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在高脂环境中,PM2.5诱导心血管内皮细胞(VECs)损伤的毒性作用,探讨其可能存在的作用机制,为PM2.5污染健康效应的相关研究给予相应的数据支持。方法 采集我市城区大气中PM2.5,制成PM2.5样品液,取大鼠胸主动脉处的VECs,进行原代培养,将2.5 mmol/L triglyceride加入到DMEM培养液中,培养12 h后, 随机将细胞分为高脂对照组(2.5 mmol/L Triglyceride)、50 μg/mL PM2.5组、100 μg/mL PM2.5组、200 μg/mL PM2.5组和400 μg/mL PM2.5组,各组按相应剂量,加入PM2.5样品液处理24 h,同时设立阴性对照组。检测VECs的存活率及凋亡情况、ROS、GSH-Px、CAT、SOD等指标。结果 随着PM2.5染毒剂量的升高,VECs存活率显著下降,与高脂组相比,50 μg/mL PM2.5组,100 μg/mL PM2.5组、200 μg/mL PM2.5组和400 μg/mL PM2.5组细胞存活率,分别下降了3.1%,8.6%,16.5%,27.3%,PM2.5染毒组细胞凋亡率、ROS水平随之显著增加,细胞内GSH-Px、SOD、CAT水平显著降低(P

  • 标签: PM2.5 高脂 心血管内皮细胞 氧化应激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基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化疗治疗的临床作用。方法 选入本次研究的76个病例都是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肿瘤患者,掷色子法分组,单独行化疗的38例为对照组,合用基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38例为研究组,比较临床作用。结果 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白细胞最低值持续时间研究组比对照组更短,白细胞最低值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显著(P

  • 标签: 基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化疗 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PDCA循环护理对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本院92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利用摸球法分为研究组(使用PDCA循环护理)与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干预,研究组不良情绪评分与sf-36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PDCA循环护理干预对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不良情绪评分与sf-36评分改善效果明显,预后效果较好,临床价值高。

  • 标签: PDCA循环护理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负性情绪 sf-36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尿液潜血检验中尿液分析仪、显微镜红细胞计数的应用效果。方法:100例研究对象(我院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收治行尿液潜血检验患者)均行尿液分析仪检验与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分别以两种方法检验结果为金标准,统计各自诊断效能。结果:尿液分析仪阳性率44.00%、灵敏度86.96%、特异度92.59%、阳性预测值90.91%、阴性预测值89.29%、准确度90.00%;显微镜红细胞计数阳性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46.00%、90.91%、89.29%、86.96%、92.59%、90.00%;尿液分析仪阳性率、灵敏度略低于显微镜红细胞计数低,特异度、阴性预测值略高于显微镜红细胞计数低,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液分析仪与显微镜红细胞计数在尿液潜血检验中均具有较好应用效果,且各具优势与不足,可通过联合应用促进尿液潜血检验整体质量提升,满足患者实际检查需求。

  • 标签: 尿液潜血检验 尿液分析仪 显微镜红细胞计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运用在血常规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9年7月—2020年7月作为研究时间段,选取期间在我院实施血常规检验的100例标本,另将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依据,将全部标本分为对照组(行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纳入50例)、研究组(联合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纳入50例),对组间检测结果[红细胞(RBC)、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压积(HCT)]、检验效能展开分析。结果:(1)研究组的RBC(4.07±1.11)×1012/L、MCHC(342.76±5.63)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六君祛痰解毒汤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0例接受常规化疗,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六君祛痰解毒汤,对两组效果及免疫功能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55.00%,较对照组32.50%高(P<0.05);观察组患者CD3+、CD4+、CD3+/CD4+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了联用解毒祛瘀涤痰汤与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实际临床效果。方法:研究过程中,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名NSCLC病人当成了研究对象。首先,根据治疗方式的差异将他们划分成了研究组和常规组,各有60人。其中,常规组内患者采用的是以紫杉醇和顺铂为主的化疗方案。而研究组内患者则又增加了以解毒祛瘀涤痰汤为主的辅助治疗措施。最后就两组病人的实际治疗效果进行了量化分析对比。结果:治疗效果方面,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常规组内的患者,结论差异显著(P<0.05)。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上,研究组内病人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同样要优于常规组内的病人,之后结论同样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中医证候评分方面,研究组内患者的中医症候评分情况要明显优于常规组内的患者(P<0.05)。结论:对NSCLC病人来说,在化疗之余对其实施以解毒祛瘀涤痰汤为主的辅助治疗措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具体能够在现有基础上提高治疗效果以及病人的生活质量,之后还能够改善病人的中医症候评分,所以应当重视相关治疗措施的推广应用。

  • 标签: NSCLC 化疗 解毒祛瘀涤痰汤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小脑血管母细胞瘤选择CT与核磁共振(MRI)检查的临床效果差异,为疾病临床诊断方案优化提供可靠参考。方法 本次总计纳入35例研究对象,均为本院病理检查确诊为小脑血管母细胞瘤患者,入组对象收集年限为2020年1月-2020年12月。患者均接受CT和核磁共振检查,以手术病理为依据,判断两种检查方法的临床效果差异。结果 MRI检查准确度高于CT检查,组间存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种检查方法影像学特点明显。结论 小脑血管母细胞瘤接受MRI检查,和CT检查相比可提升检查准确度,为临床提供更为详实的依据,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CT 核磁共振 小脑血管 母细胞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糖尿病足采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材料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糖尿病足患者(入选要求:踝肱指数大于0.6,Wagner分级Ⅱ-Ⅲ级)作为分析对象,分析时间2018.3-2021.3,选择100例,应用数字表法分组,研究组采取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材料实施创面覆盖,一般组采用湿性敷料换药,评价分析指标:两组治疗前后溃疡面积、疼痛评分,观察时间为2个月。结果:治疗前,研究组溃疡面积、疼痛评分对比一般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溃疡面积与一般组对照更小,疼痛评分与一般组对照更低(P<0.05)。结论:应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材料治疗糖尿病足创面效果显著,可帮助患者溃疡部位快速愈合。

  • 标签: 糖尿病足 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 溃疡面积
  • 简介:摘要:Ⅳ期 NSCLC 是一类异质性很强的疾病。以往在Ⅳ期 NSCLC 治疗中,放疗常作为姑息治疗的手段,但随着近年来放疗技术的进步,靶向、免疫新药物的出现,各治疗相互配合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总结近年来放疗结合其他全身治疗的研究应用进展。

  • 标签: 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三区 广西 钦州 535000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营养不良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应用血液检测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75例营养不良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者开展本次研究,时间2020年04月-2021年04月,75例患者均给予血液检测,分析血液检测效果。结果 75例患者的外周血RBC指标为(0.76—2.5×1012),RBC平均含量为(1.73×1012),Hb指标为(30一107)g/L,Hb平均含量为(65.46±5.36)g/L,MCV指标为(110—128)fl,MCV平均含量为(118.79±25.35)fl,MCH指标为(36-40)pg,MCH平均含量为(39.13±5.36)pg,MCHC指标为(319-343)g/L,MCHC平均含量为(330.35±4.65)g/L;75例患者中有20例为轻度贫血,占比24.67%,有32例为中度贫血,占比42.67%,有23例为重度贫血,占比30.66%。结论 给予营养不良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者血液检测能够获取到满意诊断效果,能够区分患者贫血程度,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营养不良 巨幼红细胞 贫血 血液检测 临床效果 RBC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广西壮汉族中老年人血细胞参数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方法 5457例广西壮汉族中老年人,根据骨密度值(bone mineral density,BMD)分为骨质疏松组和非骨质疏松组。检测外周血细胞参数,比较各种血细胞分析、血生化的差异,同时与BMD进行相关性分析,对可能引起骨质疏松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广西壮汉族中老年人群,骨质疏松组患者其BMD、臀围、体质指数(BMI)、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单核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较非骨质疏松组降低,而年龄、血小板计数(PLT)、总蛋白(TP)、球蛋白(GLB)、碱性磷酸酶(ALP)较非骨质疏松组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血细胞参数 骨质疏松 骨密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测技术的优势及在临床治疗中的重要性,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是由细胞学专家推出来的现代化细胞检测技术.适用于多种脱落细胞检测(宫颈细胞,浆膜腔细胞,痰液,尿液,乳头溢液等)。其方法的制片技术有了重大革新,也使阅片者更易观察,提高诊断结果的准确性。从而解决了过去传统巴氏涂片取材时细胞丢失多,以及涂片质量差而造成的漏诊或误诊等问题。

  • 标签: 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 技术优势 重要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培美曲塞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效果以及毒副作用。方法:从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中选择100例研究,分为观察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紫杉醇治疗,观察组则使用培美曲塞治疗,对比干预效果。结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6%,对比P<0.05。观察组CRP(t=6.5222)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L-6(t=10.2692)、TNF-α(t=11.8159)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培美曲塞进行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其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培美曲塞 非小细胞肺癌 毒副反应
  • 简介:摘 要:目的:通过柔红霉素在MOLT-4细胞中的药物作用及不同噻唑蓝法比较,研究道中道(菏泽)制药公司和医院合作研究柔红霉素对病人的治疗效果。 方法:分别使用传统的MTT方法以及改良版本的MTT方法来检测在不同药物浓度当中的MOLT-4细胞的存活率。 结果:通过研究可以发现,使用改良的MTT方法检测出的变异指数比较低,在0-0.2左右,而如果使用传统的MTT方法来进行检测的话那么其中的变异指数相对较高,处在0.2-0.6的范围内。 结论:改良的MTT方法明显优于传统的MTT方法,柔红霉素对于MOLT-4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的作用。

  • 标签: 柔红霉素 MOLT-4细胞 药物作用 噻唑蓝法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硒酵母联合左旋甲状腺素治疗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时段选取范围2019年01月~2021年01月,入选此次研究80例患者均为我院接收治疗的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结合此间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患者应用治疗方法的差异,将其分别纳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依次实施常规治疗以及硒酵母联合左旋甲状腺素治疗,比较在不同干预措施应用下的治疗效果、甲状腺功能。结果:分析治疗效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7.50%)得到了显著提升,和对照组(80.00%)相比,P<0.05。分析甲状腺功能,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更具优势,P<0.05。结论:在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治疗期间,改善临床症状的同时有助于提高甲状腺功能,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治疗水平,在临床中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硒酵母 左旋甲状腺素 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治疗效果 甲状腺功能
  • 简介:摘要:慢性肾脏病(CKD)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3个月的疾病,其中包括影像学检查异常、血液或尿液成分异常、肾小球滤过率(GFR)正常和不正常的病理损伤,或不明原因的GFR下降(超过3个月。根据目前国际公认的CKD分期依据:美国肾脏基金会制定的指南分为1~5期。CKD 1~5期囊括了疾病进展的整个过程,若持续发展,慢性肾衰竭(CRF)将成为其共同结局,常常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及酸碱代谢失衡和全身系统症状。CRF患者大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肾性贫血和出血倾向,虽然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可提高血红蛋白(Hb)水平,但铁缺乏、炎症、甲状旁腺亢进及血清中红系造血抑制物增多等均可导致EPO治疗反应低下。

  • 标签: 慢性肾脏病患者 红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老年全身麻醉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变化,分析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5月~2021年4月收治的行全身麻醉老年患者66例为病例样本,根据是否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分为病例组与正常组,各33例。两组患者均进行血清细胞因子检测。观察患者认知功能、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结果:术前1d,两组患者MMSE、IL-6、TNF-α、S100β、Aβ差距不明确(P>0.05);术后不同时点,病例组患者认知功能、炎症因子评分与正常组差距确切(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三氧化二砷(ATO)/复方黄黛片(RIF)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ATO联合ATRA对37例初治APL患者诱导治疗,巩固治疗采用ATO/RIF联合ATRA,维持治疗采用RIF联合ATRA,观察其完全缓解(CR)率、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比较巩固阶段RIF组及ATO组不良反应。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22月,37例初治APL患者中有1例因发生DIC死亡,35例获CR,CR率94.6%,28例出现白细胞升高,9例出现可控的ATRA综合征,14例出现肝功能异常,2例出现皮疹,2例复发,其中1例血液学复发前出现髓外复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结论 砷剂联合ATRA治疗APL方案安全有效、CR率高、复发率低,RIF对比ATO不良反应率未见明显提高。

  • 标签: [] 砷剂 维甲酸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完全缓解率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