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7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目的: 研究 中医护理对改善意识障碍患者排尿困难症状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5 月 -2019 年 6 月收治 88 例意识内容改变的意识障碍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存在排尿困难症状,依据数字随机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中医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排尿困难改善状况以及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 结果: 实验组患者排尿困难症状改善状况优于对照组,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运用中医护理的模式对意识障碍伴排尿困难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排尿困难的状况,提高治疗效果,提升护理质量。

  • 标签: 意识障碍 排尿困难 中医护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监测意识障碍(DOC)患者的脑电,分析患者治疗前后脑电背景活动及其特征性波形,比较不同意识水平以及不同预后患者在脑电成分上的差异,探寻DOC患者的脑电活动规律和睡眠期脑电活动的特征。方法收集自2020年1月至4月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例DOC患者,采集患者治疗前后的修订版昏迷恢复量表评分,以及16 h以上的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分析DOC患者的脑电活动特征、睡眠脑电周期及成分。结果不同意识水平的患者均有可能出现枕区α节律,健侧为优势侧,睁眼时均未被抑制;但意识水平好的患者更有可能出现枕区α节律,预后较好的患者更有可能出现睡眠纺锤波。结论DOC患者是否出现枕区α节律以及是否出现特征性的睡眠脑电成分对意识水平及预后具有一定的提示意义,睡眠脑电活动的周期性有待进一步研究,对DOC患者的临床治疗节律调节及睡眠意识相关性理解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标签: 意识障碍 睡眠 脑电成分 植物状态 微意识状态
  • 简介:  【摘 要】 目的: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 2018年 8月~ 2019年 8月在我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 120例患者,均用全自动血红细胞分析仪检验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分析,其中将全自动血红细胞分析仪检测组视为对照组,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分析组视为观察组。对比两种检测方式的阳性符合率。结果:进行检测的 120例血液标本,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出 21例阳性,阳性率 17.50%,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出 9例阳性,阳性率 7.50%。检验结果对比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验中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分析,检验结果更准确,能为临床诊断提供更高的价值。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血涂片细胞形态学 全自动细胞分析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及其量化分析技术在评价慢性酒精中毒导致的睾丸微血管损伤中的价值,以及其与睾丸生精细胞形态学变化的关系。方法72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S组)、低剂量酒精处理组(L组)、中剂量酒精处理组(M组)、高剂量酒精处理组(H组),再按不同时间梯度(30 d、60 d、90 d)分为S1、S2、S3组,L1、L2、L3组,M1、M2、M3组,以及H1、H2、H3组。各组兔实验前均行常规超声检查,随后行超声造影,实验结束取睾丸组织行光镜及电镜病理检查。结果①超声造影参数峰值强度及曲线下面积整体随酒精剂量及使用时间的增加逐步减低(均P<0.05),曲率亦逐步减低(均P<0.05),而达峰时间、平均渡越时间、峰值减半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光镜下随酒精剂量及使用时间增加,生精小管上皮逐渐变薄,腔内精子逐渐减少或无精子生成。睾丸组织Johnsen′s评分整体上随酒精剂量及使用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均P<0.05)。电镜下早期微血管内皮细胞胞质线粒体空泡化,随酒精剂量及使用时间增加,内皮细胞呈空泡,甚至脱落、基底膜中断。结论酒精对睾丸微血管及生精细胞的损伤呈剂量-效应及时间-效应关系。超声造影可用于评估慢性酒精中毒所致的睾丸微血管损伤,并可间接反映其生精细胞形态学的改变。

  • 标签: 超声检查 超声造影 睾丸微血管 酒精 内皮细胞 生精细胞 超微结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十字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与髁间窝及胫骨平台倾斜角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成人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48例及按年龄和性别匹配的非PCL撕脱骨折的膝损伤患者或健康成人48例。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组男25例,女23例;年龄(54.35±14.06)岁(范围27~82岁)。行膝关节MRI冠状面、矢状面和横断面测量,包括髁间窝角、髁间窝宽度和高度、股骨内外髁宽度、股骨髁宽度、内外侧胫骨平台后倾角、冠状面胫骨平台倾斜角,并计算髁间窝形态指数及髁间窝宽度指数。比较两组形态学参数的差异,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纳入多因素分析,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PCL撕脱骨折的危险因素。对确定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the area under the ROC curve,AUC)值来评价其临床诊断效能。测量者的组内和组间测量值的可重复性由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ICC)评估。结果测量者的组内ICC值除冠状面髁间窝高度为0.709、内侧胫骨平台后倾角为0.699、外侧胫骨平台后倾角为0.705外,其他参数范围为0.802~0.980,均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组间ICC值除冠状面髁间窝高度为0.700外,其他参数范围为0.778~0.971。单因素分析显示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组的横断面髁间窝角(52.56°±6.56°)、冠状面髁间窝角(54.81°±7.29°)、横断面髁间窝宽度[(19.62±2.32)mm]、横断面髁间窝形态指数(0.68±0.08)和内侧胫骨平台后倾角(8.27°±3.53°)均明显高于非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组[分别为47.25°±5.62°、50.27°±5.27°、(18.63±2.18)mm、0.62±0.07、6.85°±3.1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冠状面髁间窝角(β=0.102,OR=1.108,P=0.030)和内侧胫骨平台后倾角(β=0.151,OR=1.163,P=0.046)为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危险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冠状面髁间窝角(AUC=0.678)和内侧胫骨平台后倾角(AUC=0.631)对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发生的预测具有一定的价值。结论冠状面髁间窝角和内侧胫骨平台后倾角与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发生呈正相关。

  • 标签: 后交叉韧带 胫骨骨折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脊柱整体形态与平衡(global alignment and proportion, GAP)评分和根据我国健康中老年人群矢状面形态纠正后的GAP(M-GAP)评分在我国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adult degenerative scoliosis,ADS)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行手术治疗66例年龄50~70岁ADS患者的病历资料,男13例,女53例;年龄(60.2±7.1)岁。使用Fisher精确检验及趋势卡方检验分析GAP评分对ADS矫形术后力学并发症的预测作用。另收集67名年龄(58.2±5.4)岁(50~70岁)健康志愿者的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测量其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躯干整体倾斜角(global tilt,GT)及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并将SS、LL和GT相对PI作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将所得回归公式替换GAP评分中所定义的理想矢状面参数计算公式,得到M-GAP评分。再进一步分析M-GAP评分对ADS矫形术后力学并发症的预测作用。结果中国50~70岁健康志愿者的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参考值中SS、LL和GT相对PI的线性回归方程为:SS=0.40×PI+12、LL=0.46×PI+22和GT=0.46×PI-5。GAP评分评估结果为"协调"者16例(24.2%)、"中等不协调"者32例(48.5%)和"严重不协调"者18例(27.3%),术后力学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8.8%(3/16)、12.5%(4/32)和22.2%(4/18)。不同GAP评分结果患者术后力学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3),且发生率与评分结果无线性关系(χ2=5.022,P=0.822);M-GAP评分结果为"协调"者32例(48.5%)、"中等不协调"者25例(37.9%)及"严重不协调"者9例(13.6%),术后力学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3%(2/32)、24.0%(6/25)和30%(3/9)。M-GAP评分不同组间术后力学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且不同评分结果间力学并发症的发生率存在线性上升趋势(χ2=0.093,P=0.034)。结论GAP评分对于ADS矫形术后力学并发症的预测能力较差,根据中国健康志愿者矢状面形态修正后的GAP(M-GAP)评分可较好地适用于ADS患者。

  • 标签: 成年人 腰椎 椎间盘退行性变 脊柱侧凸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社区护理对高血压病患者自我保健意识及血液的影响。 方法 :选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6 年 9 月至 2018 年 9 月 随访的 80 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平均地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社区护理,对比两组血压变化情况。 结果 :社区护理的应用效果比常规护理好。 结论 :社区护理对高血压病患者自我保健意识及血压有积极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社区护理 高血压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针对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卒中意识障碍患者效果及对脑功能的影响展开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5月 ~2019年 5月收治的 80例急性脑卒中伴意识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 观察 组,每组各

  • 标签: 醒脑静注射液 急性脑卒中 意识障碍 脑功能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快,人们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于享受生活的方式也越发丰富。尤其是3D电影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并喜欢。人们在看3D电影的同时必须佩带3D眼镜,但经调查发现,3D电影的大部分消费群众并不知道3D眼镜对人体的危害,也不知道科学的3D眼镜佩戴及使用方法。科学实验证明,3D眼镜的使用可以引起或诱发很多眼部疾病。尤其对于青少面危害更大。所以提高全民科学使用3D眼镜意识十分重要。

  • 标签: 3D眼镜 眼疾 青少年 科学使用 意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病友之家模式的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意识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该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随访指导,观察组基于病友之家模式对患者实施护理随访指导。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管理意识、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干预后对疾病认识、锻炼依从性、日常生活管理能力、用药管理能力、症状自我监控能力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Barthel指数、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及总体健康状况量表(GHQ-28)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病友之家的护理干预模式能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出院后自我管理意识,提升其运动功能锻炼依从性,有利于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基于病友之家护理模式 脑卒中 自我管理意识 功能恢复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5—2017年中国城市居民早诊断意识现状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于2015—2017年以2015年度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覆盖的16个项目省份为研究现场,采用整群及方便抽样的方法,将年龄≥18岁、能够理解调查程序的居民纳入研究。共纳入32 257名研究对象,社区居民、癌症风险评估/筛查干预人群、现患癌症患者及职业人群分别有15 524、8 016、2 289、6 428名。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收集一般人口学特征、早诊断意识(假如自己体检查出异常结果的情况后是否去医院确诊、假如亲人或好朋友体检中查出异常结果的情况后是否会建议其及时确诊)等信息,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早诊断意识的相关因素。结果假如自己体检查出异常结果的情况,89.29%(28 802名)对象选择进一步就医寻求确诊;假如亲人或好朋友体检查出异常结果的情况,89.55%(28 886名)对象建议对方及时确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事业单位人员/公务员、2014年家庭年总收入2.0万元以下、西部地区及癌症风险评估/筛查干预人群,公司职员,2014年家庭年总收入4.0万元及以上者,东部和中部地区人群,更倾向于去医院进一步确诊;而无业人员和社区居民倾向于不去医院确诊(P值均<0.05)。结论2015—2017年中国城市居民的肿瘤早诊断意识整体较好,职业、家庭年总收入、地区和人群分组是早诊断意识的相关因素。

  • 标签: 肿瘤 健康素养 横断面研究 早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模式对医护人员的感染意识、医院感染控制的影响。方法2015年对医院感染的弊端问题展开分析,制定优质护理措施。2014年1~12月监测医院内部感染结果作为干预前,选取2015年1~12月为干预后。比较干前后医院感染率,消毒合格率,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等。结果干预后医院感染率、医院环境卫生达标率、消毒合格率、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显著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优质护理提升医护人员的医院感染意识,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 标签: 优质护理 医护人员 医院感染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锥形束CT(CBCT)分析云南地区人群下颌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和第一恒磨牙根管解剖形态,为临床根管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根据年龄(20 ~ 29岁、30 ~ 39岁、40 ~ 49岁、50 ~ 59岁)分层抽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放射科进行CBCT检查的患者的数据资料各100例。400例患者中有324例CBCT数据资料符合标准,其中男166例、女158例,年龄20 ~ 29岁82例、30 ~ 39岁82例、40 ~ 49岁82例、50 ~ 59岁78例。统计分析下颌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和第一恒磨牙的根管数目、根管长度和根管弯曲度,并对不同年龄段根管长度、下颌第一磨牙牙尖到根分叉距离及根尖孔到下颌神经管距离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不同性别下颌第一磨牙牙尖到根分叉距离及根尖孔到下颌神经管距离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通过对324例患者CBCT影像资料的分析得出,下颌前磨牙基本为单根管(647/648颗),仅见1例右下第一前磨牙双根管。下颌前磨牙弯曲度以一级弯曲(5° ~ 10°)和二级弯曲(10° ~ 25°)为主,前磨牙根管长度大多处于正常范围(15 ~ 25 mm),下颌第一恒磨牙弯曲度近远中根均以二级弯曲(10° ~ 25°)为主,下颌第一恒磨牙牙尖到根分叉的距离随年龄增长变短(F左侧=11.16,P左侧<0.001;F右侧=11.51,P右侧<0.001),男女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左侧=1.31,P左侧=0.19;t右侧=0.51,P右侧=0.61);下颌第一恒磨牙根尖孔到下颌神经管的距离随年龄增长变长(F左侧=7.03,P左侧<0.001;F右侧=12.25,P右侧<0.001),男女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左侧=-0.64,P左侧=0.52;t右侧=-0.11,P右侧=0.91)。结论本研究中云南地区人群下颌前磨牙根管解剖形态相对简单;下颌第一恒磨牙根管解剖形态复杂,云南地区人群下颌前磨牙、第一恒磨牙根管解剖系统与其他地区相比有所差异,但增龄性变化无区别,CBCT可为临床根管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双尖牙 锥形束CT 根管疗法 下颌第一前磨牙 下颌第二前磨牙 下颌第一恒磨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前经常规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扫描后获得的肿瘤血流动力学及形态学特征预测术后复发时间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至2014年12月辽宁省肿瘤医院术后复发的乳腺癌患者58例,依据复发时间分为早期复发(术后≤2年)组33例,晚期复发(术后>2年)组25例。所有患者均在术前行常规DCE-MRI扫描,通过计算机提取肿瘤三维容积内的血流动力学特征及在每一个期相下的肿瘤形态学特征及纹理特征。早期复发组和晚期复发组患者间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的比较分别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和Mann-Whitney U检验,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计算特征联合预测早期复发与晚期复发的诊断效能。应用Kaplan-Meier法分析生存预后,并用Log-Rank检验比较各组生存曲线的差异。结果早期复发组和晚期复发组患者背景实质强化、病灶边缘、病灶内部强化特征、病灶形态、时间信号曲线类型和全乳血管增加程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患者的对比剂最大浓度值(Max Conc)、时间信号曲线下面积(AUC)及时间信号曲线最大斜率值(Max Slope)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分析8期DCE-MRI影像组学特征参数,第3期形态特征参数球度(sphericity)在早期复发与晚期复发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AUC、Max Conc、Max Slope和第3期形态特征参数球度预测早期与晚期复发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64、0.659、0.684、0.670,上述4个参数联合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65,特异度为63.6%,灵敏度为84.0%,预测效能高于单变量。58例患者随访时间17~6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7个月。早期复发组的无进展生存和总生存均明显低于晚期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术前无创性常规DCE-MRI获取的肿瘤血流动力学特征联合形态学特征预测乳腺癌患者的术后复发时间有一定的价值。

  • 标签: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纹理分析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感染性疾病科医护人员自我防护意识与防护措施的相关性。方法2019年9月,选取浙江大学舟山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的医护人员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自我防护意识与防护措施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应用定量定性分析方法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确定感染性疾病科医护人员自我防护意识与防护措施相关性。结果感染性疾病科医护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得分在4分以上者43例,占71.67%;自我防护意识与防护措施有相关性(r=0.947、0.939,均P<0.01)。不同疾病的感染人数与感染性疾病科医护人员防护措施有相关性(r=0.794,P<0.01)。结论感染性疾病科医护人员自我防护意识与防护措施有相关性,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培养,能够有效降低感染发生的风险,提高医护人员相关防护知识的掌握程度。

  • 标签: 传染病控制 医师 护士 自我护理 防护 意识 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对慢性阻塞性肺病伴有意识障碍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选择无创机械通气方法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 2015 年 12 月~ 2017 年 05 月收治的 72 例 慢性阻塞性肺病伴有意识障碍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组;研究治疗方法期间,对照组( 36 例 ):选择有创机械通气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 36 例 ):选择无创通气方法进行治疗;最终就两组慢性阻塞性肺病伴有意识障碍Ⅱ型呼吸衰竭患者 PacO 2 水平、 PaO 2 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展开对比。 结果:同对照组慢性阻塞性肺病伴有意识障碍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对比,观察组获得明显改善( P<0.05 );同对照组慢性阻塞性肺病伴有意识障碍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 33.33% )对比,观察组( 5.56% )获得明显降低( P<0.05 )。 结论:临床医师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病伴有意识障碍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选择无创机械通气方法进行治疗,对于患者动脉血气指标水平的改善以及并发症的减少可以做出充分保证,从而促进慢性阻塞性肺病伴有意识障碍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病情康复。

  • 标签: 无创机械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病 意识障碍Ⅱ型呼吸衰竭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15—2017年中国城市居民肿瘤预防意识健康素养水平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于2015—2017年以2015年度"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覆盖的16个项目省份为研究现场,采用整群及方便抽样的方法,将年龄≥18岁、能够理解调查程序的居民纳入研究。共纳入32 257名研究对象,社区居民、癌症风险评估/筛查干预人群、现患癌症患者及职业人群分别有15 524、8 016、2 289、6 428名。问卷收集一般人口学特征及针对9种常见致癌因素(吸烟、饮酒、纤维类食物、饮食过烫腌制食品或嚼食槟榔、幽门螺杆菌、霉变食物、乙型肝炎感染、雌激素、锻炼)的预防意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肿瘤预防意识的相关因素。结果研究对象中具备肿瘤预防意识者占77.4%,4类亚组人群分别为77.4%、79.9%、77.2%和74.5%。针对9种危险因素预防意识正确回答率为55.2%~93.0%。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癌症风险评估/筛查干预人群和现患癌症患者、初中及以上学历者、共同生活家庭人口数≥3名者的肿瘤预防意识健康素养较高(P值均<0.05);男性、高年龄组(≥40岁)、企业人员/工人和公司职员等、中部和西部地区的人群肿瘤预防意识健康素养较低(P值均<0.05)。结论中国城市居民肿瘤预防意识健康素养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癌症筛查干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共同生活家庭人口数和地区等与肿瘤预防意识健康素养有关联。

  • 标签: 肿瘤 健康素养 横断面研究 预防意识 城市居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5—2017年中国城市早诊早治项目地区居民肿瘤早发现意识现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于2015—2017年以2015年度"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覆盖的16个项目省份为研究现场,采用整群及方便抽样的方法,将年龄≥18岁、能够理解调查程序的居民纳入研究。共纳入32 257名研究对象,社区居民、癌症风险评估/筛查干预人群、现患癌症患者及职业人群分别有15 524、8 016、2 289、6 428名。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收集人口、社会经济学指标、自我患癌风险评价、是否定期参加体检等信息,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近5年未定期体检者体检意愿的相关因素。结果研究对象中自评具有患病风险、不具有患病风险、不清楚者分别占27.54%、45.48%和26.98%;其中自评具有患癌风险者考虑体检的比例占79.84%。近5年参加定期体检、未定期体检者分别占65.43%和34.56%。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离婚人群、中部和东部的受访者的参加定期体检的意愿更为积极(P值均<0.05);2014年家庭年收入在2.0万元~3.9万元者、4.0万元~5.9万元者、职业人群、社区居民、现患癌症患者、自评无患癌风险人群及不清楚自己患癌风险者参加体检的意愿较低(P值均<0.05)。结论2015—2017年中国城市早诊早治项目地区居民肿瘤早发现意识较好;婚姻状况、家庭收入、人群分组、自我患病风险评价与近5年未定期参加体检者定期参加体检的意愿相关。

  • 标签: 肿瘤 健康素养 横断面研究 早发现 城市居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国城市居民肿瘤早治疗意识及其人口学、社会学等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于2015—2017年以2015年度"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覆盖的16个项目省份为研究现场,采用整群及方便抽样的方法,将年龄≥18岁、能够理解调查程序的居民纳入研究。共纳入32 257名研究对象,其中社区居民、癌症风险评估/筛查干预人群、现患癌症患者及职业人群分别有15 524、8 016、2 289、6 428名。调查问卷收集个人信息、肿瘤早治疗态度及影响其态度的原因等信息。比较不同组别早治疗态度构成比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肿瘤早治疗态度的影响因素。结果假设本人被确诊为癌前病变/癌症,社区居民、癌症风险评估/筛查干预人群、现患癌症患者和职业人群选择积极治疗者分别占89.97%、91.84%、93.00%和91.52%(P<0.001);假设直系亲属被确诊为癌前病变/癌症,4组人群选择鼓励亲属早期治疗者分别占91.96%、91.94%、92.44%、91.55%(P<0.001)。公司职员、家庭年收入4万元及以上者、其他3个亚组人群选择积极治疗意愿相对较高(P<0.05);男性、丧偶、无业人员、中西部地区的受访者积极治疗的意愿较低(P<0.05)。结论2015—2017年中国城市居民肿瘤早治疗意识较高;婚姻状况、职业、家庭年收入、区域是居民肿瘤早治疗意识的影响因素。

  • 标签: 肿瘤 意识 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睡眠障碍会引起心血管疾病,而失眠是常见的睡眠障碍之一。失眠受焦虑、抑郁等多种心理因素的影响。焦虑敏感性是焦虑影响失眠的重要桥梁,其与内感觉障碍也有重要联系。目前针对内感觉意识、焦虑敏感性与失眠症状关系的研究较少。了解更多有关失眠症状的影响因素可能会为这些领域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目的调查成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内感觉意识、焦虑敏感性与失眠症状之间的关系,分析失眠症状的预测因素,为实施失眠症状的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法, 2019年 10—12月在某市一家三级甲等医院,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 170例成年心血管疾病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内感觉意识问卷( IAQ)、焦虑敏感指数量表 -3( ASI-3)、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 ISI)进行调查。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 160份,有效回收率为 94.1%。 78.8%( 126/160)的参与者经历失眠,其中,轻度失眠者 63例( 50.0%),中度失眠者 53例( 42.1%),严重失眠者 10例( 7.9%)。 16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 IAQ评分为( 55.39±11.58)分, ASI-3评分为( 34.76±16.35)分, ISI评分为( 12.36±6.38)分。不同性别、疾病类型心血管疾病患者 IS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内感觉意识、焦虑敏感性与失眠症状两两呈线性正相关( r=0.406~0.554, 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控制了性别、疾病类型,焦虑敏感性( b=0.216, P<0.001)与内感觉意识( b=0.224, P<0.001)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失眠症状的影响因素,两者共同解释失眠症状总方差的 46.3%。结论 内感觉意识和焦虑敏感性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失眠症状的重要预测指标。使用多模式的身心综合行为干预可能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患者 感觉意识 焦虑敏感性 失眠症状 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