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静脉麻醉麻醉药品在小儿眼科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和对机体的影响。方法选择66例择期手术病人,将他们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使用氯胺酮联合丙泊酚麻醉,观察组使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对比两组患儿不同麻醉方法的可控性与安全性。结果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0.12%,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6.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进行小儿眼科手术的可控性与安全性都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小儿眼科手术 静脉 麻醉药
  • 简介:摘要我国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涉及国家批准的109个品种。主要不良反应(ADR)包括全身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急性血管内溶血、肝肾功能损害、皮肤损害、心功能损害、呼吸系统损害、胃肠道反应等。引起药物ADR的因素包括医务工作者对CMIADR重视度不够、中药注射液成分复杂、过敏反应物质不确定、患者特殊体质,尤以儿童和老年人不合理用药现象较重。因此,应从合理选择药物适应症、把握用药方法、避免加大药物浓度、不能随意增加用药剂量和改变用药途径、选择合适的溶媒等方面加强CMI的临床合理使用,减少ADR发生。

  • 标签: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药剂师在临床合理用药中的作用。方法收集住院患者共120例,根据随机对照、平行、单盲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用药治疗,观察组则加用药剂师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7.8±2.3)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0.1±2.1)d,t=5.720,P=0.000;观察组的总药费为(2483.7±156.9)元,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195.8±171.5)元,t=57.054,P=0.000。结论药剂师在患者的临床合理用药中具有重要价值,能够使患者的治疗得到更佳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药剂师 临床合理用药 促进作用
  • 简介:摘要在我国当今的医疗领域,消化内科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屡见不鲜,为广大患者的身心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本篇文章简要介绍我国医疗领域目前常见的用药错误,并对错误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具体分析,以此为根据,为改善消化内科临床不合理用药的现状提供可行性意见,试图为将来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消化内科 临床治疗 不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三联用药治疗慢性胃炎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三联用药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单药奥美拉唑治疗,三联用药治疗组采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三联用药治疗组总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联用药治疗慢性胃炎临床确切。

  • 标签: 慢性胃炎 奥美拉唑 阿莫西林 克拉霉素
  • 简介:摘要探讨药剂师在临床合理用药中的作用,在现有经济体制下,医学模式发生了较大转变,从临床合理用药的概念、意义、药剂师的作用等各方法进行论述,结果表明在临床合理用药过程中有临床药剂师的参与,可在和患者沟通时增加对药师工作的认知度和提高患者自我保健的意识,为临床提供全程药学技术服务,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

  • 标签: 药荆师 临床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临床药学工作内容和意义。方法阐述临床药师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进行处方审核、临床沟通、临床药师培养以及营养支持、抗生素和化疗药物使用等方面的工作内容和意义。结果临床药师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可以通过处方审核改善超说明书用药,降低药占比;促进临床交流,妥善处理不良反应;顺利开展营养、抗生素、肿瘤等专业的临床药学工作;促进临床药师的培养。结论临床药师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工作有助于促进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和的临床药学工作发展,提高临床药师的专业技能。

  • 标签: 静脉药物配置 临床药学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对抗感冒药物成分的药理及其临床用药相关研究,为今后的临床用药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本文通过选取我院在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所收治的具抗感冒药物处方的感冒患者370例为研究对象,针对临床感冒药物成分进行药理分析以及对临床用药情况展开探讨。结果经过分析后发现,常用抗感冒药物成分药理作用囊括“收缩热管、解热镇痛、抗病毒、镇咳祛痰、抗组胺、中枢兴奋”等6大类。在这370例处方中经过分析发现不合理处方50张(13.5%),药物成分重复处方38张(10.27%),药物使用不对症处方8张(2.16%),其中不合理处方所占比例最高。结论临床抗感冒药物成分很复杂,增强抗感冒药物成分的药理特点与临床用药分析,对于改善抗感冒治疗的临床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现实意义。

  • 标签: 感冒 临床用药 药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抗感冒药中药物成分的主要药理特性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于2015年8月~2016年5月开具的450张(450例患者)治疗感冒的药物处方,并回顾性分析感冒药的用药状况和药理特性。结果450张处方中感冒药使用不合格率、不对症处方率、药物成分重复率分别是12.44%、1.78%、9.78%,其中不合格处方率的比例最高;常用感冒药主要分为中枢兴奋、抗组胺、解热镇痛、收缩血管、镇咳祛痰、抗病毒药物6类。结论临床治疗感冒的药物成分比较复杂,而重点分析感冒药的临床用药状况和药理特性,有助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改善临床疗效。

  • 标签: 感冒药物 处方 药理特点 临床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急诊治疗中,其合理有效的用药方式,为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重要指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来本院接受急诊治疗的150例上呼吸道感染病人的临床信息资料作为研究的案例,根据病人用药情况分为两组,比较组病人实施单纯的抗病毒药物治疗,探究组病人实施抗病毒药物联合抗生素药物治疗,回顾分析其临床信息资料,探究在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急诊治疗中,其合理有效的用药方式,为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重要指导。结果通过对150例病人的临床信息资料的回顾分析可发现,有95例(63.33%)病人联合使用抗生素药物治疗其常用抗生素药物有大环内酯类、头孢菌素类,及青霉素类等。同时在痊愈时间方面,探究组病人相较于比较组病人,没有明显差异,而医疗费用明显要高,存在显著差异,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急诊治疗中,是否联合使用抗生素药物,对于疾病疗效没有明显影响,且会显著增加医疗费用,并增加菌株的耐药性,因此在疾病临床治疗中,要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

  • 标签: 急诊 上呼吸道感染 临床用药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开展成本-效果分析法干预前后的临床合理用药情况,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的429张门诊和住院处方作为分析对象,按照是否介入成本-效果分析干预措施将429张处方分为干预组和非干预组,其中非干预组为2014年1月-12月的225张处方,干预组为2015年1月-12月的204张处方,比较两组处方的合理比例。结果干预组处方中抗菌药使用率、平均用药种数、注射剂使用率、处方金额等基本评价指标均优于非干预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处方的不合理比例明显低于非干预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本-效果分析法能显著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降低临床治疗费用和患者经济负担,在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标签: 药物经济学 临床合理用药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风险管理在我院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09月至2013年08月在我院就诊的189名儿童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方法;选择2013年09月到2014年08月收治的203例患者儿童为试验组,根据患儿出现的护理风险进行管理,研究风险管理儿科护理中的应用。结果试验组儿童家属的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发生医患纠纷的现象明显的降低,实验组和对照组间具有差异。结论风险管理能有效的改善患儿及家长的焦虑情绪,有助于患儿家属满意度的提高,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危害及经济损失,提高患儿治疗期间的生活质量,促进良好的医患关系。

  • 标签: 风险管理 儿科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风险管理儿科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15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700例,实施重点环节风险管理模式;观察组800例,实施细节风险管理,对护理行为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护理临床效果,及病人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护理事件发生率,纠纷发生率,投诉率及护理满意度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细节风险管理,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降低护理事件发生率、纠纷发生率及投诉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儿科护理 风险管理,细节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医院需要加强对护理风险的管理,尤是在儿科这个科室中。通过加强护理风险管理,不仅能够减少护理风险对儿童造成的危害,同时,还能够对医院的声誉以及对相关医务工作者的安全提供有效的保障,提升医务工作者的护理质量。本文通过对2013-2015年之间发生的27件护理风险事件进行详细的研究与分析,对护理风险进行鉴别、评估、控制与监督。旨在减少儿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次数以及避免对患病儿童及其家长以及对医院带来的巨大经济与精神上的伤害与损失。

  • 标签: 风险事件 护理风险管理 儿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