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析在临床护理时,对胃肠道肿瘤手术的患者,使用重症监护室护理的效果。方法:从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选70例胃肠道肿瘤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参与者,按名字首字母排序,单双号抽取分组,研究组(35人),重症监护室护理,对照组(35人),常规护理,比较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率。结果:相比对照组,研究组胃肠功能恢复更明显(P<0.05),并发症率低(P<0.05)。结论:在临床护理时,对胃肠道肿瘤手术的患者,使用重症监护室护理的效果显著,具有临床价值。

  • 标签: 胃肠道肿瘤手术 重症监护室护理 术后康复 胃肠功能 并发症率
  • 简介:苏珊·希尔(SusanHill,1942—)出生于英国约克郡,毕业于伦敦大学皇家学院英国文学系。1963年起当专业作家,1972年选入英国皇家文学协会。作为英国文坛新秀,苏珊·希尔发表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作品:《城堡之王》,1971年获骚默塞特·毛姆奖;《信天翁及其它故事》1971年获约翰·卢布斯·里斯奖;《夜鸟》,1972年获惠特布鲁奖;此外还有《监护人》(1972)《来点歌舞》(1973)等。苏珊·希尔的作品多描写普通人,尤其是于风烛残年重新寻求“自我”,寻求人生价值的淳朴老人,以及对扑朔迷离的世界困惑不解的纯真稚童。艺术手法上,她继承了西方文学中较侧重心理描写的传统。然而,她的手法别具一格,被称为“隐蔽的心理描写”。她摒弃了批判现实主义的旧框框,不让作者充当人物内心世界代言人,对埋藏在人物心灵深处的痛苦,并不予以淋漓尽致的直接描述或分析,而是隐晦含蓄地将绝望中人物的言谈、举止、行为等加以不动声色的勾勒,让读者去揣测人物的内心,去感受同样的痛苦。她的文字简朴明了,极少抒情夸张之词。对景物的描绘多用白描,寥寥几笔,便使情景交融。对话简洁,不尽之意尽在其中。笔触之细腻颇似曼斯菲尔德;笔法之冷隽又与海明威相仿;而作品深沉含蓄的格调不能不令人想到托尔斯泰。此外,她的作品还揉进了现代派特色——意识流和象征手法。这些艺术特色,在《监护人》和《哈洛沦的孩子》两个短篇中均得以印证。

  • 标签: 老人 监护人 苹果 学校 农场 心理描写
  • 简介:一年级的小雨是个可怜的孩子。刚刚出生的时候,爸爸因为一场意外去世了,妈妈说要外出打工,把小雨放到姥姥家后就消失了。之后,妈妈再也没有回家看过小雨。今年,小雨到了上学的年龄,姥姥打电话催促妈妈回来,给小雨办理入学手续和提供她作为监护人的信息。

  • 标签: 监护人 外出打工 入学手续 小雨 一年级 妈妈
  • 简介:4 医院药师在PC中的地位4.1 药师的委托人是病人,提供PC的目的是药师的工作要直接面向病人,PC药师与病人的基本关系是

  • 标签: 药学监护
  • 简介:随着危重病学的发展,ICU收治多器官功能衰竭及呼吸功能监测治疗的病人越来越多,人工氯道被广泛应用。因为维持呼吸道通畅是保证有足够通气和换气量的前提,是心肺复苏成功后生命支持的基础,也是维护重要器官功能的基本保障。临床上将经病人口或鼻腔进行气管插管或直接行气管切开置入导管的方法称为人工气道。人工气道的建立为抢救和治疗危重病人创造了良好的先决条件。因此,封人工气道的护理就显得十分重要,它直接影响到救治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标签: 重症 呼吸监护 消毒隔离 护理 导管固定 气管切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膨肺吸痰结合气道冲洗在瓣膜置换术后机械通气期间预防并发症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对135例风心病瓣膜置换术后机械通气期间使用膨肺吸痰结合气道冲洗712次,观察吸痰前后HRSaO2MAPCBPIVP的变化。结果520次吸痰前SaO2>95%吸痰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192次吸痰前SaO2<95%,吸痰前后有明显差异(P<0.05),氧饱和度明显上升,结论膨肺吸痰结合气道冲洗可有效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痰痂形成,减少负压吸引可能引起的肺不张及低氧血症,减少体力消耗及心脏负担,促进心脏手术后病人早日康复

  • 标签: 瓣膜置换 机械通气 气道冲洗 膨肺吸痰
  • 简介:摘要目的就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将我院2018年4月-2019年3月收治的78例行气管切开术的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纳入到本次研究中,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和观察。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比较,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在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行气管切开术中应用护理干预,护理满意度高,且可使术后并发肺部感染得到显著降低,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气管切开术 肺部感染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护联合强化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的临床护理意义。方法选择在我院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监护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监护组给予术后颅内压监护并加强护理。比较两组术后7天血肿情况。结果监护组26.7%的患者血肿清除率>90%,23.3%的患者>80%且≤90%,50.0%的患者为70%~80%;对照组16.7%的患者血肿清除率>90%,20.0%的患者>80%且≤90%,63.3%的患者为70%-8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压加护联合强化护理能够显著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血肿清除率。

  • 标签: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 高血压脑出血 颅内压监护 强化护理
  • 简介:1例49岁男性患者,右足恶性黑色素瘤手术切除后出现胸闷、胸痛,诊断为"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给予抗凝、抗感染及对症治疗。临床药师对患者进行全程药学监护,包括结合指南和专家共识评估病情分级、协助制定抗凝方案、根据监测指标调整抗凝剂量、监护不良反应、进行心理干预、指导患者学会自我管理。患者INR达到目标值,病情平稳后出院。

  • 标签: 癌症相关栓塞 肺栓塞 抗凝治疗 药学监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快速康复理念在肝移植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肝移植围手术期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抽取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1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快速康复护理理念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1.05%显著低于对照组57.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移植围手术期实施快速康复护理理念护理模式利于加快患者康复,控制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康复护理 监护室 肝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 针对重症监护室实施气管切开术的患者实施肺部感染的预防,提升护理工作的效率。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8 年 1 月 -2018 年 10 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专业的科室检查,其进入重症监护室,并需要开展气管切开术治疗。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患者中,采用硬币随机法,对 38 例患者进行病情结果讨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根据危险因素加强针对性护理干预,分析护理成果。 结果: 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 患者的肺部感染率 为 5.3% ( 1/19 ) ,对照组为 15.8% ( 3/19 ) , 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此同时,在护理满意度的调查上,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 89.5%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 78.9% ,因此,我们认为观察组护理更佳。 结论: 采用 肺部感染的针对性预防措施后能够针对常见的高危因素进行预防,并提出对应的改善策略,做好护理预防工作,有利于提升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得到了肯定。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气管切开术 肺部感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监护期间实施谵妄护理干预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时间段为2018.11月~2019.11月,在该时间段中在我院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病患总例数为190例,从中选取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将病患进行平均分组。对照组在完成移植术后监护期间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案,而观察组则在完成移植术后监护期间采用谵妄护理的干预方案,对比两组在不同护理方案下所达到的临床效果。结果:在护理效果对比上,观察组的效果相对较好;在谵妄发生概率的对比上,观察组的发生概率较低;在对护理结果满意度的对比上,观察组的满意度相对较高(P<0.05)。结论:在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的病患术后监护期间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采用谵妄护理的干预方案能够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并提高护理效果。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谵妄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设计颈椎间盘置换术后监护期间临床护理路径表,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成立临床路径组,设计颈椎间盘置换术后监护期间临床护理路径表并应用于临床。结果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表后,患者的喉头水肿程度、腹胀程度、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气管插管留置时间、血气分析检查次数、ICU停留时间、卧床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ICU期间费用等方面均降低(P〈0.01),患者满意度、护士满意度提高(P〈0.01)。结论颈椎间盘置换术后患者早期实施ICU临床护理路径,使术后早期拔气管插管方案有效实施,从而减轻了患者喉头水肿、腹胀程度,使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提前,降低了ICU停留时间和医疗费用,同时保证了护理质量,提高了患者及护士满意度,是一套兼具品质与成本效益的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在临床切实可行,值得推广.

  • 标签: 颈椎间盘置换术 临床护理路径表 监护
  • 简介:心脏瓣膜病变合并冠心病能导致左心室功能受损,出现心源性休克。采用心脏瓣膜手术同期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ABG)时,因患者术前心功能较差,手术复杂,体外循环和心肌缺血时间长,手术风险较单一手术明显增加,死亡率约为2%~16%。术后早期监护可使临床治疗及预后达到最佳化。2008年2月,本院对1例急性心肌梗死、

  • 标签: 心肌梗死 瓣膜病变 冠脉搭桥术 二尖瓣置换术 监护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评价循证护理对重症监护病房颅脑外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此次采取随机数字分组法,对我院在2020年1月—12月收治的92例重症监护病房颅脑外伤患者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46例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46例给予循证护理方法,进一步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1)观察组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35%,与对照组的21.74%比较明显更低,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监护病房颅脑外伤患者实施循证护理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手术预后效果,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因此,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循证护理 重症监护病房 颅脑外伤 术后并发症 影响
  • 简介:[ 摘要 ] 目的: 研究神经外科监护室脑出血病人术后接受重点管道护理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随机选取 在 2019 年 1 月 - 2019年 8 月我院神经外科 监护室脑出血病人 60 例 ,将病人随机分配组合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 30 例病人进行重点管道护理,对照组 30 例病人进行常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护理整体效果。 结果:观察组 患者的术后 整体效果比对照组的效果要好( P < 0.05 ) 。结论:重点管道护理对 神经外科 监护室的脑出血病人术后恢复效果更好。

  • 标签: 神经外科监护室 脑出血 重点管道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手术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临床发生特点及高危因素。方法对我院1320例心脏手术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术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类型与发生率。结果本组研究1320例患者发生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18例,发生率为1.36%;主要表现为脑梗塞、缺血缺氧性脑损害、脑出血等;与高血压、高血脂、脑血管疾病史有显著相关性。结论对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应加强观察,及时发现病情,为治疗提供保障

  • 标签: 心脏手术 中枢神经并发症 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严重腹部损伤控制性手术患者术后在外科重症监护室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10月我院接诊的66例严重腹部损伤控制性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苏醒、乳酸清除以及体温恢复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1.613、12.047、6.189,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12%)明显低于对照组(42.42%),x2=7.639,P<0.05。结论对严重腹部损伤控制性手术患者行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护理,能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苏醒、乳酸清除以及体温恢复时间,提升护理的效果。

  • 标签: 严重腹部损伤 损伤控制性手术 外科重症监护室 护理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就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影响进行探讨。 方法 将我院 2018 年 4 月 -2019 年 3 月收治的 78 例行气管切开术的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纳入到本次研究中,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和观察。 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比较,明显比对照组高( p<0.05 );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 p<0.05 )。 结论 在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行气管切开术中应用护理干预,护理满意度高,且可使术后并发肺部感染得到显著降低,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气管切开术 肺部感染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范围肝切除术后肝癌患者行过渡性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监护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48例大范围肝切除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进行过渡性ICU监护,分为ICU组(92例)和非ICU组(456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大量腹水、肝功能衰竭、胆漏、感染、出血等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住院时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ICU组患者总住院费用明显高于非ICU组[(72 019±24 516)元比(67 002±21 374)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04,P=0.046)。多因素分析显示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是患者术后行过渡性ICU监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过渡性的ICU监护不会降低大范围肝切除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反而会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

  • 标签: 肝切除术 重症监护 手术后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