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一直以来,在混合运算的计算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关注的是运算则是什么,应该如何指导学生正确地按照运算则进行计算,而学生也认定了运算则就是人们共同遵循的规则。在笔者访谈不同年学生的过程中,发现大多数学生是能准确的把同级运算、含有两级以上运算以及含有中括号、小括号的运算则说出来,但法则为什么是这样的,却鲜少说得出来。因此,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课例,阐述如何在教学中结合情境故事促进学生理解混合算式的运算则。

  • 标签: 混合运算,运算法则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路径单在急性ST抬高型(STEMI)与非ST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2021年1月至12月),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临床路径单护理),各35例,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住院天数更短,进入抢救室时长、心电图完成时长更短,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临床路径单护理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后SYNTAXⅡ评分(SS-Ⅱ)对ST回落(STR)不良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研究。连续入选行pPCI的老年(年龄≥60岁)STEMI患者369例,分为SS-Ⅱ低分组(SS-Ⅱ<22)、SS-Ⅱ中间分值组(22≤SS-Ⅱ<28)和SS-Ⅱ高分组(SS-Ⅱ≥28),记录各组pPCI术后1 h的STR不良的发生率,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SS-Ⅱ对STR不良的预测价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SS-Ⅱ预测STR不良的最佳界值。结果与SS-Ⅱ低分组和SS-Ⅱ中间分值组比较,SS-Ⅱ高分组有更高的STR不良发生率(50.8%比19.8%和27.6%,P=0.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SS-Ⅱ为STR不良的独立预测因子(OR=1.142,95%CI:1.082~1.32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发现,SS-Ⅱ评分为28是预测STR不良的最佳界值,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8%和57%。结论SS-Ⅱ评分高对老年STEMI行pPCI患者术后STR不良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标签: SYNTAXⅡ评分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经腔,经皮冠状动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临床诊断中,为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心电图检查的价值,重点分析心电图Tp-e间期值和动脉梗死预测情况。方法:将本院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在我院健康体检的30位健康群众纳入对照组,年限一致例数相同主动来我院诊治的30例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纳入观察组,分析其心电图诊断情况。结果:诊断后经对比,观察组心电图Tp-e间期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对比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心电图诊断预判到的动脉梗死情况相对准确,能够起到较大的疾病筛查价值,可促使患者早期治疗。结论:临床上心电图诊断可明显得出诊断者身体异常情况,一旦发现其Tp-e间期值升高,可推测其有患病风险(主要特指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疾病),同时能前瞻性的预判动脉梗死状况,值得推广,研究有较大价值。

  • 标签: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电图 心电图Tp-e间期值 动脉梗死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依据心电图对非ST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进行新分类的临床意义。方法抽取2016年2月至2019年12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早期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232例NSTEMI患者,依据心电图ST有无偏移分为ST压低组(154例)和ST无偏移组(78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冠状造影特点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与ST无偏移组比较,ST压低组患者年龄偏大,女性相对多见,心肌梗死及糖尿病病史较常见(P<0.05)。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ST无偏移组患者梗死相关动脉以回旋支多见,且病变部位多位于中远ST压低组术前心肌梗死溶栓试验分级0、1级者比例及多支血管病变、侧支循环患者比例(50.8%,78/154;16.2%,25/154;68.2%,105/154;42.2%,65/154)均高于ST无偏移组(23.1%,18/78;6.3%,5/78;37.2%,29/78;15.4%,12/78),P均<0.05。ST压低组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10.4%,16/154;8.4%,13/154)高于ST无偏移组(2.6%,2/78;1.3%,1/78),P<0.05。结论NSTEMI可依据心电图细分为ST无偏移型和ST压低型两类,为指导NSTEMI患者的危险分层及选择最佳的治疗方式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心电图新分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ST抬高型心肌梗死抢救中优化急诊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2年6月本院收入的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38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急诊护理)和观察组(优化急诊护理),各19例,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急救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优化急诊护理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非ST抬高型心肌梗死采用心电图诊断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实验数据均在2020年4月-2021年4月期间截取的,以我院收治的68例非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为例作为数据分析对象,开展回顾性分析,均采取常规心电图检查和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临床价值。结果:动态心电图检出率为(95.59%),与常规心电图检出率(73.53%)对比更高,p<0.05;动态心电图在右束支阻滞检出率上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但是两种形式在房性逸搏和房颤的检出率上对于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使用动态心电图诊断后的效果更加显著,与常规心电图对比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常规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 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 非ST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护理分诊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在2020年11月到2021年11月期间收治的非ST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针对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针对观察组实施急诊优化护理管理模式,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结论 对于非ST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患者进行护理管理过程中,进一步有效落实急诊护理分诊技术,在实践的过程中优化相关内容,落实各类技术要点,这样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提升患者的护理效果,使其抢救成功率得到显著提升。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其临床疗效得到显著改善,因此,这种模式值得推行。

  • 标签: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 急诊护理 分诊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预警系统风险评估表单在急性ST抬高型心梗患者中的护理意义与价值。方法:选取我科近五年(2016年1月-2021年10月)诊疗的120例急性ST抬高型心梗患者,按照回顾临床资料分析,将采用预警系统风险评估表单的9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未采用预警系统风险评估表单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预警系统 风险评估 急性ST段抬高型心梗 病死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预警系统风险评估表单在急性ST抬高型心梗患者中的护理意义与价值。方法:选取我科近五年(2016年1月-2021年10月)诊疗的120例急性ST抬高型心梗患者,按照回顾临床资料分析,将采用预警系统风险评估表单的9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未采用预警系统风险评估表单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预警系统 风险评估 急性ST段抬高型心梗 病死率
  • 简介:【摘要】目的:护理时效管理在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方法:本文中,研究对象具体构成为:我院诊治的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2组入院时间开始于2020年12月,结束于2022年9月,根据需要分组后,组别为:对照组、实验组,指导依据为:电脑随机法,且2组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总例数为82;其中,41例在对照组中收入,41例在实验组中收入,在急救治疗阶段,将常规护理管理为对照组提供,护理时效管理为实验组提供,就2组住院患者急救治疗效果展开比较。结果:两组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时间指标,实验组各项时间指标均比对照组短,P<0.05。两组患者近期预后情况比较,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应用护理时效管理,能够缩短诊疗时间,优化对于患者的急救效果,挽救患者生命安全。

  • 标签: 急性ST段抬高型 心肌梗死患者 护理时效管理 急救
  • 简介:摘要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常发生微循环功能障碍(CMD),导致心肌损伤进一步加重,预后严重不良。近年来,随着冠状动脉功能学及影像评估技术的进步,CMD的临床诊治措施不断丰富。本共识依据近年临床研究、国内外相关指南、共识及建议,从实用性的角度出发,对急诊PCI相关CMD的诊断及防治策略给出具体建议,以期改善我国STEMI患者的预后。

  • 标签: 心肌梗死 微循环功能障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尿激酶原溶栓在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68例,使用随机法进行平均分组,各34例。对照组接受传统对症处理,试验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尿激酶原溶栓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与临床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以及临床事件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尿激酶原 溶栓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时间路径式急救护理在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院内50例STEMI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观察组,分别行常规急救护理、时间路径式急救护理,对比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首次心电图、启动导管室、溶栓开始、急诊留观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包括心力衰竭、心肌缺血、再梗死,对照组发生率24.00%,与其对比观察组的4.00%明显较低。结论 采用时间路径式急诊护理有助于缩短STEMI患者急救时间,可降低心脏不良事件风险。

  • 标签: []时间路径式急救护理 急性ST段抬高型心机梗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研讨替罗非班对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于2019年6月至2021年4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1名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常规组(24名)和治疗组(27名)。常规组行常规方法,治疗组行替罗非班。将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予以对比,并分析。结果 常规组中12名显著(50.0%),7名有效(29.2%),5名无效(20.8%);18名显著(66.7%),7名有效(25.9%),2名无效(7.4%)。治疗组有效率92.6%(25/27)显著高于常规组79.2%(19/24)。比对差异明显(P

  • 标签: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替罗非班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痛中心建设持续改进对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救治效率的影响。方法:研究纳入2020年6月-2021年12月,于我院接收的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抽取167例为对象,将2020年6月-2021年12月未建设胸痛中心的50例患者为甲组,将2021年1月-2021年6月胸痛中心建设初期的55例患者为乙组,将2021年7月-2021年12月持续改进建设胸痛中心的62例患者为丙组,对比三组的救治效果。结果:诊疗时间:与甲组相比,乙、丙两组的D2B时间、首次心电图完成时间、住院天数明显缩短,但丙组花费时间更短,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医院内胸痛中心建设的持续改进能够明显提高对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效率,降低不良心血管风险事件的发生,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从而减少其住院天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痛中心建设持续改进对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救治效率的影响。方法:研究纳入2020年6月-2021年12月,于我院接收的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抽取167例为对象,将2020年6月-2021年12月未建设胸痛中心的50例患者为甲组,将2021年1月-2021年6月胸痛中心建设初期的55例患者为乙组,将2021年7月-2021年12月持续改进建设胸痛中心的62例患者为丙组,对比三组的救治效果。结果:诊疗时间:与甲组相比,乙、丙两组的D2B时间、首次心电图完成时间、住院天数明显缩短,但丙组花费时间更短,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医院内胸痛中心建设的持续改进能够明显提高对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效率,降低不良心血管风险事件的发生,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从而减少其住院天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急诊介入治疗与择期介入治疗的预后。方法:选取我院2020 年1月到 2021 年1月期间的 100 例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采取计算机表法对其进行研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研究组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采取急诊介入治疗,对照组采取择期介入治疗。结果:研究组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术后7天、术后6个月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LVED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6.67%)显著低于对照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急诊介入治疗 择期介入治疗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