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葡萄锌口服溶液中盐酸赖氨酸的含量。方法:磷酸盐缓冲液(取磷酸氢二钾2.28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0ml,用磷酸调节pH值至4.6后,加1.08g辛烷磺酸钠)-乙腈(895:10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03nm,柱温30℃,流速每分钟0.8ml。色谱柱C18柱。结果:盐酸赖氨酸浓度在0.0010mg/ml-1.3993mg/m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1.19%,RSD为0.96%。结论:本方法灵敏、准确、简便。可用于测定葡萄锌口服溶液中盐酸赖氨酸的含量。

  • 标签: 盐酸赖氨酸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感冒治疗中应用葡萄锌片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感冒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合计取样94例,就诊时间为2019.09-2020.09,抽签法分组,实施常规治疗(n=47,对照组)和葡萄锌片辅助治疗(n=47,实验组),比较两组患儿总有效率,症状缓解用时。结果:两组总有效率为78.72%(37/47,对照组),97.87%(46/47,实验组),实验组疗效最优,X2=8.34,P=0.00。同时,实验组咳嗽、流涕、鼻塞缓解时间为(2.93±0.48)d、(2.82±0.46)d、(2.93±0.36)d,治疗用时比对照组(3.48±0.5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口服葡萄在预防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0年5月期间为研究时间范围,把100例单采血小板志愿者列为此次研究对象,此间,结合在捐献血小板期间应用干预措施的不同进行分组,常规组与研究组各50例志愿者。其中,常规组志愿者不予以任何干预措施,对于研究组志愿者,捐献血小板前口服葡萄。比较分析两组志愿者,在捐献血小板期间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概率,探讨采血前口服葡萄在预防捐献血小板发生献血不良反应中的作用。 结果:基于口服葡萄的联合应用,研究组志愿者在献血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志愿者,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单采血小板志愿者献血期间,基于口服葡萄的应用,可有助于整个捐献过程稳定有序进行,降低献血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风险因素,以此推进单采血小板的招募采集工作,不断壮大单采血小板捐献者队伍,以满足快速增长的临床需求。

  • 标签: 口服葡萄糖酸钙 单采血小板献血者 献血期间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葡萄锌治疗小儿腹泻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80例小儿腹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n=40)与观察组(n=40),对照组采用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观察组采用酪酸梭菌活菌散+葡萄锌治疗,观察两组血浆与长肠粘膜指标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VIP、NPY、5-HT指标相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VIP、5-HT指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5-HT指标较对照组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P<0.05)。结论:小儿腹泻患者采用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葡萄锌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血浆与肠粘膜指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酪酸梭菌活菌散 葡萄糖酸锌治疗 小儿腹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葡萄锌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分析 2018 年 2 月到 2019 年 7 月治疗的急性腹泻患儿 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患儿 75例,两组患儿开展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蒙脱石散、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观察组在该基础上联合葡萄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大便次数和 性 状,并评价两组患儿临床效果及症状缓解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山葡健脾颗粒中葡萄锌、滴定法测定枸橼酸含量的方法。方法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锌元素含量,采用空气-乙炔火焰,锌元素测定波长213.9 nm,燃气流量0.9 L/min,燃烧器高度7.2 mm,背景校正:氘灯,通带宽度1.0 nm;以酚酞作为指示剂,氢氧化钠进行滴定,测定枸橼酸含量。结果山葡健脾颗粒中锌元素在0.1~2.0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平均回收率94.06%(RSD=1.67%),枸橼酸含量的平均回收率为94.65%(RSD=0.91%)。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灵敏度高,可用于山葡健脾颗粒中葡萄锌和枸橼酸含量的测定。

  • 标签: 含量测定(中药) 山葡健脾颗粒 葡萄糖酸锌 总有机酸 原子吸收光谱 滴定法
  • 简介:【摘要】目的:葡萄锌治疗儿童营养不良的可行性及有效性分析。方法:撷取2019年12月~2020年6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营养不良患儿20例,对这20例患儿均采取葡萄锌进行治疗。分析患儿在治疗前后的身高、体重变化情况、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结果:基于葡萄锌的应用,患儿实施治疗后的身高以及体重相比于治疗前得到了显著的改善,P<0.05;患儿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均得到显著提升,P<0.05,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疗效肯定。结论:在营养不良患儿治疗期间,基于葡萄锌的应用,可使患儿的症状得以有效的改善,稳定其各项指标,促使其病情得以更好的恢复,可借鉴。

  • 标签: 葡萄糖酸锌 儿童营养不良 身高 体重变化情况 血清总蛋白 白蛋白 血红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葡萄氯已定醇在预防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研究特定时段( 2018.08-2019.08)内我院收治的 80例静脉留置导管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为临床对象 ,按照研究对比方法(随机抽签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 40例)与观察组( 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碘伏皮肤消毒液的方法预防相关感染,观察组患者接受葡萄氯已定醇溶液的方法。评估和对比两组患者的感染情况。结果:在不同置管部位方面,观察组总感染率为 18.61%,对照组总感染率为 42.69%, 2组比较( P<0.05)。在不同置管时间方面,观察组总感染率为 22.50%,对照组总感染率为 42.30%, 2组比较( P<0.05)。结论:葡萄氯已定醇在预防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中的效果优于碘伏皮肤消毒液的方法,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葡萄糖 血液透析 感染 静脉导管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葡萄氯已定醇皮肤消毒液在极低超低体重儿中心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9 月 -2019 年 4 月期间行 PICC 置管患儿 56 例,按随机投掷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参照组实施碘伏消毒局部皮肤,研究组使用 葡萄氯已定醇皮肤消毒液,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皮肤细菌学培养结果及 PICC 导管维护时间。 结果: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7.14% ,低于参照组的 28.57% ,差异明显( P < 0.05 );研究组皮肤细菌学培养结果小于参照组,且 PICC 导管平均维护时间短于参照组,差异明显( P < 0.05 )。 结论: 葡萄氯已定醇皮肤消毒液在极低超低体重儿中心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减少不良反应事件并缩短 PICC 导管维护时间,应用价值高。

  • 标签: 葡萄糖酸氯已定醇 皮肤校服液 中心几年穿刺 细菌学培养 PICC 置管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葡萄医药新用途。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临床经验进行总结归纳。结论,采用葡萄治疗体表慢性溃疡患者,一般换药 3 ~ 8 次即可获得治愈。采用 10% 葡萄注射液 20 ~ 40ml 与 25 %硫酸镁 5 ~ 10ml 混合均匀,然后作痛点注射,每次用此混合液 20 ~ 40ml 。 1 / d 或 2d1 次,连续用药至症状消失止。

  • 标签: 葡萄糖 医药 用途
  • 简介:摘要卵母细胞成熟所消耗的能量部分来源于卵丘细胞,但主要由卵母细胞线粒体产生;能量代谢的底物为葡萄,其次为脂质和氨基酸代谢。卵丘-卵母细胞复合物(cumulus-oocyte complex,COC)中葡萄代谢有四种途径,即糖酵解途径、磷酸戊糖途径、己糖胺生物合成途径和多元醇途径。糖酵解途径是卵丘细胞主要代谢途径,在无氧或低氧时的产能效率低;有氧条件下卵母细胞主要通过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途径代谢葡萄,产能效率最高。卵母细胞自身直接代谢葡萄的能力弱,需要利用卵丘细胞糖酵解所产生的丙酮酸作为能量代谢的底物。卵母细胞成熟包括核成熟和胞质成熟,都是能量依赖的过程。本文综述卵母细胞糖代谢及其对卵母细胞成熟、核质成熟同步化的作用,可望通过调节糖代谢方式实现优化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方案,有益于改善体外成熟卵母细胞的质量和发育潜能。

  • 标签: 卵母细胞 糖代谢 卵丘细胞 核成熟 胞质成熟
  • 简介:摘要 :葡萄是自然界中最为重要且分布最广的单糖,蔗糖则是食用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便于人们了解葡萄与蔗糖的根本性质,本文将从葡萄与蔗糖的基础上,对这两类糖物质的性质、功能以及定性定量的检测方法进行全面分析概括,以此为相关人士提供一定的理论帮助。

  • 标签: 葡萄糖 蔗糖 定性定量 检测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肝细胞核因子1α(HNF1α)通过葡萄转运蛋白(GLUT)调控肾脏葡萄重吸收的机制。方法构建小鼠HNF1α表达载体,将重组质粒转染人胚肾HEK293T细胞和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中过表达HNF1α,将HNF1α siRNA和GLUT2 siRNA转染入HEK293T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荧光葡萄类似物2-NBDG被细胞吸收的情况。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HNF1α基因沉默后对GLUT2表达的影响。通过实时定量PCR检测HNF1α下游靶基因如GLUT2、钠-葡萄协同转运蛋白2(SGLT2)、胰岛素诱导基因1(INSIG1)等的mRNA水平,通过共聚焦免疫荧光检测GLUT2在肾上皮细胞的定位情况,使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HNF1α对GLUT2的转录激活能力。通过凝胶迁移实验(EMSA)和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实验检测HNF1α与GLUT2的结合作用。结果过表达HNF1α摄取2-NBDG的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HNF1α和GLUT2基因沉默后细胞对2-NBDG吸收作用减弱,HNF1α基因沉默后GLUT2表达减少。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HNF1α使得肾脏包括GLUT2在内的有关糖转运基因表达水平上升(P<0.01)。过表达HNF1α显著增加GLUT2转录活性,干涉HNF1α可下调GLUT2转录活性。此外,HNF1α可与GLUT2的启动子直接结合。结论HNF1α通过直接结合GLUT2促进其表达,进而调节肾源细胞对葡萄重吸收作用。

  • 标签: 肝细胞核因子1α 葡萄糖转运体2 肾葡萄糖重吸收 转录调节
  • 简介:摘要癫痫是神经系统常见病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葡萄代谢障碍相关机制在癫痫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近年来,与其相关的研究也方兴未艾。本文围绕癫痫患者葡萄代谢紊乱的不同生化机制,包括葡萄转运、糖酵解、糖的有氧氧化、糖原的合成与分解以及糖异生等相关代谢途径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癫痫发生机制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癫痫 葡萄糖代谢 发生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躯体形式障碍(SFD)患者大脑葡萄代谢网络的拓扑变化。方法用2011年10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18例SFD患者[男10例、女8例,年龄(39.5±12.0)岁,病程(3.67±3.20)年;SFD组]、21名健康体格检查者[男13名、女8名,年龄(43.9±8.4)岁;对照组]的18F-脱氧葡萄(FDG)PET图像,建立静息状态下2组的大脑葡萄代谢网络。使用图论的方法计算脑网络的全局参数(标准化聚类系数、标准化最短路径长度、小世界属性和全局效率)和节点参数(聚类系数和介数中心度)。2组脑网络参数间的差异采用重复1 000次的置换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聚类系数和介数中心度定义前20%(18/90)的节点为脑网络的关键(Hub)节点,分析SFD患者Hub节点的改变。结果SFD组患者的脑网络和对照组一样具有小世界属性(σ>1),但标准化聚类系数、小世界属性和全局效率有降低趋势,标准化最短路径长度有增加趋势(P>0.05)。与对照组相比,SFD患者左侧苍白球、左侧杏仁核、左侧楔前叶和右侧角回的介数中心度明显升高(置换检验,P<0.05),左侧颞中回和右侧枕上回的介数中心度明显降低(置换检验,P<0.05);双侧苍白球、双侧丘脑和左侧杏仁核的聚类系数明显降低(置换检验,P<0.05)。SFD组发生改变的Hub节点多数(16/24)位于边缘系统。结论SFD患者的葡萄代谢脑网络拓扑性质发生改变,小世界属性和全局效率呈降低的趋势及Hub节点的改变,导致网络信息传递效率有所降低,功能整合和功能分离的平衡被打破,这为躯体化症状的脑功能异常提供了有效的影像学证据。

  • 标签: 躯体型障碍 代谢网络和途径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脱氧葡萄糖
  • 简介:摘要线粒体是负责细胞能量代谢的细胞器,是葡萄彻底氧化分解合成三磷酸腺苷或转化成脂肪酸等物质的重要场所。其功能障碍与糖尿病的发病有密切关系。线粒体功能由众多蛋白决定,受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精细调节,如磷酸化、乙酰化、琥珀酰化及糖基化等。这些修饰通过调节各种酶的活性影响线粒体代谢葡萄的能力,从而决定血糖稳态,是理解葡萄代谢紊乱的重要切入点。笔者以葡萄代谢为中心阐述线粒体蛋白翻译后修饰的研究进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唾液1,5-脱水葡萄醇(1,5-AG)的检测方法。方法2017年6月至2018年3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招募正常糖代谢(NGT)者和糖尿病患者共100例(NGT 69例,糖尿病31例,男、女各50例),咀嚼Salivette唾液采集管匹配的棉棒收集唾液。采用酶法检测探究检测唾液1,5-AG样本留取及储存方法。采用质谱法检测唾液1,5-AG水平,分析其在NGT和糖尿病患者之间的差异。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法。结果(1)唾液采集前刷牙与否不影响唾液1,5-AG水平;1 min咀嚼40~50、50~60和60~70次采集的唾液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采集后立即检测相比,唾液采集后常温或4 ℃储存2 h检测的唾液1,5-A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与NGT相比,糖尿病患者唾液1,5-AG[(1.17±0.24)比(0.94±0.19)μg/ml,t=4.084]及血清1,5-AG水平[22.0(17.6,28.5)比4.6(2.8,8.2)μg/ml,Z=-5.421]均显著降低(均P<0.05)。唾液1,5-AG水平与血清1,5-AG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528,P<0.05),与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糖化白蛋白均呈显著负相关(分别为r=-0.366、-0.543、-0.444,均P<0.05)。结论唾液采集过程简单,可于常温或4 ℃短时储存。唾液1,5-AG水平可显著区分NGT人群与糖尿病患者,有望成为评估糖尿病患者短期血糖控制水平的补充指标。

  • 标签: 糖尿病 质谱分析 唾液采集 1 5-脱水葡萄糖醇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1型和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增加,国家对糖尿病治疗的投入不断加大,但是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确不尽如人意,以糖化血红蛋白作为评估血糖管理的指标具有一定局限性,所以探索其他有价值的评价指标尤为重要。研究发现,基于持续动态葡萄监测系统计算所得的指标:葡萄目标范围内时间,与平均血糖高度相关,且与糖化血红蛋白呈线性负相关,是评价血糖达标的关键指标。除了评估血糖波动情况,监测葡萄目标范围内时间可以降低1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频率、缩短低血糖持续时间,提高1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还可用于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及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严重程度,对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全面管理均有重要意义。因此,应大力推行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将葡萄目标范围内时间及糖化血红蛋白两项指标结合起来共同评估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情况,提高我国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率。

  • 标签: 糖尿病 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 糖化血红蛋白
  • 简介:摘要葡萄转运体1缺乏综合征是一种由于SLC2A1基因突变导致的罕见神经系统代谢性疾病,临床症状复杂多样,包括早发性癫痫、发育迟滞、运动障碍等,生酮饮食能够有效改善葡萄转运体1缺乏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及预后,并且越早治疗,预后越好。文中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4个方面对葡萄转运体1缺乏综合征进行综述,以提高广大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提高诊断能力,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葡萄糖转运体1缺乏综合征 葡萄糖转运体1型 脑疾病,代谢性 膳食疗法
  • 作者: 常明星 顾天伟 朱大龙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0年第04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院,南京鼓楼医院 210008,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内分泌科 210008,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院,南京鼓楼医院 210008;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内分泌科 210008
  • 简介:摘要大量基础研究已证明,葡萄激酶激活剂(GKA)可不同程度提高葡萄激酶(GK)活性,有效降低血糖,但在临床试验中多数却因降糖效应不佳或不良反应明显而停滞不前。HMS5552作为第4代新型GKA,具备较好的药代动力学及酶动力学特征,在健康受试者及2型糖尿病患者身上均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及耐受性。HMS5552单药治疗可显著降低HbA1c,对胰岛β细胞具有持续保护作用。HMS5552已率先进入Ⅲ期确证性临床研究阶段,目前Ⅲ期试验正在进行中。

  • 标签: 2型糖尿病 葡萄糖激酶激活剂 HMS5552 Dorzagliat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