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过血管介入技术建立兔肾急性节段缺血损伤模型的可行性,为研究肾局部急性缺血所致病理生理改变和功能损伤提供可靠的实验学方法。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10只,按随机数字分为对照组(n=2)和栓塞组(n=6)。栓塞组行右颈总动脉置管后再行左肾下极次级肾动脉分支超选择性栓塞,对照组只行右颈总动脉置管。记录两组颈动脉置管成功率及栓塞组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的成功率。栓塞组按观察时间进一步分为栓塞后12 h组(n=2),栓塞后24 h组(n=2),栓塞后72 h组(n=2)。观察实验兔一般情况,并分别在相应时间点处死动物进行肾脏病理学检查。另有补充组2只,上述4组实验兔死亡时,随机抽取补充。结果实验兔行右颈总动脉置管均获得成功(9/9)。栓塞组1只实验兔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失败,原因为体重偏轻,靶肾动脉分支纤细,微导管进入后阻断血流。从补充组随机抽取1只实验兔补充,最终有6只实验兔成功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建成肾急性节段性缺血损伤模型6个,制模成功率为85.7%(6/7)。实验兔一般情况好,未出现明显并发症,均存活至实验终点。病理下被栓塞的肾组织出现急性缺血反应,早期以肾小管肿胀、变性为主,然后逐步出现弥漫或灶状的细胞崩解、脱落,最后在第3天时出现完全的肾梗死,呈现渐进的病理过程。结论通过血管介入建立兔肾急性节段缺血损伤模型的方法可行,而且重复性好,并发症少,成功率高,能较好地模拟人类肾急性局部缺血的病理生理学特点。

  • 标签: 肾脏 缺血 急性损伤 动物模型 血管介入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红色荧光蛋白mCherry在衣原体中稳定表达的方法,并使用荧光菌株Cm-mCherry构建有效的衣原体感染模型。方法构建含有红色荧光蛋白mCherry的重组质粒pmCherry::CM,利用氯化钙将pmCherry::CM转化至衣原体质粒缺失株CMUT中,经过筛选与纯化得到荧光菌株Cm-mCherry。Cm-mCherry感染HeLa229细胞后观察包涵体中红色荧光的发光情况,并与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比较,评估细胞感染模型构建是否成功;Cm-mCherry感染小鼠后,通过测定下生殖道载菌量、冷冻切片观察上生殖道衣原体红色荧光、分离生殖道评价输卵管积水发病情况,确定Cm-mCherry的感染力、侵袭力与致病性,评估动物感染模型构建是否成功。结果红色荧光蛋白mCherry在转化株Cm-mCherry中稳定表达,红色荧光蛋白标记法与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一致度高;Cm-mCherry小鼠感染模型中,感染率为100%(10/10),下生殖道载菌量可稳定保持高水平,在上生殖道冷冻切片中可观察到带有红色荧光的包涵体,输卵管积水发病程度与Cm野生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Cm-mCherry有较好的感染力、侵袭力与致病性。结论成功建立红色荧光蛋白mCherry在衣原体中稳定表达的方法,转化后的荧光菌株Cm-mCherry有较好的感染力、侵袭力与致病性,可用于衣原体细胞、动物感染模型的构建,为研究衣原体感染机制提供良好的实验工具。

  • 标签: 红色荧光蛋白 mCherry 衣原体 基因表达
  • 简介: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多次与一次根管治疗术治疗急性牙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我院于 2016年 12月到 2017年 12月收治的 100例急性牙髓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分别为 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多次根管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一次根管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完善一周后,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 98.00%,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 96.00%,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一年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 96.00%)和对照组患者( 96.00%)的差异不显著( P> 0.05)。结论:急性牙髓炎患者接受一次和多次根管治疗后,近期和远期疗效均较为显著,且差异性不强,一次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一次法根管指标 多次法根管指标 急性牙髓炎 根管指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留置鼻胃管管饲(CNG)和留置鼻食管管饲(CNE)两种方法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根据留置管饲方法的不同,将脑卒中伴吞咽障碍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CNG组和CNE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针灸、电疗及吞咽功能训练等综合康复治疗以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在此基础上,入院后CNG组采用传统的CNG管饲为患者提供营养,而CNE组则采用CNE管饲为患者提供营养,直至患者吞咽功能改善,经吞咽治疗师评价能够安全进食即可拔除胃管,经口进食。分别于置管前和置管30 d后,观察2组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胃食管反流、吸入性肺炎、便秘等并发症的情况,并采用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对2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进行评定。结果置管前,CNG组和CNE组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10.00%和6.67%)、胃食管反流(13.33%和13.33%)、吸入性肺炎(26.67%和20.00%)、便秘(23.33%和16.67%)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30 d后,CNG组患者消化道出血、胃食管反流、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20.00%、33.33%和43.33%)较组内置管前有所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便秘的发生率(50.00%)明显高于组内置管前(P<0.05)。而CNE组患者置管30 d后,上述并发症的发生率(3.33%、10.00%、13.33%和16.67%)均较组内置管前有所降低(P>0.05),且组间同时间点比较,明显低于CNG组(P<0.05)。CNG组和CNE组置管前的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评分分别为(2.73±0.87)和(2.80±0.96)分;置管30 d后,CNG组和CNE组的FOIS评分分别为(3.57±0.63)和(3.60±0.93)分,较组内置管前均有明显增高(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NG管饲法相比,CNE管饲不仅可以保证患者的营养供应,还可减少吞咽障碍患者管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留置鼻胃管管饲法 留置鼻食管管饲法 吞咽障碍
  • 简介:  【摘 要】目的:研究比较艾滋病抗体检测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与酶免疫的结果。方法:以 2018年 9月 -2019年 9月本地区抽查的 1258例艾滋病高危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对采集的血清样本进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与酶免疫检测,完成检测后对血液样本实施蛋白免疫印迹检测,研究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准确性。结果:化学发光免疫分析阳性率、灵敏度、特异性等指标高于酶免疫,两种检测方法无统计差异( P>0.05)。结论: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与酶免疫均可有效检测艾滋病抗体,化学发光免疫分析阳性率、灵敏度、特异性等指标高于酶免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酶免疫 ;艾滋病抗体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results of 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 and enzyme immunoassay in HIV antibody detection. Methods: 1258 HIV high-risk groups in our region from September 2018 to September 2019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he serum samples were detected by 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 and enzyme immunoassay. After the detection, the blood samples were detected by Western blot, and the accuracy of the two detection methods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positive rat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enzyme immunoassay.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methods (P > 0.05). Conclusion: both 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 and enzyme immunoassay can detect HIV antibody effectively. The positive rat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 are higher than those of enzyme immunoassay,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 :分析旋转提拉吸引管吸引与固定吸引管吸引两种口腔冲洗方法的比较结果。方法:取 95 例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 2 组,对照组行固定吸引管口腔冲洗,研究组行旋转提拉式吸引,对比应用效果。 结果 :研究组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 P < 0.05 );且研究组清洁度及舒适度明显更高( P < 0.05 )。 结论 : 通过旋转提拉式吸引进行口腔冲洗,可有效提升口腔冲洗清洁度及舒适度。

  • 标签: 旋转提拉式 固定吸引管吸引法 口腔冲洗 清洁度 舒适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乙肝五项检测之中,酶联免疫(eu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IA)和金标免疫(Dot immunogold filtration assay, DIGFA)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0月期间于我院检查的80例成人检测样本,依据检测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每组各40例。A组接受EIA检查;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冠心病伴冠心病伴心律失常患者通过动态心电图取得的诊断价值。方法:运用随机数表将 2019年 3月至 2020年 5月期间从我院选取的冠心病伴冠心病伴心律失常患者患者共计 94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电图诊断,观察组采用动态心电图诊断,以诊断检出率和心律失常类型检出情况作为组间评价指标。结果:各组分别实施相应诊断措施后,对照组心律失常检出率为 65.96%,观察组心律失常检出率为 97.87%,观察组显著较高( P<0.05);房颤、房速、室内传导阻滞、室性早搏等各类心律失常检出率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冠心病伴冠心病伴心律失常患者通过动态心电图诊断的临床价值显著,在房颤、房速、室内传导阻滞、室性早搏等各类心律失常均具备较高的检出率。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心律失常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体会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患者的护理管理与健康教育价值。方法:遵循模式差异分组,选择医院2019.3-2019.12.71例糖尿病分为2组;观察血糖达标时间以及两组患者自护能力。结果: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较短,P<0.05。结论:对接受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糖尿病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建议采纳护理管理与健康教育模式,在改善血糖水平、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 标签: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 护理管理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永久起搏器安置术后的动态起搏心电图的情况。方法:以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为时间基准,在我院所有接受永久起搏器安置术的患者当中,随机收集6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和主体,对所有患者的数据进行记录,统计起搏功能异常情况发生率,并且分析原因。结果:起搏器功能异常情况发生率为10.61%,其中涵盖起搏异常4例,感知异常3例;心律失常发生率为36.36%,其中涵盖室性早搏6例,房性早博6例,心房颤动5例,室性心动过速7例。结论:永久起搏器安置术后的动态起搏心电图的情况能够反应出起搏器状态。

  • 标签: 永久起搏器安置术 动态起搏心电图 情况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究老年冠心病应用动态心电图的诊断意义。方法 以我院收治13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为实验研究对象,病例选择时间: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期间,按照随机自愿分组原则将130例患者分为分析组和参考组,分析组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测方法,参考组患者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测方法,分析两种不同检测方式对老年冠心病的检测效果。结果 分析组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测的心肌缺血阳性率95.38%显著高于参考组患者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测的心肌缺血阳性率75.38%,两组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x2=10.417,P

  • 标签: 老年 冠心病 心律失常 心肌缺血 动态心电图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可行性。方法以冠心病患者 100例为对象,研究时间为 2019年 2月 -2020年 1月,均实施常规心电图诊断(参照组)、实施动态心动图诊断(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检出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检出率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实施动态心电图诊断,有效提高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检出率,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冠心病
  • 简介:摘要脓毒症是危重病患者的主要死因。线粒体功能障碍在脓毒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文章介绍线粒体在细胞内的高度动态变化,包括线粒体的生物合成、自噬、融合分裂等均参与脓毒症多器官线粒体功能障碍(线粒体氧化、膜电位改变和线粒体呼吸功能)的过程,就线粒体动态变化和线粒体功能障碍在脓毒症器官(包括心、肺、肾、肝、脑等)损伤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从线粒体动态变化角度干预脓毒症的病理生理过程可能成为治疗脓毒症的新靶点。

  • 标签: 线粒体动态变化 线粒体功能障碍 脓毒症 器官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肾上腺腺瘤应用动态增强 CT 检查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选取 2016 年 8 月至 2019 年 2 月我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为肾上腺肿瘤患者共 87 例为研究对象,其中肾上腺腺瘤 42 例,非腺瘤 45 例,对其行动态增强 CT 检查,观察临床诊断价值。 结果: 腺瘤延时扫描 1 、 5 、 9min 时,其绝对廓清率速度较非腺瘤廓清率快( P < 0.05 );腺瘤延时扫描 1 、 5 、 9min 时,其相对廓清率速度较非腺瘤廓清率快( P < 0.05 )。 结论:肾上腺腺瘤采用动态增强 CT 技术可有效提高临床鉴别诊断率,通过廓清率提高肾上腺腺瘤诊断准确性,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动态增强 CT 肾上腺腺瘤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9年 8月 1日到 2020年 6月 30日进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有糖尿病的患者 6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 5.71±1.13 mmol/L)、就餐后血糖水平( 9.03±1.37 mmol/L)、糖化血红蛋白( 7.25±1.29%)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 9.02±2.84 mmol/L)、就餐后血糖水平( 13.26±2.38 mmol/L)、糖化血红蛋白( 8.81±1.72%)( P<0.05);观察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 3.66±0.98d)、平均住院时间( 6.44±1.76d)、低血糖发生率( 6.06%)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 7.04±1.25d)、平均住院时间( 9.57±1.82d)、低血糖发生率( 22.73%)( P<0.05)。结论:将动态血糖检测系统应用到糖尿病患者之后,可以显著的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减少患者平均住院时间,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的糖尿病的治疗种进行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 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计和分析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情况和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近 3年收治的冠心病患者 105例,用心电图检查,并统计、比较和分析其实验室检查的心电图表现和诊断情况。结果 :105例患者中有 96例为心肌缺血 (91.43%),发作 ST段下移阵次为 327次。无症状心肌缺血率 (86.46% )和发作 ST段下移阵次率 (85.02% )明显高于有症状心肌缺血者 (13.54%, 14.98%), P< 0.05。结论 :利用动态心电图能够更好的去帮助冠心病患者进行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的诊断数据,能够让患者更快投入到后续的治疗之中。

  • 标签: 无症状心肌缺血 冠心病 动态心电图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动态心电图评估心肌缺血应用的方法及临床效果展开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7月 ~2019年 5月收治的 30例心肌缺血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同期 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均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测,将两组研究对象的检测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受检者相比,研究组患者的 PNN50、 RMSSD、 SDNN数值均相对较低,组间差值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患者的心肌缺血持续时间、心肌缺血发作时间及心率均与对照组检测数据存在较大差异,数值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动态心电图在心肌缺血诊断中应用的价值较高,能够结合患者的动态心电图诊断结果实施症状判断。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心肌缺血 临床诊断 冠心病患者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研究实施动态心电图方法对于冠心病患者其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收集了于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3月期间接收诊治的 70例患有冠心病的病患者统一作为本次实验的主要讨论对象,列为实验诊断组。回顾性的分析患者其个人基本信息和患病情况,为了更加准确更加科学的进行探究,对于本次实验当中的所有病患者则选择动态心电图的诊断路径对其展开诊断,诊断方式顺利结束之后,医院需要科学的分析并统计实验当中全部病患者其诊断完成后呈现的诊断效果。结果:本次实验诊断模式完成以后,医院依据本次实验各项信息数据的结果显示,实验诊断组的病患者其呈现缺血性 ST 段改变者存在 67例,总占比为 95.71%,其中,有症状者存在 20例,无症状的患者存在 50例, 数据经过检验之后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病患者的满意度信息调查方面,实验诊断组患者在实施动态心电图诊断方式之后,病患者对诊断结果的满意程度也较高。讨论:采取动态心电图诊断方法来诊断患有冠心病的病患者其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方面,可以显著的诊断出病患者的心肌缺血,进而有利于患者进行早期的救治,临床效果明显。

  • 标签: 应用价值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动态心电图 冠心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