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监护期间实施谵妄护理干预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时间段为2018.11月~2019.11月,在该时间段中在我院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病患总例数为190例,从中选取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将病患进行平均分组。对照组在完成移植术后监护期间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案,而观察组则在完成移植术后监护期间采用谵妄护理的干预方案,对比两组在不同护理方案下所达到的临床效果。结果:在护理效果对比上,观察组的效果相对较好;在谵妄发生概率的对比上,观察组的发生概率较低;在对护理结果满意度的对比上,观察组的满意度相对较高(P<0.05)。结论:在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的病患术后监护期间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采用谵妄护理的干预方案能够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并提高护理效果。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谵妄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我院ICU行气管切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患者45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22例,接受常规重症监护病房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23例,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术后疾病控制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病情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ICU气管切开术患者开展综合护理干预,可改善其术后肺部感染症状,能降低其死亡率,值得临床推荐。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气管切开术 综合护理干预 肺部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重症监护室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并肺部感染的护理效果评价。 方法 选择性分析本院自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取的60例重症监护室患者作为分析对象,依照数字分析形势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干预两种模式。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护理效果和肺部感染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要低于观察组,数据差异性明显;观察组患者的肺部感染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结论 针对重症监护室收取病情严重并且气管切开患者应该对可能会引发肺部感染高危因素有所注意,实施对应的护理解决措施,确保患者的预后效果以及生活质量。因此,值得临床的采纳和推广。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气管切开术 肺部感染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重症监护室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行气管切开术的重症监护室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针对性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重症监护室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患者经过针对性地综合护理,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重症监护室患者 气管切开术 术后并发肺部感染 护理效果
  • 简介:1例83岁老年男性患者,因右侧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3d出现肺部感染,先后多次调整抗感染药物治疗方案。在抗感染治疗16d后患者出现药物热,住院期间患者营养状况较差并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等症状。在治疗过程中药师协助医生及时评估治疗方案,在抗感染药物的调整、药物热判定、消化道出血、营养支持等方面进行药学监护,治疗22d后患者病情好转出院。

  • 标签: 药物热 临床药师 药学监护 抗感染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小儿先心病手术患儿临床治疗问题,在手术后科学应用改良微量泵更换药物法,分析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接收的40例小儿先心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程序配备药物,应用改良微量泵科学给患儿更换使用药物,密切观察临床治疗问题和患儿身体的稳定状态。结果:选取进行研究的40例患儿在治疗中科学应用改良微量泵出现微量泵使用故障问题、护理不当问题、患儿不配合问题分别为0例、0例和0例,合计用微量泵辅助治疗问题引发问题为0,改良微量泵应用后患儿身体状态稳定。结论:小儿先心病手术患儿在临床监护中利用改良微量泵更换药物法存在明显优势,帮助稳定患儿身体状态,避免出现临床治疗问题,值得推广。

  • 标签: 改良微量泵 更换药物法 小儿先心病术后监护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重点分析院内重症监护室护理方法,不断运用在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术后康复中的价值。方法:笔者选择本院收治的76例该疾病患者为参考对象,依据电脑随机分组方法分为两组,实验组行重症监护室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对两组护理数据进行记录,方便分析与讨论。结果:实验组术后各项康复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

  • 标签: 重症监护室护理 胃肠道肿瘤 术后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症监护室护理对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术后康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0月-2022年9月期间重症监护室收治的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2组,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及重症监护室护理,对比2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胃肠功能和饮食恢复时间。结果:经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排气时间、饮食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相较于参照组患者明显缩短,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显现(P<0.05)。结论:为重症监护室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实施重症监护室护理,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的恢复效果,缩短患者康复时间,值得将其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胃肠道肿瘤 手术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在接受瓣膜置换手术后进入重症监护室后的护理要点,探讨不同护理模式的优劣势,为临床提供更科学、有效的护理策略。方法: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100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在完成瓣膜置换术后进入重症监护室的临床数据,采用对比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取术后重症监护室护理要点,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方法。分析护理要点下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包括并发症发生率、康复情况等。结果:经过对比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进行个性化、全面的护理,包括监测心功能、维持循环稳定、防止感染等要点,可以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瓣膜置换术后的康复成功率。结论:在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后的重症监护室护理中,应注重综合护理,个性化护理要点,积极预防和处理并发症,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和生活质量。这一研究结果为重症监护室护理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对于未来的护理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 瓣膜置换术后 重症监护室 护理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颅脑外伤术后患者对其采取重症监护室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及有效率。方法:研究纳入了在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时间段内,我院的颅脑外伤术后患者,共计有72例,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各36例,对比组实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实行重症监护室护理干预,干预组与对比组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效果情况实施组间对照。结果:(1)颅脑外伤术后患者护理前生活质量评分P值>0.05,无差异。干预组颅脑外伤术后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于对比组患者,P<0.05,有差异。(2)干预组(94.44%)的颅脑外伤术后患者护理效果高于对比组(75.00%)的患者,P<0.05,有差异。结论:颅脑外伤术后患者对其采取重症监护室护理干预效果明确。

  • 标签: 颅脑外伤 重症监护室 护理干预
  • 简介:监护是维护农村留守儿童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的关键法律制度。留守儿童多是由单亲监护、祖辈监护、其他亲属监护或同辈及自我监护组成.但是在适用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现行法律中.监护制度中监护职责与责任的内容却存在着缺陷。目前。应当以促进、支持和复原有效监护为原则,在父母不能完全履行监护职责的情况下.通过修订法律法规来实现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有效监护

  • 标签: 农村留守儿童 监护职责 责任 监护人 法律制度 身心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重症监护室脑出血病人术后重点管道的护理方法及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脑出血患者84例,均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收治,根据术后护理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重点管道护理。结果:观察组护理疗效为88.10%,高于对照组的69.05%,P<0.05;观察组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7.62%,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结论:重症监护室脑出血患者在术后,接受重点管道护理,可以提升护理效果和满意度。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脑出血 重点管道护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后患者监护室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回顾分析 2019年 1月至 11月期间在我院行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后返回冠心病监护病房的 20例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采取心理护理、呼吸护理、临时起搏器护理等综合护理模式,分析护理结果。结果: 1例患者腹部后血肿, 1例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 1例患者出现腹股沟动脉穿刺部位渗血, 1例患者置管处感染,经经相应干预后均稳定,回到普通病房,患者在冠心病监护病房停留时间( 25.2±2.3) h,患者对于护理满意度为 95.0%。结论: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后患者监护室中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可加快康复进程,值得推荐使用。

  • 标签: [ ]主动脉狭窄 冠心病监护室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监护室内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康复的临床意义。方法64例采用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的患者随机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研究组患者给与全方位的心理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与常规护理措施,在护理措施干预前后使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进行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后护理措施干预前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不大,在经过护理措施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降低,研究组患者的降低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的减轻或缓解监护室内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的焦虑、抑郁和恐惧的不良情绪,具有较高的价值。

  • 标签: 监护室 冠状动脉搭桥术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例非体外循环下二次冠脉搭桥术后的重症监护。方法对1例非体外循环下二次冠脉搭桥术后并发心包填塞的急救与重症监护进行回顾和讨论。结果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康复出院。结论严密观察病情,密切监测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维持循环系统的稳定,加强呼吸系统管理,注意引流管的观察及发生心包填塞后给予的紧急救治,是患者痊愈出院的关键。

  • 标签: 冠脉搭桥术后 心包填塞 急救 重症监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采用心脏手术治疗的患者在术后监护中应用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6年9月接收的54例心脏术后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中术后半小时分为研究组,术后6小时为对照组,分别监测比较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变化情况。同时参考患者不同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水平,将患者分为a组与b组,对比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统计比较研究,研究组各项临床指标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a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均要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采用心脏手术治疗的患者在其监护的过程中,积极应用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有着十分显著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 监测 心脏手术 临床价值
  • 简介:1例47岁男性患者,左胫腓骨骨折术后伤口流脓并不愈合,经过脓液真菌培养及皮肤组织病理检查均找到指甲隐球菌,诊断为术后伤口组织真菌感染。临床药师参与治疗方案的评估,结合指甲隐球菌的病理结果,先后给予抗真菌药氟康唑和特比萘芬单独治疗,鉴于在用药过程中患者出现对氟康唑耐药以及特比萘芬致过敏性水疱等症状,立即调整用药方案,交替隔日使用2种抗真菌药物。患者接受抗真菌药物治疗1个多月后,症状得到较大改善。

  • 标签: 氟康唑 特比萘芬 指甲隐球菌 临床药师 药学监护