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初免-吸引"免疫策略是指经胃肠外疫苗初次免疫后,通过局部使用T细胞引诱剂,在病原体进入的主要部位如生殖道、气道和肠道等招募和建立组织驻留记忆性T细胞,可应用到病毒或细菌等感染黏膜引起的疾病中,建立长期黏膜免疫。此文就该免疫策略在病毒、细菌、衣原体及螺旋体感染性疾病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疫苗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初免-吸引 免疫 记忆性T细胞 疫苗
  • 简介:摘要难治性甲状腺癌的预后差,是影响甲状腺癌患者生存的主要因素。目前临床上常用多激酶抑制剂、手术、粒子植入治疗等治疗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预后,但总体疗效仍不尽人意。近年来,免疫治疗在许多肿瘤的治疗中显现出较高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可靠性。该文对免疫治疗在难治性甲状腺癌治疗中的作用机制、现状、治疗方法、展望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免疫疗法 发展趋势
  • 简介:摘要自身免疫性胃炎是免疫介导的以胃底、胃体萎缩为特点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不特异,常于内镜检查中发现,与Ⅰ型神经内分泌瘤、胃癌密切相关。该疾病临床并不罕见,但确诊率仅为2%,其原因主要与内镜医师对疾病认识不够有关。本文通过总结自身免疫性胃炎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胃炎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自身免疫性胃炎(AIG)是一种由CD4+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胃体黏膜固有腺体萎缩常伴肠上皮化生和(或)假幽门腺化生为特点。临床特点的多样性及非特异性使其诊断较为困难。既往认为AIG好发于西方国家,但近年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我国的患病率并不低,然而本病目前并未引起国内临床工作者的重视,故本文就AIG的病因、临床特征、与其他疾病的关系、诊断及治疗等多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提高临床工作者对其的认识,从而提高AIG的诊疗率,改善预后。

  • 标签: 胃炎,自身免疫性 胃泌素 胃黏膜增生性疾病 微量营养素
  • 简介:摘要自身免疫性胃炎(AIG)是一种由CD4+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胃体黏膜固有腺体萎缩常伴肠上皮化生和(或)假幽门腺化生为特点。临床特点的多样性及非特异性使其诊断较为困难。既往认为AIG好发于西方国家,但近年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我国的患病率并不低,然而本病目前并未引起国内临床工作者的重视,故本文就AIG的病因、临床特征、与其他疾病的关系、诊断及治疗等多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提高临床工作者对其的认识,从而提高AIG的诊疗率,改善预后。

  • 标签: 胃炎,自身免疫性 胃泌素 胃黏膜增生性疾病 微量营养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儿童脓毒症发生院内感染相关的免疫指标。方法回顾性研究。选择2015年9月至2020年6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诊断脓毒症的155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在PICU期间有无发生院内感染,分为无院内感染组和院内感染组,比较两组辅助性T细胞1和2细胞因子、T细胞亚群绝对计数、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DR抗原(CD14+HLA-DR)表达比例、调节性T细胞比例、第三代小儿死亡危险评分(PRISM-Ⅲ)及治疗转归。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对无院内感染组和院内感染组两组的病情严重度及治疗进行匹配,分析上述指标的差异。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或χ2检验,预测院内感染发生的免疫指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无院内感染组104例,院内感染组51例,首次发生院内感染的时间为入PICU后(12±7)d。常见部位为肺部(26例,51.0%)、血流(15例,29.4%)。院内感染组PRISM-Ⅲ显著高于无院内感染组[8(0~31)比4(0~17)分,Z=3 913.00,P<0.01],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有创机械通气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无院内感染组[35.3%(18/51)比10.6%(11/104),χ²=13.77,P<0.01;86.3%(44/51)比38.5%(40/104),χ²=31.51,P<0.01];院内感染组PICU住院时间更长[20(3~94)比7(2~41) d,Z=4 585.50,P<0.01],病死率更高[29.4%(15/51)比6.7%(7/104),χ²=14.45,P<0.01];院内感染组白细胞介素(IL)-6、IL-10更高[37.83(2.23~7 209.99)比13.45(0.80~50 580.64)ng/L,Z=3 390.50,P=0.01;10.42(1.11~6 052.21)比4.10(0.16~409.28)ng/L,Z=3 212.00,P=0.03],CD4+/CD8+、CD14+HLA-DR比例更低[1.16(0.44~4.96)比1.61(0.15~6.37),Z=1 955.00,P=0.01;0.48(0.08~0.99)比0.67(0.09~0.98),Z=1 915.50,P<0.01]。PSM后,无院内感染组和院内感染组各46例,院内感染组CD14+HLA-DR比例明显低于无院内感染组[0.44(0.08~0.99)比0.64(0.09~0.98),Z=758.00,P=0.02]。CD14+HLA-DR比例预测院内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42,截断值为0.39,95%CI为0.528~0.755。结论CD14+HLA-DR比例水平可能与儿童脓毒症发生院内感染相关。

  • 标签: 儿童 脓毒症 细胞因子类
  • 简介:摘要免疫学是医学基础学科之一,涉及的理论和技术覆盖了疾病的发生、诊断、防治等方方面面,更是未来医学治疗新手段的源泉。因此,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的强化,是成就高水平医学本科教育的重要环节。选择合适的免疫学教材有助于高水平医学免疫学的课程建设,但鲜有对免疫学教材进行系统研究的报道。本文选择了几本著名的英文免疫学教材,通过比较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分析每本教材适当的教学对象和特点,为免疫学的教师和学习者提供了参考,也从中窥见免疫学发展态势和方向。

  • 标签: 免疫学 英文教材 教材分析
  • 简介:摘要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AID)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其发病机制是T、B细胞过度活化。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31是最近发现的一种四螺旋束细胞因子,主要由CD4+T辅助细胞产生,并且在免疫细胞和非免疫细胞受体广泛表达。研究发现IL-31与免疫学异常密切相关,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现就IL-31生物学特性及IL-31在自身免疫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白细胞介素-31 生物学功能 自身免疫性疾病
  • 简介:摘要儿童自身免疫性肝病不是很常见,除了自身免疫性肝炎,还包括自身免疫性硬化性胆管炎、巨细胞肝炎伴自身免疫性溶血、肝移植后新发自身免疫性肝炎以及2个获得性自身免疫性肝病:新生儿狼疮、妊娠同种免疫性肝病(又名新生儿血色病)。涉及本年龄阶段特有的免疫系统和全身的发育特点,决定着儿童的自身免疫性肝病的种类、临床特征、预后转归可能不同于成人。现就临床越来越多发的儿童自身免疫性肝炎发病机制、抗体、病理改变以及诊治进展展开论述。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肝炎 儿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γδΤ细胞是介于获得性免疫与自然免疫之间的特殊免疫细胞类型,主要位于皮肤、小肠等黏膜及皮下组织和外周血中,具有抗原特异性识别功能而无MHC限制性。γδΤ细胞是一个数量较少的亚群,但在机体的抗感染、抗肿瘤、免疫监视、免疫调节和维持免疫耐受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诸多研究发现其具有广泛的抗肿瘤免疫活性,因此逐渐成为肿瘤免疫治疗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的新方向,本文就γδΤ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 标签: γδΤ细胞 肿瘤 免疫治疗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中国是肝癌大国,全世界每年>50%的新发和死亡病例发生在中国。肝癌的化疗敏感性较低,以抗血管生成为主的靶向治疗是进展期肝癌的主要系统治疗手段,但能达到的有效率和生存延长作用十分有限。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肝癌临床治疗中展现出较好疗效,正在改变肝癌治疗格局,但也面临诸多问题。如程序性死亡配体-1、肿瘤突变负荷、错配修复蛋白等临床常用生物标志物在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十分有限。与其他病因相关肝癌比较,中国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肝癌具有其独特的基因变异图谱,但基于分子分型的个体化治疗策略尚未建立。更加有效且多样化的系统治疗手段,可推动肝癌进入综合治疗新时代,相关诊断与治疗规范有待进一步探索和确立。笔者查阅相关文献,结合临床实践,探讨肝癌免疫治疗策略的进展与思考。

  • 标签: 肝肿瘤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生物标志物 综合治疗 策略
  • 简介:摘要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的融合教学已经成为医学教育改革的方向。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在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2016级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中实施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改革,包括医学免疫学教师走进临床、外科学教师参与医学免疫学课堂教学、获取临床案例融入医学免疫学课堂、更新临床实用的实验内容。课程结束后,采用课后小测验和问卷调查方法评价教学效果。结果表明,87.5%(70/80)的学生成绩为合格,90.0%(72/80)的学生表示提高了医学免疫学的学习兴趣,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改革方案有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获得学生的好评,提高了医学免疫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 标签: 医学免疫学 外科学 融合教学 教学改革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对策。方法:本次研究的患者为:接受临床免疫检验的患者;共102例,病例的选取时间为2020年12月,按照质量控制措施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应用常规质量控制措施,51例)和实验组(应用综合质量控制措施,51例)。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检验效率、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丙肝抗体(HCV-Ab)阳性、梅毒特异性抗体(TP-Ab)阳性、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HIV-Ab)阳性。结果:两组检验效率、HBsAg阳性、HCV-Ab阳性、TP-Ab阳性、HIV-Ab阳性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接受临床免疫检验的患者实施综合质量控制对策可积极显著提高检验效率。

  • 标签: 临床免疫检验 质量控制对策 检验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指导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计划免疫接种的其中60例儿童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接种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护理指导干预,对比两组家长干预前后对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知识掌握度评分、儿童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干预前,两组家长对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知识掌握度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家长对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知识掌握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儿童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疫检验用于产前孕妇检查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83例产妇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为2019年1月-2020年9月,将所有依照受检方案的差异分为常规组与免疫组,前者有患例41名,接受常规产检,后者有患例42名在常规产检基础上接受免疫检查,比较两组产妇的检查结果。结果:免疫组高危产妇检出率要明显高于常规组为21.43%,P<0.05。结论:在进行产前检查时,采用免疫检查方案,更有助于检出高危产妇患例,进行治疗干预,提高优生概率。

  • 标签: 免疫检验 产前孕妇 检查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措施和效果。方法:从2020年7月至12月,来我院进行免疫检验的患者中选取220例。根据就诊编号奇偶性分组:奇数编号的110例进入对照组,常规进行免疫检验;偶数编号的110例进入试验组,采取全程质量控制措施。比较检验质量问题情况和标本平均变异指数。结果:试验组检验质量问题发生率(1.82%)低于对照组(8.18%),患者CA125、CA199、CEA、AFP标本平均变异指数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免疫检验过程中,实施全程质量控制能保证标本质量,减少检验质量问题的发生。

  • 标签: 免疫检验 质量控制 变异指数 室内质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