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损伤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对本组368例患者着重加强病情观察和对其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护理干预,提高了患者生命质量,减少了护理并发症和致残率。结论实施科学的护理,对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急性颅脑外伤 护理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身体健康的要求不断提高,这就让医疗行业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致力提高医疗保健的质量。在此之中,对于脑 ICU患者进行人工气道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对脑 ICU患者的人工气道护理不仅能使患者的身体健康得到保障,而且还能进一步的将人工气道护理形成一套完善的护理体系,这将极大程度的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 标签: 脑科 重症监护病房 人工气道 护理
  • 简介:摘要糖尿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一种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主要是由于血中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导致血糖过高,从而引起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近年来,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为此,有必要对糖尿病的护理的有关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 标签: ICU 糖尿病 护理
  • 简介:摘要自十九世纪中期,佛罗伦斯•南丁格尔(FlorenceNightingale)开创护理事业以来,护理模式从基本需要护理模式转变为功能制护理模式,再转变为责任制护理模式,如今,系统整体护理模式成为主流。系统整体护理模式所强调的“以人为本”正是优质护理的核心。ICU里病人的病情重,医疗风险高,易造成医患关系紧张,这些对护理工作者的专业技能和工作态度都是极大的挑战。将这些挑战处理好,即实践了优质护理的核心内容。如果没有优质护理服务,ICU里危重症患者的生命安全将不能得到可靠的保障。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ICU 医患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急诊ICU病房中应用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在2018年2月到2019年2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急诊患者中选取5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27例。对参照组行常规护理管理,对实验组行风险管理。分析2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和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相比于参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较高,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实验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7.41%(2/27)明显低于参照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9.63%(8/27),经对比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在急诊ICU病房中应用风险管理,将各种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予以降低,护理质量明显提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风险管理 急诊科 ICU
  • 简介:目的针对综合护理干预在ICU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深入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ICU收治的危重症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将所选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措施进行干预,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ICU综合征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通过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后,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对比中,观察组患者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ICU综合征发生率比较中,观察组患者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ICU危重症患者给予综合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病情恢复,减少住院时间,并且能够有效的降低住院费用,为患者减轻经济负担,并且能够有效的降低ICU综合征的发生率,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因此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 标签: ICU危重症患者 综合护理干预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急诊 ICU 病房中应用风险管理的效果。 方法 : 在 2018 年 2 月到 2019 年 2 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急诊患者中选取 54 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 27 例。对参照组行常规护理管理,对实验组行风险管理。分析 2 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和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 结果: 相比于参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较高,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显著( p < 0.05 );实验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 7.41% ( 2/27 )明显低于参照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 29.63% ( 8/27 ),经对比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显著( p < 0.05 )。 结 论 : 在急诊 ICU 病房中应用风险管理,将各种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予以降低,护理质量明显提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风险管理 急诊科 ICU
  • 简介:摘要:目的:对呼吸ICU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进行临床分析。方法:与2023年2月-2024年2月随机抽取呼吸50例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及ICU50例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进行分析,根据科室的不同将患者分为2组,分别命名为呼吸科组和ICU组。对两组患者的发病情况进行分析,并分析菌株分布情况,对患者的高危因素进行探讨。结果:光滑假丝酵母菌、白念珠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是主要菌株分布情况;肺结核和重症肺炎是呼吸患者的主要疾病;呼吸衰竭和重症肺炎则是ICU患者的主要疾病。高危因素发生率统计发现呼吸低于ICU,治愈率统计发现呼吸高于ICU,存在显著差异和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呼吸患者真菌感染率相比ICU患者发生率较高,而呼吸患者的预后效果高于ICU,需要临床中加强重视,并采取相关方法进行控制。

  • 标签: ICU 呼吸科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产科、ICU联合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A组实施常规的产科治疗,B组采取产科、ICU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总临床疗效率以及手术结果。结果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输红细胞悬液量、产后出血量以及子宫切除率均低于A组患者,B组的总临床疗效率、止血成功率均优于A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符合统计学理论(P<0.05)。结论通过联合产科、ICU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总临床疗效率,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止血成功率以及降低子宫切除率,从而提升产妇的生存率,在临床上值得大力推广1。

  • 标签: 产科 ICU 难治性产后出血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护理模式在ICU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为临床提供一定的经验。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5年8月200例在我院ICU住院的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全护理模式在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中的作用。结果经临床治疗和全护理后,200例患者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185例患者的病情好转,15例患者死亡。结论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实施全护理模式,可提高肺部感染的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标签: 脑出血 肺部感染 全科护理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基于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ICU新入护士培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在综合ICU护理工作的新入护士的20名为研究读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10例。观察组的护士建立医护一体化培训组的方式,对照组的护士采用常规的培训方式。结果观察组护士的护理理论知识和护理技能考核成绩都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医护一体化培训护理模式,不仅提高了ICU新入护士的综合能力,提高ICU护理工作质量,大大降低了医疗纠纷的风险。

  • 标签: ICU 新入科护士 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 检测呼吸ICU患者肌钙蛋白I含量并结合其临床症状以及需要接受的治疗探讨肌钙蛋白I对于开展呼吸ICU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研究对象选择2020年3月至2020年12月我院呼吸ICU住院的100例患者,入院后采用化学免疫分析仪检测其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CK)以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记录结果,统计肌钙蛋白I升高的阳性患者和阴性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预后情况。结果 120例患者中,肌钙蛋白I升高的有64例[(0.89±0.12)ng/mL],正常的56例[(0.13±0.02)ng/mL];升高组CK、CK-MB检测值分别为(162.32±17.26)U/L和(32.27±3.19)U/L,显著较正常组患者的(69.21±13.19)U/L和(13.86±3.25)U/L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肌钙蛋白I ICU重症治疗 呼吸科 预后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临床培训对各专科ICU护士核心能力、ICU知识和技能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2—3月北京朝阳医院在各专科ICU工作的32名护士进行ICU临床培训,分别于培训前及培训后1个月应用ICU护士专业核心能力调查表评估ICU护士的核心能力(掌握和应用ICU设置和管理能力、掌握和应用危重患者护理能力、掌握和应用专科技术能力、教育和培训能力),应用自制理论知识试卷和操作考核标准进行ICU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考核。采用配对t检验和配对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2名ICU护士经过通临床培训后,核心能力评价中在16个条目中得分为良好的护士占比高于培训前(χ2值为4.571~6.583),核心能力4个维度评分中,掌握和应用ICU设置与管理的能力得分高于培训前(t=-2.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护士理论考试得分(t=-9.500)及操作考核得分(t=-2.590)均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临床培训可以提高各专科ICU护士掌握和应用ICU设置与管理能力及ICU护士全重症知识和技能,为今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储备全ICU护理团队做准备提供一定依据。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通科临床培训 护士核心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施整体护理责任制大包干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分析影响护理质量的原因,改变排班方式,实施整体护理责任制大包干,严格培训、考核,增强责任感。结果未出现护理缺陷,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在98~100%。结论实施整体护理责任制大包干明显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整体护理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ICU住院患者的院内感染监测结果,总结护理对策,以期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方法:抽取我院2020年8月~2022年8月期间72例呼吸ICU收治的72例院内感染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监测结果。结果:呼吸ICU住院患者的感染发生部位前三位分别为下呼吸道、上呼吸道和泌尿系统,其构成比分别为54.17%、22.22%、12.50%。院内感染的发生与基础疾病、侵袭性操作、住院时间、年龄有关,与性别无关。结论:呼吸ICU住院患者院内感染主要为呼吸道感染和泌尿系统感染。为了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强化基础护理工作、维持患者的呼吸道畅通、将病房消毒工作和隔离工作做到位、阻断传染途径,特别注意对高龄患者的护理。

  • 标签: 呼吸科ICU 院内感染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心血管呼吸系统患者护理当中所存在的风险因素以及对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分析。方法选自我院2012年-2013年在我院ICU心血管呼吸系统的住院患者共40例,以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还有对照组,每组患者各有2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是在总结心血管呼吸方面所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之后,有针对性的制定护理风险管理,而对照组的20例患者所接受的护理并没有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对2组患者在护患纠纷投诉率、治疗与操作熟练度、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控制评分以及综合满意度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相对于对照组来说,观察组的护患纠纷投诉率以及风险事件发生率都明显要低很多(P<0.05);而观察组的中和满意度、护士的治疗与操作熟练程度还有护理质量控制评分等方面,相对于对照组都要高出很多(P<0.05)。结论在心血管呼吸内科当中,主要存在着以下的风险因素心血管呼吸疾病因素、人为因素、风险事件易感人群、管理因素以及药品因素等,我院有针对性的制定风险管理制度并且全面落实之后,心血管呼吸方面出现风险事件的几率明显下降,护理质量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护士的治疗还有操作熟练程度、患者综合满意度都出现了明显的上升。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心血管呼吸系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右美)对麻醉ICU(AICU)的普外科病人在气管插管拔除后的镇静作用.方法40例行腹部手术的普外科病人随机分为右美组(D组)和对照组(P组).手术结束后所有患者保留气管导管进入AICU,继续予以呼吸机辅助呼吸,和生命体征的监测.入AICU后,每组给予右美托咪定0.4μg/(kg?h)和丙泊酚0.5μg/(kg?h)微泵输注,待患者清醒后评估其肌力,如明确有疼痛躁动追加芬太尼0.1mg.每组患者均接受自控式镇痛泵术后镇痛(芬太尼1.0mg+昂丹司琼8mg+生理盐水76ml),两组每2h进行一次1次Ramsay镇静评分和数字疼痛评分(NRS),拔管后监测患者的血压(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以观察心血管不良事件.当NRS评分大于4分时给予镇痛泵额外按压一次,镇静镇痛时间均在24小时内.结果两组的Ramsay评分均在2-4分的镇静目标,但D组镇静效率高于P组(P<0.05),自控式镇痛泵按压次数少于P组(P<0.05),NRS评分低于P组(P<0.05).D组低血压、血氧饱和度下降的发生率与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心动过缓、谵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应用于拔管后患者的镇静,既无呼吸抑制作用,又可以使患者处于一种类似自然睡眠的镇静状态,还以增加镇痛药的镇痛作用,是AICU病房的比较合适的镇静药物.关键词右美托咪定,右美,镇静,拔管后,AICU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164-02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