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9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重点论述儒家伦理之精神性内涵及其当代心理健康价值。儒家伦理思想从先秦百家之一种学说发展为汇通儒道佛理学,经过历史磨砺与选择,最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要代表性名片,成为洗印中国人心理统一底片,这种无与伦比影响力足以与任何宗教比肩。如果以"永恒信念、情感联通、自我超越"作为所有宗教精神性公约数的话,那么儒家"天理伦理、民胞物与、圣人之道"等价值观以非宗教形式完全起到了宗教精神性功用,还避免了宗教带来种种弊端。同时,儒家伦理精神性功用对于中国人身心健康亦具有积极意义。当然,对于因为封建专制制度带给儒家文化负面作用我们也不必讳言。

  • 标签: 儒家伦理 伦理精神性 心理健康
  • 简介:焦虑是人类心理生活中普遍而恒久的话题,伴随着人类文化发展各个阶段。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过焦虑体验,经历过焦虑带来困扰和威胁。随着人类进入科技信息时代,现代性引发焦虑阴影仍旧挥之不去并且严重困扰着现代人生活。目前人们对焦虑研究多集中于哲学、心理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等不同领域,然而不同理论系统对焦虑问题展开多样见解使至今对焦虑本质认识仍旧众说纷纭。本文尝试从焦虑概念出发,通过心理学与宗教学对焦虑本质理解比较,以宗教神学家保罗·蒂利希观点为例来探讨人类焦虑问题本质、焦虑和宗教信仰之间关联以及信仰在解决焦虑过程中所具有的功能和意义。

  • 标签: 焦虑 蒂利希 本体论 人类困境
  • 简介: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量表(MHT)对湖南省1292名留守儿童焦虑情绪进行施测,并用潜在剖面分析方法探究留守儿童焦虑情绪问题是否存在异质性,以及留守儿童相关的人口学因素对焦虑情绪异质性作用机制。结果发现,留守儿童焦虑情绪存在明显异质性,可以分为三种潜在类别:"严重焦虑情绪型"、"中等程度焦虑情绪型"和"低焦虑情绪型";留守男生、小学五年级、高中二年级、留守时间越长、留守初始年龄越小留守儿童更容易焦虑情绪严重;无论是父亲外出、母亲外出还是双亲外出对留守儿童焦虑情绪严重性影响是一致。由此,应根据留守儿童性别、年级、留守时长和留守初始年龄等情况特点,开展针对性预防和干预措施,缓解留守儿童焦虑。

  • 标签: 农村留守儿童 焦虑情绪 潜在剖面分析
  • 简介:在医疗活动中,医生和患者由于自身的人格品质经常会保持某些特定心理状态,这些心理状态对医患双方交往效果和质量会产生直接影响。本文拟从PAC人际交互作用理论出发,探讨父母自我状态、成人自我状态、儿童自我状态等心理状态在医患交往中表现及特点,分析医患双方持有这些心理状态对医疗卫生活动顺利开展影响,同时提出医患交往最优模式,即适用于日常医疗活动"AA-AA型"交往模式和适用于危急医疗活动"PC-CP型"交往模式。本文建议医院管理者应用PAC人际交互作用理论对医生进行系统训练,强化医生PAC自我状态识别能力,帮助医生调整自身交往状态,并鼓励医生引导患者采取成人自我状态,从而建立互信、合作、和谐医患关系。

  • 标签: PAC人际交互作用理论 医患关系 交往模式
  • 简介:以往研究发现个体为自己和为他人创造表现存在差异,但研究结论不一致。另外,考虑到社会动机是影响“自我-他人”表现重要因素,本研究采用2(社会动机:亲社会、利己)×2(“自我-他人”:自我、他人)混合实验设计,考察社会动机与“自我-他人”如何来影响创造性表现。结果发现,亲社会组创造性表现新颖性、有效性和总分均高于利己组,支持了动机性信息加工理论。自我组在创造性表现新颖性和总分上高于他人组,这与解释水平理论观点不一致。矛盾原因可能是在东方“紧”文化背景下,人们按照社会认可价值体系来为他人创造时,人们对新颖态度是谨慎,因此为自我创造比为他人创造更加新颖

  • 标签: 自我-他人 解释水平 社会动机 创造力
  • 简介:社会心理学意义上宽容是个体平和包容地看待与己不同价值理念、言谈举止等社会存在积极心态,它存在人际宽容、群际宽容和文化宽容三个分析层次。每一层次上宽容均可作为信任源而增加社会信任。"认同-渲染"模型认为,宽容与信任之间存在相互建构关系,并且在人际、群际和文化三个层次间通过两种不同社会心理机制而起作用。其中,从人际到群际再到文化自下而上作用路径主要通过社会渲染机制实现,从文化到群际再到人际自上而下作用路径则通过文化认同机制实现。为验证这一理论模型,还需要完善宽容维度指标、构建相应测量工作,并积累更多经验证据。

  • 标签: 宽容 信任 宽恕 社会心态 “认同-渲染”模型
  • 简介:已有关于信任修复研究多从违背方角度分析信任修复努力与修复效果关系,对信任方特质关注相对较少,更少有研究采取双向视角考察信任修复影响因素。本研究立足于企业员工违约跳槽信任违背情景,以383名大学生为被试,采取2(信任方内隐人格理论:实体论vs.渐变论)×2(违背方道歉方式:内归因vs.外归因)被试间设计,通过角色扮演法,考察了信任方内隐人格理论和信任违背方道歉方式如何共同影响信任修复效果。结果显示:相对于外归因道歉方式,内归因道歉方式修复效果更好,且这在当信任方是实体论者时更突出。本研究结果支持了信任修复效果跨文化差异,对丰富信任修复理论研究和实践都有一定启发意义。

  • 标签: 信任修复 内隐人格理论 道歉
  • 简介:道教作为一种信仰共同体具有社会心理性格特征,其中道士是该共同体核心人员,在内群认同与外群认异两端都具备明确道教群体身份资格。道士性格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道教整体性格。此项研究以道教界最高学府中国道教学院师生为研究样本,对比当代大学生样本,通过迈尔斯-布里格斯个性分析指标(MyersBriggsTypeIndicafor,MBTI)等工具测量其性格,并结合历史文献梳理,呈现道教文化认同与性格相互作用基本心理机制。

  • 标签: 道教 性格 认同
  • 简介:儿童阶段是对外部反馈最敏感阶段。以往研究发现,不同类型反馈(积极/消极反馈)和不同性质强化物(物质/社会性强化)对儿童学习效果存在交互作用,并且对不同性别儿童影响有所不同。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采用联结学习范式以考察不同类型反馈对8~10岁儿童学习效果影响。首先考察了积极反馈和消极反馈对儿童学习效果影响,进而在积极、消极反馈基础上加入了物质、社会性强化物,探究物质、社会性强化条件下积极、消极反馈对儿童学习效果影响性别差异。结果表明,对于8~10岁儿童来说,消极反馈比积极反馈对儿童学习效果影响更大。并且,物质、社会性强化物对儿童反馈学习效果影响存在性别差异,对于男孩来说,在物质性强化条件下,消极反馈更能促进其学习;而对于女孩来说,在社会性强化物下,消极反馈更能促进她们学习。该研究为如何运用反馈促进儿童学习提供了实证依据。

  • 标签: 积极反馈 消极反馈 物质性强化 社会性强化 性别差异
  • 简介:个体社会地位高低认知与患者对医信任是否存在某种关系?又受到何种因素影响?本研究选取300名过去一年内自己或家属曾有就诊经历被试,启动其社会地位感知后考察对医信任水平。结果显示,社会地位感知与患方对医信任不存在相关关系。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显示,家庭年收入对高社会地位感知组患方对医信任有显著正向影响(β=0.18,p〈0.05),能够有效解释高地位感知组对医信任得分变异3%。差异检验结果显示,低地位感知组患方信任具有显著性别差异,男生显著高于女生[t(1,158)=2.21,p〈0.05]。研究结论:社会地位感知与患方对医信任不存在相关关系,高低社会感知组对医信任影响因素是有差别的:高地位感知组对医信任影响因素是家庭经济收入,低社会感知组对医信任影响因素是性别。

  • 标签: 医患信任 社会地位感知关系认知 家庭经济收入 性别
  • 简介:关系就医与关系信任是中国医患形成初始信任判断认知捷径,是中国人以关系为中心社会生存论在医疗互动场域一种表现。乡村基层医疗机构医患初始信任是一种建立在熟人共同体内关系信任,乡村医疗情境中"医患共同决策"互动模式、患者较低风险感知、较小情绪应激反应均降低了初始信任建立与发展难度。医患信任危机是中国社会信任危机一个缩影,面对传统医患关系中初始信任基础瓦解,社会转型期制度信任缺失,有必要引入文化心理学视角,反思结合具体社会文化情境构建医患信任,使其理论和干预模型更能贴近社会运作实际。

  • 标签: 关系就医 关系信任 医患初始信任 计算型信任 文化心理学
  • 简介:研究采用自传体访谈技术,首次考察了老年人在对情绪性事件进行回忆和想象中生成内部细节和外部细节数量,及其对回忆和想象内容主观评估。结果发现:(1)无论是回忆还是想象任务,老年人都比年轻人提供了更少内部细节和略多外部细节;(2)与年轻人相似,老年人在想象未来积极事件时产生了更多内部细节,表现出对积极信息加工偏好;(3)老年人比年轻人更倾向于认为想象事件与过去发生事件相似度高,表明该群体在想象过程中更多地依赖了过去记忆。该结果揭示了老年人对情绪性事件回忆和想象特点,说明在回忆和想象过程中出现与年龄有关缺陷同样会体现在情绪性事件中,这很好地支持了建构性情景模拟假说。

  • 标签: 老化 未来情景思考 情绪 自传体访谈
  • 简介:"仙娘"及其活动蕴含了一个民间社会底层女性丰富心理意象:一方面,是身体与情感释放过程;另一方面,活动形式符号意象又赋予"仙娘"一种精神诉求,它根植于女性内心深处摆脱现实境遇渴望——如同女神一般神圣。"仙娘"作为民间社会信仰符号存在意义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底层社会被压抑女性对灵性生命诉求表达样态:女人与女神共存,她们是内心强大且具有独立意象女巫。

  • 标签: 女神 女巫 女性参与 “仙娘”
  • 简介:引言在现代心理学界中,由于长期以来受"非道德化"思潮影响,与道德心理学相关诸种研究成果一直被担心与种种"洗脑"行为相关联而不很受重视。这种情况在近60年中随着科尔伯格与吉利根(KohlbergGilligan)道德水平理论(及其与之相关其他进展)~(1)等具有开拓性研究成果普及和推广已经出现了很明显改善。

  • 标签: Kohlberg-Gilligan 吉利根 南传上座部 科尔伯格 道德水平
  • 简介:以1008名初中流动儿童为研究对象,在压力背景下探讨亲子关系和朋友支持对流动儿童不同情绪适应(孤独感、社交焦虑)和行为适应结果(问题行为、亲社会行为)保护作用,并揭示二者保护作用适用领域及其差异。结果表明:(1)亲子关系显著预测行为适应,朋友支持显著预测情绪适应和亲社会行为。(2)亲子关系能够缓解压力事件对流动儿童问题行为消极作用。(3)朋友支持能够缓解压力事件对流动儿童孤独感和社交焦虑消极作用。(4)尽管亲子关系和朋友支持都能够缓解压力事件对流动儿童亲社会行为消极作用,但压力事件较少时二者保护效应更强。这提示流动儿童与父母和朋友紧密情感联结能够缓解压力事件对其情绪和行为适应消极作用:父母是缓解行为适应问题保护因素,朋友是缓解情绪适应问题保护因素;积极行为适应能够同时获益于父母和朋友支持。

  • 标签: 流动儿童 压力事件 亲子关系 朋友支持 情绪行为适应
  • 简介:本文是对拜森(Belzen)开创性著作《宗教文化心理学:理论、方法及运用》所做拓展思考。我们将仔细探究文化、心理学与宗教三个术语各自含义及其相互关系。首先,本文提出,在确立这些概念定义时,我们是否无意识地以西方文化为基对之加以构建,并向非西方文化输出这些西方化概念。"文化"一词之概念本身即可能带有西方化偏倚。如果仅仅将文化内涵视为抽象概念、认为文化仅存在于可自我觉知现代性之中、以文化之名强调"他者"并用之服务于殖民,那么将其输出则可能有害无益。本文提出,我们应听取非西方学者对"文化"见解,而不是假定"文化"之含义四海皆同。其次,本文简要考察了我们对宗教理解是如何在世俗化推定、宗教意义、基督教对宗教定义影响、西方殖民过程中宗教运用以及抽象定义宗教程度等方面反映出西方文化偏倚。再次,我们认为宗教心理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所利用心理学研究是西方式,其反映资本主义、工业、个人主义和多元文化等内容在其他文化中并不常见,甚至可能是要刻意规避。此外,纵观世界各地文化,我们认为相较科学观察,心理学知识更多地源自当地本土宗教/文化传统。最后,我们考察了文化心理学如何与宗教彼此交互影响。本文提出了一套理论模型,即特定宗教文化环境孕育出反映其特定核心价值态度、情绪、行为和人际关系。

  • 标签: 宗教文化心理学 西方宗教 本土心理学
  • 简介: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采用整群取样法抽取河南省郑州、开封、许昌、平顶山四市各一所省示范性高中高一和高二学生共1128名,使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学习投入量表、心理控制源量表和心理韧性量表进行问卷调查,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高中生学习投入影响,着力考察心理控制源和心理韧性在其中链式中介效应。结果表明:父母积极和消极教养方式分别正向和负向预测高中生学习投入;父母积极和消极教养方式均通过心理控制源和心理韧性中介作用对高中生学习投入产生影响,且该中介作用包含了三条路径:心理控制源单独中介效应,心理韧性单独中介效应,以及心理控制源—心理韧性链式中介效应。

  • 标签: 父母教养方式 心理控制源 心理韧性 学习投入 高中生
  • 简介:采用追踪研究考察了124名小学一年级儿童阅读流畅性对其二、三年级阅读理解影响。结果发现,在控制了性别、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推理能力、汉字识别、口语词汇及多种阅读相关认知技能之后,儿童一年级时字词流畅性可以预期其二、三年级时阅读理解水平,句子流畅性对二年级时阅读理解变异有独特解释作用,但对三年级时阅读理解变异没有显著解释作用。相对于句子流畅性,字词流畅性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对阅读理解贡献更大。

  • 标签: 阅读流畅性 阅读理解 汉语儿童 追踪研究
  • 简介:为考察智力和人格内隐观对大学生应对方式和抑郁影响,采用智力和人格内隐观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抑郁量表对624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如下:(1)变量中心分析结果表明,整体上大学生智力和人格内隐观仅对积极应对预测作用显著。(2)为考察智力和人格内隐观在大学生群体中组合类型,采用个体中心分析思路对智力和人格内隐观得分进行潜在剖面分析,可将大学生内隐观划分为四种类型:智力/人格固存观型、智力/人格内隐观适中型、智力增长观/人格可塑观型、智力固存观/人格可塑观型。四类大学生在智力内隐观上得分两两差异显著;除智力增长观/人格可塑观型与智力固存观/人格可塑观型外,四类大学生在人格内隐观上得分也两两差异显著。(3)智力增长观/人格可塑观型大学生积极应对得分显著高于其他三类大学生,而消极应对和抑郁显著低于其他三类大学生;智力固存观/人格可塑观型大学生消极应对和抑郁显著高于其他三类大学生。

  • 标签: 智力内隐观 人格内隐观 应对方式 抑郁 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