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Willis覆膜支架(WCS)治疗大型或巨大型床旁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8年11月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7例大型或巨大型床旁动脉瘤患者(共17个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其中9例为破裂动脉瘤,Hunt-Hess分级Ⅱ级7例,Ⅲ级2例。动脉瘤最大径为(18±5)mm(11~28 mm),其中大型动脉瘤15个,巨大型动脉瘤2个;瘤颈宽度>4 mm的动脉瘤12个。所有患者均一期行WCS置入血管内重建治疗。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临床随访,复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明确动脉瘤有无残留、复发以及载瘤动脉通畅情况;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7例患者共成功置入18枚WCS。无一例出现治疗相关的急性并发症,如术中动脉瘤破裂、支架移位或塌陷、急性血栓形成等。WCS置入后的即刻DSA显示,3例对比剂轻微内漏进入动脉瘤腔,其中2例经球囊扩张内漏基本消失,1例仍残留轻微内漏;另14例动脉瘤完全闭塞、载瘤动脉血流通畅。17例患者中,10例患者眼动脉闭塞未显影,但均无相关临床症状。所有患者术后即刻和出院时头颅CT平扫均未见出血或缺血表现。17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8个月(6~30个月),复查DSA发现1例Ⅲb型内漏(术后第14个月),予再次手术套叠1枚WCS治愈。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的动脉瘤均完全闭塞、未见复发;mRS 0分13例,1分4例。结论初步观察发现,应用WCS血管内重建治疗大型或巨大型床旁动脉瘤较为安全、短期疗效较好。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颅底 支架 治疗结果 内漏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二维和三维相结合的方法来评估2种前份截骨术对上颌前患者唇组织形态的影响。方法根据入选标准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就诊于天津市口腔医院正颌外科的上颌或双颌前突患者30例,其中男8例,女22例,年龄(25.0±0.6)岁。根据入院治疗的顺序随机将30例上颌前患者分为传统组(20例)与改良组(10例),传统组采用传统的上颌前份截骨术,改良组采用改良术式。三维模型、定位头颅侧位片和正面照片结合,于术前1周及术后1年,测量4个骨组织测量项目、8个软组织测量项目和7个唇部测量值。应用配对t检验分析2组患者术前术后唇组织变化的差异以及上颌切牙与上唇变化的比例关系。结果30例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及骨块坏死。术后随访1年,骨性颌骨前无复发。所有患者治疗结束后,颌骨关系正常,牙弓形态及曲线正常,牙排列整齐,咬合关系良好,唇齿关系良好,面下1/3颜面外形明显改善,鼻唇颏关系协调。传统组及改良组上唇红前后向的位置变化与上切牙颈部位置变化相关性最明显,呈显著正相关,传统组R=0.768,改良组R=0.771。2组患者上齿槽座角均减小,鼻唇角均增大,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切牙颈点及切点后退量,上唇后退量明显缩小,手术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存在术后上唇厚度增加、上下唇缘距离值减小、上中切牙-上唇缘距离值减小,与术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上唇高度的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传统组无统计学意义。传统组的中切牙颈部后退量与上唇后退量的比值为1.19∶1,改良组为0.81∶1;正面观改良组越靠近中线上唇厚度变小趋势越明显,上唇线变化趋势为M形。结论2种前份截骨术式对改善前畸形效果显著。上唇红前后向的位置变化与上切牙颈部位置变化呈显著相关。改良上颌前份截骨术后上唇高度增加,唇部美观性更佳。

  • 标签: 上颌前突 前份截骨术 正颌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髓鞘少胶质细胞糖蛋白(MOG)抗体阳性的儿童中枢神经系统(CNS)脱髓鞘疾病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CNS脱髓鞘疾病患儿115例,其中MOG抗体阳性的CNS脱髓鞘疾病患儿28例,总结28例患儿临床特点。结果28例患儿中男10例,女18例,男女比例为1.00∶1.80;起病中位年龄7岁9个月。临床症状表现多样,主要包括头痛、呕吐、嗜睡等脑病症状(13/28例),视力下降(7/28例),脊髓症状(6/28例),共济失调、口齿不清等小脑症状(4/28例),抽搐(2/28例),颅神经症状(1/28例)。24例行脑脊液检查,其中10例(41.7%)白细胞数轻度升高,2例(8.3%)蛋白升高,6例(25.0%)MOG抗体阳性,24例脑脊液寡克隆区带均阴性。25例头颅磁共振成像(MRI)阳性,阳性率为89.3%,常见累及部位包括大脑白质(20/28例)、小脑(10/28例)、大脑半球灰质(9/28例)、丘脑/基底核区(6/28例)、脑干(6/28例)、视神经(5/28例)和胼胝体(4/28例)。28例患儿中,13例脊髓受累,累及颈髓10例,胸髓9例,腰髓5例,8例患儿脊髓累及≥3个节段的长节段脊髓病变。14例患儿进行视觉诱发电位检查,2例临床无视觉障碍表现的患儿存在亚临床视觉损害。患儿均接受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16例联合丙种球蛋白免疫调节治疗,急性期均临床症状缓解,随访中7例患儿病情复发,复发率为25.0%,复发患儿再次使用甲泼尼龙冲击治疗联合丙种球蛋白免疫调节治疗,临床症状可缓解。结论MOG抗体阳性的儿童CNS脱髓鞘疾病临床表型以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为主,脊髓以累及颈胸段为主。其治疗以糖皮质激素和丙种球蛋白为主,疗效显著,但易复发,复发后再次使用糖皮质激素和丙种球蛋白,疗效仍较好。

  • 标签: 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 儿童 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建感觉的拇指桡背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拇指指端缺损患者17例,均采用重建感觉的拇指桡背侧固有动脉穿支皮瓣修复。随访6~12个月,总结其手术效果。结果17例患者中皮瓣成活16例,1例皮瓣远端出现少量坏死,经门诊换药最终愈合。术后17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7.5个月,皮瓣柔软,外形良好,两点分辨觉为7~11 mm,各关节活动灵活。手指功能优14例,良2例,可1例。结论该术式是临床修复拇指指端缺损的有效方法,不损伤固有动脉和固有神经,手术操作简单,术后血液运行良好,手指外形、感觉恢复满意。

  • 标签: 皮瓣 穿支皮瓣 指端缺损 拇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缺氧缺糖条件下谷氨酸(AMPA)受体相互作用蛋白(GRIPs)表达的变化及对少胶质前体细胞(OPCs)凋亡的影响,探讨GRIPs在AMPA受体兴奋性毒性中的作用。方法OPCs分为对照组、缺氧缺糖60 min组和缺氧缺糖120 min组,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及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缺氧缺糖条件下GRIP1、GRIP2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再次将OPCs分为空白对照组、OPCs+缺氧缺糖组、OPCs+环磷酸腺苷(cAMP)+缺氧缺糖组、OPCs+cAMP+缺氧缺糖+GRIP1小干扰RNA(siRNA)组、OPCs+cAMP+缺氧缺糖+GRIP1 siRNA阴性对照组、OPCs+cAMP+缺氧缺糖+GRIP2 siRNA组、OPCs+cAMP+缺氧缺糖+GRIP2 siRNA阴性对照组,TUNEL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Fluo-4荧光探针观察胞内游离钙变化。结果缺氧缺糖引起OPCs损伤,光学显微镜下显示细胞轮廓不清晰,胞体回缩。缺氧缺糖60 min后GRIP1(1.233±0.060比1.003±0.079,P<0.05)和GRIP2(1.396±0.069比1.001±0.037,P<0.05)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缺氧缺糖时间越长,GRIP1(1.416±0.064比1.233±0.060,P<0.01)和GRIP2(1.680±0.018比1.396±0.069,P<0.01)表达水平越高。RNAi分别下调GRIP1和GRIP2,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水平降低(0.054±0.003比0.074±0.003,P<0.01;0.060±0.003比0.074±0.003,P<0.01),细胞凋亡率下降[(20.703±3.882)%比(11.470±1.679)%,P<0.05;(19.070±1.106)%比(14.448±0.849)%,P<0.01]。结论GRIP1和GRIP2参与缺氧缺糖引起的OPCs损伤,其可能通过调节Ca2+通透性触发AMPA受体介导的兴奋性毒性发挥作用。

  • 标签: 少突胶质前体细胞 谷氨酸受体调控蛋白 缺氧缺糖 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应用在中耳炎乳根治术患者中对改善患者听力及减轻其负性情绪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 2018年 4月 -2020年 4月接收的 60例中耳炎乳根治术治疗患者,依据电脑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成对照与观察两组,每组有患者 30例 ,两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方式的应用效果。 结果:护理后两组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明显改善,对健康知识掌握度、依从性明显增强,听力明显提高,两组数据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存在( P< 0.05), 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中耳炎乳根治术患者护理中,可使患者的负面情绪有效改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度、依从性和手术治疗效果均明显提高,加快患者的听力功能恢复速度。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中耳炎乳突根治术 听力 负面情绪 效果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入路、钩先行、动脉优先"手术路径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价值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肝胆胰外二科接受"后入路、钩先行、动脉优先"手术方式,完成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200例患者临床资料。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的清扫、住院时间等,分析探讨"后入路、钩先行、动脉优先"手术方式的优势。结果使用"后入路、钩先行、动脉优先"200例患者,肠系膜上动脉(SMA)的显露良好,总手术时间(260.2±50.1) min,标本切割时间(86.6±18.7) min,术中出血量50(50~100) ml,平均淋巴结清扫数目(19.2±7.4)个,术后住院时间(17.9±9.9) d。结论"后入路、钩先行、动脉优先"入路方式不但可以保护变异肝动脉血管,而且可以早期探查SMA,明确肿瘤与SMA的位置关系,实现R0切除,并且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在临床中是安全可行的。

  • 标签: 腹腔镜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手术入路 后入路、钩突先行、动脉优先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在胸腺瘤的临床治疗中,应用经剑下入路胸腔镜与侧胸入路胸腔镜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 2018年 3月 ~2019年 3月收治的 80例胸腺瘤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分为 2组。给予对照组患者侧胸入路胸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则应用经剑下入路胸腔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疼痛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引流管留置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引流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 在胸腺瘤的临床治疗中应用经剑下入路胸腔镜治疗,临床效果较侧胸入路胸腔镜治疗更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侧胸入路胸腔镜手术 经剑突下入路胸腔镜 胸腺瘤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直径2.0 mm与2.5 mm螺钉固定基于正常人群肘关节形态而完成的3D打印钛合金尺骨冠假体的力学稳定性。方法通过对正常骨性结构的成年受试者的肘关节进行CT扫描并行三维重建后设计尺骨冠假体,分别模拟使用直径为2.0 mm及2.5 mm的螺钉进行固定。对屈肘30°、90°、130°下两种直径螺钉固定尺骨冠假体的稳定性进行有限元分析并比较其等效应力峰值和假体最大位移量。结果肘关节屈曲30°时,2.0 mm组螺钉与2.5 mm组螺钉的等效应力峰值分别为56.29 MPa及39.96 MPa,假体最大位移量分别为0.038 0 mm及0.029 0 mm;肘关节屈曲90°时,2.0 mm组螺钉与2.5 mm组螺钉等效应力峰值分别为8.97 MPa及8.12 MPa,假体最大位移量分别为0.006 5 mm及0.005 8 mm;肘关节屈曲130°时,2.0 mm组螺钉与2.5 mm组螺钉等效应力峰值分别为10.03 MPa及9.32 MPa,假体最大位移量分别为0.007 9 mm及0.006 6 mm。两种螺钉固定方式的最大等效应力均位于螺钉的顶帽与顶杆螺纹交界处,直径2.5 mm螺钉的等效应力峰值在同一屈曲角度时较2.0 mm螺钉低;在尺骨冠假体位移方面,不论何种屈曲角度,2.5 mm螺钉固定的假体位移量均较2.0 mm螺钉小。结论直径2.5 mm螺钉较2.0 mm螺钉固定3D打印钛合金尺骨冠假体固定更稳定。

  • 标签: 尺骨 假体和植入物 有限元分析
  • 简介:摘要:语文学科蕴含着丰富的语言表达技巧和人文特色,初中语文统编教材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贴近生活,以达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为目的。随着新时期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模式的应用,教师要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思维模式,利用教材中的合作探究,名著阅读等内容将语文知识指向核心素养,力求达到立德树人的教学效果。

  • 标签: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 核心素养 立德树人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自行研制的跟骨内侧定位导向器辅助与徒手置入载距螺钉在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DIACF)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收治的97例(110足)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72例,女25例;年龄16~72岁[(41.7±12.7)岁]。均为新鲜骨折。49例(56足)置入载距螺钉时采用自行研制的导向器辅助(A组),48例(54足)徒手置入载距螺钉(B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载距螺钉置入精确率及术后并发症;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年跟骨Böhler角和Gissane角;末次随访时,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比较两组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3~36个月[(20.1±8.3)个月]。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螺钉置入精确率为95%(53/56),明显高于B组的69%(35/54)(P<0.05 )。A组术后并发症与B组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45例(52足)、B组44例(49足)获得1年以上随访。术前、术后1年跟骨Böhler角和Gissane角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分:A组优38足,良11足,可3足,优良率为94%;B组优26足,良9足,可14足,优良率为71%(P<0.05)。结论跟骨内侧定位导向器辅助置入载距螺钉治疗DIACF,与徒手置入相比,在不增加手术时间的情况下,可明显提高载距螺钉置入精确率,促进患者功能恢复。

  • 标签: 跟骨 关节内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经剑下和经右胸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MG)的治疗效果,评估前者在切除胸腺治疗MG上的彻底性、安全性和可操作性。方法将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50例MG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试验组采用经剑下切口胸腔镜手术,对照组采用经右胸胸腔镜手术,双盲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疼痛评分、切除胸腺和前纵隔脂肪的标本总重量,以及两组的中转开胸率、MG危象发生率。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分组间差异用χ2检验或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性别、年龄、MG分型、胸腺瘤分期、肿瘤大小等术前一般临床资料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手术出血量[(26.8±18.9)ml]明显少于对照组[(41.6±20.1)ml](P=0.01);试验组切除手术标本总重量要明显大于对照组[分别为(70.1±26.0)g和(49.8±9.4)g,P=0.01];且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分别为(3.8±0.9)d和(4.8±2.1)d]及术后引流胸水总量[分别为(521.2±319.4)ml和(923.6±797.4)ml]明显小于对照组(分别为P=0.025,P=0.023);术后5 d内对比,试验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试验组1例患者及对照组2例术后发生MG危象。结论经剑下胸腔镜入路比经右胸胸腔镜入路胸腺切除更加彻底,术后疼痛明显减轻,术后引流减少,有助于术后快速康复。

  • 标签: 重症肌无力 胸腔镜手术 胸腺扩大切除术 剑突下入路
  • 简介:摘要: 近年来,城市建设逐步由传统的增量扩张转型为存量优化。山地城市作为一种独特的城市类型,受自身自然地形要素影响,城市的发展建设以及设施配套等多方面均会受到条件制约。如何高效盘活山地城市存量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完善生活设施配套,进一步提高居民生活幸福感是山地城市建设的一大重难点。本文以五山主城区城市建设为例,基于城市现状建设,针对性提出相关建设策略。以期为同类型山城建设提供研究参考。

  • 标签: 存量规划 山地城市 建设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采用米非司酮治疗的疗效及血清CA125标。方法:选择我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共7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米非司酮治疗。比较两组相关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血清CA125标、治疗总有效率、药物副作用。结果:观察组相关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相应的指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照研究经剑肋缘下入路与右侧肋间隙入路胸腔镜(VATS)胸腺扩大切除治疗非胸腺瘤重症肌无力(MG)的手术特点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9年8月我科实施的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手术治疗非胸腺瘤MG患者230例,根据手术入路和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经剑肋缘下入路(剑肋缘下组102例)和经右侧肋间隙入路(右侧肋间隙组128例)。结果剑肋缘下组患者术中出血量[(30.3±25.2)ml和(45.1±30.6)ml,t=-3.935,P=0.003]和术后引流量[(178.6±90.5)ml和(205.4±87.6)ml,t=-2.27,P=0.024]较右侧肋间隙组明显减少;术后疼痛更轻[NRS评分:(3.1±1.0)分和(4.6±1.5)分,t=-8.677,P=0.001]。观察孔愈合不良率剑肋缘下组低于右侧肋间隙组,但无统计学差异(1/102和7/128,χ2=2.200,P=0.138)。完全缓解率(29.6%和32.4%,χ2=0.196,P=0.658)和术后总有效率(85.7%和84.7%,χ2=0.044,P=0.834),剑肋缘下组和右肋间隙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剑肋缘下入路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手术治疗MG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高。该术式具有创伤更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的优点,更加适合不能双腔插管、不耐受单肺通气和肺功能不全的老年、女性MG患者。

  • 标签: 重症肌无力 胸腺切除术 胸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对1个中国先天性挛缩蜘蛛畸形综合征(congenital contractural arachnodactyly, CCA)家系进行致病基因分析,明确其致病变异,为家系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应用二代测序技术(骨骼疾病Panel)对先证者进行变异筛查,发现FBN2基因可疑致病位点后,用Sanger测序技术对该家系成员和100名正常对照进行新变异验证,确定该家系的致病位点,并对家系中孕23周胎儿抽取羊水标本进行产前诊断。结果先证者及家系中所有患者均携带FBN2基因c.3528C>A(p.Asn1176Lys)杂合变异,而家系正常成员和100名正常对照中均未检测到该变异。产前诊断结果显示胎儿也携带FBN2基因c.3528C>A(p.Asn1176Lys)杂合变异。结论FBN2基因c.3528C>A(p.Asn1176Lys)变异是该家系的致病原因,新变异的检出丰富了FBN2基因变异谱。

  • 标签: 先天性挛缩蜘蛛指畸形综合征 FBN2基因 二代测序 产前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未成年人髓鞘少胶质细胞糖蛋白(MOG)抗体相关的视神经炎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诊断为MOG抗体相关的视神经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最佳矫正视力、眼底检查、神经电生理及影像学结果、治疗及预后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临床特点:16例患者共29眼受累,男∶女为1∶1,起病年龄为(7.0±2.9)岁,7/16患者存在前驱感染,单侧∶双侧为3∶13,复发性视神经炎2例。治疗前视力≤0.1共19眼(65.5%),其中无光感4眼,光感5眼,眼前手动5眼,眼前指动5眼;0.1~0.5共10眼(34.5%)。治疗后随访视力:0.1~0.5共4眼(13.8%),0.5~1.0共5眼(17.2%),>1.0共20眼(69.0%)。(2)辅助检查:12/16患者急性期眼底检查可见视神经乳头炎,所有患者视觉诱发电位检查均有不同程度P100波潜伏期延长及振幅降低,13/16患者MRI T2WI可见视神经肿胀、增粗。12/16患者MRI可见颅内病变,3/16患者有长节段脊髓病变。(3)治疗及预后:13/16急性期给予静脉甲泼尼龙冲击联合静脉输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有效,2例复发视神经炎的患者维持期给予霉酚酸脂口服无复发,1例激素不敏感患者给予利妥昔单抗治疗病情无进展。患者随访时间(16±9)个月,随访期间无复发,10/16治愈,4/16明显好转,2/16无明显改善。结论未成年人MOG抗体相关的视神经炎患者发病率无明显的性别差异,双侧受累多见,急性期视力受损严重。多数患者急性期静脉甲泼尼龙冲击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反应好。多数患者预后好,少数患者有神经系统后遗症。

  • 标签: 未成年人 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 视神经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flow-through游离尺动脉腕上支皮瓣治疗手指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节段性血管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3月我科应用flow-through游离尺动脉腕上支皮瓣治疗手指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节段性固有动脉缺损的16例患者,其中手指双侧固有动脉节段性缺损12例,单侧缺损4例,血管缺损长度为1.0~2.5 cm。急诊一期皮瓣修复12例,亚急诊皮瓣修复4例。术后定期进行随访,末次随访时采用手指关节总主动活动度(total active motion,TAM)法评定手功能。结果术后16例16皮瓣全部存活,未发生指端或皮瓣坏死。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6~24个月,平均15个月。末次随访时患外观满意,皮瓣弹性、血运良好。手功能采用手指关节TAM法评定:优9例,良4例,可3例。供区无并发症。结论Flow-through游离尺动脉腕上支皮瓣治疗手指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节段性固有动脉缺损,术后手指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是治疗此类损伤的一种有效方法。

  • 标签: 指损伤 外科皮瓣 桥接血流皮瓣 尺动脉腕上支 指固有动脉损伤
  • 简介:摘要报道1例对4岁儿童右示末节两截完全离断,离体两截断面挫伤严重,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防护需要进行核酸检查和排除诊断后,在严格的防护措施下,进行断指再植术,术后随访2周,再植体成活良好。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儿童 断指再植 显微外科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