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临床及病理特点,为日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更多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8月我院所接收的经病理诊断的13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病患对其各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患者中临床表现以肾病综合征(NS)为主,占比为6(46.15%);病理类型主要为膜性肾病(MN),占比为7(53.84%);经电镜检查结果显示,电子致密物系膜沉积,免疫荧光检查呈多种免疫复合物沉积。结论经研究发现,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疾病在临床中的表现过于多样化,需要及时的采取肾活检的方式进行临床诊断,能够有效的避免以及减少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临床误诊及漏诊率,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普及运用。

  • 标签: 临床诊断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病理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儿急性病毒性腹泻的临床治疗方法并观察疗效。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急性病毒性腹泻患儿2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儿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应用利巴韦林进行治疗,治疗组应用蒙脱石散+利巴韦林进行治疗,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复发率、满意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患儿在临床治疗有效率、满意率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蒙脱石散+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腹泻临床疗效显著,可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病毒性腹泻 利巴韦林 蒙脱石散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采取文献收集、资料整理以及现场调查等方法,对我国现有的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的相关政策、以及策略进行了解,并对现今医疗机构的设立情况、以及免费抗病毒治疗的相关经费制度等进行了解,在目前的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包括治疗能力较低,与现行的医保制度存在脱节行为等,本文主要是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政策、以及策略进行分析与思考,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进行深入研究。

  • 标签: 艾滋病 抗病毒治疗 政策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多重PCR方法对常见呼吸道病毒的诊断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呼吸道病毒感染患者62例,从标本中提取病毒核酸RNA/DNA,通过反转录合成cDNA,对目的基因进行多重PCR扩增,并对扩增产物采取电泳检测。结果对62例呼吸道感染病人的标本进行多重PCR扩增检测后,发现阳性29例,总阳性率46.8%(29/62),其中以流感病毒为主,占病毒阳性检出48.3%(14/29),两种或两种以上病毒混合感染5例。结论运用多重PCR技术检测呼吸道病毒感染病例的呼吸道标本,检出多种呼吸道病毒和合并感染情况,初步验证了该多重PCR技术能用于快速检测该类病例的呼吸道标本,能够为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规监测、应急处理及临床诊断提供快速检测手段和更多的病原学依据。

  • 标签: 多重PCR方法 呼吸道病毒 诊断 应用
  • 简介:目的了解合肥市病毒性肝炎网络报告数据质量,为校正病毒性肝炎报告发病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抽查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住院病例,按照国家相关规范和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评估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及报告数据质量,同时抽取部分临床医生调查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和报告标准知晓率。结果63家被调查单位均能开展肝功能和乙肝两对半检测,开展甲肝、丙肝和戊肝IgM抗体检测的单位分别占60.3%、60.9%和65.1%,46.0%的开展丙肝RNA检测。临床医生病毒性肝炎诊断和报告标准知晓率为69.9%。调查病毒性肝炎1319例,报告率96.5%,及时报告率89.1%,重报率4.1%。网络报告病例诊断准确率84.6%,准确报告率56.2%。结论合肥市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病毒性肝炎诊断准确率和准确报告率不高,临床医生病毒性肝炎诊断和报告标准知晓率低,应加强对临床医生的培训,提高病毒性肝炎报告数据质量。

  • 标签: 病毒性肝炎 网络报告 数据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择本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7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临床资料,分对照组(35例),研究组(35例),对照组行取常规护理,研究组行取整体护理,分析两组生活质量和护理效果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生活功能评分(92.12±6.24)分比对照组(80.19±5.29)分高(P<0.05),研究组的护理效果满意度94.29%(33/35)比对照组71.43%(25/35)高(P<0.05)。结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护理干预效果良好,在提升护理效果的同时,可提高患儿生活质量评分。

  • 标签: 病毒性心肌炎 小儿 护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轮状病毒感染应用个性化护理的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88例轮状病毒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法将88例患儿分成两组,两组患儿应用相同常见的治疗方式,取其中44例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设为对照组,另外44例患儿给予个性化护理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和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家长满意度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达10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达88.64%,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更为理想,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腹泻、发热等症状消失时间更短,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轮状病毒感染患儿实施个性化护理可以保证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患儿腹泻、发热等症状消失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轮状病毒感染 个性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消旋卡多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9月到2016年9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患儿入院后均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蒙脱石散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消旋卡多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对两组患儿症状缓解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两组数据相比P<0.05。并且试验组患儿的症状缓解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结论消旋卡多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消旋卡多曲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本次为探究抗流行性感冒病毒药物的研究进展,查阅近三年国内外抗流行性感冒病毒药物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目前临床常见的抗流行性感冒的药物主要有疫苗、金刚烷胺以及金刚烷胺类离子通道M2蛋白阻抑剂,扎那米韦以及达菲类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和盐酸巴比多尔、IFN-?干扰素等其它药物。各类药物药理作用不同,临床治疗效果、副作用具有一定的差异。根据流感病毒的类型,结合患者临床症状,选择恰当的抗流行性感冒药物,对患者临床治愈具有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抗流行性感冒病毒药物 流行性感冒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氧辅助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住院并已经确诊的病毒性脑炎患儿120例,根据其入院编号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模式,实验组在常规治疗模式上加用高压氧辅助治疗。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更为确切,实验组治疗总优良率为95.00%,对照组的治疗总优良率为78.33%,P<0.05。结论高压氧辅助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效果确切,值得积极推广和运用。

  • 标签: 高压氧 小儿病毒性脑炎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10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预后分析。方法对2012年5月~2017年8月10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进行分组观察,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式,观察组使用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替比夫定或恩替卡韦等核苷类似物药物治疗,做血清肝功能指标,判定患者的肝部纤维化状况。结果观察组的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效果相对显著,患者的HBV病毒抑制状况更好,患者治疗期间生活质量较高,生存时间更长。(P<0.05).结论核苷类似物对乙肝肝硬化患者的抗病毒治疗一定效果,综合用药可以缓解患者的耐药症状。

  • 标签: 乙肝肝硬化 愈后治疗 抗病毒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综合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6年5月收治的96例患有轮状病毒肠炎的患儿进行研究,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两组,综合组和常规组,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综合治疗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 综合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儿轮状病毒感染的个性化护理干预要点。方法此次研究纳入的对象来源于2014年6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患儿中随机抽取的83例。将上述83例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患儿随机分为普通组41例和个性组42例。普通组行常规化护理,个性组采取个性化护理。比较(1)轮状病毒感染治疗效果、患儿配合度、家长满意度;(2)干预前和干预后患儿HRQOL评分的差异。结果(1)个性组较之普通组轮状病毒感染治疗效果、患儿配合度、家长满意度更高,P<0.05;(2)干预前两组HRQOL评分相似,P>0.05;干预后个性组较之普通组HRQOL评分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小儿轮状病毒感染的个性化护理干预效果确切,可提高患儿配合度和家长满意度,改善患儿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小儿轮状病毒感染 个性化护理干预 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乙肝病毒DNA(HBV-DNA)的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对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对我院2015年3月到2016年3月收治的420名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抽取420名患者的临床血清标本通过ELISA法进行定性检测,根据乙肝两对半定性结果进行分组,最后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定量检查。结果95份乙肝病毒标志物HBsAg、HBeAg、HBcAb标本中有89份HBV-DNA为阳性,阳性率为93.7%,荧光定量PCR拷贝数为(4.19±1.16)×107/ml;130份乙肝病毒标志物HBsAg、HBeAb、HBcAb标本有92份HBV-DNA阳性,阳性率达到71.7%,荧光定量PCR拷贝数为(4.73±2.49)×105/ml;38份乙肝病毒标志物HBsAg、HBcAb标本中有13份HBV-DNA为阳性,阳性率为34.2%,荧光定量PCR拷贝数为(2.13±1.37)×104/ml;75份乙肝病毒标志物HBsAb的标本HBV-DNA阳性23例,阳性率为3.1%,荧光定量PCR拷贝数为(6.07±0.86)×103;82份乙肝病毒标志物全阴性的标本HBV-DNA阳性11例,阳性率为1.3%,荧光定量PCR拷贝数(2.77±0.79)×104/ml.结论荧光定量PCR测定HBVDNA在多种模式的乙肝病毒标志阳性血清或阴性血清都可查出,能较真实反映体内HBV感染、复制和病毒载量情况,具有一定的临床早期诊断的价值。

  • 标签: 乙肝病毒 荧光定量 聚合酶联反应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对于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治疗效果以及影响情况。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该院收治的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 8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 40例。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行系统护理干预,对照组患儿仅单纯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统计学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 结果 护理后对照组患儿护理有效率 80%,观察组患儿护理有效率 97.5%,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的知识掌握度为 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2.5%,观察组患儿治疗依从性为 90%,高于对照组的 77.5%,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对于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采取系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儿家属知识掌握程度,增加临床症状的缓解程度,提高患者治疗后的满意度,提高患者依从性,值得临床广泛运用。  

  • 标签:    [ ] 系统护理干预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在接受临床药物抗病毒治疗过程中所导致的不良反应,并进行总结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前两年服用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的艾滋病患者 84例病历资料,进行整理对比 3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使用药物主要有:齐多夫定( AZT)、拉米夫定( 3TC)、奈韦拉平( NVP)、依非韦伦( EFV)、替诺福韦( TDF),在这些药物中选取成 3组治疗方案且采用双盲法随机分配患者为:甲组选用 AZT+3TC+NVP( 28例)、乙组选用 AZT+3TC+EFV( 28例)、丙组选用 TDF+3TC+EFV( 28例)。结果:在分析资料报告中发现,三组治疗方案都引起多种不良反应,其中最为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贫血、白细胞数减少、药疹、胃肠道反应、脱发、皮肤干燥、肝功能损伤等。但是三组之间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药物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服用,积极配合医生实施治疗方案,并且医生要依据患者的病情以及身体情况,谨慎选取高效的治疗药物组以及药物剂量,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艾滋病 抗病毒药物治疗 不良反应
  • 简介:2016年1月20日哥伦比亚卫生部长发布公告:由蚊虫携带并广泛传播的寨卡病毒,在哥伦比亚已有13500例感染者,预计可能增加到700000例。根据泛美卫生组织的监测资料,哥伦比亚的寨卡病毒感染率仅次于巴西。与去年基孔肯雅病的暴发流行类似,最终感染人数可能在600000-700000例。

  • 标签: 病毒感染者 哥伦比亚 寨卡 泛美卫生组织 病毒感染率 基孔肯雅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我科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临床疗效、药物不良反应及全血CD4水平的变化,探讨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提高艾滋病患者治疗效果及依从性。方法对208例HIV/AIDS患者,采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联合治疗(HAART)临床观察及护理,治疗3个月后观察其体重、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及全血CD4水平的变化。并针对性的采取相应护理。结果患者能定期监测和按时复诊,遵医嘱用药,148例患者治疗前体重下降,治疗后所有病人体重上升,治疗前后体重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01),治疗前158例患者不能从事体力劳动,治疗后有141例患者恢复劳动能力;114例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经更换方案或对症处理后不良反应消失;199例患者全血CD4水平上升,治疗前后CD4均数明显上升,治疗前后CD4对比有显著差异性(P﹤0.001)。结论HAART治疗HIV/AIDS患者临床疗效良好,优质的护理指导能使患者保持良好的服药依从性,能提高患者全血CD4的水平,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艾滋病 抗病毒治疗 临床观察 依从性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