

  • 标签: 脊柱外伤 诊断 CT MRI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脊柱外伤的MRI表现特点,探讨MRI检查对急性脊柱外伤及脊髓损伤的诊断要点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04年至2011年108例急性脊柱外伤患者行磁共振扫描,根据MRI检查所见,对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其MRI表现特点。结果脊椎骨骨折95例,脊椎挫伤108例;脊髓水肿82例和脊柱脱位35例,脊髓出血或断裂10例;椎旁软组织及韧带损伤43例。结论MRI对脊柱外伤空间定位非常准确,可以直观显示脊柱外伤后椎管内部及周围情况,特别是脊髓的损伤情况,是外伤性脊髓病变的最佳检查方法,更是脊髓损伤的首选检查方法。

  • 标签: 脊髓 磁共振 STIR 水肿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当下的老年人出现的骨折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从2016年4月—2017年4月由于骨折到医院就诊的老年病人的病例进行分析讨论。结果老年人出现脊柱骨折的问题主要是在70~85岁之间,占总人数的54.6(273/500);摔伤、跌落伤以及生活伤的总和比例达到77.40%,摔伤的女病人人数多于男病人,且P小于0.05,而跌落伤的男病人人数多于女病人,且P小于0.05;对于上颈椎、下颈椎、胸椎、胸腰段、腰椎以及骶尾椎的损伤来说,其分别占到1.67%、2.5%、18.5%、42.33%、20.83%、14.17%。结论对于老年人需要精细化护理,尤其是需要重视对钙量的补充,以防止出现骨质疏松问题。

  • 标签: 老年人 脊柱骨折 临床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