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切开复位无变径空心螺钉结合微型钢板治疗中青年Mason Ⅲ型桡骨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年7月至2019年7月,我们共收治21例Mason Ⅲ型桡骨头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无变径空心螺钉结合微型钢板固定治疗。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并发症发生,并测量术后肘关节屈伸及前臂旋转活动范围,对其进行评价。结果术后17例获得完整随访,时间为11~38个月,平均23.9个月。根据Broberg-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定:优8例,良7例,可2例。术后未发生桡神经损伤、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结论无空心螺钉结合微型钢板治疗Mason Ⅲ型桡骨头骨折,可获得满意疗效,但术中仍需重视侧副韧带的修复。

  • 标签: 骨折固定术,内 治疗结果 桡骨头骨折 无头变径空心螺钉 微型钢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股骨头血供受阻导致股骨头骨活性成分死亡,骨坏死发生一死骨吸收一新骨形成是其典型的病变过程。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是绝大多数患者不得不最终选择的治疗方式。尽管ONFH治疗困难,但早期选择合适的保治疗手段对于延缓THA治疗的时间仍很有必要。目前临床上股骨头坏死保治疗的手术方式众多,但迄今为止尚无统一的标准。因此,本文就股骨头坏死的流行病学特点、相关危险因素、病理、分期、目前的保治疗方式以及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重点介绍,以进一步增强临床医师对股骨头坏死的认识以及为患者选择更为合适的保治疗方法提供参考。经文献检索,对我国非创伤性ONFH,男性患病显著高于女性,且以北方居民和城市居民多见,此外糖皮质激素摄入、高脂血症、大量吸烟、酗酒等往往增加了ONFH发生风险;组织学上看,股骨头血供受阻后出现骨成分坏死以及修复的现象;病理分期上,Ficat分期是目前最常用和最直接的分类方法;髓芯减压术、游离骨移植、带血管蒂骨移植、截骨术仍是目前主流的手术方式。患者的年龄、病因、分期等是影响ONFH预后的重要因素,因此术者可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酌情选择最为合适的保治疗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入路原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治疗胰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8年6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85例胰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64例,女121例;平均年龄为57岁,年龄范围为40~76岁。285例患者中,196例行前入路原位PD,设为前入路组;89例行传统入路PD,设为传统入路组。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电话或网络方式进行随访,术后每2~3个月门诊随访1次,了解患者肿瘤复发、转移及生存情况。随访终点为患者死亡,随访次要终点为肿瘤复发或转移。随访时间截至2018年1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1)手术情况:28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前入路组患者保留幽门,联合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切除重建(对端吻合、人工血管置换、侧壁切除吻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18例,37例(17、11、9例),(303±107)min,350 mL(100~750 mL);传统入路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48例,9例(7、1、1例),(335±103)min,400 mL(100~900 mL),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990,3.474,t=0.722,Z=1.729,P>0.05)。(2)术后情况:前入路组患者R0切除、淋巴结清扫数目、阳性淋巴结清扫数目、神经侵犯、脉管侵犯、严重并发症、围术期死亡、术后化疗分别为93.88%(184/196)、12枚(5~19枚)、4枚(0~15枚)、45.41%(89/196)、31.12%(61/196)、28例、3例、69例;传统入路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85.39%(76/89)、7枚(4~17枚)、5枚(0~13枚)、32.58%(29/89)、23.60%(21/89)、11例、2例、41例,两组患者R0切除、淋巴结清扫数目、神经侵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506,Z=4.637, χ2=4.149,P<0.05);两组患者阳性淋巴结清扫数目、脉管侵犯、严重并发症、围术期死亡、术后化疗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052, χ2=1.962,0.192,0.001,3.048,P>0.05)。(3)随访情况:285例患者中,252例完成次要终点随访,228例完成终点随访,随访时间为35个月(6~58个月)。196例前入路组患者中,181例完成次要终点随访,176例完成终点随访,随访时间为38个月(6~58个月);89例传统入路组患者中,71例完成次要终点随访,52例完成终点随访,随访时间为33个月(7~53个月)。前入路组患者术后中位无瘤生存时间、中位总体生存时间分别为31个月、37个月,传统入路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24个月、31个月,两组患者术后无瘤生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46,P<0.05),术后总体生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65,P>0.05)。结论前入路原位PD治疗胰癌安全、可行,能提高手术R0切除,延长患者无瘤生存时间。

  • 标签: 胰腺肿瘤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手术入路 无接触分离技术 R0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盆环牵引治疗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后凸伴复杂椎管内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9年8月贵州省骨科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14例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后凸伴复杂椎管内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6例,女性8例,年龄(19.8±5.0)岁(范围:13~34岁)。患者均在盆环牵引3~7周后行脊柱矫形手术治疗。收集患者牵引时间,以及牵引前后和矫形术后身高、主弯冠状面和矢状面Cobb角、肺功能、营养状态等。各评价指标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14例患者牵引时间为(35.2±8.3)d(范围:20~49 d),身高由牵引前的(156.7±7.6)cm(范围:141~166 cm)增至牵引后的(167.0±6.4)cm(范围:154~177 cm)(t=-10.49,P<0.01)。主弯冠状面Cobb角由牵引前的(117.4±17.2)° (范围:91°~176°)降至牵引后的(56.4±8.1)°(范围:44°~68°)(t=13.90,P<0.01);矢状面 Cobb角由牵引前的(92.5±11.6)°(范围:62°~132°)降至牵引后的(41.7±7.7)° (范围:29°~51°)(t=12.11,P<0.01)。牵引过程中均未出现钉道松动、感染等并发症,未发生神经功能减退。9例患者行单节段顶椎经椎弓根截骨矫形术,5例行双节段邻椎不对称短缩截骨术,患者均未行骨性纵裂切除。术后肺功能、营养状态均较牵引前改善(P均<0.01)。术后随访(22.5±9.1)个月(范围:12~36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冠状面Cobb角为(56.3±7.1)°,矢状面Cobb角为(37.7±6.5)°,与牵引后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6,P=0.88,t=2.28,P=0.32)。患者均未出现内固定移位、松动及断裂。结论盆环牵引治疗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后凸伴复杂椎管内畸形初步观察安全有效,值得进行大样本研究进一步证实。

  • 标签: 脊柱后凸 脊柱侧凸 头盆环牵引 脊髓纵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于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管理的护理干预应用于位异常产妇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在湖北省黄冈市中心医院进行建档分娩的位异常产妇152例,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各76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PDCA循环管理。比较两组产妇或胎儿的基本情况、产妇的分娩方式和结局、盆底功能锻炼依从性、盆底肌力、尿失禁情况和性生活质量。结果试验组阴道分娩患者显著多于对照组,子痫、产后出血患者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产妇生产后3个月后盆底功能锻炼依从性、盆底肌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时间的迁移,盆底功能锻炼的依从性、盆底肌力呈现显著好转趋势。生产后3个月比较,试验组的盆底功能锻炼依从性、盆底肌力显著优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生产后3个月的尿失禁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性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护理较常规护理对盆底功能的恢复更好,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PDCA循环管理 护理干预 头位异常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口服左旋甲状腺素片对甲状腺功能正常伴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antithyroid peroxidase-antibody,TPO-Ab)阳性[即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thyroid autoimmunity,TAI)]孕妇流产及早产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NKI、维普、万方等中英文数据库,系统性搜索口服左旋甲状腺素片治疗TAI孕妇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8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①本研究最终纳入6篇文献,均为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研究,共计1427例患者;②与对照组相比,口服左旋甲状腺素片不能降低TAI孕妇的早产和流产;③进一步按照受孕方式将数据进行亚组分析后显示,自然妊娠的TAI孕妇口服左旋甲状腺素片可有效降低早产(RR=0.54,95% CI=0.31~0.95,P=0.03),但不能降低孕妇流产(RR=0.86,95% CI=0.69~1.06,P=0.15)。辅助生殖受孕的TAI孕妇口服左旋甲状腺素片不能降低流产(RR=0.80,95% CI=0.47~1.36,P=0.41)。结论口服左旋甲状腺素片不能降低TAI孕妇的流产,但可以降低自然受孕的TAI孕妇早产的风险,无法评价是否能降低辅助生殖受孕的TAI孕妇早产。因此自然受孕的TAI妇女孕期可以起始予25~50 μg/d的左旋甲状腺素片治疗,而辅助生殖受孕的TAI妇女口服左旋甲状腺素片不能获益。建议临床上将两组患者分开管理,并告知患者治疗的局限性,避免过高的期望值。

  • 标签: 碘化物过氧化物酶 自身抗体 流产 早产
  • 作者: 阿力亚·尼比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3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3期
  • 机构:克州人民医院产科,新疆 阿图什 845350
  • 简介: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模式提高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母乳喂养、降低并发症发生的效果。方法:研究以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为观察对象,从2022年3月-2023年2月间筛取30例进入研究,入组后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一组实行集束化护理(观察组,n=15),一组实行常规护理(对照组,n=15),对比不同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中产妇母乳喂养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产妇产褥病、失血性休克、生殖道感染等并发症总发生6.67%(1/15)低于对照组20.00%(3/15),(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母乳喂养、降低并发症发生,效果显著,推荐参考使用。

  • 标签: 集束化护理模式;宫缩乏力;产后出血;产妇母乳喂养率;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小RNA(miRNA,miR)-96通过靶向叉框转录因子O1(FOXO1)促进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方法应用茎环反转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检测miR-96在肺癌细胞株中的表达;干扰慢病毒感染抑制miR-96表达后,分别利用细胞增殖试验(CCK-8)和划痕试验检测其对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双荧光素酶活性试验验证miR-96靶基因FOXO1。应用GraphPad Prism 5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CCK-8实验显示抑制H1299细胞miR-96表达后,实验组24、48、72 h吸光度值分别为1.293±0.019、1.684±0.038、2.180±0.03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55±0.056、1.880±0.020、2.493±0.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46、4.426、14.670,P<0.01);划痕试验显示对照组4 h和10 h细胞迁移为(29.21±3.96)%、(47.49±3.33)%,明显高于实验组[(5.80±2.94)%、(13.63±3.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48、7.352,P<0.01);筛选miR-96靶基因FOXO1,将miR-96过表达后,肺癌细胞FOXO1表达明显降低;反之,抑制miR-96表达后,FOXO1表达明显增高。荧光素酶活性试验显示miR-96和FOXO1 3’非翻译区(3’UTR)野生型质粒共转染后,野生型为(22.5±7.6)%,与对照组的(97.2±13.2)%及突变型的(115.6±13.5)%比较,荧火虫/海肾荧光素酶比值明显降低(t=14.750、12.040,P值均<0.01)。结论miR-96通过靶向调控FOXO1促进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

  • 标签: 肺癌 微小RNA-96 叉头框转录因子O1 增殖 迁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延长吻合口长度的侧侧吻合构建前臂远端桡动脉-静脉内瘘(radiocephalic arteriovenous fistula, RC-AVF)对内瘘成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5月期间于我院血液净化科首次实施前臂远端RC-AVF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48例RC-AVF患者于2018年7月至2018年12月应用静脉端与桡动脉侧的端侧吻合,吻合口常规长度为6.0~8.0 mm (ETS组);44例RC-AVF患者于2019年1月至2019年5月应用静脉侧与桡动脉侧的侧侧吻合并结扎静脉远心端,吻合口延长长度为10.0~12.0 mm (STS组)。术后随访12周,应用临床血管检查结合内瘘泵控血流量评估两组患者内瘘的临床成熟状况,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血管检查评估两组患者内瘘的影像学成熟状况。结果两组患者基线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4周、8周、12周,STS组临床内瘘成熟高于ETS组(P<0.05);术后第4周、8周、12周,STS组影像学内瘘成熟亦高于ETS组(P<0.05)。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显示,STS组内瘘术后桡动脉内径、静脉内径及自然血流量均大于ETS组(P<0.05)。结论与应用端侧吻合并常规吻合口长度比较,应用侧侧吻合并适当延长吻合口长度构建RC-AVF能够促进内瘘成熟并提高内瘘成熟

  • 标签: 动静脉内瘘 侧侧吻合 端侧吻合 吻合口长度 桡动脉 头静脉
  • 作者: 卢中山 胡晓燕 王伟 叶啟发 彭贵主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0-24
  • 出处:《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21年第09期
  • 机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武汉大学肝胆疾病研究院 武汉大学移植医学中心 移植医学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71,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武汉大学肝胆疾病研究院 武汉大学移植医学中心 移植医学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71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卫生部移植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长沙 410013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叉框蛋白A2(FOXA2)对肝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和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10例肝细胞癌患者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其中男性7例,女性3例,平均53岁。检测人肝癌细胞系中FOXA2的表达,肝癌细胞系HepG2中表达最高用于后续实验。FOXA2过表达和阴性对照质粒转染HepG2细胞。免疫组化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FOXA2的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FOXA2、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B细胞淋巴因子-2(Bcl-2)、基质金属蛋白酶(MMP)7、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等的表达。免疫荧光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结果肝癌组织中FOXA2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低于癌旁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FOXA2过表达组细胞增殖(30.0±3.2)%、迁移细胞(10.6±1.1)个、侵袭细胞(12.8±0.8)个,低于阴性对照组(67.0±3.6)%、(81.0±5.4)个、(74.8±4.5)个,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肝癌细胞HepG2过表达FOXA2后HIF-1α及其下游分子VEGFA、MMP7、GLUT1、Bcl-2表达下降。结论FOXA2通过调控HIF-1α信号通路抑制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FOXA2是治疗肝癌的潜在靶点。

  • 标签: 癌,肝细胞 叉头框蛋白A2 缺氧诱导因子-1α 增殖 迁移 侵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解剖压迫性左臂静脉狭窄的解剖学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8年1月—2019年9月有左上肢功能性血透通路(自体动静脉内瘘或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且行胸部增强CT扫描的血液透析患者107例作为观察组,2019年7—9月行胸部增强CT扫描的非血透患者758例作为对照组。观测指标:左臂静脉最小前后径(D1)、胸骨与主动脉弓(或臂干)之间的最短前后距离(D2)、胸廓前后内径(D3)。分析:(1)D1、D2、D3之间关系;(2)D1、D2与身高、体质量、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的关系;(3)左上肢功能性血透通路内瘘存续时间对D1、D2的影响;(4)D1≤2 mm患者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年龄更大、高血压病史者更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性别、身高、体质量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1)观察组D1大于对照组,分别为(8.513±3.337)mm、(7.812±3.17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D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D1与D2均呈正态分布、线性相关(r=0.663、0.694,P值均<0.01),与D3均没有明显的线性关系。(2)身高、体质量与D1、D2均无明显的线性关系(P值均>0.05)。男性的D1、D2均较女性大:观察组的D2以及对照组的D1、D2,男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23、2.048、5.721, P值均<0.01)。对照组患者的D1、D2随着年龄增高而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4.025、11.822, P值均<0.01)。(3)患者左上肢功能性血透通路内瘘存续的时间与D1、D2均无线性关系(r=0.471、0.223, P值均>0.05)。(4)D1≤2 mm的患者在两组中比例相当,观察组2.8%(3/107)、对照组3.6%(27/758):观察组3例有左上肢功能性血透通路透析患者均未报告左上肢肿胀症状;对照组中有3例患者在经左侧置入导管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左上肢肿胀症状,其中2例被诊断为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左臂静脉最小前后径与同层面胸骨与主动脉弓(或臂干)之间的最短距离密切相关,解剖压迫性左臂静脉狭窄可能增加左上肢功能性血透通路建立后出现左上肢水肿以及静脉治疗导管置入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 标签: 头臂静脉 左头臂静脉狭窄 血液透析 深静脉血栓形成 血液透析通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髌骨骨道肌腱编织缝合治疗双侧股四肌肌腱止点断裂的疗效。方法选取松原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双侧股四肌肌腱止点断裂患者7例,采用经髌骨骨道肌腱编织缝合修复治疗,应用膝关节功能评分(Lysholm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Lysholm 评分逐渐增加,术后4、8、12周Lysholm 评分分别为(43.79±13.96)分、(63.13±8.89)分、(93.38±5.81)分,均高于术前的(21.13±6.77)分(t=9.12、7.23、5.31,均P < 0.05)。治疗后VAS评分逐渐降低,术后4、8、12周VAS评分分别为(6.60±0.50)分、(4.50±1.10)分、(3.0±0.90)分,均低于术前的(8.60±0.81)分(t=6.34、7.52、4.13,均P < 0.05)。术后随访6~12个月,双侧股四肌肌力均为5级,可正常行走及上下楼梯。结论经髌骨骨道肌腱编织缝合治疗双侧股四肌腱止点断裂,术后肌腱与骨贴敷紧密,固定可靠,疗效确切。

  • 标签: 四头肌 肌腱病变 髌骨 缝合技术 疼痛测定 肌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卫星棒技术对休门氏病后凸畸形后路截骨矫形内固定治疗后维持矫正效果和促进椎体重塑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接受矫正手术治疗且随访至少2年的休门氏病后凸畸形患者26例,男21例、女5例,年龄(14.5±0.9)岁(范围13~16岁)。Risser征1级5例、2级10例、3级11例。采用双棒固定(双棒固定组)13例、双棒+卫星棒固定(卫星棒固定组)13例。比较两组术前、术后即刻和末次随访时的椎体前缘高度(anterior vertebral body height,AVBH)、椎体后缘高度(posterior vertebral body height,PVBH)、整体后凸Cobb角(global kyphosis,GK)、椎间盘楔变角(disc wedging angle,DWA)、椎体楔变角(vertebral wedging angle,VWA)和脊柱侧凸研究学会-22简明问卷评分(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 questionnaires-22,SRS-22)。结果卫星棒固定组和双棒固定组术后随访时间分别为(3.1±1.0)年和(2.9±1.1)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4,P=0.837)。术后卫星棒固定组和双棒固定组矫正分别为51.1%±5.1%、46.7%±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4,P=0.099)。随访期间卫星棒固定组患者矫正丢失0.6°±0.3°,低于双棒固定组的1.8°±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2,P<0.001)。与术后即刻相比,末次随访时卫星棒固定组和双棒固定组发生楔形变椎体的AVBH/PVBH比值均增加(P<0.05);卫星棒固定组楔形变最严重椎体的AVBH/PVBH比值增长为32.6%±8.5%,高于双棒固定组的22.5%±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P=0.030)。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即刻和末次随访时SRS-22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休门氏病患者矫形术后楔形变椎体的前缘高度明显增加;相比于传统双棒技术,应用卫星棒技术可获得更明显的椎体重塑和更少的矫正丢失。

  • 标签: Scheuermann病 脊柱后凸 脊柱融合术 内固定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勾缩喉吞咽法对改善食管癌患者术后呛咳和吞咽功能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9月于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收治的食管癌术后患者121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9例,对照组62例。对照组吞咽时头颈部处于正常习惯姿势,观察组采用勾缩喉法进行吞咽训练,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1周内的进食情况,进食干预1周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和M.D.Anderson消化道症状调查量表评估患者吞咽功能和消化道症状之间的差异。结果进食干预1周后,观察组呛咳发生为3.39%(2/59),对照组为14.52%(9/6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4.53,P=0.033);进食干预1周后观察组吞咽功能优于对照组(Z值为6.07,P=0.014),消化道症状和症状生活干扰程度评分为(2.57 ± 0.81)、(1.76 ± 0.84)分,均低于对照组的(4.25 ± 1.54)、(2.18 ± 1.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7.56、-2.17,P<0.01或0.05)。结论勾缩喉吞咽法能够改善食管癌患者术后吞咽功能,降低呛咳发生,同时有助于减轻患者消化道症状,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勾头缩喉吞咽法 食管肿瘤术后 呛咳 吞咽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手多汗症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宁波市康复医院疼痛科自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30例原发性、手多汗症患者予CT引导下经皮穿刺T3或T4交感神经链射频热凝治疗,并随访12个月以评估患者疗效及总结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4例患者的多汗症状明显改善,总体满意为80%。术中5例患者出现胸腔、肺部穿刺损伤,其中4例为气胸、1例为血胸;术后7例患者出现胸背、腋下或上臂疼痛麻木,10例患者出现胸背代偿性多汗,2例患者出现胸背及双侧足部代偿性多汗。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手多汗症有着长期的治疗效果及相对较低的并发症。

  • 标签: 多汗症 射频热凝 CT引导 交感神经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肿瘤早期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104例胰癌行根治性切除术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男62例,女42例;年龄为(61±10)岁。病人均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随访情况。(3)影响胰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肿瘤早期复发的因素。采用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病人复发情况。随访时间截至术后1年。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1)手术情况:104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中出血量为(474±280)mL,淋巴结清扫数目为(21±10)枚。(2)随访情况:104例病人术后均获得随访,其中44例肿瘤早期复发。44例肿瘤早期复发病人中,腹腔内复发42例(肝转移23例、术区转移7例、后腹膜淋巴结转移7 例、网膜转移5例);腹腔外复发2例(胸膜、肺转移各1例)。(3)影响胰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肿瘤早期复发的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CA19-9水平、术后CA19-9水平、淋巴结转移数目是影响胰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肿瘤早期复发的相关因素(χ²=5.833,9.276,4.261,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CA19-9水平>37 U/mL是影响胰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肿瘤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3.599,95%可信区间为1.551~8.347,P<0.05)。结论术后CA19-9水平>37 U/mL是影响胰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肿瘤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胰腺肿瘤 胰头部 早期复发 CA19-9 淋巴结转移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社区居民痛风患病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社区痛风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对抽中的3个街道(镇)的20~75岁常住居民进行调查,用SPSS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上海嘉定区居民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平均患病分别为9.82%与5.75%,其中男性为18.88%与7.94%、女性为3.79%与4.29%。社区痛风患病人群中,家族史阳性为17.13%,家族史与痛风的关系显著(OR=3.140,95%CI 2.365~4.169, P<0.01)。年龄(OR=1.034,95%CI 1.021~1.047)、体重指数(OR=1.102,95%CI 1.074~1.131)、腰臀比(OR=4.876,95%CI 1.153~20.622)、睡眠质量(OR=1.310,95%CI 1.159~1.480)以及食用猪肉外的其他畜肉(OR=1.117,95%CI 1.007~1.240)、淡水鱼类(OR=1.138,95%CI 1.005~1.288)、加工肉制品(OR=1.145,95%CI 1.033~1.270)与痛风显著相关(P<0.05或P<0.01)。性别、饮酒、食用海水鱼类、豆浆/豆奶也与痛风患病相关(P<0.05或P<0.01),表现为保护作用(OR<1.000)。结论少吃畜肉与肉制品等高嘌呤食物,以及控制体重,可能有助于减少尿酸的产生,达到预防痛风的目的。

  • 标签: 痛风 社区 患病率 影响因素 家族史 饮食营养 预防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