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9年8月北京市朝阳区确诊的l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例流行特征,为人感染H5N6禽流感疫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病例家属进行访谈,获取病例发病、诊治过程及密切接触者信息,采集病例及密切接触者的呼吸道标本、病家及共同暴露者家中剩余禽类标本进行核酸检测及全基因组分析。结果病例表现为重症肺炎,发病前仅加工制作邻居从湖南某市场购买的冷冻鸡。病例发病早期采集的肺泡灌洗液、痰液为H5N6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肺泡灌洗液与病例家中剩余冷冻禽类制品全基因组序列分析高度同源,HA基因Clade分型属于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2.3.4.4分支。结论加工制作带毒的冷冻禽制品也可感染禽流感病毒,提示未经检疫的冷冻禽制品存在风险。

  • 标签: 禽流感 H5N6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真菌性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以及耐药特征,为真菌血流感染的早期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真菌性血流感染者的菌群、科室分布以及耐药性。结果入组192例真菌血流感染者的血培养样本中共分离192株真菌,其中白色念珠菌检出率为31.77%(61/192),其次热带念珠菌检出率为18.75%(36/192);重症医学科检出率最高为33.85%(65/192)。所有菌株均对两性霉素B敏感,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分别为5-氟胞嘧啶4.49%(9/192)、伊曲康唑5.73%(11/192)、氟康唑10.94%(21/192)和伏立康唑11.46%(22/192);除两性霉素B外,2016至2018年真菌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逐年上升,其中2018年所分离192株光滑念珠菌对伊曲康唑耐药菌率达46.7%。结论真菌血流感染病原菌以念珠菌属为主,对目前抗真菌药物具有较高敏感性,但耐药率逐年上升,加强监测血培养病原菌变化及耐药趋势对指导临床用药至关重要。

  • 标签: 血培养 真菌 菌群分布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山西省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贫血的患病率及治疗情况,并研究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全国血液净化病例登记系统采集2017年山西省网上直报的MHD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基本资料、透析情况、药物治疗情况及实验室指标,以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110 g/L作为治疗靶目标,整理并分析数据。结果2017年山西省MHD患者平均Hb水平为(107.2±19.2) g/L,Hb总体达标率为45.7%。红细胞生成刺激剂使用率为97.6%,铁剂使用率为35.5%,其中68.0%的患者使用静脉铁剂。性别分层显示男性Hb达标率好于女性,年龄分层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Hb达标率呈增高趋势。与Hb未达标组相比,Hb达标组患者男性比例、平均年龄、透析龄、使用进口透析器的人数比例、尿素下降率及尿素清除分数、静脉铁剂使用率、左旋肉碱使用率、碳酸氢根、血白蛋白、甘油三脂较高;原发病为高血压病患者比例、每周红细胞生成刺激剂剂量、转铁蛋白饱和度≤30%患者比例、甲状旁腺素及C反应蛋白较低(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静脉补铁、高血白蛋白为Hb达标的保护因素,而高甲状旁腺素、高C反应蛋白为Hb达标的危险因素。结论山西省MHD患者Hb总体达标率(Hb≥110 g/L)为45.7%。男性、静脉补铁、高白蛋白可能为Hb达标的保护因素,高甲状旁腺素、高C反应蛋白可能为其危险因素。合理使用静脉铁剂、改善营养状态,纠正炎症反应可提高Hb达标率。

  • 标签: 血液透析 贫血 血红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 20 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COVID-19) 患者的流行特点及临床干预策略 。 方法: 选择本中心 于 2019年 12月至 2020年 03月接收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符合研究内容者共计 20例,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询问流行史前,并实施 CT检查和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 结果显示, 61~100岁人群的患病率 35.00%最高, 34~40岁的人群的患病率 5.00%最低,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差异, P< 0.05。 OVID-19患者的症状多以发热、干咳、乏力、鼻塞咽痛为主,其中发热的发生率 70.00%最高,少数患者伴随有胸闷气短症状,其余乏力、胸痛等为首发症状, 10.00%的患者在发病期间存在腹泻症状。结论: 在治疗期间,分析患者临床症状,实施针对性的治疗,对患者康复治疗具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COVID-19 20 例 流行病学 特点 临床干预 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2004-2018年人间布鲁氏菌(布流行特点和菌株的起源与进化特征,为制定布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通辽市布报告数据进行分析,采用构成比和率描述流行特征。用常规鉴定方法鉴定菌株的种型,用AMOS-PCR对菌株的种型进行复核,采用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对布鲁氏菌进行聚类分析,探讨菌株间的亲缘关系。结果2004-2018年通辽市共报告布16 704例,年均发病率为35.41/10万。扎鲁特旗和库伦旗的发病率较高,分别为110.51/10万和67.84/10万。40~54岁年龄组病例最多,占48.75% (8 143/16 704);农民14 873例,占89.04%。男女性别比为2.40∶1。3-5月为发病高峰期,占56.30% (9 405/16 704),发病高峰在4月。常规鉴定表明临床分离菌株全部为羊种布鲁氏菌,羊1型3株,羊3型3株。AMOS-PCR鉴定显示全部为羊种布鲁氏菌。6株布鲁氏菌分为2个MLVA-11基因型(111和116),属于东地中海血统。MLVA-16聚类分析表明通辽地区的菌株与吉林省和黑龙江省的菌株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结论2004-2018年通辽市布病疫情极为严重,有向周边地区蔓延的风险。应加强检测防控,防止疫情扩散。

  • 标签: 人间布鲁氏菌病 流行病学 羊种布鲁氏菌 通辽市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天津市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聚集性疫情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旨在为COVID-19的流行特征提供更多证据,并对前期基于有限证据和经验实施的防控措施进行评估。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一起发生在集体单位内的聚集性病例进行三间分布及其他流行特征描述。结果自第一例指示病例于1月15日发病后,该单位相继发现10例确诊病例,且疫情从单位传播到4个家庭内,致7人发病。17例病例年龄中位数为55(19~79)岁;其中10例职工病例全部为男性,7例家庭聚集病例中男性3例,女性4例。职工病例,8例办公地点在CW车间,2例在行政办公楼。病例的暴露-发病间隔中位数为4 d,其中职工病例暴露-发病间隔中位数为4.5 d,家庭聚集病例为4 d。初期发病未实施隔离措施的病例发病-就诊间隔中位数为4 d,发病期间开始居家隔离的病例发病-就诊间隔中位数为2.5 d,发病前开始居家隔离的病例发病-就诊间隔中位数为0.5 d。结论COVID-19传播过程存在单位和家庭聚集性,在疫情发生初期,准确、迅速的采取封控措施完全可以阻止COVID-19聚集性疫情的大范围扩散。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聚集性疫情 流行病学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962 - 2018年甘肃省黄鼠疫源地鼠鼠疫自然疫流行特征,为鼠疫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整理1962 - 2018年甘肃省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疫情监测资料和疫情总结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鼠疫流行特征进行分析,包括人群地区分布、时间分布和动物地理分布、染疫动物及媒介等。结果1962 - 2018年,甘肃省黄鼠疫源地内仅1962年发生1起人间鼠疫,本次疫情共发病26例,死亡11例,发病率为29.89%(26/87),病死率为42.31%(11/26)。病例主要分布在会宁县刘寨乡、新塬乡,发病时间为7 - 8月份。1962 - 2018年,甘肃黄鼠疫源地共出现2次动物间鼠疫流行高峰,检菌地区分布于会宁县刘寨乡北部地区及接壤的平川区种田、复兴2个乡镇,判定动物疫点5处。染疫动物种类为黄鼠和沙狐,染疫媒介种类为方形黄鼠蚤蒙古亚种和阿巴盖新蚤,动物鼠疫流行时间为4 - 8月份;黄鼠血清F1抗体阳性115份,其中会宁县检出阳性血清92份、平川区检出阳性血清23份,分布于2个县(区)5个乡镇的11个村;疫源地内共发现动物30种,隶属5目11科5亚科21属,黄鼠占绝对优势,占历年调查啮齿类动物总数的69.1%(2 464/3 567);共调查疫源地12 482.9 hm2,捕黄鼠9 709只,平均密度为0.78只/hm2。结论甘肃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呈间歇性流行状态,应根据变化情况及时调整防控策略,在居民区应主动加强鼠情监测和人间鼠疫防护知识的宣传教育。

  • 标签: 鼠疫 鼠疫疫源地 流行病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兰溪市恶性肿瘤死亡患者的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收集2017—2019年兰溪市所有恶性肿瘤死亡病例监测资料,计算恶性肿瘤的死亡率、性别死亡率、年龄别死亡率以及肿瘤死因顺位。计算因早死导致健康生命年的损失(YLL)值,因伤残导致健康生命年的损失(YLD)值,以及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等恶性肿瘤负担指标。结果2017—2019年,恶性肿瘤是兰溪市居民的主要死因,标化死亡率逐年上升,分别为2.94‰、3.18‰、3.21‰;40岁以上人群死亡率显著上升,且男性高于女性。2017—2019年,兰溪市居民前三位恶性肿瘤分别为肺癌、胃癌、肝癌;男女肺癌死亡率均排首位,全人群肺癌死亡率60/10万左右。男性YLL、DALYs均高于女性,YLD低于女性。结论恶性肿瘤是兰溪市居民死亡的主要因素,死亡率呈逐年增高,并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肺癌、胃癌、肝癌为主要死因,男性恶性肿瘤死亡率及疾病负担普遍高于女性。

  • 标签: 死亡率 恶性肿瘤 流行病学 死因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院重症腹腔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病原菌流行特点,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降低病原菌耐药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因腹腔原发疾病入住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的2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腹腔感染分为两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包括:性别、年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慢性基础疾病、腹腔病因部位、是否合并腹腔外伤或并发腹腔出血、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累及器官数和手术治疗情况;同时记录腹腔感染患者的细菌来源、细菌分布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237例患者中有141例发生腹腔感染,其余96例未并发腹腔感染。腹腔感染组患者性别、年龄、合并慢性基础疾病、腹腔病因部位及合并腹腔外伤情况与非腹腔感染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但腹腔感染组患者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非腹腔感染组(分:24.0±8.1比17.1±5.8,P<0.01),治疗期间并发腹腔出血、MODS累及≥4个器官、需要手术治疗及手术≥3次的患者比例也均明显高于非腹腔感染组(36.2%比17.7%,20.6%比1.0%,84.4%比21.9%,9.3%比0%,均P<0.05)。141例腹腔感染患者中有107例获得阳性微生物培养结果,共计分离病原菌133株,其中细菌115株(占86.5%),真菌18株(占13.5%)。细菌来源以腹腔引流液为主,其中非血性腹腔引流液占46.1%,血性腹腔引流液占13.9%。115株细菌以革兰阴性(G-)杆菌最常见(占72.2%),革兰阳性(G+)球菌占27.8%;其中,大肠埃希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排G-杆菌前两位(分别占40.9%和13.9%),屎肠球菌在G+球菌占比最大(为7.8%)。腹腔感染病原菌对替加环素均保持较好的敏感性。结论本院ICU腹腔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多表现为APACHEⅡ评分高,MODS累及器官多,容易并发腹腔出血,需要手术干预治疗甚至反复手术等。ICU腹腔感染患者病原菌主要以G-杆菌为主,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高;应根据本地区微生物谱,尽早开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直到获得致病病原菌培养结果,院内获得性腹腔感染推荐广谱抗菌治疗及联合抗菌治疗方案。

  • 标签: 外科重症监护病房 腹腔感染 耐药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例由气溶胶暴露引起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毒病例的发生和传播途径,为人禽流感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病例开展流行调查,明确病例暴露史及感染途径,追踪病例病情进展与转归。对病例、密切接触者、病家环境、禽类交易市场环境标本进行核酸检测。结果病例无活禽、禽类交易市场暴露史,发病前1 d具有禽类临时存放密闭狭小环境气溶胶暴露史。病例下呼吸道提取物及病家冰箱剩余冷冻鸡块表面涂抹标本检出H5N6禽流感核酸阳性。结论病例感染来源为批发市场购买的活禽,禽类临时存放密闭狭小环境气溶胶暴露可能为其感染途径。应在广州市范围推进"集中屠宰、冷链配送、生鲜上市",加强健康宣教,树立消费生鲜禽肉的观念。

  • 标签: H5N6禽流感 气溶胶 流行病学调查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1日至2019年2月28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的符合上消化道出血诊断的患者的临床资料。中青年组(年龄<60岁)第1位病因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8.1%,184/483),老年组(年龄≥60岁)第1位病因为急性胃黏膜病变(27.9%,114/408)。2014至2018年度,维吾尔族人群急性胃黏膜病变构成比有下降趋势,而汉族人群变化不大。维吾尔族人群的重度贫血(16.8%,102/606比7.7%,22/285)、极重度贫血患者占比(1.0%,6/606比0)和病死率(2.1%,13/606比0.4%,1/285)均高于汉族人群,差异均有统计意义(χ2=13.435、4.645、4.035,P均<0.05)。

  • 标签: 上消化道出血 胃癌 喀什地区 维吾尔族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确诊病例的流行和临床表现特点,改进和完善疑似病例诊断标准。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2月3日至2020年2月15日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收治的6例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确诊病例的流行和临床表现,比对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简称方案)疑似病例诊断标准,总结在临床工作应用该标准遇到的问题,并尝试提出改进建议。结果确诊6例患儿,男5例,女1例;来自湖北3例,万州本地3例;家庭聚集性发病6例;就诊性质:疑似病例收入3例,社区或门诊筛查3例。有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3例,其中1例伴腹泻症状;所有患儿血常规及淋巴细胞计数均在正常范围;胸部CT影像除病例1、5部分符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典型征象外,其余3例患儿影像有异常但不具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特征,1例正常。比对结果:只有病例1完全符合方案疑似病例的诊断标准,其余病例不符合疑似病例诊断标准。结论为提高儿童疑似病例诊断准确性,建议完善和细化方案疑似病例的诊断标准,以提高可操作性,避免漏诊。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疑似病例诊断标准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无乳链球菌医院感染的临床分子流行特点及其药物敏感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时,发生无乳链球菌医院感染的92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例资料。采用χ2检验,对病例收集医院的4个新生儿病区,新生儿无乳链球菌医院感染率进行统计比较。对分离培养的无乳链球菌,进行标本来源、血清型分型特点及上述2者占比分析。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无乳链球菌的药物敏感性试验,并分析其耐药性及药物敏感性。本研究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所有患儿监护人知情同意。结果①4个新生儿病区医院感染率:这4个病区包括极早早产儿重症监护病房(ICU)、早产儿ICU、足月儿ICU及新生儿普通病房,其新生儿无乳链球菌医院感染率分别为0.329%(5/1 521)、0.508%(18/3 545)、1.261%(48/3 807))及0.095%(21/22 160)。足月儿ICU的新生儿无乳链球菌医院感染率,分别较其他3个病区高,并且差异均有统计意义(均为P<0.006)。②标本来源:92份检出无乳链球菌的标本,占比位列前3位的标本,分别来源于呼吸道分泌物、静脉血及尿液,其占比分别为48.9%(45/92)、22.8%(21/92)及16.3%(15/92)。③早发败血症(EOS)发生率:本组血培养结果无乳链球菌呈阳性的21例患儿,71.5%(15/21)为EOS。④血清型分型:本组92株无乳链球菌的血清型分型按照其占比高低,位列前3位的血清型依次为Ⅲ、Ⅰb及Ⅴ型,其分别占30.4%(28/92)、27.2%(25/92)及21.7%(20/92)。⑤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92株无乳链球菌对四环素、克林霉素及红霉素的耐药性均较高,耐药率分别为69.6%(64/92))、57.6%(53/92)、55.4%(51/92),而对万古霉素、青霉素、利奈唑胺、达福普汀及氨苄西林的敏感性均较高,敏感率均≥87.0%。结论尤其对足月儿ICU住院治疗的新生儿,应警惕无乳链球菌医院感染,以减少该菌所致的EOS等严重感染发生率。本组新生儿病区检出无乳链球菌的血清型以Ⅲ、Ⅰb、Ⅴ型为主,可采用万古霉素、青霉素、利奈唑胺等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 标签: 链球菌,无乳 分子流行病学 感染 脓毒症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抗药性,微生物 婴儿,新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苏州地区儿童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PA)感染流行特点及药敏变迁情况,以期对本地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指导建议。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21 176例因呼吸道感染入住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患儿鼻咽分泌物标本的细菌培养结果,根据年龄、季节、基础疾病情况及本次入院期间有无重症监护室(ICU)入住史进行分组,监测PA感染流行特点并动态观察PA药敏变迁情况。结果21 176份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鼻咽分泌物标本,191份培养出PA,阳性检出率为0.90%(191/21 176份)。年检出率不同,以2009年最高[2.24%(50/2 234份)],2014年最低[0.41%(9/2 207份)];PA检出率以>6个月~1岁组检出率最高[1.52%(53/3 497份)],>5岁组最低[0.57%(11/1 934份)]。春、夏、秋、冬各季节PA检出率依次为1.11%(60/5 420份)、1.21%(61/5 046份)、0.81%(46/5 670份)、0.48%(24/5 040份),夏季最高,冬季最低,差异有统计意义(χ2=18.611,P<0.001)。21 176例患儿中有基础疾病者占18.89%(4 000/21 176例),有基础疾病组PA检出率为1.28%(51/4 000份),高于无基础疾病组[0.82%(140/17 176份)];ICU组PA检出率为4.41%(15/340份),高于普通组[0.84%(176/20 836份)],差异均有统计意义(χ2=7.678、47.623,均P<0.05)。未检出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复方磺胺甲唑敏感菌株;2010年至2017年未检出对头孢曲松敏感菌株;对亚胺培南药敏试验敏感率在2012年至2015年较低,最低为2014年(仅66.7%);对氨曲南药敏试验敏感率各年间波动明显;对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均高度敏感。结论PA感染易发生在有基础疾病、病情相对较重的小年龄儿童,夏季为高发季节,PA对常用抗生素耐药性普遍较高。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 儿童 呼吸道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50岁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盲和重度视力损伤的患病率、致病原因和危险因素。方法横断面研究。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抽取84个调查地点,对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信息中心登记的50岁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眼部检查。分别计算不同年龄、性别盲和重度视力损伤的患病率,确定盲和视力损伤的原因,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2 067人,纳入统计分析1 909人,受检率为92.4%。以日常生活视力计算,盲和重度视力损伤分别为101和354例,患病率分别为5.29%[95%可信区间(CI):4.29%~6.30%]和18.54%(95%CI:16.80%~20.29%),盲的患病率与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糖尿病患病时间、是否患糖尿肾病、收缩压高低及晶状体核混浊度相关,重度视力损伤与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糖尿治疗方法、是否锻炼及糖化血红蛋白相关;以最佳矫正视力计算,盲和重度视力损伤分别为70和187例,患病率分别为3.67%(95%CI:2.82%~4.51%)和9.80%(95%CI:8.46%~11.13%),盲的患病率与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糖尿病患病时间、是否患糖尿肾病、是否锻炼及收缩压高低相关,重度视力损伤与年龄、文化程度、糖尿治疗方法及晶状体核混浊度相关。导致盲和视力损伤的首要原因均为白内障,其次是糖尿视网膜病变。结论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2型糖尿病患者盲和重度视力损伤的患病率较高,其主要原因为白内障和糖尿视网膜病变。(中华眼科杂志,2020,56:593-599)

  • 标签: 糖尿病 2型 视觉障碍 患病率 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 江苏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杭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征。方法对杭州市2004年1月至2018年12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描述性流行分析。结果杭州市2004—2018年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共计284起,发病10 824例,死亡21例,波及998 084人,罹患率为1.08%。事件分级以一般级事件(Ⅳ级)最多(177起,62.32%),未分级事件(101起,35.56%)次之。事件分类以传染病事件(252起,88.73%)为主,传染病事件中报告居前三位的分别为霍乱(75起,29.76%)、流行性感冒(47起,18.65%)、水痘(46起,18.25%);其次为食物中毒事件(19起,6.69%)。暴发事件的发生场所以学校为主,共162起(77.89%)。事件在3、8、9、12月份高发。结论杭州市2004—2018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类型以传染病事件为主,发生场所以学校为主。

  • 标签: 流行病学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传染病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圆斑蝰蛇咬伤患者在广州周边地区的流行特征,为防治圆斑蝰蛇咬伤提供依据。方法对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收治的圆斑蝰蛇咬伤事件的流行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线性相关分析的方法分析咬伤后就诊时间与咬伤后出现急性肾损伤时间的相关性。结果5年共收治毒蛇伤1481例,死亡3例,其中43例圆斑蝰蛇咬伤,死亡2例,占毒蛇伤总死亡率的66.7%(2/3);患者分布以广州珠三角地区(肇庆、云浮、佛山、江门)伤者居多,占74.4%,9~11月是咬伤高发月份,占44.2%(19/43),被咬伤者以农民为主,占53.5%(23/43),50~69岁为主要高发年龄,下肢咬伤占67.4%(29/43),蛇伤严重程度评分重度病例占74.4%(32/43)。咬伤后就诊时间与咬伤后出现急性肾损伤的时间存在显著相关性(r=0.719,P<0.01)。结论圆斑蝰蛇咬伤是广州周边地区毒蛇伤的主要死亡原因,应对高发月份、高发地区、高发人群及高发部位进行重点监测和干预,提高公众的自我保护能力,一旦发生圆斑蝰蛇咬伤,应立即到正规医院接受针对性诊治,必要时接受血液净化治疗。

  • 标签: 圆斑蝰蛇 蛇咬伤 流行病学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调研 2013-2018年期间体检人群的 H.pylori(简称 HP)感染情况,分析其变化情况,并对不同性别及年龄段的 HP感染率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对 2013-2018年期间,在我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 60787例受试者进行碳 13-尿素呼气试验( 13C-UBT)检测评估其 HP感染情况,并用 SPSS软件对不同时间、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人群 HP感染率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56677例符合数据统计的体检者, HP的平均感染率为 37.84%,其中 2013年感染率最高,达 47.4%, 2017年最低, HP感染率为 30.2%。从近 6年的 HP感染率数据来看, HP感染率整体上呈逐年递减趋势。男性的平均 HP感染率为 39.31%,女性为 35.27%,男性 HP感染率高于女性,无统计差异。年龄在 <20岁、 20-39岁、 40-60岁、 >60岁这几个阶段的平均 HP感染率分别为: 26.57%、 41.85%、 38.88%、 32.02%, HP感染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先升高后降低。结论: 2013年到 2018年,在体检中心利用碳 13-尿素呼气试验检测 HP的人群, HP感染率整体上呈逐年下降趋势,且感染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先升高后降低,不同性别的人群 HP感染率无明显差异。

  • 标签: 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性别,年龄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手足口病患儿的流行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19年9月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收治的1 976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 976例手足口病患儿,1 094例(55.36%)患儿年龄为1~2岁,803例(40.64%)患儿居住在成都市主城区,散居患儿为1 344例(68.02%)。72.7%(1 348/1 854)的患儿感染柯萨奇病毒A组6型(Coxsackie virus 6,CV-A6)。感染CV-A6患儿皮疹主要分布于手、足、躯干、四肢、口腔、口周和臀部,皮疹类型以斑丘疹和水疱疹为主,51例患儿出现特有的大疱疹。主要症状是发热1 543例(78.09%),并发症有急性扁桃体炎811例(41.04%),心肌损伤767例(38.82%)和疱疹性咽峡炎658例(33.30%)。随访128例患儿,9例(7.03%)出现脱甲。结论2018年至2019年成都地区手足口流行的主要病原体是CV-A6,年龄<2岁的儿童易感,大部分患儿伴有发热和皮疹。

  • 标签: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 病原学 柯萨奇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