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脓毒症是由于宿主对感染反应失调引起的一种危及生命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最终导致脓毒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研究表明胰腺损伤是脓毒症中重要的病理学改变。自噬是维持细胞物质和能量正常代谢的重要途径,在许多疾病中均发挥重要作用。新近研究发现,自噬对脓毒症胰腺损伤发挥双重作用,适度自噬可以减轻胰腺损伤;过度自噬可造成与凋亡相关的自噬性细胞死亡从而加重胰腺损伤。脓毒症中活化的核转录因子-κB(NF-κB)对自噬有促进作用,溶酶体相关膜蛋白(LAMP)降解可造成自噬流受损而加重胰腺损伤。对脓毒症胰腺损伤中自噬变化机制的探索将有助于恢复正常自噬功能,从而为治疗脓毒症胰腺损伤寻找新的靶点。

  • 标签: 自噬 脓毒症 胰腺损伤 核转录因子-κB 溶酶体相关膜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临床特征、发病趋势、基础疾病、致病药物及预后,为其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2 820例DILI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其临床特征、发病趋势、相关基础疾病、致病药物、治疗与转归进行分析。结果2 820例DILI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1.44;年龄(44.00±16.32)岁。临床分型为肝细胞损伤型2 353例(83.43%),胆汁淤积型肝损伤353例(12.51%),混合型114例(4.04%)。在三种临床分型中,男女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3.032,P>0.05);在各年龄段分组中,男女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8.367,P<0.001);2002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患者中DILI占肝病的比例及急性DILI占急性肝病的比例都呈总体上升趋势。2 820例DILI患者相关基础疾病主要涉及发热(15.14%)、皮肤病(11.84%)、心脑血管疾病(11.17%)等;主要致病药物涉及中草药、中成药类(37.49%)、抗生素(15.85%)、解热镇痛药(14.37%)等;在三种临床分型中,治愈、好转、无效和死亡不同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 = 61.300,P < 0.001)。结论近几年我院DILI占肝病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涉及的基础疾病及致病药物种类较多,需引起临床重视。

  • 标签: 药物性肝损伤 临床特征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肠黏膜屏障由肠上皮细胞和细胞外成分共同组成,具有结构复杂和功能多样的特点。肠黏膜屏障以动态变化的形式,在机体消化过程中选择性地吸收水和营养物质、阻止肠道细菌异位、发挥肠道免疫功能,以协助机体维持肠道的完整性和免疫稳态。导致肠黏膜屏障功能紊乱的病因如慢性炎症、菌群失调、环境因素改变等,可独立或协同引发生化级联反应,导致慢性炎症的发生,进一步可导致多种肠道疾病如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结肠恶性肿瘤以及一部分肠外疾病(如慢性非酒精性肝病、1型糖尿病、肥胖等)。了解肠黏膜屏障的损伤机制,对于研究肠道疾病或肠外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肠黏膜 肠疾病 综述 肠黏膜屏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合并急性肾损伤的护理分析。方法:选取于我院收入并治疗的64例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比较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护理干预组APACHEⅡ及HAMA评分明显降低;护理干预组护理质量及护理效果满意度更高。结论:在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治疗过程中,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改善患者预后情况,保护患者生命健康。

  • 标签: 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脑缺血再灌注损伤通常见于缺血性卒中血管再通和心脏骤停恢复自主循环后,与神经功能转归不良密切相关,目前尚无有效的干预措施。外泌体是细胞分泌的纳米级囊泡,可通过血脑屏障,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较低的免疫原性。研究显示,不同细胞来源的外泌体介导的细胞间通讯可能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学过程中发挥有益作用,具有潜在的治疗价值。文章对外泌体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外泌体 神经保护药
  • 简介:摘要:急性肾损伤在所有住院患者中发生的机率可以达到 10%~15%,在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中为 50%,是肾脏病中的急危重症。临床上,急性肾损伤的透析治疗有利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消除体内有害介质,并为肾功能的恢复创造条件,为患者争夺生存的机会。腹膜透析作为急性肾损伤透析治疗的一种,以安全性高、费用低被很多医生青睐,研究腹膜透析在急性肾损伤中的应用可以为临床提供更多的思路。

  • 标签: 腹膜透析 急性肾损伤 优劣势 方法
  • 简介:摘要自2019年12月以来,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疫情暴发。该病毒具有传播能力强、临床表现多样、潜伏期长、可隐性传染等特征,对人类生命安全和健康造成严重威胁。随着病例数的不断增加和临床资料的不断丰富,2019-nCoV感染患者除了典型的呼吸系统表现外,与病毒感染相关的心肌损伤情况逐渐受到重视。根据已公布的资料,我们总结了目前已知的2019-nCoV感染患者的心肌损伤表现、特征、对病情及预后的影响,并对可能的损伤机制、治疗方法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作一论述。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心脏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膝关节运动损伤的康复治疗。方法:研究人员在 2018年 12月至 2019年 12月期间,对我院科室内收治的所有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当中随机挑选 100例患者分成研究组以及参照组。参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对研究组患者采取康复治疗。治疗后患者填写 HSS膝关节评价量表,分析不同治疗方法的膝关节运动损伤的治疗效果。结果:参照组的 HSS膝关节评分不如研究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康复治疗对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在 HSS膝关节评分方面有积极的作用。

  • 标签: 膝关节 运动损伤 康复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 对特战训练运动损伤的发生状况和特点规律进行了解,为实施针对性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 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调查某部特战队员运动损伤的发生情况、疾病谱构成、伤病部位、致伤科目和致伤原因。结果 : 在所调查的特战队员中,轻度损伤 75.85% ,中度损伤 18.03% ,重度损伤 6.12% 。以往一年内运动系统损伤反复发生人次较多,损伤发生率为 151.81%; 其中腰部 34.31% 、踝关节 32.66% 、膝关节 27.71% ,小腿 5.32%; 损伤发生季节以冬季为最高 (56.82%) ,其次是夏季 (21.46%) 和春季 (13.92%) ,秋季最低 (7.80%) 。主要致伤科目依次为障碍训练、长跑训练和格斗训练,可能致伤原因主要为“训练疲劳累积”“放松恢复不足”和“场地条件差”。

  • 标签: 运动系统 慢性损伤 军人 防治
  • 简介:摘要放射性肠损伤是由于盆腔恶性肿瘤接受放疗而引起的肠道损伤,以粪便持续性带血、里急后重、肛周疼痛、严重可伴有肠穿孔为主要症状。精确放疗对正常组织的保护比常规放疗具有较大的优势,可以相对减少肠道所接受的放射剂量。但即使在精确放疗时代,临床上仍需要面对疗效和损伤取舍平衡点的问题,尤其是对于复杂、复发或晚期的肿瘤而言。总体而言,治疗决策时应以放疗效果和延长患者生存为重,在此基础上考虑如何减少放疗损伤,需要多学科会诊,并与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商定。由于放射性肠损伤治疗的困难性和复杂性,放射性肠损伤的预防就显得非常重要,包括采用精确放疗,避免给予肠道过多的剂量、避免照射全周的黏膜;在放疗期间和放疗后还需要注意预防便秘,避免肠道被干硬粪便损伤;并教育患者注意饮食,不要吃剩菜、凉菜、咸菜等容易造成肠道感染的食物。目前,放射性肠损伤领域的研究数据仍较少,期待在不久的将来,在放射性肠损伤的预防和诊治领域会有较大的进展和突破。

  • 标签: 放射性肠炎 精确放疗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损伤分子1(renal injury molecule-1,Kim-1)与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浓度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 of pregnancy,HDP)并发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8年10月西安市中心医院收治的HDP并发肾损伤的56例孕妇和同期56名正常孕妇的临床资料,HDP并发肾损伤的孕妇为观察组,同期56名正常孕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孕30周、32周、34周、36周时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Kim-1、β2-MG浓度的差异,并分析Kim-1、β2-MG联合诊断HDP早期肾损伤的价值。结果观察组孕30周、孕32周、孕34周、孕36周时SCr、Kim-1、β2-MG均呈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im-1:F组内=11.234、β2-MG:F组内=12.852、SCr:F组内=8.308,P均<0.001)。且观察组SCr[孕30周、孕32周、孕34周、孕36周:(75.35±10.32)、(75.41±10.35)、(77.02±10.50)、(87.78±10.64) μmol/L]、Kim-1[孕30周、孕32周、孕34周、孕36周:(5.68±1.50)、(7.56±1.52)、(8.25±1.62)、(9.65±1.76) ng/L]、β2-MG[孕30周、孕32周、孕34周、孕36周:(0.26±0.07)、(0.29±0.08)、(0.75±0.29)、(1.02±0.38) ng/L]均高于对照组SCr[孕30周、孕32周、孕34周、孕36周:(74.37±10.34)、(74.43±10.40)、(75.10±12.52)、(76.80±11.66) μmol/L]、Kim-1[孕30周、孕32周、孕34周、孕36周:(5.31±1.75)、(5.36±1.77)、(5.39±1.60)、(5.41±1.70) ng/L]、β2-MG[孕30周、孕32周、孕34周、孕36周:(0.25±0.07)、(0.26±0.09)、(0.28±0.08)、(0.27±0.08)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Cr:F组间=10.254、Kim-1:F组间=16.352、β2-MG:F组间=18.221,P均<0.001)。两组在不同分组与不同时间之间存在交互作用(SCr:F交互=15.632、Kim-1:F交互=25.645、β2-MG:F交互=34.251,P均<0.001)。Kim-1联合β2-MG诊断HDP并发早期肾损伤的灵敏度96.43%(54/56)、特异度94.64%(53/56)、准确率95.54%(107/112),明显优于单独使用Kim-1[88.24%(45/51)、92.86%(52/56)、86.61%(97/112)]、β2-MG[81.13%(43/53)、78.57%(44/56)、77.68%(87/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HDP早期肾损伤孕妇血清Kim-1、β2-MG浓度显著升高,可作为产前监控筛查早期肾损伤的可靠指标,联合检测能提高其诊断准确性。

  • 标签: 肾损伤分子1 早期肾损伤 联合监测 妊娠期高血压 β2微球蛋白 肾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目标导向镇静(EGDS)策略用于急性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可行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3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110例急性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GDS组和按需镇静组。EGDS组患者入组后立即持续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镇静,以0.2 μg·kg-1·min-1为起始剂量,连续72 h;按需镇静组则静脉推注丙泊酚按需镇静。采用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RASS)和脑电双频指数(BIS)持续监测镇静深度。所有患者均给予舒芬太尼维持镇痛,并依据病情需要给予甘露醇脱水降颅压、止血或抗血小板等综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镇静前及镇静24、48、72 h的生命体征、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BIS和动脉血气分析,以及机械通气时间、镇痛药物用量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① 110例患者中剔除脑出血再次手术、脑疝病情恶化、家属放弃治疗、中途退出试验患者后,最终有105例完成治疗,其中EGDS组56例,按需镇静组49例,两组性别、年龄、颅脑损伤类型、基线APACHEⅡ和GCS评分及机械通气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与镇静前比较,两组镇静后心率(HR)均显著下降直至72 h,以EGDS组降低更显著(次/min:70.49±7.53比79.83±9.48,P<0.05)。除HR外,按需镇静组APACHEⅡ和GCS评分于镇静72 h较镇静前明显改善,其余指标均无明显变化。与镇静前比较,EGDS组于镇静24 h起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即明显升高,48 h起平均动脉压(MAP)明显降低、GCS评分和BIS明显升高,直至72 h,且各指标均较按需镇静组明显改善〔72 h PaCO2 (mmHg,1 mmHg=0.133 kPa):40.30±5.98比31.57±8.20,72 h MAP(mmHg):85.01±8.26比89.54±9.41,72 h GCS评分(分):8.62±3.34比7.89±2.74,72 h BIS:60.87±24.79比56.68±33.43,均P<0.05〕;EGDS组APACHEⅡ评分仅于镇静72 h明显低于镇静前,且与按需镇静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17.10±7.05比18.90±3.32,P>0.05);EGDS组氧合指数(PaO2/FiO2)仅在镇静24 h较按需镇静组显著升高(mmHg:261.05±118.45比226.45±96.54,P<0.05)。③与按需镇静组比较,EGDS组机械通气时间显著缩短(h:20.56±9.03比27.75±11.23,P<0.05),舒芬太尼总量显著减少(μg:79.16±26.76比102.46±35.48,P<0.05)。④与按需镇静组比较,EGDS组心动过缓发生率显著升高〔10.71%(6/56)比6.12%(3/49),P<0.05〕,心动过速发生率显著下降〔14.29%(8/56)比38.78%(19/49),P<0.05〕,而低血压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36%(3/56)比4.08%(2/49),P>0.05〕;按需镇静组意外拔管发生率为4.08%(2/49),而EGDS组无一例意外拔管事件发生。结论EGDS可提高急性脑损伤患者GCS评分和BIS,提示该镇静策略可能有助于改善急性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且方法安全、可行。

  • 标签: 早期目标导向镇静 脑损伤,急性 脑电双频指数 右美托咪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血液净化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13年2月至2018年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连续血液净化治疗组(试验组)42例和传统治疗组(对照组)43例。连续血液净化治疗组患者在传统治疗方法的基础上早期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时间为7 d,传统治疗组应用传统的治疗方法,检测两组患者发病1 d和5 d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神经丝蛋白H磷酸化亚型(pNF-H)。发病28 d随访两组的Apache Ⅱ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停留时间。发病6个月生存率等。使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间生存率及生存质量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发病5 d试验组血清TNF-α(4.85±0.45) ng/L(t=6.890,P<0.05)、NSE(25.5±10.3) mg/L(t=4.610,P<0.05)和pNF-H(0.25±0.12) μg/L (t=5.430,P<0.05)发病28 d的Apache Ⅱ评分12.10±4.81(t=2.080,P<0.05)、GCS评分10.45±3.25(t=-3.130,P<0.05)、机械通气时间(10.6±2.3) d(t=4.940,P<0.05)、ICU停留时间(9.0±3.5) d(t=2.510,P<0.05)均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患者6个月生存率实验组76.19%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79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恢复良好患者百分比试验组50%高于对照组(χ2=2.105,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血液净化治疗提高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连续血液净化 重型颅脑损伤 早期治疗
  • 简介:摘要当今电离辐射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探索有效的防护策略是放射医学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及时使用辐射防护剂是减少电离辐射对机体正常组织损害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大量基于清除自由基、增强DNA损伤修复、诱导辐照组织缺氧及旁效应阻滞等机制的新型辐射防护剂逐渐被开发。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报道的多种辐射防护剂及其潜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为探索新型电离辐射医学防护制剂提供理论参考。

  • 标签: 电离辐射 医学防护 自由基 DNA氧化损伤
  • 简介:摘要在神经重症疾病患者中,下丘脑-垂体功能损伤的发生率逐年上升。但由于其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在临床上极易被忽视。下丘脑-垂体作为人体中重要的神经内分泌结构,其损伤会影响全身多系统、多器官的功能,进而对患者预后和生命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为提高对下丘脑-垂体损伤的认识,本文对其病因、临床表现及评估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进而初步提出神经重症患者下丘脑-垂体损伤的分级建议,指导临床评估和治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效果延伸护理在正中神经损伤康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正中神经损伤修复术后患者 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 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增加延伸护理训练, 2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 12周后采用手部灵活性九孔插板试验 (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胫骨平台骨折并周围组织损伤使用手术治疗的临床成果。方法:通过选择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在我院收诊的65例胫骨平台骨折病患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根据分析胫骨平台骨折和周围组织的损伤程度经过临床治疗的方式观察治疗后的效果以及膝关节功能的各项指标的恢复情况等等。结果:依据Schatzker标准对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分型后,I~II型的骨折并周围组织损伤程度比较轻,IV~VI型的骨折并周围组织损伤程度比较重。经过临床手术治疗,关节活动度、外翻内翻程度、伸膝受限程度、髁部变宽程度、关节面塌陷程度等均都恢复正常水平,与手术前对比结果差异显著,且P<0.05,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由于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周围组织损伤患者严重的程度不一样,根据病情来手术治疗可最大限度的使膝关节功能恢复,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及临床应用推广性。

  • 标签: []胫骨平台骨折周围组织损伤膝关节手术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研究对重症颅脑损伤手术患者采取层级护理,对其应用效果予以探究。方法: 72例重症颅脑损伤手术患者筛选自 2018年 2月 -2019年 2月期间,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 36例(层级护理);常规组 36例(基础护理),观察 2组护理效果,对比 2组凝血功能指标。结果:实验组护理前凝血功能指标与常规组对比差异经统计学分析无含义 P> 0.05。护理后实验组凝血功能指标优于常规组,对比差异经统计学分析有含义 P<0.05。结论:此次研究对对重症颅脑损伤手术患者采取层级护理,能够改善其凝血功能,该护理方法能够在重症颅脑损伤手术患者的护理中予以推广。

  • 标签: 层级护理 重症颅脑损伤 凝血功能 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