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进行手术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对其术后运动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总结临床护理经验,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减少患者的并发症,降低致残率,从而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方法:将2021年10月至 2022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把患者分为观察者(40例)和研究组(40例)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研究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然后观察两组患者Fug1-Meyer运动功能评分表的评分及发生井发症的情况。结果:护理后,与常规组相比研究组患者 Fug1-Meyer运动功能评分表的评分更高,且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经过对进行手术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重点综合护理和及时准确的治疗,可提高其术后的运动功能,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运动功能 重型颅脑损伤 综合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开展预见性护理对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将200例行腹部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电脑盲选法将其分为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与干预组(采用预见性护理),均组100 例,所有患者均于2020.1-2020.12被我院收治,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肺部感染发生率对比中,干预组(4.00%)比参照组(13.00%)低,P<0.05;干预组血气指标各项水平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 对老年腹部手术治疗患者开展预见性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极大程度降低或避免术后发生肺部感染,改善血气指标各项水平,值得应用与推广。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老年患者 腹部手术 肺部感染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讨早期渐进式活动对机械通气下重症腹部术后患者ICU获得性衰弱的影响。方法 选择将二零二零年四月至二零二一年四月在昆明市延安医院收治的80例ICU机器通气下重症腹部术后病人纳入本次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二组,对照组(n=40)采用床上全范围关节早期活动;试验组(n=40)则采取早期和渐进型活动,用FIM测试量表评价和对比前二者谵妄发病率、机械辅助通气时长、ICU获得性衰弱患病率,以及ICU停留时间。结果 实验组在转出ICU时,对病人的自理能力、行为、语言交流、胆道括约肌控制力、行为、社区认知评价等都显然高于对照组,但谵妄发病率、机械通气时限、ICU得到性衰弱发病率以及ICU住院持续时间等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在机械通气下重症腹部术后患者的临床护理中选择早期渐进式活动方案后,可促进患者自身物理机能的修复,进而增强其自主活动能力,降低谵妄发病率,从而减少机械通气时长,防止获得性衰弱的发病,减少住院费用,建议推广。

  • 标签: 重症腹部术后 渐进式活动 ICU获得性衰弱 活动能力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分析肺CT提示磨玻璃样结节患者经心理护理下焦虑评估的可行。方法:随机抽选我院胸科门诊CT检查结果显示38例肺部磨玻璃结节病患为观察组,并设计相对应的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后随访与健康指导,观察组再联合规范化护理干预,分析二者焦虑状况。结果:护理1天后、护理30天后两组焦虑评分、焦虑程度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30天后观察组焦虑评分显著较低(P

  • 标签: 肺部磨玻璃结节 焦虑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理护理对CT增强造影剂过敏反应的影响分析。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接受CT增强检查的患者,患者的收治时间均在2020年11月-2021年12月,在此时间段内我院共120例患者行CT增强检查,按照随机抽签法,将参与研究的患者分为两组,即为观察组(n=60)与对照组(n=60),分别采取心理护理、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与对照组作比,前者低于后者,差异较大(P<0.05)。结论:在CT增强检查中,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具有良好的应用优势,降低了过敏反应的发生风险,保证了患者的安全,值得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 CT增强 造影剂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增强扫描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对其造影剂外渗的预防效果。方法:在院内CT增强扫描患者中选择80例入组,实施抽签法分组,每小组40例,综合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患者造影剂外渗率。结果:造影剂外渗率相比参照组较低,比对差异大(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降低造影剂外渗率,提高患者检查成功率。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CT增强扫描 外渗 造影剂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增强CT扫描时气体入血的影像学特征以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2月500例行增强CT扫描患者,对气体入血发生情况以及影像学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500例患者中有136例患者从图像中发现了不同形态的气泡共计152个,其中泡状气泡86个、条状气泡42个、片状气泡24个;气泡直径为0.6~6.5mm,平均为(2.6±0.5)mm;分布位置:肺动脉干共计45例、肺动脉分支共计6例、上腔静脉共计52例、右锁骨下静脉共计10例、左锁骨下静脉共计9例、右头臂静脉共计5例、右心耳共计4例、右心房共计3例、左心房共计1例、左头臂静脉共计1例。本组入选患者在检查后均无不良反应,随访1个月均未发生肺栓塞。结论:气体微量入血不会诱发严重不良反应,但是仍旧需要强化护理措施,减少各种风险事件的发生。

  • 标签: 增强CT 气体入学 影像学
  • 简介:【摘要】行CT增强扫描的患者易发生碘对比剂不良反应现象,对比剂的使用浓度、注射时的温度以及注射时的速度均是诱发不良反应的重要因素。对于接受CT增强扫描的患者而言,预防碘对比剂不良反应是护理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本文对碘对比剂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以及如何进行预防、出现不良反应后的处置措施进行综述,旨在为预防及有效处理CT增强碘对比剂不良反应提供有效的参考。

  • 标签: CT增强检查 碘对比剂 不良反应 护理干预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T增强扫描对比剂不良反应及优质护理干预要点。方法:研究对象选取医院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期间接受CT增强扫描的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优质护理),对患者的检查情况进行研究。结果:不同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为患者开展CT增强扫描检查期间,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在改善患者不良反应以及调节患者心理状态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 标签: CT增强扫描 对比剂不良反应 优质护理 干预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幼儿CT增强扫描中使用增强对比剂的情况,出现不良反应时,结合患儿病情及不良反应程度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筛查出切实有效的处理措施,从而更好地保障幼儿患者在检查过程中的安全用药。方法:在此次的研究过程中提取来我院进行检查的幼儿患者2086例,通过对这些幼儿患者进行C T增强扫描过程中使用对比剂所出现的情况进行记录,并对其中产生不良反应的32例幼儿患者进行及时的干预治疗,避免不良后果的产生。结果:通过此次CT增强扫描的观察中,能够发现幼儿患者的年龄、心理状态,以及在扫描过程中对对比剂使用的量和流率都有重要的影响。结论:幼儿在进行CT增强扫描时,应密切观察增强对比剂的使用情况,出现不良反应时,结合患儿病情及不良反应程度,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更好地控制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CT增强扫描 幼儿儿不良反应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如何预防使用胺碘酮对血管及局部皮肤的损伤。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年12月-2021年12月收治的房颤并发静脉炎患者60例,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3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综合护理)和对照组(30例,实施一般常规护理),最后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治疗与护理之后,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存在明显差异,其中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差异较为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使用胺碘酮治疗房颤过程中,对患者实施全面综合护理,能有效降低并发静脉炎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应予以推广。

  • 标签: 全面护理 胺碘酮 房颤并发静脉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骨盆骨折院前急救和院内救治的损伤控制效果。方法:将2021年2月至2021年11月入选的72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措施,观察组采用院前急救和院内救治。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救治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97.22%,高于对照组80.56%,P

  • 标签: 骨盆骨折 院前急救 院内救治 损伤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不同护理方式在乳腺肿瘤术后中皮肤损伤的效果展开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乳腺肿瘤患者128例,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予以针对护理方法,将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局部皮肤损伤状态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局部皮肤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乳腺肿瘤 术后 皮肤损伤 护理 皮肤防护剂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外伤急救模式在颅脑损伤急诊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3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颅脑外伤急诊患者10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4例)和观察组(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模式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增加急救模式。观察两组护理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情况、两组护理前后的神经功能对比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结果 观察组护理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70%)明显低于对照组(14.81%),护理前两组神经功能损伤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护理后神经能能损伤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昏迷程度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昏迷程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外伤急救模式对颅脑损伤急诊患者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外伤急救模式 颅脑损伤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的影响。方法:64例脊髓损伤患者为我院2020年11月-2021年11月收治,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训练、任务导向性训练,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护理前参与能力比较(P>0.05);观察组护理后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脊髓损伤患者行任务导向性训练有利于提高其参与能力,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脊髓损伤 任务导向性训练 参与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后重建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20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78例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以奇偶分组法均分为实验组及参照组(n=39)。参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加行围手术期护理。比较两组的膝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结果:实验组膝关节功能高于参照组,并发症少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成立(P

  • 标签: 膝关节 交叉韧带损伤 围手术期护理 膝关节功能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因素以及干预效果。方法选取30例2021年3月~2022年3月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依据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患者的护理工作,观察组针对患者术后颅内感染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护理方式后的术后脑脊液漏情况以及颅外感染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以及颅外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工作中,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手段,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患者出现术后脑脊液漏问题以及感染问题,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值得广泛临床推广。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颅内感染 效果观察
  • 简介: 【摘要】目的 探究急诊护理路径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40例作为主要对象,按照1:1比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n=20。对照组和观察组均实施常规急救护理措施,观察组运用急诊护理路径,比较护理效果。结果 ①急救时间:观察组的分诊评估时间、建立静脉通路和气管插管时间、总抢救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②并发症: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显著。结论 将急诊护理路径运用在重症颅脑损伤急救患者的护理上优势显著,可推广。

  • 标签: 重症颅脑损伤 急救 急诊护理路径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医护理对于膝关节训练损伤的护理效果。方法:于2021年6月-2022年6月期间,选择80例膝关节训练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中医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的膝关节功能评分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膝关节训练损伤中应用中医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提高护理效果。

  • 标签: 中医护理 膝关节 训练损伤 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