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悬吊肝脏,于横结肠中部大网膜附着处向左切开网膜,分离切断胃网膜左血管,至胃短血管第二支,清扫第4sb组淋巴结;分离横结肠系膜前叶右侧部分至大网膜完全从结肠离断,显露胰头、十二指肠球部,离断胃网膜右动静脉,清扫第4d、6组淋巴结;从右向左,从下向上剥离胰腺被膜;显露胰腺上缘,分离肝总动脉表面,清扫第8a、12a组淋巴结;分离切断胃左动静脉,沿脾动脉向左分离至胃后血管为止,清扫第7、9、11p组淋巴结;解剖胃小弯区域,离断肝胃韧带,分离胃右动静脉并清扫肝十二指肠韧带的第5、12a组淋巴结;暴露右侧膈肌角,游离至食管裂孔,清扫第1、3组淋巴结。胃肠重建采用直线切割闭合器行BillrothⅡ式吻合,共同开口以倒刺线缝闭。

  • 标签: 胃肿瘤 腹腔镜 胃切除术 淋巴结切除术
  • 简介:摘要我国进展期胃癌占多数,治疗效果仍不容乐观。由于胃周血供来源多、需要多处血管根部处理,解剖分离层次多、范围广,淋巴引清扫区域多、操作复杂,消化道重建选择多样,传统2D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难度大、学习曲线长。随着3D腹腔镜在普外科手术的推广和普及,其立体纵深的全新手术视野,解剖层次更加清晰,操作更加精准,给术者带来全新体验。3D腹腔镜应用于胃癌根治,可以明显缩短术者的学习曲线,尤其在胃癌根治手术中立体脉络化淋巴结清扫、膜解剖指导下的网膜囊切除、完全腹腔镜下消化道重建更显其优势。

  • 标签: 胃肿瘤 腹腔镜 成像,三维 淋巴结切除术
  • 简介:摘 要:本文通过对 JH2X区块前期所钻井录井资料进行研究,总结电性和岩性组合特征,建立该区块地层剖面,为录井卡好取心层位和完钻层位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卡取心 卡完钻
  • 简介:摘 要: 中文摘要:作为当代社会文化传播的重要力量,公益广告在我国已经取得了很大程度的发展。本文 从公益广告的特点和表达形式出发,首先分析了二维动画在公益广告应用的特点; 然后研究了二维动画在公益广告创作中的作用,通过二维动画能够使公益广告有效地传达信息,引起人们的关注; 最后阐述了自己利用二维动画进行环保类公益广告的设计心得。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3D2D腹腔镜在直肠癌根治术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CNKI、WanFang和VIP国内外数据库中比较3D2D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近期疗效的文献,并搜集相关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时间从数据库建立至2019年3月1日。运用Review Manager 5.2软件对相关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1个研究,包含2个随机对照研究(RCT),9个非RCT,共1 169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3D腹腔镜组601例,2D腹腔镜组568例。3D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P<0.00001)、手术时间(P<0.00001)、首次排气时间(P<0.0001)、住院时间(P=0.04)、并发症发生率(P=0.04)、淋巴结获取数目(P<0.00001)均优于2D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中转开腹、环周切缘(CRM)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的漏斗图提示无发表偏倚(P=0.693)。结论与2D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相比,3D腹腔镜同样能够达到直肠癌根治性切除,且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量少、术后并发症低、住院时间短、清扫淋巴结数目多等优势。

  • 标签: 直肠肿瘤 腹腔镜 3D 2D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随着微创理念的普及,腹腔镜手术已成为右半结肠癌根治切除的标准术式。传统的2D腹腔镜手术虽然仍是目前的主流,但随着技术进步,3D腹腔镜手术的发展同样迅猛。相比传统的2D腹腔镜,其最大的特点在于三维立体视觉效果,使得手术的操作更精细,定位更准确。在右半结肠手术中无论是在解剖层面的拓展,Henle干的处理,淋巴结清扫还是消化道重建方面都有一定的优势。由于3D腹腔镜良好的纵深感和距离感,使得初学者能更快的适应镜下的手眼配合,增加术中操作的稳定性和精确性,减少错误操作,缩短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学习曲线。

  • 标签: 结肠肿瘤 腹腔镜检查 成像,三维 右半结肠切除术
  • 简介:摘要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金标准,要求是直视下锐性分离,将直肠连同直肠固有筋膜包被的脂肪组织、神经血管和淋巴结整体完整切除。强调脏壁层之间锐性分离,而膜解剖理论与其不谋而合。外科膜解剖概念的提出,明确了人们常说的"间隙"或"层面",结合腹腔镜放大作用和3D腹腔镜的纵深感,将膜解剖应用于直肠手术,对系膜认识更加深刻,辨认盆底自主神经更加有效。腹膜筋膜融合退化后,在直肠后方形成疏松结缔组织所填充,在S4椎体前方融合增厚形成Waldeyer筋膜,同时将直肠后方间隙分为上方的直肠后间隙和下方的肛提肌上间隙。直肠侧方的膜解剖的关键结构是侧韧带,侧韧带正好是直肠系膜固有筋膜"门",由髂内动脉发出的直肠中动脉,盆丛发出的直肠支与及淋巴管共同形成。Denonvilliers筋膜是腹膜的融合产物,是直肠前方膜解剖关键结构。保留Denonvilliers筋膜对降低直肠癌术后排尿和性功能障碍发生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切开腹膜返折如位于最低处标志性"卫"氏线后方,则进入Denonvilliers筋膜的后方,可保留Denonvilliers筋膜。

  • 标签: 直肠肿瘤 腹腔镜 肠系膜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膜解剖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机器人与3D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D2根治术的近期疗效,以及在不同体质指数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病例纳入标准:(1)术前均经胃镜活检证实胃癌,肿瘤位置适合行远端胃癌D2根治术;(2)经影像检查无肝、肺、腹腔等远处转移,无肿瘤直接侵犯胰腺和结肠;(3)术后病理分期Ⅰ~Ⅲ期;(4)手术期间无中转开腹或更换术式;(5)临床病理资料完整。排除合并严重慢性基础疾病或其他恶性肿瘤者、肿瘤侵犯其他器官及远处转移者、以及胃良性肿瘤或胃肠间质瘤及复发性胃癌的患者。根据以上标准,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于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学部接受3D腹腔镜或机器人辅助下远端胃癌D2根治术的531例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其中采用3D腹腔镜者344例(3D腹腔镜手术组),男性250例,女性94例,体质指数≥25.0 kg/m2者66例(19.2%),体质指数<25.0 kg/m2者278例(80.8%);采用机器人者187例(机器人手术组),其中男性122例,女性65例,体质指数≥25.0 kg/m2 69例(36.9%),体质指数<25.0 kg/m2者118例(63.1%)。两组基线资料及肿瘤病理学特征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以及不同体质指数亚组间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病理特征以及术后并发症率等指标。结果与机器人手术组比较,3D腹腔镜手术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更多[(29.1±12.4)枚比(25.2±9.0)枚,t=4.238,P<0.001],术后住院时间更短[M(范围):8.0(7.0~10.0) d比10.0(9.0~11.0) d,Z=-6.205,P<0.001],手术费用[(3.6±1.1)万元比(6.2±3.5)万元,t=-9.727,P<0.001]和住院总费用[M(范围):8.6(7.5~10.0)万元比12.8(11.7~14.1)万元,Z=-15.997,P<0.001]均较少,但首次排气时间偏晚[(3.9±1.0) d比(3.4±1.2) d,t=4.271,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D腹腔镜手术组与机器人手术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率[10.8%(37/344)比12.8%(24/187),χ2=0.515, P=0.473]以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2.0%(7/344)比3.2%(6/187),χ2=0.294, P=0.5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体质指数<25.0 kg/m2组中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减少基线偏倚;相比机器人手术组,3D腹腔镜手术组术中低于50 ml出血量的比例更高[26.7%(31/116)比8.6%(10/116),χ2=13.065,P<0.001],淋巴结清扫数目更多[(30.3±12.2)枚比(25.3±9.5)枚,t=-3.192,P=0.002],术后住院时间更短[M(范围):9.0(7.0~10.0) d比10.0(9.0~11.0) d,Z=-4.275,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他围手术期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体质指数≥25.0 kg/m2组中,相比机器人手术组,3D腹腔镜手术组术中超过200 ml出血量的患者比例更高[18.2%(12/66)比1.4%(1/69),χ2=10.853,P=0.001],但术后住院时间偏短[M(范围):8.0(6.0~10.0) d比9.0(8.0~10.5) d,Z=-3.039,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围手术期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3D腹腔镜和机器人下行远端胃癌D2根治术均安全可行,近期疗效相当。

  • 标签: 胃肿瘤,远端 机器人手术 腹腔镜,三维成像系统 D2根治术 疗效,近期
  • 简介:摘要全身麻醉和睡眠在表型、脑电生理、脑功能影像以及神经网络调节机制等诸多方面均有相似的表现,但其机制尚不清楚。P2X7受体(P2X7 receptor, P2X7R)存在于睡眠觉醒环路某些神经元群体中,并影响睡眠觉醒状态,因此探讨P2X7R在全身麻醉引起意识消失发挥的作用。文章总结了P2X7R在睡眠觉醒环路中所起到的促进作用是通过Panx-ATP-P2X7R-睡眠调节物质(sleep regulatory substances, SRS)通路实现的,为未来研究P2X7R在全身麻醉引起意识消失的机制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 标签: P2X7受体 睡眠觉醒环路 麻醉 睡眠调节物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睡眠质量的好坏对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产生直接影响,人格倾向与睡眠质量之间有显著关系,前者能够对后者产生重要的影响。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形式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情况及D型人格发生状况,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问卷调查采用D型人格量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结果显示D型人格组睡眠质量各维度得分均高于非D型人格组;除催眠药物使用外,两组睡眠质量其他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碍可能与D型人格有关,制订干预方案时需考虑人格特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报道1例由IQSEC2基因变异所致的X连锁精神发育迟缓患儿,并分析IQSEC2基因的致病变异。方法先证者为男性,1岁6月龄,以"精神发育迟缓伴双眼内斜视"为主要表现。提取患儿及其双亲外周血DNA物,应用全外显子基因组测序法检测相关基因变异,并通过Sanger测序法验证。对可疑变异进行生物信息学预测。结果经全外显子基因组测序分析发现,患儿IQSEC2基因第12外显子存在一个c.3163C>T (p. Arg1055*)杂合无义变异,该变异为国内未见报道的新发变异。c.3163C>T(p.Arg1055*)变异经Mutation Taster、PROVEAN、SIFT等变异预测软件预测,结果均提示为有害变异,并经HomoloGene及BLAST系统分析IQSEC2基因编码蛋白第1055位Arg在哺乳动物及无脊椎动物中均高度保守,该氨基酸的提前终止编码可严重影响PH结构域(951-1085)的形成进而导致IQSEC2蛋白完整性严重破坏。同时经UCSF chimera软件对蛋白3D结构建模分析发现,该氨基酸的提前终止编码可导致编码蛋白结构中α螺旋、β折叠及无规卷曲等蛋白二级结构丧失,空间结构严重变形,原有功能丧失。结论IQSEC2基因c.3163C>T(p.Arg1055*)变异可能为该患儿罹患X连锁精神发育迟缓的致病原因。

  • 标签: IQSEC2基因 X连锁全面发育迟缓病 新发变异 无义变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脱氧-D-葡萄糖对血管瘤生长抑制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影响效果。方法采用组织块移植法建立40只BALB/c血管瘤裸鼠,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只。观察组腹腔注射2-脱氧-D-葡萄糖(500 mg/kg),对照组腹腔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g/kg),两组均肌注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0.1 mg。7 W后对比两组BALB/c血管瘤裸鼠移植瘤瘤体体积、阳性细胞指数、VEGF及其受体表达水平、病理组织切片、CD3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结果0 W时,对照组和观察组移植瘤瘤体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5、7 W后,观察组移植瘤瘤体体积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 W:(0.12±0.01)cm3比(0.15±0.02)cm3,3 W:(0.10±0.02)cm3比(0.18±0.01)cm3,5 W:(0.08±0.01)cm3比(0.23±0.01)cm3,7 W:(0.05±0.01)cm3比(0.30±0.01)cm3,t值分别为1.70、1.72、1.73、1.75,P值均<0.05];对照组与观察组在不同时间段(0、1、3、5、7 W)移植瘤瘤体体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11和2.00,P值均<0.05)。0 W时,观察组与对照组阳性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3、5、7 W时,观察组阳性细胞计数均小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 W:(28.85±1.08)%比(37.40±1.10)%,3 W:(26.10±1.10)%比(42.55±1.15)%,5 W:(23.30±1.12)%比(48.14±1.16)%,7 W:(19.65±1.05)%比(52.00±1.00)%,t值分别为1.85、1.93、2.11、2.21,P值均<0.05];对照组和观察组在不同时间段(0、1、3、5、7 W)阳性细胞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45、2.24,P值均<0.05)。0 W时,观察组和对照组VEGF及其受体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3、5、7 W时,观察组VEGF及其受体表达水平均小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EGF:1 W:(17.34±1.08)μg/mL比(27.33±1.07)μg/mL,3 W:(15.10±1.12)μg/mL比(35.10±1.10)μg/mL,5 W:(12.87±1.11)μg/mL比(44.82±1.08)μg/mL,7 W:(9.89±1.21)μg/mL比(55.25±1.05)μg/mL,t值分别为1.85、2.02、2.21、2.40,P值均<0.05;VEGF受体:1 W:(20.28±1.02)μg/mL比(27.72±1.08)μg/mL,3 W:(17.46±1.04)μg/mL比(33.69±1.11)μg/mL,5 W:(13.61±1.05)μg/mL比(40.34±1.16)μg/mL,7 W:(8.87±1.03)μg/mL比(48.87±1.13)μg/mL ,t值分别为1.82、1.93、2.17、2.33,P值均<0.05];对照组和观察组的VEGF及其受体表达水平在不同时间段(0、1、3、5、7 W)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VEGF:F值分别为2.58、2.24,P值均<0.05;VEGF受体:F值分别为2.57、2.24,P值均<0.05)。病理组织切片结果及CD31免疫组化染色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红细胞数量、阳性细胞数量都相对较少。结论2-脱氧-D-葡萄糖能够抑制血管瘤生长,下调VEGF及其受体表达水平,减少新生血管形成。

  • 标签: 2-脱氧-D-葡萄糖 血管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肿瘤患者的血清维生素D水平及发生肿瘤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收集2016年7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于天津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合并肿瘤患者205例作为肿瘤组,并选择同期住院不合并肿瘤的2型糖尿病患者205例作为非肿瘤组,对两组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白蛋白、总胆固醇、钙、磷、体重指数、吸烟、饮酒、尿微量白蛋白、尿蛋白定量、肌酐、尿酸、总胆红素、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甘油三酯进行比较。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2型糖尿病合并肿瘤的独立危险因素,评价危险因素对2型糖尿病合并肿瘤的预测价值。结果与非肿瘤组相比,肿瘤组25(OH)D3水平较低(Z=-5.061,P<0.001),年龄较大(Z=-7.201,P<0.001),糖化血红蛋白较高(Z=-3.434,P=0.001),男性比例较低(χ2=6.103,P=0.013),糖尿病病程较长(Z=-2.138,P=0.033),血清白蛋白(Z=-3.448,P=0.001)、总胆固醇(Z=-2.845,P=0.004)、钙(Z=-2.007,P=0.045)、磷(Z=-2.287,P=0.022)降低,两组体重指数、吸烟、饮酒、尿微量白蛋白、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尿酸、总胆红素、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甘油三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5(OH)D3(OR=0.931,95% CI:0.890~0.972)、HbA1c(OR=1.178,95% CI:1.040~1.335)、年龄(OR=1.087,95% CI:1.054~1.121)、性别(OR=1.766,95% CI:1.020~3.056)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肿瘤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下面积为0.783,95% CI:0.734~0.832(P<0.001)。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肿瘤患者血清25(OH)D3水平降低,且低血清25(OH)D3、高龄、女性、高糖化血红蛋白与2型糖尿病患者肿瘤发生风险增加独立相关。

  • 标签: 2型糖尿病 肿瘤 25羟维生素D3
  • 简介:【摘要】考虑 JLHA2X/GIA-1035/75钢芯铝合金型线展放是国内首次采用,该导线的特点是输送能力大,电晕小,表面特别光滑。若采用常规的器具可能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本文根据在展放过程中需采用的导线卡线器、双联网套以及牵引头分别试验,明确试验设计的思路、试验方法等,并在试验的基础上明确其所使用的工器具,并最终确定能否达到施工技术要求。

  • 标签: 钢芯铝合金型线 施工器具 展线 卡线器 试验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Lnc-DQ通过调控P2X7受体在肝癌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形成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从人肝癌组织中分离出巨噬细胞,经过不同处理后使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检测巨噬细胞中Lnc-DQ的表达量;免疫印迹法检测巨噬细胞中P2X7、CD206和肝精氨酸酶(Arg)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分泌的白细胞介素(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巨噬细胞过表达Lnc-DQ后,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CD206和Arg蛋白显著增多(t=0.548,F=0.013,P值均<0.05)。过表达对照组培养基上清中IL-6、TNF-α的浓度分别为(9.68±1.17)和(3.46±0.24) mg/L,过表达组细胞分泌IL-6、TNF-α的浓度分别为(11.05±2.68)和(1.31±0.11) mg/L,过表达组分泌IL-6的量显著增高,TNF-α含量则显著降低(t=0.713,F=0.339, P值均<0.05)。过表达Lnc-DQ组巨噬细胞P2X7蛋白表达量显著上调(t=0.029,F=0.014,P值均<0.05)。CCK-8检测结果也证实,过表达Lnc-DQ能促进巨噬细胞的活化。结论巨噬细胞中Lnc-DQ的上调,可促进巨噬细胞分泌抗炎因子,促进静息态的巨噬细胞的活化,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P2X7受体,促进巨噬细胞的M2型极化来实现。

  • 标签: 肝癌 P2X7受体 Lnc-DQ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阐明P2X4信号轴对用6-羟基多巴胺(6-OHDA)成功诱导的帕金森病雄性大鼠模型黑质中铁代谢的影响。方法将120只雄性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6-OHDA组(帕金森病组)、携带P2X4基因病毒(P2X4-positive intervention,P2X4-PI)组、P2X4基因空载病毒(P2X4-negative control,P2X4-NC)组、P2X4-PI+6-OHDA组(先注射P2X4基因病毒,2周后注射6-OHDA)以及P2X4-NC+6-OHDA组(先注射空载基因病毒,2周后注射6-OHDA),共6组,每组20只。应用脑立体定位仪分别将上述相应的分组药品定位注射于大鼠左侧黑质。造模完成2周后进行行为学实验,筛选出合格大鼠模型,并进一步通过平衡杆实验评价各组大鼠的始动性及平衡能力。将造模完成且合格的大鼠模型断头取脑,留取脑组织,进行相关处理后保存备用。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6组大鼠左侧黑质中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的变化以及P2X4嘌呤受体(P2X4R)、二价金属离子转运体1(DMT1)、膜铁转运蛋白1(FPN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7 942.0±461.6)相比,帕金森病组(4 724.0±261.1,t=13.17,P<0.01)和P2X4-NC+6-OHDA组(4 470.0±228.9,t=14.21,P<0.001)大鼠左侧黑质中TH阳性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P2X4-PI+6-OHDA组(2 493.0±371.6,t=8.092,P<0.01)大鼠左侧黑质中TH阳性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显著少于P2X4-NC+6-OHDA组。蛋白质印迹结果显示:与对照组(1.723±0.146、1.369±0.107、1.020±0.059)相比,帕金森病组(2.107±0.070,t=4.368,P<0.05;1.733±0.117,t=4.245,P<0.05;0.783±0.042,t=5.795,P<0.01)和P2X4-NC+6-OHDA组(2.104±0.110,t=4.326;1.737±0.073,t=4.291;0.804±0.037,t=5.282;均P<0.05)大鼠左侧黑质中P2X4R、DMT1蛋白表达水平上升,FPN1蛋白表达水平下降;与P2X4-NC+6-OHDA组相比,P2X4-PI+6-OHDA组(2.875±0.170,t=8.770;2.845±0.180,t=12.92;0.550±0.040,t=6.216;均P<0.01)大鼠左侧黑质中P2X4R、DMT1蛋白表达水平上升,FPN1蛋白表达水平下降。结论P2X4基因过表达可使大鼠中脑黑质中的DMT1表达上调、FPN1表达下调,从而导致中脑黑质中铁元素的沉积,可能进而对多巴胺能神经元造成损伤,最终对帕金森病的发生和发展产生影响。

  • 标签: 帕金森病 P2X4嘌呤受体 二价金属离子转运体1 膜铁转运蛋白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