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拷贝数,分析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与血清免疫标志物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血清样本中HBV-DNA含量;同时酶联免疫吸附(ELISA)检测HBV血清标志物(HBVM),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HBsAg(+)HBeAg(+)HBcAb(+)组(大三阳组)和HBsAg(+)HBeAg(+)组HBV-DNA阳性率分别为96.1%(298/310)和96.6%(28/29),病毒含量为1.85×108copies/ml;HBsAg(+)HBeAb(+)HBcAb(+)组(小三阳组)和HBsAg(+)HBcAb(+)组患者血清HBV-DNA阳性率分别为44.2%(80/181)和82.9%(31/41),病毒含量为4.8×106copies/ml。血清中HBeAg与HBVDNA含量密切相关。结论荧光定量PCR在乙肝的诊断、判断传染性强弱及评价抗病毒治疗效果方面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荧光聚合酶链反应 HBV-DNA
  • 简介:目的用荧光定量PCR(FQ-PCR)对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进行检测,并探讨其临床实际应用价值。方法用FQ-PCR检测HBV-DNA;用ELISA检测HBV标志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结果外周血检测表明:HBV-e抗原阳性和HBV-e抗体阳性的乙型肝炎患者,HBV-DNA检测阳性率分别为98.0%和45.7%,含量分别为10^7.23±2.67和10^4.56±1.47拷贝/ml;临床各组别中,急性肝炎组HBV-DNA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别(P<0.01);对慢性乙型肝炎,干扰素治疗组显示:对低拷贝量(<10^6拷贝/m1)的疗效尚可.对高拷贝量(≥10^6拷贝/m1)的疗效较差;拉米夫定治疗组表明:低拷贝量组略好于高拷贝量组,前3个月疗效比较好,但从第4个月皆开始出现耐药株,在治疗1年时发生率可达22.6%。治疗结束后6个月和12个月复查结果表明:拉米夫定治疗组复发率明显高于干扰素治疗组。结论实时FQ-PCR可及时、准确的自动化检测出标本中拷贝数量,灵敏度、特异性、重复性明显优于RT-PCR,它对乙型肝炎的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调整和疗效预期具有比较好的实用价值。

  • 标签: FQ-PCR HBV DNA 治疗 干扰素 拉米夫定
  • 简介:(江苏省赣榆县疾控中心皮防所检验科江苏赣榆222100)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赣榆地区568例初诊为男性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NGU)尿道分泌物、前列腺液、精液三种不同标本UU和CT的检测阳性率。方法运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568例男性NGU的尿道分泌物、前列腺液和精液进行检测。结果尿道分泌物标本中UU、CT、UU+CT的阳性率分别为47.71%、29.58%和7.04%;前列腺为35.04%、19.72%和4.75%;精液为32.92%、17.25%和3.52%。尿道分泌物与精液、前列腺液相同项目检测阳性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精液与前列腺液之间检测的阳性率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道分泌物检测的UU、CT阳性率均最高,不同种类的标本检测的结果迥异,所以临床上检测男性生殖道UU、CT应首选尿道分泌物。

  • 标签: 荧光定量PCR NGU 解腺支原体 沙眼衣原体 男性中图分类号R69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2-2066-01
  • 简介:目的:探讨乙肝表面抗原(HBsAg)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呈灰区、弱阳性样本采用荧光定量PCRFQ-PCR)的复检情况。方法:选取2012-01-2014-12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为研究对象,将献血者分为3组,A组:ELISA检测HBsAg阴性(S/CO〈0.3)标本200例;B组:ELISA检测HBsAg灰区(0.7≤S/CO〈1)标本792例;C组:ELISA检测HBsAg弱反应性(1≤S/CO〈3)标本417例。结果:B组FQ-PCR复检21例(2.65%)HBV-DNA浓度〉100IU/ml;C组FQ-PCR复检20例(4.80%)HBV-RNA浓度〈100IU/ml;ELISA双试剂灰区HBV-DNAFQ-PCR阳性率高于单试剂灰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双试剂弱反应性HBV-DNAFQ-PCR阳性率与单试剂弱反应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LISA检测HBsAg为灰区、弱反应性标本存在一定的HBV-DNA阳性标本漏检和误诊,这部分血样采用FQ-PCR检测可提高输血安全,避免血源浪费。

  • 标签: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弱反应性 乙肝表面抗原 荧光定量PCR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ELISA检测抗-HCV灰区、弱反应标本与FQ-PCR检测结果研究报告。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8月本院收治的手术、输血治疗患者503例,按照ELISA检测抗-HCV结果分为I组阴性(n=138),Ⅱ组灰区(n=287),Ⅲ组弱反应性(n=78)。对研究所选患者行FQ-PCR二次检测,对其结果进行对比。结果I组,Ⅱ组,Ⅲ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有33例患者,Ⅲ组有65例患者出现HCVRNA浓度大于1000IU/ml;ELISA检测抗-HCV双试剂灰区的HCVRNAFQ-PCR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单试剂灰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弱反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独采用ELISA检测抗-HCV可出现漏诊、误诊情况,需采用FQ-PCR检测提高诊断准确率,为医师提供有效依据。

  • 标签: ELISA检测 抗-HCV 灰区 弱反应标本 FQ-PCR检测
  • 简介:【背景】小麦叶疫病菌于20世纪60年代入侵我国后,迅速传播扩散并在局部区域造成严重危害,对我国小麦的健康发展构成了巨大威胁。【方法】设计出检测小麦叶疫病菌的特异性引物,建立快速检测该病菌的PCR方法。用真菌通用引物ITS4/ITS5对小麦叶疫病菌进行PCR扩增,将扩增产物进行克隆和测序,使用DNAMAN软件设计出检测该病菌的特异性引物LJY1和LJY2,优化PCR反应体系。【结果】建立了该病菌的PCR检测方法,PCR反应体系:25mmol·L^-1MgCl22.5μL,10mmol·L^-1dNTP1.0μL,10μmol·L^-1引物各0.5μL,DNA模板8ng,最佳退火温度57.6℃。【结论与意义】该方法可以准确地将小麦叶疫病菌与其他链格孢属的真菌区分开。本研究结果为小麦叶疫病的快速检测提供了依据,能够有效防止该病菌在小麦进出口贸易中传入我国。

  • 标签: 小麦叶疫病菌 PCR 体系优化 引物LJY1和LJY2
  • 简介:摘要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精确度高、检测范围宽、重复性好优势,本文就其方法对水体中的微囊藻进行检测

  • 标签: 荧光定量PCR 微囊藻毒素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对阴道细菌检测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及细菌培养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以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4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分别行PCR检测及细菌培养,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率。结果PCR检测的阳性检出率为83.33%,明显高于细菌培养的61.81%(P<0.05),PCR检测的加特纳菌检出率为75.69%,显著高于细菌细菌培养的46.53%(P<0.05)。结论在阴道细菌检测中采用PCR具有检出率高、操作简便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阴道细菌检测 PCR 细菌培养法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开展PCR产物酶联免疫检测应用于乳腺癌病人检验中的作用。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期间,开展医治的疑似乳腺癌病人共50人作为研究目标,对50名疑似乳腺癌病人开展PCR产物酶联免疫检测方法,并通过病理学开展检验,将病理检验结果作为参照金标准,把PCR产物酶联免疫的检查结果,对比开展手术病理学的检查结果,观察对比应用PCR产物酶联免疫检测方法于临床检验工作中的有效性。结果:通过结果可以看出,PCR产物酶联免疫检测方法应用于乳腺癌病人的诊断分析敏感度达到了80.00%,特异性达到了80.00%,准确性达到了80.00%,误诊比例和漏诊比例分别为20.00%。结论:PCR产物酶联免疫检测方法应用于临床检验工作中有着良好的效果,在乳腺癌的检测诊断中有着一定的应用价值。

  • 标签: PCR产物 酶联免疫检测法 临床检验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建立染料荧光定量PCR检测恙虫病东方体。方法根据恙虫病东方体56kD外膜蛋白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染料(SYBRgreenI)实时荧光定量PCR,评估其灵敏性及特异性;并对恙虫病东方体鸡胚培养物、东方体感染小白鼠脏器标本以及恙虫病病人血样等多种样本进行检测。结果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的循环阈值(Ct)与模板拷贝数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灵敏性评估显示20¨l体系单PCR反应管靶基因大于28个拷贝即可被有效检测,最低检出浓度为2拷贝/¨l,比普通PCR检测方法提高1~2个数量级,并且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建立的SYBRI染料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与立氏立克次体R株等其他5种立克次体,以及被检测的其他几种病原菌DNA模板均不发生特异性扩增;用建立的染料对东方体鸡胚培养物、东方体感染动物脏器,以及采集的现场恙虫病病人血样共59份标本进行检测,其中57份检出阳性。用该定量PCR检测恙虫病东方体实验感染小鼠的血、脾脏、肾脏、肝脏标本,结果脾脏中东方体检出量最多,肝脏和肾脏次之,血中的恙虫病东方体量较低。结论本研究建立荧光定量PCR方法均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适合各种样本中东方体的快速检测,可用于实验室的快速诊断。

  • 标签: 恙虫病 荧光定量PCR法 SYBRgreenI染料法
  • 简介:目的:用荧光定量RT-PCRFQ-RT-PCR检测消化系统肿瘤患者mdr-1基因的表达,以了解该基因的表达水平。方法:用荧光定量RT-PCRFQ-RT-PCR)方法。结果:75例本中mdr-1基因表达阳性率为37.3%(28/75),mdr-1基因平均表达量为10^4.88±1.15拷贝/ml。结论:FQ-PCR方法检测mdr-1基因表达具有简便,准确,特异性强,可定量等优点,对化疗方法的制定,疗效的预测及考察有重要指导作用。

  • 标签: 荧光定量检测 RT-PCR MDR-1基因 基因表达 消化系统肿瘤
  • 简介:Thepurposeofthestudyistoestablishafluorescencequantitativereversetranscriptionpoly-merasechainresponse(FQ-RT-PCR)methodforthequantitativedeterminationofIL-2mRNAandIL-4mRNAinThcells,withwhichtheThcellsstatusofthepatientswithgynaecologicaltumorsandchronicrenalfailure(CRF)canbeanalyzed.IL-2cDNAandIL-4cDNAwereprepared,andtheplasmidpMD18carryingIL-2cDNAorIL-4cDNAfragmentwasconstructedandclonedasthetemplateforquantitativedetermination.Theprimersandprobeslabelledwith6-carboxy-fluorescein(FAM)and6-carboxy-tetrarnethylrhodamine(TAMRA)wereprepared,andtheexperimentalconditionswereoptimizedtosetuptheFQ-RT-PCRmethodforquantitativedeterminationofIL-2mRNAandEL-4mRNA.Thcellsenrichedfromperipheralbloodmononuclearcells(PBMCs)of20healthyvolunteers(HVs),16gynaecologicalbenign(GB)cases,18gynaecologicalmalignant(GM)tumorcasesand16chronicrenalfailure(CRF)patientsweretestedforIL-2mRNAandIL-4mRNAbyFQ-RT-PCR.Thehouse-keepinggeneβ-actinwasusedastheinternalcontrolgeneoftheexperiment.Thestandardcurveforlogconcentrationofseriesofquantitativetemplatesvsthresholdcycle(CT)wasestablishedbylinearregression,andthelinearrangewas102-107copies/μl.TheimprecisiontestshowedtheCVofinter-assayandintra-assayofahighcontentsamplebyFQ-RT-PCRwere7.8%and12.5%,respectively.TheCVofinter-assayandintra-assayofalowcontentsamplewere10.8%and19.5%,respectively.TheIL-2mRNAexpressionsinThofthepatientswithgynaecologicalmalignanttumor(comparedwiththeHVsandthepatientswithgynaecologicalbenigndisease)andinThoftheCRFpatients(comparedwiththeHVs)weredeclinedsignificantlyandatthesametimetheIL-4mRNAexpressionincreasedsignificantly(P<0.001).Asimple,sensitiveandaccurateFQ-RT-PCRmethodforthequantitativedetectionofIL-2mRNAandIL-4mRNAhasbeenestablished.TheIL-2mRNAandIL-4m

  • 标签: IL-2 IL-4 MRNA 定量测定 FQ-RT-PCR法 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MIA检测HBV-M与RealTime-PCR检测HBV-DNA相关性。方法分析2557份血清标本的HBV-M与HBV-DNA。结果见表1。结论CMIA检测HBV-M与RealTime-PCR检测HBV-DNA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不能相互替代。

  • 标签: CMIA HBV-M RealTime-PCR HBV-DNA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在麻疹病毒检测中的应用。方法:由本市各医院采集并送至本中心接受麻疹病毒检测的50例疑似麻疹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标本均采用ELISA和RT-PCR进行麻疹病毒检测。对比两种检测方式在不同出疹时间段所取标本的阳性率、检测水平。结果:在50例疑似麻疹患者中,ELISA检测麻疹病毒IgM抗体阳性22例,IgM抗体阴性28例,阳性率为44.00%;RT-PCR检测,麻疹病毒IgM抗体阳性26例,IgM抗体阴性24例,阳性率为52.00%,两种检测方式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出疹第1天收集的标本,采用ELISA检测阳性率为60.00%,采用RT-PCR检测阳性率为80.00%。随着患者采样时间不断改变,两种检测方式的阳性率均逐渐降低,两种方法检测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0例麻疹疑似患者同一时间段采集血清和咽拭子标本,24例患有免疫史,不伴随有免疫史亦或者是不详的共26例。结论:RT-PCR适用于出疹时间在2d之内疑似麻疹患者的临床诊断中,而ELISA法则适合使用在出疹时间在2d或以上疑似麻疹患者的临床检测中。

  • 标签: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 麻疹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培养、夹层杯用于结核杆菌检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攸县人民医院在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期间收治的208例临床诊断为肺结核、肺部感染、咳嗽、咯血的患者,采集患者痰液标本后分别进行PCR、痰培养、夹层杯涂片试验技术检测,比较三种技术阳性检出率及检测时间。结果PCR技术对结核杆菌阳性检出率40.87%,痰培养检出率23.08%,夹层杯痰涂片检出率19.23%;PCR技术检出率高于夹层杯涂片、痰培养(P<0.05),痰培养检出率略高于夹层杯涂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样本进入实验室到发出报告时间,夹层杯涂片PCR技术明显短于痰培养,且夹层杯涂片时间短于PCR技术(P<0.05)。结论 PCR技术、培养、夹层杯涂片检测结核杆菌均有一定价值,其中夹层杯涂片PCR技术检测时间短、检出率高,且夹层杯涂片检测时间更短,但夹层杯涂片检出率略低,故需要临床更进一步研究。

  • 标签: PCR技术 培养法 夹层杯涂片法 结核杆菌
  • 简介:PCR检测141例乙肝血清学标志阳性病人宁国县人民医院(242300)兰必荣,赵淑敏,黄治平,程泽平1资料和方法对健康人群3570人(银行680人、医院560人、税务320人、商业750人、工厂1260人)经反向间接血凝试验(RPHA)检测HBsA...

  • 标签: PCR法 乙肝 HBSAG 血液学检验 乙型肝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实时荧光PCR检测儿童手足口病病毒的效果。方法:选取我中心疑似110例手足口病患儿为观察对象,分别行实时荧光PCR吞咽NDA测序检测,以病毒分离培养结果为标准,观察检查精准度。结果:以病毒分离培养确诊为标准,实时荧光PCR检测精准度较高。结论:实时荧光PCR检测儿童手足口病病毒精准度较高。

  • 标签: 实时荧光PCR 手足口病 病毒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