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氟暴露与低营养对大鼠成、破分化的联合作用及作用方式。方法将SD大鼠按2 × 2析因实验设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独正常营养处理组、单独低营养处理组、单独氟暴露组、氟与低营养联合作用组,每组8只,雌雄各半。实验5个月后,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股骨碱性磷酸酶(ALP)、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保护素(OPG)、核因子κB受体激活因子配体(RANKL)表达水平;2 × 2析因设计方差分析判断氟暴露与低营养因素对成、破分化的交互作用。结果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果显示,组间成分化标志物ALP和Runx2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25.98、17.77,P均< 0.001)。与单独正常营养处理组(0.005 2 ± 0.002 7、0.003 1 ± 0.001 4)相比,单独氟暴露组ALP和Runx2表达水平均较高(0.019 5 ± 0.005 0、0.014 4 ± 0.004 4,P均< 0.05);单独低营养处理组(0.002 6 ± 0.001 8、0.004 4 ± 0.003 2)和氟与低营养联合作用组(0.003 6 ± 0.000 7、0.002 9 ± 0.000 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而氟与低营养联合作用组均低于单独氟暴露组(P均< 0.05)。组间破分化标志物RANKL表达水平和RANKL/OPG比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10.50、31.05,P均< 0.001)。其中,与单独正常营养处理组相比,单独氟暴露组RANKL/OPG比值较低(0.115 3 ± 0.039 5比1.426 3 ± 0.777 2),氟与低营养联合作用组RANKL表达水平和RANKL/OPG比值均较高(0.019 5 ± 0.007 7比0.004 4 ± 0.002 5、7.258 7 ± 3.674 3比1.426 3 ± 0.777 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而单独低营养处理组RANKL表达水平和RANKL/OPG比值(0.004 0 ± 0.001 9、2.022 3 ± 0.753 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氟与低营养联合作用组RANKL表达水平及RANKL/OPG比值均高于单独低营养处理组和单独氟暴露组(P均< 0.05)。2 × 2析因设计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氟暴露与低营养因素对ALP、Runx2、RANKL表达水平和RANKL/OPG比值均有交互作用(F = 4.38、19.39、22.12、108.00,P均< 0.05),且对ALP、Runx2表达水平为拮抗作用,对RANKL表达水平和RANKL/OPG比值为协同作用。结论在大鼠组织中,单独氟暴露促进成分化,抑制以成功能活跃为主的破分化,氟与低营养联合对成、破分化的交互作用表现为拮抗成分化和协同促进破分化;正常营养条件是成分化的物质基础,低营养是破分化增强的诱因。

  • 标签: 营养 成骨分化 破骨分化 析因设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皮质剥脱术对非感染性股骨干不连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月期间在本院医治非感染性股骨干不连的40例患者,回顾研究,将采用扩髓髓内钉+植的2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采用扩髓髓内钉+皮质剥脱术+碎屑回植术的20例患者设为研究组。对比两组的不连愈合率和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的不连愈合率(100%)高于对照组(75%),不连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统计学对比均有差异(P<0.05)。结论:皮质剥脱术对非感染性股骨干不连疗效显著,患者不连愈合状况均良好,且愈合迅速。

  • 标签: 骨皮质剥脱术 非感染性股骨干骨不连 临床疗效 愈合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创伤治疗仪联合愈灵胶囊辅助治疗创伤性骨折的效果。方法:82例创伤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甲组(41例,愈灵胶囊)、乙组(41例,创伤治疗仪联合愈灵胶囊)。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乙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甲组(P<0.05);乙组止痛消肿时间、痂形成时间明显短于甲组(P<0.05)。结论:创伤治疗仪联合愈灵胶囊辅助治疗创伤性骨折,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创伤性骨折 骨创伤治疗仪 骨愈灵胶囊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予以临床牙周牙槽缺损患者治疗时不同类型移植材料的应用效果和诱导活性。方法 研究对象截取我院收治60例牙周牙槽缺损患者,时间2019年5月-2020年6月;入组60例患者均行修复治疗,基于不同修复材料下均分为人数相等(各20例)的A组、B组和C组;观察对比3组临床效果。结果 相较于A组、B组,C组治疗后区密度显著更优;相较于B组,A组、C组治疗有效率显著更优,组间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予以临床牙周牙槽缺损患者以不同移植材料修复治疗时,若想切实保障患者疾病疗效,建议予以患者自体和重组合异种两种移植材料应用。

  • 标签: 牙周牙槽骨缺损 骨移植材料 修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腔内治疗移植肾动脉狭窄(transplant renal artery stenosis,TRAS)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1年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移植科进行肾移植术后出现TRAS并接受了血管腔内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中期随访结果。结果共2 230例患者进行了肾移植,其中78例发生TRAS,发生率为3.6%,27例患者接受了血管腔内治疗并得到12~80个月的随访,中位随访时间36个月。13例(48.1%)进行了移植肾动脉造影并球囊扩张术,其中2例因再狭窄而行支架置入术,14例(51.9%)进行了移植肾动脉造影球囊扩张并支架置入术。患者术前血清肌酐217.1 μmol/L(98~541 μmol)与术后2周127.6 μmol/L(47~220 μmol/L)和术后12个月103.4 μmol/L(63~166 μmol/L)相比,术后血清肌酐明显降低(P<0.05);术前肾小球滤过率42.7 ml/min(8.3~105.3 ml/min)与术后2周61.8 ml/min(24.6~132.2 ml/min)和术后1年76.3 ml/min(47.3~113.9 ml/min)相比,术后肾小球滤过率明显升高(P<0.05)。移植肾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术前为234 cm/s(75~457 cm/s),术后2周为129 cm/s(52~290 cm/s)(P<0.05),1年后为118 cm/s(57~300 cm/s)(P<0.05)。随访期间,2例(7.4%)因肺部感染导致的多脏器衰竭而死亡。结论TRAS是肾移植术后最常见的血管并发症,血管腔内治疗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

  • 标签: 肾移植 手术后并发症 腔内治疗
  • 简介:摘要:伴随化学计量学的不断发展,红外光谱(简称NIRS)法作为很便捷、无损的一类分析方法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并且以其绿色环保等优势特点在药物分析中日益推广应用。基于此,本文简介了NIRS分析技术,探讨了在药物分析领域这项技术的具体应用情况,仅供参考。

  • 标签: NIRS技术 药物分析 有效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与常规水泥治疗比较,评估开放性水泥治疗感染性及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27例感染性及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一期应用水泥外置充填缺损、二期行皮瓣覆盖并植12例,为开放性水泥组;一期行水泥充填缺损结合皮瓣覆盖、二期行植15例,为常规水泥组。术后定期换药。门诊复查随访创面情况,行X线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软组织及骨感染控制率、缺损愈合时间、皮瓣成活情况及并发症。本研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9~24(16.5±3.9)个月随访。所有病例缺损均愈合,其中开放性水泥组缺损治疗时间25~34(28.5±2.8)周;水泥组缺损治疗时间25~36(29.4±3.4)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出现2例植入骨水泥后感染未能控制,经过再次清创、冲洗等治疗后感染控制。两组患者所有皮瓣均成活;开放性水泥组出现皮瓣裂开3例,积血(液)2例,部分坏死1例;水泥组出现伤口裂开4例,积血(液)8例,部分坏死3例;两组皮瓣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损愈合情况采用Samantha X线评价标准进行评分,两组评分分别为(5.41±0.67)分和(5.40±0.6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ley缺损愈合分级均为优;关节功能评价,开放性水泥组:优6例,良3例,可2例,差1例;常规水泥组:优6例,良5例,可3例,差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水泥治疗相比,开放性水泥治疗感染性缺损,不增加及软组织感染机率,且不增加皮瓣并发症发生率,适用于感染的及软组织复合缺损患者。

  • 标签: 骨水泥技术 骨缺损 软组织缺损 植骨术 外科皮瓣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行研制的新型皮肤牵张器治疗跟骨折内固定术后皮肤软组织缺损伴外露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1年1月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全军骨科中心收治的9例闭合性跟骨折内固定术后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资料,男6例,女3例;年龄19~61岁,平均42.6岁;初次内固定手术至本次手术间隔时间14~75 d,平均47.3 d。其中术后伤口脂肪液化伴裂开1例,伤口皮肤坏死2例,伤口感染6例;伤口常规扩创后形成类梭形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面积为5.0 cm×2.0 cm~7.0 cm×3.5 cm,且所有患者创面Pinch试验均阳性。于创面两侧缘各置入1枚直径为2.0的克氏针,安装新型皮肤牵张器,术中根据创面两侧软组织条件,可急性闭合5 mm左右(宽度),术后每天调整牵张器的螺纹杆以逐渐缩小创面,创缘靠拢后无张力缝合。记录创面牵张过程中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创面靠拢时间、牵张速度、创面愈合时间、并发症及末次随访时创面瘢痕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结果9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8~18个月,平均12.5个月。所有患者创面均获得顺利闭合,创面靠拢(至缝合时)时间8~15 d,平均12.1 d;牵张速度为1~3 mm/d,平均2 mm/d;创面完全愈合时间(至拆线时)22~30 d,平均26.8 d,牵张期间VAS评分为3~7分,平均为4.9分;VSS评分2~7分,平均为4.1分;无术口感染复发、皮肤再坏死及需再手术患者。结论新型皮肤牵张器治疗跟骨折内固定术后各种原因导致的皮肤软组织缺损伴外露,操作简单、创伤小、安全性高,是一种有效的创面原位修复器械;建议操作时设定牵张速度为平均2 mm/d,患者耐受性好。

  • 标签: 跟骨 骨折 感染 创面修复 皮肤牵张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浓缩生长因子(CGF)辅助下颌牵张成术治疗Pierre Robin序列征(PRS)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收治的PRS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牵张成术中截是否填充CGF凝胶分为CGF组和NO-CGF组。所有患儿下颌截后分别在双侧下颌各安装1个可延长2 cm的延长器,术中均予以延长5 mm,CGF组在截放置CGF凝胶,NO-CGF组在截不放置任何物质。均在术后5 d开始牵张延长,每天1次,每侧每天延长0.8~1.2 mm,延长期10~15 d,在3个月固定期后行二次手术拆除延长器。记录术后气管插管拔管时间和延迟愈合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共纳入100例PRS患儿,其中CGF组45例,男32例,女13例,出生后3~28 d,体质量2.5~3.2 kg;NO-CGF组55例,男40例,女15例,出生后3~28 d,体质量2.6~3.3 kg。术后随访3~6个月,平均4个月,所有患儿下颌体长度均增加了15~20 mm,无死亡、骨坏死等严重并发症。CGF组和NO-CGF组分别有30例和38例患儿术后立即拔除气管插管,15例和17例术后4~6 d后拔除气管插管。出院后1~3个月CGF组和NO-CGF组分别有1例和4例发生感染,0例和2例螺钉脱落,0例和8例愈合延迟,0例和4例下颌回缩。2组患儿在延迟愈合的并发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GF辅助双侧下颌牵张成术治疗PRS,可以明显减少延迟愈合等并发症的发生,愈合良好。

  • 标签: 婴儿,新生 Pierre Robin序列征 骨生成,牵张 下颌骨 浓缩生长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胫骨创伤性缺损采用Ilizarov搬移联合髓内引导针技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胫骨创伤性缺损患者32例为研究对象,时间2020年7月-2021年8月;32例患者均接受Ilizarov搬移联合髓内引导针技术治疗,对32例患者治疗前后生理功能维度评分及精神健康维度评分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 32例患者治疗后生理功能维度评分(PCS)以及精神健康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升,差异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胫骨创伤性缺损采用Ilizarov搬移联合髓内引导针技术治疗效果确切,可提升患者治疗终末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胫骨创伤性骨缺损 Ilizarov骨搬移 髓内引导针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标准大瓣减压与常规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对比 。方法:选取该院2019年1月到2022年1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60例患者进行研究,均分为观察和对照组,30例行常规瓣减压术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剩余患者接受标准大瓣减压术治疗,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术后1d、3d、7d颅内压水平更低;总有效率高达70.00%,较对照组的46.66%更高;并发症率仅为26.67%,较对照组的66.67%更低,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 常规骨瓣减压术 重型颅脑损伤 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张式胫骨高位截术(HTO)和花式 HTO 治疗膝内侧间室性关节炎(MCOA)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20年1月~2022年1月在本院选取60例MCOA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30例,采取张式HTO治疗为A组,采取花式HTO治疗为B组,对比两组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 术前两组胫股角测量结果对比无差异(P>0.05),术后与B组相比,A组胫股角测量结果高(P<0.05);两组愈合时间与住院天数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 张式HTO与花式HTO均有类似的早期手术治疗效果,而在胫股角测量结果对比明显差异,因此临床应依据患者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手术方式。

  • 标签: 胫骨高位截骨术 膝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 胫股角
  • 简介:摘要小腿和足部的解剖学特点导致其重建十分具有挑战性。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血管解剖学的新理论、显微外科技术和器械的进步使得小腿和足部复杂组织缺陷的评估和治疗发生了巨大改变。治疗此类病变的主流方法是多学科治疗,由参与治疗的专家们合作完成。这也是为何在上个世纪后期出现了一种新的专业——整形外科。肢体重建整形术可用于创伤性、肿瘤性和脓毒性疾病的治疗。本文将讨论从传统皮瓣到现代穿支皮瓣的发展过程中,小腿和足部手术中组织移植的时机和组织重建术的相关医疗设备。

  • 标签: 小腿 创伤 清创术 重建术 传统游离皮瓣 局部皮瓣 游离穿支皮瓣 局部穿支皮瓣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创伤已成为重要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创伤是创伤环境下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高能量的复杂创伤还是低能量的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对于死亡率和长期生活质量的改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创伤的救治工作带来新的挑战。骨科新技术的应用与治疗策略的发展也进一步提升了创伤的救治水平。该文对近年来创伤相关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述评,为创伤的研究和救治提供参考。

  • 标签: 创伤学 治疗应用 骨折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筋膜间隔综合征(OCS)是创伤骨科严重并发症之一。若不及时处理,会造成神经和肌肉不可逆损伤,严重者可导致截肢甚至死亡。“5P”是临床上较经典的OCS诊断方法,但存在较大主观性,且不能及时准确反映病情进展。筋膜间隔测压法是诊断OCS主要的辅助手段,虽然测压方法较多,但目前仍无权威的压力阈值作为诊断标准。为避免发生严重并发症,临床医师常积极行筋膜切开术,导致不必要的筋膜切开。笔者回顾2010年3月至2020年3月解放军东部战区空军医院收治的小腿OCS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部分患者通过解除支具、稳定肢体和消肿等非手术治疗,临床表现逐渐缓解,无须行筋膜切开术;部分患者通过上述非手术治疗,症状进行性加重,需要及时行筋膜切开术。笔者依据临床体检定性结果和双侧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比、脉搏波改变等定量指标对OCS严重程度进行分级,首次提出OCS分级判断标准,旨在针对不同OCS分级的患者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进行更精准的治疗,为OCS诊治提供参考。

  • 标签: 筋膜间隔综合征 软组织损伤 筋膜切开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研究创伤术后的康复锻炼和护理是否有助于患者恢复。方法:将我院的46例创伤患者,按照治疗的顺序进行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组,每组各位23例,实验组在创伤术后进行相应的康复功能训练和护理,而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护理。结果:实验组的患者经过康复功能训练后,恢复的时间比对照组的时间短,同时术后的疼痛感恢复的快,实验组恢复状态为优的有18例,但是对照组仅为13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术后进行康复功能训练和护理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恢复状态,缩短恢复的时间,值得推广。

  • 标签: 骨创伤 功能锻炼 术后康复
  •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医学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临床应用越来越多地依靠微创技术。随着大量新型手术器械和工具的引入,此外,外科手术质量也得到了大幅提高,从而满足了病人越来越多的需求。微创技术是临床外科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在我国的实践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本文根据微创技术的现状和临床经验,简要分析了其在在外科中的应用。

  • 标签: 微创技术 骨外科 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我院骨科收治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健康宣教。宣教内容包括知识宣教、康复锻炼、并发症的预防。统计2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Harri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并进行客观评价。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手术后Harri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健康教育 骨外科 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