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四川省一民族地区县级综合医院急诊科四肢骨折的流行病特征。方法对2013年1月1日0点—2014年1月1日0点松潘县人民医院急诊科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受伤部位、受伤机制及转归,分析伤情月份分布特点。结果四肢骨折患者650例,年龄(33.21±17.71)岁,男502例,女148例,常住人口患者478例,流动人口患者172例,汉族316例(48.62%),藏族180例(27.69%),回族98例(15.08%),羌族55例(8.46%),外国人员1例(0.15%);伤情月份分布无高峰点(P〉0.05)。受伤部位的前5位为桡骨骨折77例(11.85%),锁骨骨折57例(8.77%),手骨折48例你(7.38%),肱骨骨折47例(7.23%),尺骨骨折44例(6.77%)。受伤机制的前5位为跌倒351例(54.00%),交通事故所致小汽车乘员损伤79例(9.69%),被投掷、抛出或坠落物体击中54例(8.31%)。四肢骨折住院79例(12.15%),转上级医院250例(38.46%)。结论加强当地道路建设,强化出行安全教育,重视民族地区的医疗投入及建设,对降低该地区四肢骨折的发生有积极的作用。

  • 标签: 四肢骨折 民族地区 急诊医学 流行病学
  • 简介:背景:BALB/c和C57BL/6小鼠是实验室常用的两种近交品系,但是自主运动后如何科学、合理选择行为实验方法和指标,评价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目前尚无相关报道。目的:分析比较自主运动后BALB/c和C57BL/6小鼠与学习记忆相关的行为指标差异,为探讨运动对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并选择合理的行为指标提供参考。方法:将2.5月龄BALB/c和C57BL/6小鼠分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跑轮运动组,应用VitalView软件记录小鼠自主跑轮运动。跑轮运动4周后,通过DCX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海马新生神经元;新异臂探索实验、新物体识别实验和水迷宫实验分析比较小鼠空间学习记忆和探索能力。结果与结论:①BALB/c小鼠平均每天运动量约是C57BL/6小鼠的2.56倍(P〈0.001)。②跑轮运动后两种品系小鼠海马DCX阳性细胞数较对照组增多。③跑轮运动后两种品系小鼠探索新异臂和新物体的次数、围绕新异臂和新物体探索的时间和距离均较对照组增高(P〈0.001),其中BALB/c跑轮组的探索能力优于C57BL/6跑轮组(P〈0.05)。④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表明,C57BL/6跑轮组寻找平台的时间缩短,小鼠到达平台次数、在目标象限探寻的时间和距离均较对照组延长(P〈0.05);但是,BALB/c跑轮组和对照组间水迷宫实验各项指标无统计差异。综上所述,运动能促进BALB/c和C57BL/6小鼠海马神经发生;新异臂探索和新物体识别实验能够用于检测运动后两种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中BALB/c的学习记忆能力优于C57BL/6小鼠,但运动后BALB/c小鼠不适合应用水迷宫实验检测其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

  • 标签: 实验动物 神经损伤与修复动物模型 自主运动 BALB/C 小鼠 C57BL/6
  • 简介:目的探讨股骨颈疝窝与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FAI)相关解剖参数或结构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4年12月佛山市中医院CT室352例无髋关节症状行MSCT检查,扫描范罔包括髋关节的患者的MSCT资料,其中诊断股骨颈疝窝且髋关节存在疝窝者(观察组)63例79髋(双侧16例,单侧47例),诊断股骨颈疝窝但髋关节不存在疝窝者(对照组)47例47髋,在余下的242例患者中按性别、年龄匹配63例非股骨颈疝窝且双侧髋关节均无疝窝患者为阴性对照组。测量各髋关节的股骨颈仅角、股骨头颈偏距率、股骨头直径、股骨头颈交界部宽径、股骨颈七部宽径、髋臼前倾角、前髋臼角、后髋臼角及髋闷凹陷指数等参数。采用方差分析比较3组间各参数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髋关节的各解剖参数差异均无统纠一意义(P值均〉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头颈交界部宽度、股骨颈上部宽度及股骨颈d角均大于阴性对照组,股骨头颈偏距率则小于阴性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值均〈0.05)。3组患者的股骨头直径、髋臼的倾角、前髋臼角、后髋臼角及髋臼凹陷指数差异均尢统计意义(P值均〉0.05)。结论股骨颈疝窝患者存在股骨近端的形态异常,可能与Cam型FAI相关。

  • 标签: 股骨髋臼撞击征 股骨颈疝窝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解剖学
  • 简介:摘要目的实践调查分析社区中老年人症状性骨关节炎疾病的患病率及相关流行病因素。方法选取上海某社区40岁以上中老人症状性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流行病调查分析,并对有症状患者进行X线摄片诊断,评估患者骨性关节炎症状等级。结果选取符合研究标准的418例研究对象中,X线摄片符合ROA者116例,症状性颈椎、腰椎各节段及膝关节炎者92例,这表明上海某社区SOA患病率为22.01%。X线摄片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K/L分级呈现明显的增高,其中50~59、60~69分别达到Ⅲ级、Ⅳ级的最高峰值。结论经临床调查分析证实,上海某社区中老年人群中症状性骨关节炎(颈椎、腰椎、膝关节等)患病率均比较高,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因此需要重视中老年人的症状性骨关节炎疾病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 标签: 中老年人群 症状性骨关节炎 流行病学
  • 简介:目的对葛根异黄酮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流变及TGFβ-Smad蛋白影响进行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诊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患者经葛根素异黄酮治疗后血液流变变化及TGFβ-Smad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葛根素异黄酮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流变参数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比黏度和纤维蛋白原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P〈0.05),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TNFα)、Smad1、Smad2、Smad3、脑钠肽(BNP)、白细胞介素(IL)2、IL6、S100、β-淀粉样蛋白(Aβ)、Bax、Caspase3、C反应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3及MMP9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而Bcl2蛋白和心肌肌钙蛋白表达明显增强(P〈0.05),随治疗时间的延长,效果越明显(P〈0.05)。结论葛根异黄酮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流变有明显的改善效果,且可能与其调控细胞内TGFβ-Smad蛋白表达有关。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葛根异黄酮 血液流变学 TGFβ-Smad信号转导通路 基质金属蛋白酶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后再手术解剖优势及临床疗效。方法运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严格按纳入标准选择解放军第一一三医院脊柱外科2011年5月—2014年4月收治的椎间盘突出症单纯髓核摘除术后复发患者25例。根据患者住院ID号尾数的奇偶分为2组:微创组13例,行侧后路椎间孔镜微创髓核摘除术;开放组12例,行后路开放髓核摘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的差异,以及采用ODI和VAS评分评价术后3个月、1年的疗效。结果微创组手术时间(2.3±1.1)h,长于开放组的(1.9±0.8)h,术中出血量微创组(40±15)mL也少于开放组的(340±150)mL,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t值分别为2.332,5.466,P值均〈0.05)。2组患者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0个月(微创组1例随访仅6个月),末次随访时微创组患者临床疗效优11例、良2例,开放组临床疗效优9例、良2例、可1例。2组患者在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年随访时的ODI和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值均〉0.05);2组内术后3个月、术后1年的ODI、VAS评分均较术前低,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值均〈0.01)。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采用的是侧后入路,与首次手术时后路术式非同一解剖入路,针对来自神经根腹侧的复发致压突出物,无需牵开神经根硬膜囊即可摘除突出物。椎间孔镜技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康复快、对脊柱生物力学影响小等优点,能够有效地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患者。

  • 标签: 椎间盘移位 椎间盘切除术 再手术 外科手术 微创性 经皮内镜
  • 简介:目的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5年间诊治的成人浮肘损伤的流行病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诊治的浮肘损伤患者资料,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损伤类型及合并骨折等数据。结果5年间共诊治浮肘损伤188例,占同期全身骨折的0.31%,占同期肱骨骨折的4.07%,占同期尺桡骨骨折的2.15%。男116例,女72例。≤50岁的患者占79.79%,男性多于女性,其中11~20岁年龄段患者相对较少。〉50岁的患者女性较多,占50岁以上患者的65.79%。57例(30.32%)合并121处其他部位骨折,其中31例合并手部骨折,22例合并胫腓骨骨折,15例合并股骨骨折等。浮肘损伤根据自行定义的分型标准:Ⅰ型112例,多见于41—50岁年龄段;Ⅱ型骨折76例,多见于1~10岁和21~30岁年龄段。Ⅱ型中Ⅱc型最少(16例),但在31~40岁年龄段患者中最常见。51—60岁年龄段Ⅱ型骨折患者以Ⅱb型最常见,其余年龄段患者以Ⅱa型最常见。Ⅱa型骨折患者男女比最低,Ⅱb型骨折患者的男女比最高。结论浮肘损伤常见小于50岁的男性患者,常合并手部骨折和胫腓骨骨折。根据自行定义的浮肘损伤分型标准,Ⅰ型骨折多见,Ⅱ型中以Ⅱa型骨折最常见。

  • 标签: 损伤 流行病学研究
  • 简介:目的:构建并鉴定血管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单克隆抗体,并研究其生物功能。方法:利用真核表达的重组血浆金属蛋白酶ADAMTS13截断型蛋白(ADAMTS13-T7)纯品免疫BALB/c小鼠,经标准单克隆抗体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用ELISA方法鉴定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应用免疫印迹技术确定单克隆抗体与全长ADAMTS13的识别能力;观察单克隆抗体对ADAMTS13水解vWF的影响。结果:最终获得6株抗ADAMTS13的单克隆抗体,克隆号分别为1G11、2F11、6G3、9E1、10A8、10B4。经ELISA鉴定,纯化后的单克隆抗体1G11和2F11的效价最高,与截断型ADAMTS13-T7蛋白结合能力比较,明显高于全长ADAMTS13蛋白。Westernblotting结果显示,6个单克隆抗体都能与全长ADAMTS13结合,其中1G11和2F11条带最亮。功能实验表明,在变性条件下1G11和2F11能够明显抑制ADAMTS13水解vWF,并随着单克隆抗体浓度的增加而抑制作用增强。结论:成功获得针对ADAMTS13的单克隆抗体,其中两株为抑制性功能抗体。

  • 标签: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单克隆抗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急性脑梗死运用红花黄色素与脑蛋白水解物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对血液流变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5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单一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运用脑蛋白水解物联合治疗,对两组的血液流变和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4周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同时,两组的各项血液流变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急性脑梗死患者红花黄色素和脑蛋白水解物联合治疗,可以使患者的血液流变指标得到改善,提高治疗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血液流变学 急性脑梗死 脑蛋白水解物 红花黄色素
  • 简介:背景:峡部裂性滑脱与退变性滑脱的发病机制不尽相同,两者在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各参数及生活质量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目前尚不清楚。目的:探讨退变性滑脱症与成人腰椎峡部裂性滑脱症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及生活质量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5年2月就诊且有完整影像资料的退变性滑脱症与成人腰椎峡部裂性滑脱症患者共169例,其中退变性滑脱(退变组)83例,峡部裂性滑脱(峡部裂组)86例。在站立位全脊柱侧位片上测量两组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指标,包括胸椎后凸角、腰椎前凸角、矢状面平衡、骨盆入射角、骨盆倾斜角、骶骨倾斜角。同时测量两组病例的腰椎滑脱角、滑脱率以及滑脱距离,运用SF-36量表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与结论:①退变组患者腰椎前凸角、胸椎后凸角及滑脱角明显低于峡部裂组(P〈0.05-0.01);退变组患者矢状面平衡明显高于峡部裂组(P〈0.01);②就SF-36量表各维度而言,退变组身体功能维度得分、社会功能维度得分低于峡部裂组(P〈0.01);③两组患者在骨盆入射角、骨盆倾斜角、骶骨倾斜角、滑脱率及滑脱距离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结果提示,退变性滑脱症与成人腰椎峡部裂性滑脱症患者具有相似的骨盆矢状而形态,但峡部裂性滑脱症患者较退变性滑脱症患者表现为更大的胸椎后凸、腰椎前凸以及滑脱角。此外,退变性滑脱症患者身体功能、社会功能维度受到明显的损害。

  • 标签: 腰椎 脊椎滑脱 骨盆 生活质量 组织工程 骨科植入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和快速血清检验两种方式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纳入此研究中的96例研究对象均为某院于2014年2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根据诊断方法的差异性将其划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两组患儿诊断方法分别为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和快速血清检验,比对其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患儿经过不同诊断方法检测后,其阳性率经过计算分别为87.5%以及70.83%,组间经过比对后可知,P<0.05,统计意义产生。结论患儿在诊断中采用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方法其优势显著,但是为了提升总体的诊断率,应将上述两种方法进行联合应用。

  • 标签: 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 快速血清学检验 肺炎支原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